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北方邊陲小鎮,竟主宰中國將近四百年國運

在今天內蒙古呼和浩市北面有一個縣城叫武川縣,在北魏時期,這裡是北方六鎮之一的武川鎮。相傳當年有一位算命先生路過武川鎮的時候,抬眼望去,發現按照相書所寫,

武川鎮滿大街都是帝王將相,隨便一個普通人都有富貴之相。他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於是一怒之下把相書燒掉,從此改行不當算命先生了。

北魏重鎮武川

傳說已經不可考證,然而從西魏一直到唐朝,將近400年的時間裡,從武川鎮走出的人居然真的牢牢控制了中國的命運。

而這一切都源于一位武川鎮的軍人,他的名字叫宇文泰。

宇文泰發跡於一次軍事叛變。北魏初年,朝廷在帝國的北面設立了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座軍鎮,以此作為帝國的北面軍事屏障,抵禦來自遊牧民族柔然的進攻。由於六鎮重要的軍事價值,六鎮的軍隊和將領在北魏地位崇高,待遇也相當優厚。

六鎮的具體位置

然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並且銳意漢化之後,首都地區漢化程度高的官民逐漸成了社會的主流,六鎮被逐漸邊緣化,官民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迅速下滑,終於在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鎮發生兵變。

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參與了這次兵變,並且在戰鬥中嶄露頭角。雖然六鎮兵變最終被爾朱榮絞殺,

但是兵變的軍隊得以保留。緊接著爾朱榮及其黨羽被高歡所滅,宇文泰則成為兵變軍隊的領袖,他帶領的軍隊擁護魏孝武帝,與宰相高歡公開決裂。高歡另立皇帝,北魏從此分裂為西魏和東魏。

東魏奠基人高歡

西魏建立之後,

宇文泰牢牢把握朝廷大權,魏孝武帝心生不滿,最終被宇文泰毒殺,再立新君,西魏的皇帝徹底變為宇文泰的傀儡。來自武川鎮的軍人從此開始征服天下的步伐。

由於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胡人政權,而孝文帝執意漢化,致使北魏社會發生了大割裂,胡人與漢人矛盾重重。宇文泰為了消除矛盾煞費苦心,托古改制建立了一個以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為框架的軍事政治管理格局,

正是這個政治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從西魏到唐朝中國政治格局的基礎。

宇文泰陵寢

八柱國中,他本人和皇帝為兩個柱國,其餘六個柱國分別下轄兩個大將軍,頗有天子掌六師的古風,獲得漢族官吏的認可。宇文泰又要求朝廷大臣無論胡漢都必須取胡人的名字,又贏得了胡人的人心,整個國家就在這種和稀泥中被捏合在一起。

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這二十家人中,有多位來自武川鎮,其中甚至是跟隨宇文泰參與六鎮兵變時的老戰友老部下。八柱國的宇文泰、李虎、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侯莫陳順來自武川;十二大將軍中宇文導、賀蘭祥、楊忠也是武川軍人出身。

宇文泰死後,宇文氏家族乾脆直接逼皇帝退位,其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武川鎮的勢力開始從間接統治變為直接統治。

北周最終被隋文帝楊堅篡國,楊堅就是原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的兒子,楊堅的五世祖楊元壽早在北魏初年就在武川鎮任司馬,楊家人世代在武川鎮擔任武官,最終得以一統天下。

隋文帝楊堅

隋滅亡之後,代之以輝煌的李唐王朝,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就是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孫子,李家也早在李淵的四世祖李熙的時候就“領豪傑,鎮武川”。

直到西元907年,唐朝滅亡之後,武川軍人統治集團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唐高祖李淵

又贏得了胡人的人心,整個國家就在這種和稀泥中被捏合在一起。

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這二十家人中,有多位來自武川鎮,其中甚至是跟隨宇文泰參與六鎮兵變時的老戰友老部下。八柱國的宇文泰、李虎、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侯莫陳順來自武川;十二大將軍中宇文導、賀蘭祥、楊忠也是武川軍人出身。

宇文泰死後,宇文氏家族乾脆直接逼皇帝退位,其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武川鎮的勢力開始從間接統治變為直接統治。

北周最終被隋文帝楊堅篡國,楊堅就是原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的兒子,楊堅的五世祖楊元壽早在北魏初年就在武川鎮任司馬,楊家人世代在武川鎮擔任武官,最終得以一統天下。

隋文帝楊堅

隋滅亡之後,代之以輝煌的李唐王朝,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就是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孫子,李家也早在李淵的四世祖李熙的時候就“領豪傑,鎮武川”。

直到西元907年,唐朝滅亡之後,武川軍人統治集團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唐高祖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