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紀念“三個90周年”」90年後,我在八一“紅色征途”遇見你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在革命遭受嚴重打擊的嚴峻形勢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周恩來臨危受命,擔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積極組織領導南昌起義,牢牢把握党領導起義的方向。該圖為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周恩來曾經在這裡組織領導南昌起義。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南昌起義前,賀龍率領國民革命軍第20軍來到南昌,將指揮部設在宏道中學內。起義期間,軍部的各個機關分別設在主樓教室和禮堂,賀龍部的參謀、後勤人員等駐紮于此。起義前夕,宏道中學校長劉屏庚把自己的臥房騰給賀龍居住,不久後軍事參謀團參謀長劉伯承和周逸群等人也一同搬來,多次在這裡召開重要會議,

共同草擬起義作戰和南下行軍計畫。該圖為南昌起義時賀龍辦公室兼臥室。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1927年8月1日淩晨2點,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兩萬多名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歷經4個多小時激戰,

起義軍全殲守敵3000餘人,佔領南昌城。這次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該圖為南昌起義紀念館裡的“第一槍”雕塑。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得知南昌起義的消息後,國民黨立即派重兵進攻南昌。

中共前委決議依中央原定計劃南下廣東,以期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1927年8月3日至6日,起義軍陸續撤離南昌,取道江西臨川、寧都、瑞金、會昌等地,後轉入福建長汀、上杭,再進入廣東大埔縣境內。其中,會昌戰役,是起義軍與國民黨軍之間的一場猛烈的陣地交鋒。它是起義軍南下征途中取得的一次大勝仗,共殲敵6000餘人,俘敵900餘人,此外還繳獲了山炮、迫擊炮以及各種槍支彈藥和輜重。
該圖為會昌山上的紅軍醫院舊址,起義部隊曾在這座山上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戰鬥。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1927年10月21日下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從廣東三河壩向湘贛邊“穿山西進”,停歇在安遠縣天心圩上。此時的部隊已經從幾萬人銳減到千餘人,而且部隊思想混亂,士氣低落,軍心不穩,有面臨解散的危險。當時,朱德在天心圩北端河灘召開軍人大會,精闢地剖析了當下的政治形勢,展示了革命必然要繼續向前發展的光明前景,使同志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增強了勝利的信心。隨後,該部隊被整編成一支共800多人的縱隊。後來,這支部隊克服艱難險阻,在井岡山與毛澤東成功會師。該圖為當時朱德在安遠天心整軍的大榕樹舊址。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與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党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該圖為井岡山的紅四軍建軍廣場,井岡山會師地點。(中國網信網 李旭)

原標題:【紀念“三個90周年”】圖片故事:90年後,我在八一“紅色征途”遇見你

而且部隊思想混亂,士氣低落,軍心不穩,有面臨解散的危險。當時,朱德在天心圩北端河灘召開軍人大會,精闢地剖析了當下的政治形勢,展示了革命必然要繼續向前發展的光明前景,使同志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增強了勝利的信心。隨後,該部隊被整編成一支共800多人的縱隊。後來,這支部隊克服艱難險阻,在井岡山與毛澤東成功會師。該圖為當時朱德在安遠天心整軍的大榕樹舊址。中國網信網 李旭 攝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與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党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該圖為井岡山的紅四軍建軍廣場,井岡山會師地點。(中國網信網 李旭)

原標題:【紀念“三個90周年”】圖片故事:90年後,我在八一“紅色征途”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