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探訪“水下蜘蛛俠”:全天候保障京杭運河運輸暢通

喬軍在同事的配合下穿著潛水服準備下水。 郭亞楠 攝

中新網南京8月5日電 (記者 郭亞楠)“一閘不通,萬船難行。”5日,京杭運河江蘇省船閘應急保障中心(以下簡稱“保障中心”)對宿遷船閘、淮安船閘進行為期兩天的綜合“體檢”,以保障京杭運河水上運輸暢通。

一排裝滿貨的輪船等待開閘駛出閘口。 郭亞楠 攝

京杭運河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肩負著重點物資的運輸任務。京杭運河蘇北段是京杭運河可通航里程裡經濟效益最為顯著的“黃金”航段。一直以來,蘇北運河在全省水路運輸體系中長期佔據著“半壁江山”,常年有來自13個省市、40000餘艘船舶往來通行。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船隻裝滿了貨物,通過運河駛向各方。

保障中心主任書記楊龍奎告訴記者,京杭運河上有一支特殊的應急保障隊伍,

他們負責京杭運河上28座大型船閘水下檢查和應急搶修,同時承擔江蘇省二、三級以上航道其他船閘的機械、電氣、水下檢查、檢測測量和專項技術改造等綜合保障任務。這群人被稱為“水下蜘蛛俠”。

喬軍完成水下作業浮出水面準備上岸。

郭亞楠 攝

現在正值汛期,由於水位差變大、水流大,水下容易出現障礙物,影響船舶航行。“一旦船閘被探測到在水下有障礙物,被稱為‘水下蜘蛛俠’的潛水夫便需要整裝下水,清除障礙物。”楊龍奎說。

在本次船閘“體檢”過程中,工作人員利用被船民稱為“水下偵察機”的Klein3900型側掃聲呐對該航道進行連續掃測,發現宿遷船閘水下有障礙物。保障中心迅速派“水下蜘蛛俠”潛水夫深入5米多深的水下,

打撈水下障礙物,排除水下“地雷”。

江蘇省船閘應急保障中心工程測量員楊勇正在應急監測。 郭亞楠 攝

今年39歲的喬軍從部隊轉業後就成為保障中心一名潛水夫,全天候保障著這片航道的運行通暢。

喬軍接到任務後,帶齊裝備和同事迅速趕到現場。

記者看到,在兩名同事的幫助下,喬軍穿潛水衣、放置領盤、穿潛水鞋、紮腰繩、掛壓鉛,再檢測通訊與供氣是否正常,最後戴上潛水帽,潛入水中。

下水之後,喬軍通過視頻檢測系統和同事進行即時通話,最終清除了水下障礙物,整個過程用了半個多小時。

“剛剛潛水到閘門底部,深度超過5米,由於水渾,能見度低,眼睛完全看不清楚,只能用手摸來判斷。現在正值夏季,氣溫較高,下水後水溫比以往要超好幾度,會感到不太舒服胸悶。”上岸後喬軍告訴記者。

據瞭解,該保障中心現有11位“水下蜘蛛俠”,全天候待命保障船閘安全暢通。(完)

氣溫較高,下水後水溫比以往要超好幾度,會感到不太舒服胸悶。”上岸後喬軍告訴記者。

據瞭解,該保障中心現有11位“水下蜘蛛俠”,全天候待命保障船閘安全暢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