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洞評|《三生三世》要撲街,粉絲你還在為愛豆買單嗎?

洞 · 語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顏值到了,特效到了,但……粉絲呢?

是的,你沒有看錯,今天小妹要分(shou)析(si)的就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以下簡稱《三生三世》)電影版。

看完電影,小妹表示——其實拍的還可以,當個娛樂消遣的電影也算過關。

《三生三世》不是一無是處的爛,還有幾處值得肯定的地方。(《三生三世》還需要標下面有劇透嘛……)

1、特效

《蜘蛛俠》系列的特效導演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加盟後期製作單元,全電影的特效雖說達不到好萊塢頂級,但在國內算是上等,

從特效來說值回票價。

多說無用,隨便放幾張圖欣賞一下……

2、敘事方式創新

電視劇版《三生三世》是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來敘事,全劇分為三個板塊:司音與墨淵的師徒之情、素素與夜華夫妻之情、白淺與夜華的現世之情。

而電影版則直接敘述白淺與夜華現世的部分。

司音與墨淵、素素與夜華的故事則是採用插敘的方式穿插在電影之中,這種敘事方式的改編雖然弱化了前兩世男女主角積累起來的感情,使得後面的情感迸發略顯尷尬,但是電影只有109分鐘,要完整的講完58集電視劇的故事實在是困難,這種敘事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時間講完前兩世的故事,使故事串聯沒有bug(雖然結局是個爛尾……)。

剩下的寫什麼好呢……劇情大多觀眾都知道了沒什麼好說的……至於演技嘛……恩……主演顏值還挺高的……剩下的真寫不出來了……

如果電影這兩個優點特別優異,

以至於觀眾能夠忽略掉電影其他的不足,那某瓣的評分不至於只有4分多。

雖說預售票房高達1億,但小妹認為,這僅僅是一種宣傳的噱頭,票房不是衡量電影表現的全部。

因為《三生三世》從製作開始就是一個失敗品。

首先,《三生三世》是一種產業畸形的電影:傍著巨大IP下的無限經濟利益,吸引了大投資,進行大製作,票房堆砌卻全靠女性觀眾(還有她們拉過來的男性觀眾……)和粉絲。

給大家看看《三生三世》電影的成本:

請來了《蜘蛛俠》系列的導演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加盟製作(花了不少銀子),請來了楊洋、劉亦菲等明星主演(花了不少銀子),宣發只知道炒點明星的新聞(估計銀子全花在導演和演員上了)……

雖然沒有具體公佈數字,但經業內人士粗略估計,票房保底8億。

但是,《三生三世》畢竟由好萊塢團隊操刀,原本想要花很多錢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結果呈現的效果違和感十足,既不像好萊塢,也不像古裝玄幻。

比如下面這張劇照,劉亦菲的衣服很像婚紗影樓裡拿出來的,一點也沒有古裝的感覺。

也有很多場景也能從好萊塢大片中找到影子(確定這是龍宮不是《海底總動員》?)。

所以說,好萊塢團隊的特效雖說是優點,但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缺點。

其次,《三生三世》完全是粉絲電影,沒法後期進行口碑行銷保證票房漲勢。

估計很多看過電視劇版的小夥伴們都能把劇情倒背如流,劇情除了虐一點也就是那回事,《三生三世》電影版幾乎無法進行口碑行銷。

但是,《三生三世》偏偏就是這麼傲嬌——我就是靠粉絲撐票房,我就是不靠口碑,我就是任性,看看我的預售票房就有1個億!

粉絲電影雖說能保證一定的票房,但是盈利風險大。

細數粉絲電影,《盜墓筆記》靠著大IP與“鹿晗+井柏然”的小鮮肉組合,搜刮了10億票房,但是《盜墓筆記》的成本僅有1.3億,最後還是妥妥的盈利;同年上映的《爵跡》採用楊冪、吳亦凡等全明星陣容,成本高達2.5億,票房卻僅有3.83億,除去院線拿到的票房分成與其他版權的交易總和,虧本十分嚴重。

比起前面的兩個例子,《三生三世》電影版的處境更危險。電視劇版今年上半年剛剛播出,並且贏得了極大成功,現在很多電視臺還在重播電視版;電影版與電視劇版相隔很近,意味著會失去很多因為好奇而進電影院買票的觀眾……

雖然預售1個億,但是《三生三世》上映第一天票房排在《戰狼2》下面,後續票房增長勁頭不足。一個億的小目標確實完成了,大目標(保底8億)是否達到還有待考量。

說到這裡,《三生三世》電影版已經被批的體無完膚,但半年前的電視劇版卻能在同期播出的電視劇中傲視群雄。

可能有人會質疑,《三生三世》電視劇版同樣是演員演技撐不起來,特效在電視劇裡也還可以,它能火難道不是因為粉絲嗎?

小妹認為,粉絲肯定會占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

首先,《三生三世》電視劇能火,並不是偶然。這部劇首先符合的是我們的主流愛情觀——門當戶對,在初期可以博取一定關注度。這種電視劇/電影劇情大多數是這樣的:

女配出身卑微→愛上了高貴的男主→男主被女主搶走→女配因愛生恨,虐待女主→女主受傷,男主憤怒→女主奮起,報復女配→女配臨死之前訴說自己對女主的嫉妒。

2010年《甄嬛傳》的播出將這種設定的電視作品推向高☆禁☆潮,《甄嬛傳》裡出身卑賤的安陵容是壞人;兩年前《花千骨》蓬萊掌門之女霓漫天是壞人;都是人設地位不如女主,偏偏還敢跟女主過不去,最終下場淒慘的典型個例:安陵容食苦杏仁自殺,霓漫天在原著中渾身長蛆而死。

《三生三世》也正是這種人設。

白淺,青丘狐帝之女,位高權重,就連下凡修煉都要隱姓埋名。

夜華,天尊之子,身份貴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二人完全是門當戶對,配角素錦、玄女的地位跟青丘女帝白淺一比,連提鞋都不配(小說裡容貌也不及女主),還妄想跟女主爭男人,還使盡下作手段,壞得簡直令人髮指。(話說,電影版素錦的演員也是《花千骨》中的霓漫天……)

其次,《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視劇版長達58集,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口碑發酵。

在電視劇版播出之初,雖說宣發為剛剛開播的電視劇炒足熱度,但收視率一般。在播出了一段時間後,劇情表現相對於前幾集來說較有進步,也算是給了觀眾一些小驚喜,經歷了一小段口碑發酵和熱度傳播,才贏得了暴漲的收視率,使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成為上半年最具話題度的電視劇之一。

放眼電影版呢?電影是一次性消費產品,不可能用電視劇那樣的模式拉長口碑發酵戰線,僅有的109分鐘時長就已經決定生死。換言之,電影需要用不一樣的敘事結構、不同的講述視角、跌宕起伏的橋段、扣人心弦的懸念,以及電視劇所不能承載的畫面等諸多電影視聽語言,讓觀眾在不到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體會到最大的觀影快感,從而引發觀影之後的口碑效應。與《三生三世》同期上映的《戰狼2》雖然劇情十分簡單,但是卻穿插了許多“燃”的元素,最後取得了不錯的觀影效果。

然而《三生三世》電影版實際表現卻不盡人意:劇本大家都熟知了,觀眾早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心理,新增的亮點不足以掩蓋前作的光環;宣發卻不想著在宣傳期尋找亮點吸引普通觀眾,想著粉絲大過天,把一切希望給予粉絲買票,對此,《閃光少女》的宣發團隊早就在背後樂開了花——原來背鍋的不止我們。

但是,觀影的不止有粉絲。一部好的電影可以成就很多演員,而任何一部電影都有可能因為粉絲倒戈而敗下陣來。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沒口碑支撐,二來是粉絲電影,即使前期票房不錯,若遇到後期疲軟,還有誰會去買票幫你回本呢?

虐戀劇本?好萊塢特效?1億的預售?每一個噱頭永遠都在被打臉。就是楊洋、劉亦菲、羅晉演技全部線上,也救不了《三生三世》。

主編:孟·柯

責任編輯:洞小妹

校對:玉米

給大家看看《三生三世》電影的成本:

請來了《蜘蛛俠》系列的導演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加盟製作(花了不少銀子),請來了楊洋、劉亦菲等明星主演(花了不少銀子),宣發只知道炒點明星的新聞(估計銀子全花在導演和演員上了)……

雖然沒有具體公佈數字,但經業內人士粗略估計,票房保底8億。

但是,《三生三世》畢竟由好萊塢團隊操刀,原本想要花很多錢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結果呈現的效果違和感十足,既不像好萊塢,也不像古裝玄幻。

比如下面這張劇照,劉亦菲的衣服很像婚紗影樓裡拿出來的,一點也沒有古裝的感覺。

也有很多場景也能從好萊塢大片中找到影子(確定這是龍宮不是《海底總動員》?)。

所以說,好萊塢團隊的特效雖說是優點,但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缺點。

其次,《三生三世》完全是粉絲電影,沒法後期進行口碑行銷保證票房漲勢。

估計很多看過電視劇版的小夥伴們都能把劇情倒背如流,劇情除了虐一點也就是那回事,《三生三世》電影版幾乎無法進行口碑行銷。

但是,《三生三世》偏偏就是這麼傲嬌——我就是靠粉絲撐票房,我就是不靠口碑,我就是任性,看看我的預售票房就有1個億!

粉絲電影雖說能保證一定的票房,但是盈利風險大。

細數粉絲電影,《盜墓筆記》靠著大IP與“鹿晗+井柏然”的小鮮肉組合,搜刮了10億票房,但是《盜墓筆記》的成本僅有1.3億,最後還是妥妥的盈利;同年上映的《爵跡》採用楊冪、吳亦凡等全明星陣容,成本高達2.5億,票房卻僅有3.83億,除去院線拿到的票房分成與其他版權的交易總和,虧本十分嚴重。

比起前面的兩個例子,《三生三世》電影版的處境更危險。電視劇版今年上半年剛剛播出,並且贏得了極大成功,現在很多電視臺還在重播電視版;電影版與電視劇版相隔很近,意味著會失去很多因為好奇而進電影院買票的觀眾……

雖然預售1個億,但是《三生三世》上映第一天票房排在《戰狼2》下面,後續票房增長勁頭不足。一個億的小目標確實完成了,大目標(保底8億)是否達到還有待考量。

說到這裡,《三生三世》電影版已經被批的體無完膚,但半年前的電視劇版卻能在同期播出的電視劇中傲視群雄。

可能有人會質疑,《三生三世》電視劇版同樣是演員演技撐不起來,特效在電視劇裡也還可以,它能火難道不是因為粉絲嗎?

小妹認為,粉絲肯定會占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

首先,《三生三世》電視劇能火,並不是偶然。這部劇首先符合的是我們的主流愛情觀——門當戶對,在初期可以博取一定關注度。這種電視劇/電影劇情大多數是這樣的:

女配出身卑微→愛上了高貴的男主→男主被女主搶走→女配因愛生恨,虐待女主→女主受傷,男主憤怒→女主奮起,報復女配→女配臨死之前訴說自己對女主的嫉妒。

2010年《甄嬛傳》的播出將這種設定的電視作品推向高☆禁☆潮,《甄嬛傳》裡出身卑賤的安陵容是壞人;兩年前《花千骨》蓬萊掌門之女霓漫天是壞人;都是人設地位不如女主,偏偏還敢跟女主過不去,最終下場淒慘的典型個例:安陵容食苦杏仁自殺,霓漫天在原著中渾身長蛆而死。

《三生三世》也正是這種人設。

白淺,青丘狐帝之女,位高權重,就連下凡修煉都要隱姓埋名。

夜華,天尊之子,身份貴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二人完全是門當戶對,配角素錦、玄女的地位跟青丘女帝白淺一比,連提鞋都不配(小說裡容貌也不及女主),還妄想跟女主爭男人,還使盡下作手段,壞得簡直令人髮指。(話說,電影版素錦的演員也是《花千骨》中的霓漫天……)

其次,《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視劇版長達58集,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口碑發酵。

在電視劇版播出之初,雖說宣發為剛剛開播的電視劇炒足熱度,但收視率一般。在播出了一段時間後,劇情表現相對於前幾集來說較有進步,也算是給了觀眾一些小驚喜,經歷了一小段口碑發酵和熱度傳播,才贏得了暴漲的收視率,使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成為上半年最具話題度的電視劇之一。

放眼電影版呢?電影是一次性消費產品,不可能用電視劇那樣的模式拉長口碑發酵戰線,僅有的109分鐘時長就已經決定生死。換言之,電影需要用不一樣的敘事結構、不同的講述視角、跌宕起伏的橋段、扣人心弦的懸念,以及電視劇所不能承載的畫面等諸多電影視聽語言,讓觀眾在不到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體會到最大的觀影快感,從而引發觀影之後的口碑效應。與《三生三世》同期上映的《戰狼2》雖然劇情十分簡單,但是卻穿插了許多“燃”的元素,最後取得了不錯的觀影效果。

然而《三生三世》電影版實際表現卻不盡人意:劇本大家都熟知了,觀眾早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心理,新增的亮點不足以掩蓋前作的光環;宣發卻不想著在宣傳期尋找亮點吸引普通觀眾,想著粉絲大過天,把一切希望給予粉絲買票,對此,《閃光少女》的宣發團隊早就在背後樂開了花——原來背鍋的不止我們。

但是,觀影的不止有粉絲。一部好的電影可以成就很多演員,而任何一部電影都有可能因為粉絲倒戈而敗下陣來。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沒口碑支撐,二來是粉絲電影,即使前期票房不錯,若遇到後期疲軟,還有誰會去買票幫你回本呢?

虐戀劇本?好萊塢特效?1億的預售?每一個噱頭永遠都在被打臉。就是楊洋、劉亦菲、羅晉演技全部線上,也救不了《三生三世》。

主編:孟·柯

責任編輯:洞小妹

校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