華文網

RFID,神奇科技智創美好生活

互聯網+熱潮浩浩蕩蕩,供給側改革轟轟烈烈,各行各業都在面臨著天翻地覆般的革命般蛻變。時代的弄潮兒們更是不斷進取,為社會謀取更大的福利,為人類創造更便捷,更幸福的生活。

在這群優秀的精英弄潮兒中,尤以站在最頂尖的科學家最為引人注目。他們掌握著創新之門的鑰匙,高舉著前進方向的火炬。2017年8月8日,智坤(江蘇)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朱曉東博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們,就是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晶片的開拓者。

RFID互聯萬物,讓世界上的每一個物質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

大資料時代,一切都可以數位化、電子化。再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就能將一切變得簡單便捷、高效科學,給生活帶來無窮的便利,給企業帶來無數的商機,給社會帶來無盡的財富。因此,無數科研工作者都在探索同一個問題,如何像人類擁有身份證一樣,讓世界上的每一個物質都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能夠被識別、被資料化。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這種通信技術的出現,就成功的讓夢想照進了現實。這種技術之所以先進,是能夠通過無線電訊號自動地遠距離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而無需人為的通過掃描條碼或近距離地刷近場通信NFC卡實現人物相連。“RFID所具有的高速和遠距離自動識別技術優勢加上成本接近忽略不計的經濟優勢,使得萬物相聯成為可能。”朱曉東博士如是說。

RFID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物聯網核心技術,其資訊安全至關重要。“相比于任何現有互聯網設備,上網時需要無奈何地用到美國根伺服器進行解析其IP位址,而RFID作為未來實體經濟中的物品身份證,其號碼管理更須自主可控。如果沒有國家RFID標準,所有產品編碼都要到國外申請並要去解析,國家經濟將毫無機密可言。”通過多家參與單位的長期協作,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於2013年牽頭制定了一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高頻RFID國家標準。

與此同時,智坤半導體公司攻關克難,趕在國家RFID標準正式實施的2014年5月前夕推出了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支持國家RFID標準的讀寫器主晶片和標籤晶片,為國家解決了國標技術不如人並很難產業化的老大難問題。由三位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領軍的世界級研發團隊攻克了重重技術難關,
實現了多項世界第一,創造了在標籤與讀寫器雙向驗證並加解密條件下的高速移動標籤(220公里/小時)準確無誤的識讀距離大於 30米的記錄。

汽車電子身份證將“大顯身手”

從未開車上高速公路的私家車,年檢時居然發現了高速公路上的超速行為。百思不得其解的車主到交管部門查詢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車被套牌了。套牌假牌、遮擋號牌等交通違法行為不僅給機動車主帶來了煩惱,而且擾亂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甚至引發交通肇事和違法犯罪問題,為交通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和壓力。

然而,受環境、照明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基於視頻圖像技術的號牌識別率不理想,更不能有效辨別假牌套牌、故意遮擋號牌等違法行為,這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系統中的一大難題。而令人振奮的消息是,基於超高頻RFID技術的汽車電子標識系統的建立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汽車電子標識好比汽車的“電子身份證”,安裝在汽車前擋風玻璃內,看起來和普通IC卡一樣,但裡面錄入了包括車輛號牌、類型、使用性質、年檢有效期、環保標誌等多種車輛資訊。同時,電子標識能實現“一車一卡”,不可複製、難以拆移,系統在城市道路佈設讀寫基站,即時準確的採集車輛資訊,從而突破原有交通資訊採集技術的瓶頸,實現車輛身份的精准識別、車輛資訊的動態採集、交通資訊的海量採集,實現城市的智慧交通精細化管理。

為滿足我國智慧交通管理、涉車安全監管的重大戰略需求,2012年,公安部向國標委申請制定6項“汽車電子標識”國家標準,於2014年汽車電子標識先行先試列入京津冀三省市交通一體化項目。2015年4月,深圳市立法汽車電子標識。2015年10月,完成所有的實驗室和路面測試, 全國第一個汽車電子標識試點城市無錫市招標,智坤半導體公司是唯一晶片解決方案提供商。2016年1月20日,汽車電子標識系統在無錫啟動,試點10萬輛汽車;2016年2月26日,系統在深圳啟動,試點20萬輛汽車。作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項目,全國2億多輛汽車、數百萬公里的街道和公路將在不遠的未來全面實施基於國標超高頻RFID的電子車牌。

汽車電子標識系統的應用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來說可謂是“劃時代”的革命:它將大大提升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整體水準,讓交通管理更科學、城市道路更通暢、停車服務更便捷、公眾出行更安全。一方面,汽車電子標識可用於交通流量統計、重點車輛監管、公交信號優先控制、停車管理、通行證管理、道路限行禁行管理、非現場執法等領域,大大提升相關部門對城市交通的監管能力,促進城市交通監管資訊化、智慧化、人性化,電子標識在提升智慧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防控方面優勢明顯;另一方面,電子標識可用於公眾出行服務、道路通行及擁堵收費、環保執法、城市交通規劃等行業。此外,汽車電子標識的應用對公安機關打擊涉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治安、反恐維穩、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基於RFID技術的汽車電子標識的不斷推廣,RFID技術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將會更加重要。當前汽車電子車牌正面向全國推廣,按2.5億輛汽車存量計算,將有超過186億元的RFID市場機會。

RFID,讓假貨無處可覓,保障食品安全的逆天神器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毒奶粉、蘇丹紅、地溝油……“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品質安全直接關乎民生,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正不斷蠶食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除了食品,在藥品、農產品生產加工等多個領域,都存在“劣幣逐良幣”現象。當前,我國供給側的突出矛盾不是量不足,而是質不優。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各個領域,嚴重危害和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品質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要保證優質的食品藥品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建立科學的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尤為重要。產品追溯體系能為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配上“千里眼”,使假冒偽劣無處藏身,是優質產品的“護身符”。

追溯體系建設是採集記錄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資訊,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品質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圍繞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稀土產品等重要產品,積極推動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建設追溯體系,在提升企業品質管制能力、促進監管方式創新、保障消費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1月12日發佈《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將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稀土產品等作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推動生產經營企業加快建設追溯體系。2017年2月16日,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七部委出臺了《關於推進重要產品資訊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具體實施方案,標誌著我國溯源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電子資訊追溯系統主要使用超高頻RFID技術。以食品行業為例,基於RFID技術的食品安全跟蹤與追溯系統,通過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貼RFID電子標籤,結合感測器、GPS、GIS等對食品在原材料、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倉儲、零售及消費等各環節的狀態進行跟蹤和記錄,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應鏈記錄,從而實現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跟蹤與追溯,保證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資訊可存儲、問題產品可召回,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排除問題食品,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基於RFID物聯網技術產品追溯管理系統,通過RFID即可實現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跟蹤、回饋、查詢、存檔和管理。消費者及監管部門使用智慧手機即可隨時溯源產品資訊。這種產品溯源管理系統,相比記錄檔案追溯方式更高效、即時、便捷;可以全面監控種植、養殖源頭污染、生產加工過程的添加劑以及有害物質、流通環節中的安全隱患;可以對有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隱患進行有效評估和科學預警提供依據;消費者可查詢所購買食品的完整追蹤資訊。

智坤團隊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超高頻RFID標籤標識號唯一並不可克隆、成本極低等特點,聯合國家發改委所屬中國資訊協會城市運營分會,與中機國信等相關企業共同推動基於RFID的全國重要產品資訊追溯服務平臺NPC China(即National Products Code China)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重要產品溯源體系的建立,可以實現企業和消費者的“雙贏”。企業能加強品質管制,減少糾錯成本,收集商品情報,瞭解消費趨勢,最終實現形象提升、銷量和售價增加等收益。而對消費者來說,用自己的智慧手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到各類食品、藥品真實的“來龍去脈”,知道菜籃子、餐桌上的食物從哪裡來,生產日期是哪天,運輸、加工這一路上都“經歷了什麼”,萬一有問題該找誰。隨時隨地買到安全的優質產品,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當RFID逐步市場化後,有消費能力,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消費者首先都會選擇RFID的商品,從而對企業形成升級壓力,有市場嗅覺、有社會功德的企業家就都不會去造假,市場慢慢的就會進入良性迴圈。

RFID應用廣泛,成就供給側改革新動能

超高頻RFID具有能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籤、識別距離遠、傳送資料速度快,可靠性和壽命高、耐受戶外惡劣環境等優點,市場應用場景相當廣闊。除了重要產品追溯管理系統和電子車牌,RFID在諸多行業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不遠的將來也會更多地應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可用於資產管理、生產線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各類物品防偽溯源(如煙草、酒類、醫藥等)、零售、車輛管理等等。未來將出現千億級的國標超高頻RFID市場機會。

朱曉東博士認為,“以重要產品追溯管理系統和電子車牌為起點,將帶動各行業的RFID應用。比如智慧銀行,數十萬個分行的每天銀庫與網點分發和收回現鈔的難題;智能物流,實名制的100億件快遞包裹,40萬位快遞員,數百萬個社區智能發送櫃;智慧電、水、氣表和工業用表,15億隻智慧型儀器表的供應鏈、生命週期、資產管理、遠端抄表等;食品防偽溯源,800億包牛奶,75億瓶白酒紅酒;藥品防偽溯源,數百萬計醫院、藥房、醫生。”

不僅如此,在現有倉庫管理中引入 RFID 技術,還能對倉庫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的資料進行自動化的資料獲取,保證倉庫管理各個環節資料登錄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資料,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

又或是將RFID電子標籤技術運用到航空包裹的追蹤和管理,確保航空公司對乘客托運行李都能夠進行追蹤管理和確認,使乘客和托運行李包裹安全準時到達目的地得到了巨大的保證。

近日在迪拜舉行的IATA世界旅客研討會,為6年後的全球航空業繪製了諸多可行路徑,其中一條最為誘人的路徑是:隨著RFID技術在全球重要機場的普及,它將會為各國航空運輸業共節省超過30億美元的資金。

最近,無人商店的悄然興起,致使零售業面臨再次轉型升級。為了緩解日本零售業人員短缺困擾,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展日本經濟與產業的行政機關)提出要大力建設“無人商店”,希望在 3 年內,也就是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前將“電子標籤”在日本零售業投入使用。和傳統掃描器需要一件一件地“掃過”條碼的做法相比,超高頻RFID識別器即使看不到電子標籤也可以讀取資訊,也就是說將購物籃放在掃描介面,可以瞬間同步完成所有的商品累積金額計算。作為電商巨頭的亞馬遜早嗅到了零售行業的變化,Amazon Go線下便利無人店逆勢入市,預計在2017年初對所有亞馬遜用戶開放。最近,歐尚超市在上海楊浦區也發佈了首個名為繽果盒子的無人店,並計畫今年鋪設5000無人便利店。在歐尚、大潤發阿裡巴巴等大型超市相繼開始嘗試無人店模式後,國內零售業對於無人店的關注也如同開了鍋的沸水一般進入了蒸騰狀態。也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了阿裡無人超市“淘咖啡”。無人商店作為未來實體商店轉型的方向初露端倪。無人商店帶來的不僅是零售業格局的重構,還給零售技術發展帶來了機遇。

行業人士一致認為,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說RFID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能夠撬動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新動能。當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建設是國家經濟、民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機遇,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途徑。政府應當發揮好政策引導作用,調動各方資源共同推進物聯網發展;企業應借助RFID技術進一步改進企業管理、優化產品品質、提高企業競爭力。這場“劃時代”的革命,受益最廣泛的,將是千千萬萬的普通消費者。

聚焦RFID,背後的造夢者

RFID的開發聚焦著全世界的目光,也肩負著國家的使命與社會的責任。承擔這一切的主導者就是一位睿智的從商學者——朱曉東教授。

朱曉東是江蘇揚州(儀征)人,人生經歷可謂傳奇。1977年恢復高考後即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首屆物理系學生。1981年成為第一批由李政道博士發起的中國物理學優秀學生赴美國知名高校物理系深造計畫(CUSPEA)的留學生,並于1984年獲得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物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朱曉東博士入選第三批國家“千人計畫”、第一批北京“海聚工程”和“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2012年6月,朱曉東在家鄉儀征創辦了智坤(江蘇)半導體有限公司,致力於研發超高頻RFID讀寫器晶片設計和讀寫器模組設計的高新技術。

“這都是因為我一直想回家鄉(揚州儀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家鄉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正好借助國家‘千人計畫’東風回國,還獲得了江蘇省、揚州市和儀征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 朱曉東說。

作為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朱曉東擁有30年的半導體材料、器件、工藝、晶片設計和製造、專案管理、市場銷售以及“學、研、產”的豐富經驗。曾成功地創辦了全球領先的模擬半導體製造商美國捷智(JAZZ)半導體公司和中國首創高清解碼晶片技術的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朱博士在美國捷智半導體工作期間,領導公司從2002年的330萬美元總收入增長到2006年的2.3億美元,拓展的客戶包括TI、 Intel、 Qualcomm、 Marvell、Freescale、東芝、索尼、聯發科、中興和華為等130多家。在中國與華虹NEC(HHNEC)和上海先進半導體(ASMC)設立了兩家生產型合資企業。于2007年成功地將捷智半導體以2.6億美元售予美國上市公司Acquicor Technologies (紐約股市:JAZ)。

之後擔任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領導公司開發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領先的高清數位電視65納米SoC晶片。於2010年獲得阿根廷政府世界盃訂單, 給中國機上盒廠商帶來了四千多萬美元產值。2011年1月成功地將芯晟以5500萬美元售予美國上市公司Cavium Networks。

2012年朱曉東博士第三次創業。智坤公司創立伊始,困難重重,資金的短缺,技術的瓶頸,無一不是制約智坤發展的因素。上海橡苑風險投資的參股,儀征經濟開發區的幫助緩解了資金壓力。而針對技術上的瓶頸,朱曉東博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決定以才引才、重薪聘才,引進了IEEE Fellow 趙彬博士、英特爾RFID產品首席工程師/架構師丘樹國博士、美國博通公司資深主任工程師葉佩華博士等多位世界級科研專家加入,建立起了包含技術研發、晶片重點模組設計等各環節有機結合、互補合作的創業創新核心團隊。其中,趙彬、丘樹國在智坤公司分別入選了第九批、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畫”。

趙彬博士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3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是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IEEE Fellow(IEEE院士),在無線通訊系統、類比、模數混合和射頻領域進行了多年的研發,在大型積體電路量產、項目管理和團隊合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2年作為技術負責人和國家千人特聘專家身份加入智坤,為研發出中國首顆超高頻RFID讀寫SoC晶片iBAT1000、實現了超高頻RFID核心晶片的國產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丘樹國博士是1985年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士,1992年美國Case Western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是RFID讀寫器晶片技術的專家,在美國英特爾公司曾擔任射頻識別(RFID) 首席設計師及首席架構師,領導公司開發完成了RFID業界技術領先的Indy1000/Indy2000讀寫器晶片,取得了業界矚目的成就。自智坤半導體公司創立之日起,在英特爾CEO特批下,丘博士就擔任了公司首席技術顧問。曾先後9次來中國指導團隊的晶片開發工作,對iBAT1000晶片的總體構架、公安部汽車電子標識實驗場現場測試,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2015年11月作為公司的首席晶片架構師身份正式加入公司。

葉佩華博士,1995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在射頻/模擬無線通訊積體電路設計領域工作了20年,開發完成了多種國際標準的無線收發積體電路產品,如2g/3g/4g的移動通信、LTE、RFID、藍牙和WLAN等,在射頻/模擬積體電路設計上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加入智坤後,葉博士為增強iBAT1000晶片的抗自干擾能力、鎖相環技術等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這支領導團隊完成了國家汽車電子車牌專案核心技術的攻關,代表了超高頻RFID技術應用的最高國際水準,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完成了全球首顆支援RFID國家標準的讀寫器晶片,這也是公安部正在實施的汽車電子車牌專案的唯一晶片解決方案,實現了多個世界第一。

朱曉東由此獲得了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科技性企業家獎,智坤半導體獲得2014年度國家金卡工程創新產品獎,2015年度“中國芯”最具潛質產品獎,2015年度“物聯之星”RFID晶片企業獎。

而且擾亂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甚至引發交通肇事和違法犯罪問題,為交通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和壓力。

然而,受環境、照明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基於視頻圖像技術的號牌識別率不理想,更不能有效辨別假牌套牌、故意遮擋號牌等違法行為,這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系統中的一大難題。而令人振奮的消息是,基於超高頻RFID技術的汽車電子標識系統的建立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汽車電子標識好比汽車的“電子身份證”,安裝在汽車前擋風玻璃內,看起來和普通IC卡一樣,但裡面錄入了包括車輛號牌、類型、使用性質、年檢有效期、環保標誌等多種車輛資訊。同時,電子標識能實現“一車一卡”,不可複製、難以拆移,系統在城市道路佈設讀寫基站,即時準確的採集車輛資訊,從而突破原有交通資訊採集技術的瓶頸,實現車輛身份的精准識別、車輛資訊的動態採集、交通資訊的海量採集,實現城市的智慧交通精細化管理。

為滿足我國智慧交通管理、涉車安全監管的重大戰略需求,2012年,公安部向國標委申請制定6項“汽車電子標識”國家標準,於2014年汽車電子標識先行先試列入京津冀三省市交通一體化項目。2015年4月,深圳市立法汽車電子標識。2015年10月,完成所有的實驗室和路面測試, 全國第一個汽車電子標識試點城市無錫市招標,智坤半導體公司是唯一晶片解決方案提供商。2016年1月20日,汽車電子標識系統在無錫啟動,試點10萬輛汽車;2016年2月26日,系統在深圳啟動,試點20萬輛汽車。作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項目,全國2億多輛汽車、數百萬公里的街道和公路將在不遠的未來全面實施基於國標超高頻RFID的電子車牌。

汽車電子標識系統的應用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來說可謂是“劃時代”的革命:它將大大提升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整體水準,讓交通管理更科學、城市道路更通暢、停車服務更便捷、公眾出行更安全。一方面,汽車電子標識可用於交通流量統計、重點車輛監管、公交信號優先控制、停車管理、通行證管理、道路限行禁行管理、非現場執法等領域,大大提升相關部門對城市交通的監管能力,促進城市交通監管資訊化、智慧化、人性化,電子標識在提升智慧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防控方面優勢明顯;另一方面,電子標識可用於公眾出行服務、道路通行及擁堵收費、環保執法、城市交通規劃等行業。此外,汽車電子標識的應用對公安機關打擊涉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治安、反恐維穩、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基於RFID技術的汽車電子標識的不斷推廣,RFID技術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將會更加重要。當前汽車電子車牌正面向全國推廣,按2.5億輛汽車存量計算,將有超過186億元的RFID市場機會。

RFID,讓假貨無處可覓,保障食品安全的逆天神器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毒奶粉、蘇丹紅、地溝油……“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品質安全直接關乎民生,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正不斷蠶食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除了食品,在藥品、農產品生產加工等多個領域,都存在“劣幣逐良幣”現象。當前,我國供給側的突出矛盾不是量不足,而是質不優。市場上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各個領域,嚴重危害和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品質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要保證優質的食品藥品順利到達消費者手中,建立科學的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尤為重要。產品追溯體系能為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配上“千里眼”,使假冒偽劣無處藏身,是優質產品的“護身符”。

追溯體系建設是採集記錄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資訊,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品質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圍繞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稀土產品等重要產品,積極推動應用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建設追溯體系,在提升企業品質管制能力、促進監管方式創新、保障消費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1月12日發佈《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將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稀土產品等作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推動生產經營企業加快建設追溯體系。2017年2月16日,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七部委出臺了《關於推進重要產品資訊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具體實施方案,標誌著我國溯源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電子資訊追溯系統主要使用超高頻RFID技術。以食品行業為例,基於RFID技術的食品安全跟蹤與追溯系統,通過為食品及其原材料加貼RFID電子標籤,結合感測器、GPS、GIS等對食品在原材料、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倉儲、零售及消費等各環節的狀態進行跟蹤和記錄,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應鏈記錄,從而實現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跟蹤與追溯,保證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資訊可存儲、問題產品可召回,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排除問題食品,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基於RFID物聯網技術產品追溯管理系統,通過RFID即可實現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跟蹤、回饋、查詢、存檔和管理。消費者及監管部門使用智慧手機即可隨時溯源產品資訊。這種產品溯源管理系統,相比記錄檔案追溯方式更高效、即時、便捷;可以全面監控種植、養殖源頭污染、生產加工過程的添加劑以及有害物質、流通環節中的安全隱患;可以對有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隱患進行有效評估和科學預警提供依據;消費者可查詢所購買食品的完整追蹤資訊。

智坤團隊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超高頻RFID標籤標識號唯一並不可克隆、成本極低等特點,聯合國家發改委所屬中國資訊協會城市運營分會,與中機國信等相關企業共同推動基於RFID的全國重要產品資訊追溯服務平臺NPC China(即National Products Code China)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重要產品溯源體系的建立,可以實現企業和消費者的“雙贏”。企業能加強品質管制,減少糾錯成本,收集商品情報,瞭解消費趨勢,最終實現形象提升、銷量和售價增加等收益。而對消費者來說,用自己的智慧手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到各類食品、藥品真實的“來龍去脈”,知道菜籃子、餐桌上的食物從哪裡來,生產日期是哪天,運輸、加工這一路上都“經歷了什麼”,萬一有問題該找誰。隨時隨地買到安全的優質產品,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福音。當RFID逐步市場化後,有消費能力,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消費者首先都會選擇RFID的商品,從而對企業形成升級壓力,有市場嗅覺、有社會功德的企業家就都不會去造假,市場慢慢的就會進入良性迴圈。

RFID應用廣泛,成就供給側改革新動能

超高頻RFID具有能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籤、識別距離遠、傳送資料速度快,可靠性和壽命高、耐受戶外惡劣環境等優點,市場應用場景相當廣闊。除了重要產品追溯管理系統和電子車牌,RFID在諸多行業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不遠的將來也會更多地應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可用於資產管理、生產線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各類物品防偽溯源(如煙草、酒類、醫藥等)、零售、車輛管理等等。未來將出現千億級的國標超高頻RFID市場機會。

朱曉東博士認為,“以重要產品追溯管理系統和電子車牌為起點,將帶動各行業的RFID應用。比如智慧銀行,數十萬個分行的每天銀庫與網點分發和收回現鈔的難題;智能物流,實名制的100億件快遞包裹,40萬位快遞員,數百萬個社區智能發送櫃;智慧電、水、氣表和工業用表,15億隻智慧型儀器表的供應鏈、生命週期、資產管理、遠端抄表等;食品防偽溯源,800億包牛奶,75億瓶白酒紅酒;藥品防偽溯源,數百萬計醫院、藥房、醫生。”

不僅如此,在現有倉庫管理中引入 RFID 技術,還能對倉庫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的資料進行自動化的資料獲取,保證倉庫管理各個環節資料登錄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資料,合理保持和控制企業庫存。

又或是將RFID電子標籤技術運用到航空包裹的追蹤和管理,確保航空公司對乘客托運行李都能夠進行追蹤管理和確認,使乘客和托運行李包裹安全準時到達目的地得到了巨大的保證。

近日在迪拜舉行的IATA世界旅客研討會,為6年後的全球航空業繪製了諸多可行路徑,其中一條最為誘人的路徑是:隨著RFID技術在全球重要機場的普及,它將會為各國航空運輸業共節省超過30億美元的資金。

最近,無人商店的悄然興起,致使零售業面臨再次轉型升級。為了緩解日本零售業人員短缺困擾,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展日本經濟與產業的行政機關)提出要大力建設“無人商店”,希望在 3 年內,也就是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前將“電子標籤”在日本零售業投入使用。和傳統掃描器需要一件一件地“掃過”條碼的做法相比,超高頻RFID識別器即使看不到電子標籤也可以讀取資訊,也就是說將購物籃放在掃描介面,可以瞬間同步完成所有的商品累積金額計算。作為電商巨頭的亞馬遜早嗅到了零售行業的變化,Amazon Go線下便利無人店逆勢入市,預計在2017年初對所有亞馬遜用戶開放。最近,歐尚超市在上海楊浦區也發佈了首個名為繽果盒子的無人店,並計畫今年鋪設5000無人便利店。在歐尚、大潤發阿裡巴巴等大型超市相繼開始嘗試無人店模式後,國內零售業對於無人店的關注也如同開了鍋的沸水一般進入了蒸騰狀態。也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了阿裡無人超市“淘咖啡”。無人商店作為未來實體商店轉型的方向初露端倪。無人商店帶來的不僅是零售業格局的重構,還給零售技術發展帶來了機遇。

行業人士一致認為,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說RFID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能夠撬動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新動能。當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建設是國家經濟、民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機遇,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途徑。政府應當發揮好政策引導作用,調動各方資源共同推進物聯網發展;企業應借助RFID技術進一步改進企業管理、優化產品品質、提高企業競爭力。這場“劃時代”的革命,受益最廣泛的,將是千千萬萬的普通消費者。

聚焦RFID,背後的造夢者

RFID的開發聚焦著全世界的目光,也肩負著國家的使命與社會的責任。承擔這一切的主導者就是一位睿智的從商學者——朱曉東教授。

朱曉東是江蘇揚州(儀征)人,人生經歷可謂傳奇。1977年恢復高考後即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首屆物理系學生。1981年成為第一批由李政道博士發起的中國物理學優秀學生赴美國知名高校物理系深造計畫(CUSPEA)的留學生,並于1984年獲得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物理學博士學位。2009年,朱曉東博士入選第三批國家“千人計畫”、第一批北京“海聚工程”和“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2012年6月,朱曉東在家鄉儀征創辦了智坤(江蘇)半導體有限公司,致力於研發超高頻RFID讀寫器晶片設計和讀寫器模組設計的高新技術。

“這都是因為我一直想回家鄉(揚州儀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家鄉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正好借助國家‘千人計畫’東風回國,還獲得了江蘇省、揚州市和儀征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 朱曉東說。

作為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朱曉東擁有30年的半導體材料、器件、工藝、晶片設計和製造、專案管理、市場銷售以及“學、研、產”的豐富經驗。曾成功地創辦了全球領先的模擬半導體製造商美國捷智(JAZZ)半導體公司和中國首創高清解碼晶片技術的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朱博士在美國捷智半導體工作期間,領導公司從2002年的330萬美元總收入增長到2006年的2.3億美元,拓展的客戶包括TI、 Intel、 Qualcomm、 Marvell、Freescale、東芝、索尼、聯發科、中興和華為等130多家。在中國與華虹NEC(HHNEC)和上海先進半導體(ASMC)設立了兩家生產型合資企業。于2007年成功地將捷智半導體以2.6億美元售予美國上市公司Acquicor Technologies (紐約股市:JAZ)。

之後擔任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領導公司開發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領先的高清數位電視65納米SoC晶片。於2010年獲得阿根廷政府世界盃訂單, 給中國機上盒廠商帶來了四千多萬美元產值。2011年1月成功地將芯晟以5500萬美元售予美國上市公司Cavium Networks。

2012年朱曉東博士第三次創業。智坤公司創立伊始,困難重重,資金的短缺,技術的瓶頸,無一不是制約智坤發展的因素。上海橡苑風險投資的參股,儀征經濟開發區的幫助緩解了資金壓力。而針對技術上的瓶頸,朱曉東博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決定以才引才、重薪聘才,引進了IEEE Fellow 趙彬博士、英特爾RFID產品首席工程師/架構師丘樹國博士、美國博通公司資深主任工程師葉佩華博士等多位世界級科研專家加入,建立起了包含技術研發、晶片重點模組設計等各環節有機結合、互補合作的創業創新核心團隊。其中,趙彬、丘樹國在智坤公司分別入選了第九批、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畫”。

趙彬博士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3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是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IEEE Fellow(IEEE院士),在無線通訊系統、類比、模數混合和射頻領域進行了多年的研發,在大型積體電路量產、項目管理和團隊合作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2年作為技術負責人和國家千人特聘專家身份加入智坤,為研發出中國首顆超高頻RFID讀寫SoC晶片iBAT1000、實現了超高頻RFID核心晶片的國產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丘樹國博士是1985年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士,1992年美國Case Western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是RFID讀寫器晶片技術的專家,在美國英特爾公司曾擔任射頻識別(RFID) 首席設計師及首席架構師,領導公司開發完成了RFID業界技術領先的Indy1000/Indy2000讀寫器晶片,取得了業界矚目的成就。自智坤半導體公司創立之日起,在英特爾CEO特批下,丘博士就擔任了公司首席技術顧問。曾先後9次來中國指導團隊的晶片開發工作,對iBAT1000晶片的總體構架、公安部汽車電子標識實驗場現場測試,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2015年11月作為公司的首席晶片架構師身份正式加入公司。

葉佩華博士,1995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在射頻/模擬無線通訊積體電路設計領域工作了20年,開發完成了多種國際標準的無線收發積體電路產品,如2g/3g/4g的移動通信、LTE、RFID、藍牙和WLAN等,在射頻/模擬積體電路設計上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加入智坤後,葉博士為增強iBAT1000晶片的抗自干擾能力、鎖相環技術等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這支領導團隊完成了國家汽車電子車牌專案核心技術的攻關,代表了超高頻RFID技術應用的最高國際水準,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完成了全球首顆支援RFID國家標準的讀寫器晶片,這也是公安部正在實施的汽車電子車牌專案的唯一晶片解決方案,實現了多個世界第一。

朱曉東由此獲得了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科技性企業家獎,智坤半導體獲得2014年度國家金卡工程創新產品獎,2015年度“中國芯”最具潛質產品獎,2015年度“物聯之星”RFID晶片企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