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美3D列印髖關節模型使手術時間大幅縮短成功率100%

科技快評,3D列印術前模型和3D列印手術導板被譽為實現臨床精准醫療的兩大"神器",當它們強強聯手時,帶來的效果更是1+1>2。3D列印助力精准醫療 實現關節置換手術新突破,3D列印術前模型有利於醫生與患者家屬解釋溝通病情,

手術團隊術前即開展模擬手術,實現精確手術方案、減少手術損傷、縮短手術時間。

據美媒報導:兒童急性股骨頭骺滑脫症是發生在9至16歲兒童身上的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在美國每年每10萬兒童中約有11人患有這種疾病,

其需要通過手術及時進行治療。而現在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已經使用3D列印的患者髖關節模型將手術時間大幅縮短。

研究中,小兒矯形外科醫生Vidyadhar Upasani博士共給10名兒童患者進行手術。他為其中五名患者準備了他們髖關節的3D列印模型。這些模型由醫學生Jason Caffrey領導的團隊使用患者骨盆的CT掃描製作。該模型類比骨骼結構的蜂窩狀內部結構。

對於其他五名患者,Upasani沒有使用模型。相反,他依靠在手術前研究髖關節X光片的傳統方法。另外兩名外科醫生在不同的5名患者群體上進行手術,沒有首先在模型上進行手術。當比較一切時,模型指導的手術時間比兩個對照組縮短了38-45分鐘。

同樣在中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副教授鐘達團隊與湖南華翔增量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採用華曙高科選擇性鐳射燒結技術,為患者量身定制了全套3D列印髖關節術前模型與3D列印髖關節截骨導板,在18個月內成功完成40餘例臨床案例,成功率達100%,並獲得"BoneTech創新獎之最佳3D列印創新應用獎"等多個全國獎項的認可和科研經費的支持,成為"3D列印在人工關節手術領域中的應用典範"。

手術前,鐘達副教授團隊為患者量身定制了全套3D列印髖關節術前模型與3D列印髖關節截骨導板,幫助醫生精准地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提高複雜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降低高難度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失敗率。

代表著3D技術應用於臨床的兩大"神器"強強聯手,

將原本複雜的手術完美解決,在有效地減少創傷、控制出血量的同時,做到了精細、精准,實現了骨科在複雜的關節置換術上又一次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