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感恩父老鄉親 助力精准扶貧”西大青年在行動

為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准扶貧”重要思想,發揚團員青年“党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號召團員青年走進貧困群眾、助力精准扶貧,西北大學628名師生組成60支精准扶貧專項實踐隊,

深入陝西省9市35個區縣50餘個村,實地走訪2千餘戶,圍繞“易地搬遷扶貧、社區工廠調研、電商扶貧、科技支農、生態保護、支教扶貧”等多個方面開展“感恩父老鄉親,助力精准扶貧”社會實踐活動。

西北大學暑期“三下鄉”赴安康市平利縣精准扶貧實踐團

——用心行動,精准對接。用心做好扶貧工作,關鍵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指導思想、措施要求、方法路徑牢牢記在心上,選准著力點,精准發力。今年,西北大學專門組成12支精准扶貧團隊,赴對口扶貧平利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實踐隊成員通過對平利縣扶貧開發局、教育局等5個部門的交流座談,瞭解當地脫貧情況。實踐隊員們走進12個社區工廠,深入500余個移民搬遷戶,

針對社區工廠、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生活及就業情況、茶葉產業、基礎教育、電子商務等深入調研。

“從最初的書本知識到如今的社會實踐,‘精准扶貧’也從模糊的概念成為了清晰的路徑。走進社區工廠,走進扶貧對象,近距離瞭解國家政策給貧困居民生活帶來的改變,從而在今後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為精准扶貧政策的落實貢獻力量。”平利精准扶貧實踐團成員說。

——用情行動,精准謀劃。用情助力扶貧工作,關鍵是要帶著溫度走進貧困群眾,找准服務載體,服務貧困群眾。

經濟管理學院赴故市鎮調研團選擇了渭南市故市鎮作為調研服務點,進行一系列關於農村學前教育的走訪調研和資料收集,並在分析資料後根據故市鎮的學前教育發展需求,結合陝西省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相應幫扶方案,致力於提高故市鎮學前教育發展水準。

儘管烈日炎炎,卻抵不過隊員們下鄉調研的熱情。調研隊深入群眾,進行分組走訪,挨家挨戶瞭解民情。在走訪過程中,村民很熱情地配合調研,提出了很多對農村學前教育的建議,讓調研隊有了更多元的參考,也更加突出了下鄉的宗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軟體職業技術學院“青山弘毅”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赴鎮安縣青山村在支教的同時走訪276戶農家,

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最後將“鎮安縣友緣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確立為“互聯網+”行銷的試點。“支教後當揮手告別時,淚水已注滿眼眶。十天難忘的支教生活給了隊員們不一樣的生活體驗,給了孩子們不一樣的假期,讓孩子們學習了更多的藝術知識,認識到了更多大山外面的世界。”同時隊員們迫切地想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孩子提供長期有效的支教工作。為此隊員們借助互聯網的資源分享性,開展網路課堂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優化共用,將遠端為學校學生提供別樣的藝術課堂。隊員們相信經過不斷努力後,網路教學將長期開展,使隊員們對青山村的精准支教常態化。

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正青春”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安康市魯家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以“夢創未來·樂享科技”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實踐團成員傳承院系特色,結合專業優勢,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努力克服當地方言的理解障礙,針對居民關於免費維修的質疑做了耐心細緻地解釋,並在此基礎上瞭解居民小家電的損壞情況,制定了詳細的維修方案。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當地居民紛紛攜帶著損壞電器前來諮詢維修,成員們不僅耐心細緻地回答居民們提出的問題、普及家電安全使用知識和網路安全知識,而且提供上門服務,有效地將實踐的熱情與嚴謹的工作態度相結合,有力推動了活動的進行。在兩天的活動中的活動中,共計維修50餘件各型小家電,居民們對大學生以專業所長為人民服務的行為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用智行動 精准幫扶

“一個又一個問題擺在眼前,我們解決的途徑卻並不多,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氣餒,堅持問題導向,尋找解決措施,利用專業優勢,為扶貧政策提供完善依據。”數學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成員靳淑敏說:“白河的青山綠水下卻生活著深度貧困的人們。秦巴山的阻隔,不僅限制了人們的能力,也封閉了人們的眼界。幸運的是,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推進,路通了,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大山進城了,通過技能培訓獲得了生存的本領,貧窮不再是這裡的標籤。”

藝術學院“助力精准扶貧,共建美麗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發揮專業特長,為巡檢鎮萬壽菊、油葵、蜜蜂養殖場等產業進行繪牆,提升品牌形象,助力產品宣傳。

西北大學校黨委書記王亞傑、校長郭立宏在暑期期間多次詢問並聽取實踐團進展情況彙報,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李邦邦、副校長王正斌前往平利縣看望並指導實踐團成員,並希望實踐團成員能夠在實踐中鍛煉並提高自身能力,助力脫貧攻堅。

掃一掃分享本頁

開展網路課堂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優化共用,將遠端為學校學生提供別樣的藝術課堂。隊員們相信經過不斷努力後,網路教學將長期開展,使隊員們對青山村的精准支教常態化。

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正青春”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安康市魯家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以“夢創未來·樂享科技”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實踐團成員傳承院系特色,結合專業優勢,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努力克服當地方言的理解障礙,針對居民關於免費維修的質疑做了耐心細緻地解釋,並在此基礎上瞭解居民小家電的損壞情況,制定了詳細的維修方案。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當地居民紛紛攜帶著損壞電器前來諮詢維修,成員們不僅耐心細緻地回答居民們提出的問題、普及家電安全使用知識和網路安全知識,而且提供上門服務,有效地將實踐的熱情與嚴謹的工作態度相結合,有力推動了活動的進行。在兩天的活動中的活動中,共計維修50餘件各型小家電,居民們對大學生以專業所長為人民服務的行為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用智行動 精准幫扶

“一個又一個問題擺在眼前,我們解決的途徑卻並不多,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氣餒,堅持問題導向,尋找解決措施,利用專業優勢,為扶貧政策提供完善依據。”數學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成員靳淑敏說:“白河的青山綠水下卻生活著深度貧困的人們。秦巴山的阻隔,不僅限制了人們的能力,也封閉了人們的眼界。幸運的是,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推進,路通了,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大山進城了,通過技能培訓獲得了生存的本領,貧窮不再是這裡的標籤。”

藝術學院“助力精准扶貧,共建美麗鄉村”暑期社會實踐團發揮專業特長,為巡檢鎮萬壽菊、油葵、蜜蜂養殖場等產業進行繪牆,提升品牌形象,助力產品宣傳。

西北大學校黨委書記王亞傑、校長郭立宏在暑期期間多次詢問並聽取實踐團進展情況彙報,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李邦邦、副校長王正斌前往平利縣看望並指導實踐團成員,並希望實踐團成員能夠在實踐中鍛煉並提高自身能力,助力脫貧攻堅。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