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古典園林是中國人追求“桃花源、蓬萊仙居”的現實表現?

(古人所繪園林圖)

從文人癡迷的“桃花源”,到神仙居所“蓬萊”

這種把詩情畫意移入枕邊的理想棲居方式

一直流淌在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

而這種溫柔隱秘的夢想與情致

在園林建築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的園林藝術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其技藝的高超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凸顯了

中國人對於理想生活境域的無限追求

不知你是否知道宋徽宗和他的”艮岳”園林夢

(宋徽宗)

宋徽宗曾傾舉國之力,大造“艮嶽”

集天下怪石花木,設雕欄曲檻,葺亭臺樓閣

建成了有史以來最為優美的皇家游娛苑囿

可惜在金人攻陷汴京後被拆毀

或許這對於“不愛江山愛丹青”的宋徽宗來說

不再被權力所禁錮,帶著他的文人夢而去

倒也成了這世間最為逍遙的神仙

(宋徽宗 祥龍石圖)

從古至今

園林似乎都像中國人的心靈花園

那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美?

洞 門 之 美

洞門是園林建築中與眾不同的一部分

它有門無門扇,或圓潤平滑,或方正規矩

小小的一盞洞門,仿佛是一副自然的畫框

恰到好處的留白,與窗外的風景盈缺互補

蘊藏著中國人一花一世界的禪學思維

屋 簷 之 美

傳統中式建築對於屋簷的想像太多了

這其中的飛簷無疑是一處靚景

緩緩翹起的簷角,引人遐思

春來,鳥兒在簷角梁間呢喃

夏至,光影拉下斑駁的陰影

秋天,微醺的落葉染紅了瓦黛

寒冬,白茫茫之下探出些黑色簷角

瓦 當 之 美

瓦當

頂簷上的裝飾構件

增加建築屋頂美感的同時

能夠保護屋簷不受風雨的侵蝕

瓦當上面的花紋講究,精緻的技藝之下

蘊藏著中國人建造藝術的生活之美

木 花 格 之 美

木花格是園林建築的典型元素

實則彰顯了中國人獨特的漏景思維

這些充滿詩意的木花格窗

讓窗外的景色總有一種若影若現的雅致

更是給精緻寫意的園林景色增添了不少韻味

山 水 之 美

園林古樸,疊山理水,花木生機

但又有多少佳人囿於其中

這一池清水素荷,挑撥了多少顧影自憐的身影

遊廊小徑蜿蜒如水一般柔情

連接著高低綿延亭台樓榭

閑 花 之 美

擇些顏色不淡不深的閑花

任它們生長,慢慢垂下頭

仿佛真的能體會到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雲淡風輕

幽 徑 之 美

蜿蜒的青石小路,青竹磷石在傍

院內的小路,你找不到從何而起

又將通往怎樣一個未知

歲月為板,腳步為斧,磨平了一個又一個棱角

怪不得古人總是生髮出“曲徑通幽”的感受

短短橫牆,矮矮疏窗,綠蔭小池塘

高低疊嶂,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涼

懶散無拘,竹幾藤床,倚欄杆臨水觀魚

好聽絲竹,說些話,讀些書

這種場景是不是你的居住理想?

幽靜淡雅的園林建築守候著的實則是

中國人對於理想生活,山水情致的無限追求

文章來源自:設計觀旅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分享,嚴禁用作商業用途轉載

瓦 當 之 美

瓦當

頂簷上的裝飾構件

增加建築屋頂美感的同時

能夠保護屋簷不受風雨的侵蝕

瓦當上面的花紋講究,精緻的技藝之下

蘊藏著中國人建造藝術的生活之美

木 花 格 之 美

木花格是園林建築的典型元素

實則彰顯了中國人獨特的漏景思維

這些充滿詩意的木花格窗

讓窗外的景色總有一種若影若現的雅致

更是給精緻寫意的園林景色增添了不少韻味

山 水 之 美

園林古樸,疊山理水,花木生機

但又有多少佳人囿於其中

這一池清水素荷,挑撥了多少顧影自憐的身影

遊廊小徑蜿蜒如水一般柔情

連接著高低綿延亭台樓榭

閑 花 之 美

擇些顏色不淡不深的閑花

任它們生長,慢慢垂下頭

仿佛真的能體會到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雲淡風輕

幽 徑 之 美

蜿蜒的青石小路,青竹磷石在傍

院內的小路,你找不到從何而起

又將通往怎樣一個未知

歲月為板,腳步為斧,磨平了一個又一個棱角

怪不得古人總是生髮出“曲徑通幽”的感受

短短橫牆,矮矮疏窗,綠蔭小池塘

高低疊嶂,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涼

懶散無拘,竹幾藤床,倚欄杆臨水觀魚

好聽絲竹,說些話,讀些書

這種場景是不是你的居住理想?

幽靜淡雅的園林建築守候著的實則是

中國人對於理想生活,山水情致的無限追求

文章來源自:設計觀旅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分享,嚴禁用作商業用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