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化肥農藥使用量雙下降是怎樣實現的

□記者 趙紅梅 通訊員 郝立岩

化肥和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

長期大量使用,在持續保證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隱患。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2015年,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

為此,我省大力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2016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純)331.78萬噸,同比減少3.71萬噸,連續2年化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全省農藥使用量4.047萬噸,同比減少0.091萬噸,首次實現使用量負增長。我省提前4年完成農業部所定目標。

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比雙下降,這一變化是如何實現的?

土壤施什麼肥,測土得出的資料說了算;用多少量,作物需要說了算

今年三夏期間,趙縣雙廟村村民郅明剛把自家20畝地的土樣拿到鄉配肥站化驗室進行化驗。之後,他根據化驗結果訂購了測土配方肥,在玉米抽穗時節進行施肥。

“這是我第3年使用測土配方肥了。”郅明剛介紹,以前種地,別人用什麼肥自己也跟著用什麼肥,

結果糧食產量上去了,土壤卻板結了。自從用了測土配方肥,儘管每年每畝地少用了10公斤左右的肥料,但產量不減反增,每畝地玉米增產150公斤、小麥增產50多公斤,而且土壤也開始變鬆軟了。

土壤施什麼肥,測土得出的資料說了算。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我省不僅得到廣泛應用,還做到了配方施肥個性化。各地根據不同的服務物件,完善服務模式,

提供精准服務:對規模經營大戶實行“入田測土、送肥上門”;對諮詢農戶實行“坐堂指導、開具配方”;對購肥農民實行“智能配肥、售後跟蹤”;對遠端農戶實行“網路診斷、短信服務”。各地還發揮測土配方施肥資訊服務網、智慧配肥站、液體加肥站“一網兩站”作用,提供即時測土、現場智慧配肥服務。2016年全省發佈省級指導配方11個、市縣區域配方1360個、個性化精准配方15.1萬個,配方施肥面積達9079萬畝。

土壤施肥做到準確的同時,作物生長所需的肥料也開始定量。

今年夏播玉米時,成安縣大郭莊村種糧大戶曹臣良做到了種肥同播,精量播種、施肥。這與我省推廣應用的機械化精准施肥密不可分。

為實現既滿足作物生長需要,又減少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我省著力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制定並推廣了小麥、玉米、馬鈴薯機械施肥技術規範,推動機械施肥標準化、精量化。

全省重點推廣了玉米緩釋肥種肥同播、小麥免耕一次性施肥播種鎮壓和馬鈴薯一次性覆膜施肥播種,以及追肥、化肥深施、分層施肥等機械施肥新技術,減少了肥料損失,降低了肥料用量。2016年,全省機械化施肥面積達5082萬畝,占播種面積的54.06%。

此外,我省還通過大規模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重點推廣畜禽糞便資源化處理、秸稈還田替代化肥、有機肥+配方肥等模式。2016年,全省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面積1903萬畝,替代化肥22.8萬噸(折純)。

各地還大力推廣應用灌溉施肥一體化技術,制定小麥、玉米、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標準和實施規範,重點推廣了小麥玉米地埋伸縮式噴灌、蔬菜物聯網滴滲灌、馬鈴薯膜下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由澆地向澆農作物的轉變。目前,我省實施蔬菜、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面積達234.7萬畝,畝節肥達20%至30%。

綜合防控綠色化、減量控害全程化、監測預報精准化,多措並舉推進少用農藥

熊蜂授粉、黃板誘蟲、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如今,走進饒陽縣吾固村的任何一個蔬菜大棚,都會發現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得到普遍應用。

據介紹,吾固村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基本上實現了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代替常規農藥噴施。用藥少了,蔬菜品質提高了。村裡註冊的“固康”牌蔬菜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1元的價格在北京超市銷售。

近年來,我省在農業生產上,優化組合生物、理化、生態等各類防控技術,實現綠色綜合防控。在生物防控方面,推廣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菌治蟲技術。在理化誘控方面,推廣色誘、光誘、食誘技術,減少病蟲發生數量。在生態調控方面,精選品種,實行輪作倒茬,清潔田園,營造抑制病蟲發生的生態環境。2016年全省建設綠色防控基地1210個,面積4016萬畝。其中應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煙)粉虱,減少殺蟲劑類農藥使用量80%。

我省在大面積推行綠色綜合防控的同時,還集成糧食、蔬菜、果品等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全程防控技術模式,實施全程減量控害。前期預防為主,實施土壤和種子處理;中期精准用藥,不達防治指標不用藥;關鍵期複合用藥,推廣“一噴多防”,減少用藥。2016年全省建立各類作物10萬畝全程減量控害示範基地66個,示範面積660萬畝,做到了減量控害全程化。

通過監測預報精准化來減少病蟲害發生,是我省減少農藥使用量的又一舉措。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依託全省172個植保機構、46個重點區域站,改進測報技術,完善測報規範,豐富發佈方式,實現了監測預報精准化。2016年,全省發佈病蟲情報2127期,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其中小麥條銹病、麥蚜、白粉病等都是在只有一片病葉或幾個發病中心的情況下早監測、早預防的,把病蟲害消滅在了萌芽狀態,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

培育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統防統治病蟲害,推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往年對玉米進行二點委夜蛾防治時,隆堯縣農民李明要打好幾次藥。因為自家的地打藥防治了,相鄰的地塊不治,過不了幾天他的田裡就又有蟲了。現在好了,有了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服務,全村的地一起用藥,一次就有效果。

李明說的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就是隆堯科明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法人代表王計皂介紹,合作社目前負責對周圍村莊近萬畝農作物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每年可減少農藥使用量20%以上。

一家一戶分散種植農作物,存在著用肥多、用藥多、使用效果差等弊端。近年來,我省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建立專業化、社會化施肥服務組織1286個,實行集中供肥、統一施肥、專業化服務,全省年作業面積超過2600萬畝,用肥量減少10%。

我省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大力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2016年我省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發展到6121家,高效施藥機械達8912台(套),日作業能力達625萬畝,開展統防統治8898萬畝次。統防統治示範區可減少防治次數1次至2次,用藥量減少20%至30%。

替代化肥22.8萬噸(折純)。

各地還大力推廣應用灌溉施肥一體化技術,制定小麥、玉米、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標準和實施規範,重點推廣了小麥玉米地埋伸縮式噴灌、蔬菜物聯網滴滲灌、馬鈴薯膜下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由澆地向澆農作物的轉變。目前,我省實施蔬菜、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面積達234.7萬畝,畝節肥達20%至30%。

綜合防控綠色化、減量控害全程化、監測預報精准化,多措並舉推進少用農藥

熊蜂授粉、黃板誘蟲、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如今,走進饒陽縣吾固村的任何一個蔬菜大棚,都會發現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得到普遍應用。

據介紹,吾固村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基本上實現了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代替常規農藥噴施。用藥少了,蔬菜品質提高了。村裡註冊的“固康”牌蔬菜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1元的價格在北京超市銷售。

近年來,我省在農業生產上,優化組合生物、理化、生態等各類防控技術,實現綠色綜合防控。在生物防控方面,推廣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菌治蟲技術。在理化誘控方面,推廣色誘、光誘、食誘技術,減少病蟲發生數量。在生態調控方面,精選品種,實行輪作倒茬,清潔田園,營造抑制病蟲發生的生態環境。2016年全省建設綠色防控基地1210個,面積4016萬畝。其中應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煙)粉虱,減少殺蟲劑類農藥使用量80%。

我省在大面積推行綠色綜合防控的同時,還集成糧食、蔬菜、果品等主要農作物病蟲草害全程防控技術模式,實施全程減量控害。前期預防為主,實施土壤和種子處理;中期精准用藥,不達防治指標不用藥;關鍵期複合用藥,推廣“一噴多防”,減少用藥。2016年全省建立各類作物10萬畝全程減量控害示範基地66個,示範面積660萬畝,做到了減量控害全程化。

通過監測預報精准化來減少病蟲害發生,是我省減少農藥使用量的又一舉措。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依託全省172個植保機構、46個重點區域站,改進測報技術,完善測報規範,豐富發佈方式,實現了監測預報精准化。2016年,全省發佈病蟲情報2127期,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其中小麥條銹病、麥蚜、白粉病等都是在只有一片病葉或幾個發病中心的情況下早監測、早預防的,把病蟲害消滅在了萌芽狀態,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

培育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統防統治病蟲害,推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往年對玉米進行二點委夜蛾防治時,隆堯縣農民李明要打好幾次藥。因為自家的地打藥防治了,相鄰的地塊不治,過不了幾天他的田裡就又有蟲了。現在好了,有了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服務,全村的地一起用藥,一次就有效果。

李明說的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就是隆堯科明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法人代表王計皂介紹,合作社目前負責對周圍村莊近萬畝農作物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每年可減少農藥使用量20%以上。

一家一戶分散種植農作物,存在著用肥多、用藥多、使用效果差等弊端。近年來,我省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建立專業化、社會化施肥服務組織1286個,實行集中供肥、統一施肥、專業化服務,全省年作業面積超過2600萬畝,用肥量減少10%。

我省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大力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2016年我省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發展到6121家,高效施藥機械達8912台(套),日作業能力達625萬畝,開展統防統治8898萬畝次。統防統治示範區可減少防治次數1次至2次,用藥量減少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