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京華老字型大小之“炒肝兒”

講述 你我的故事


炒肝是北京地區傳統名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

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由“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以豬肝、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並搭配著小包子一塊吃。

“炒肝兒”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

白水雜碎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就,由於不講究佐料,製作簡單,日久不受歡迎。於是店主將 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兒”。市面上也出現了以炒肝兒為說詞的俏皮話,如責駡人時說:"你這人怎麼跟炒肝兒似的,沒心沒肺。"

炒肝的主料是豬肝和豬腸,首先把腸和肝先焯好,在鍋裡把蒜煸出香味再放點稀黃醬。

做炒肝還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勾芡,所謂炒肝並不是炒的,而是煮出來的,而且除了肝,還有肥腸,肥腸一般還比肝更多一些。最後放澱粉,因為比較濃稠,要不停攪拌,還是頗有“炒”的感覺。

最後一步,加入蒜末等配料,待炒肝晶瑩剔透,色澤鮮亮後就可以出鍋了。

老字型大小介紹

“慶豐包子鋪”創建於1948年,

原地址位於北京市西單東南角,坐南朝北。起初是一家普通的小飯館,只因所營包子口味地道,1956年公私合營後,專一經營包子。

1976年正式更名為“慶豐包子鋪”,以經營包子、炒肝為主。由於品質上乘,又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自然成為了北京城百姓認可的著名速食品牌。

1999年由著名書法家徐柏濤為“慶豐包子鋪”題寫了牌匾。1999年因西單大街市政建設,慶豐包子鋪拆遷,同年在西安門易地重新開張。

支援單位:

中國烹飪協會

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

講述 你我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講述-味道”微信公眾號

支援單位:

中國烹飪協會

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

講述 你我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講述-味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