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戰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最高軍銜日本陸軍將領

塚田攻,日本茨城縣人,日本陸軍大將,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擊斃的最高軍銜的日本陸軍將領。

1886年,塚田攻出生於日本茨城縣,是家中的第五子,原名塚田六右衛門。曾分別就讀于日本陸軍軍士官學校第19期,

陸軍大學校26期。七七事變時期任參謀本部第三部長,是侵華戰爭擴大派的決定人物之一。

1937年,塚田攻任中支那方面軍參謀長,參與並指揮了南京會戰,是南京大屠殺的始作俑者之一。1940年直接策劃了南方作戰並領導了陸軍圖上大演習。

次年任南方軍總參謀長,寺內壽一在他的輔佐下5個月佔領了東南亞全境。

1942年,中國軍隊在湘贛會戰中重創日軍。為了挽回日軍低迷的士氣,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部在南京召開高級軍事會議,這次會議齊聚了侵華日軍各方面軍司令官,

目的是研討進攻重慶和西安的“五號作戰計畫”,企圖將戰火燒到中國的戰略後方,徹底滅亡中國。同時將對大別山遊擊區進行大掃蕩。“五號作戰計畫”調集日軍主力師團,共約5萬餘人。時任第11軍司令官的塚田攻為指揮官,兵分六路向大別山遊擊區發起進攻。

1942年12月18日,駐紮在太湖縣境內的桂軍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射機槍防空組發現一架飛的較低的日軍軍用客機,果斷射擊,高射機槍的子彈擊中飛機油箱。次日,當地駐軍和地方政府在一道山岩裡找到了被擊落的飛機,兩名飛行員與九名軍官均死亡。在墜機現場,第138師搜獲了多分重要文件,雖然被燒得殘缺不全,但依然讓中國軍隊掌握了日軍今後的作戰方案,

對於轉變抗戰形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138師的牛姓師長和他的兄弟們替中國人幹了一件牛氣的事。

為了尋找塚田攻的屍體,日軍對大別山區發動了血腥的掃蕩和屠殺。在飛機的墜毀地——荊竹沖,日軍如瘋了一般燒殺搶掠,將當地變成了火海。這次掃蕩共殺害中國軍民5000多人。

而塚田攻在被擊斃的當日被追晉為陸軍大將,成為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最高日軍將領。在南京五臺山上曾有一座日軍“神社”,專門用來供奉陣亡日軍,當時日軍搜尋到塚田攻的屍後,曾在這裡設立塚田攻的排位。

這個在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卻在安徽太湖被擊落,成為了“像烤焦的黃魚”一樣的屍體,這或許是對這個戰犯的最輕的處罰。

歷史無黑白,掩於一抹灰。正史雜談,權作笑談。

歷史無黑白,掩於一抹灰。正史雜談,權作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