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錢風火輪上的共用單車 成互聯網大潮下的又一輪廝殺

易體網觀察,在這個走兩步路就汗流浹背的盛夏,滿大街的共用單車和電動車顯得沒落不少,畢竟頂著40多度高溫騎車還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另外,在政府觀察一年多後,各種監管政策也集中火力向共用單車襲來。

在加上摩拜出海遭遇“白癡經濟”的嘲諷,一時間,圍繞著共用單車的話題又多了起來。

領頭羊不斷狂奔 跟風攪局者絡繹不絕

之前有媒體報導中曾提到,其實共用單車和電動車壓根就不屬於共用經濟範疇,借著共用洋氣的名號,

幹著分時租賃的事,就連最新出臺的政策也將其命名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指出其是移動互聯網和租賃自行車融合發展的新型服務模式,是分享經濟的典型業態。

追究概念的對錯似乎已沒有太多實際意義,滿大街各種顏色的車子已證實這門生意有多搶手,或許每一個入局的玩家心裡都曾住著一個摩拜或ofo,但殘酷的現實讓他們步步為營,以免步入悟空與3vbike後塵。

近日,一出場便氣勢洶湧號稱終生免費的“赳赳單車”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起因是其公司與員工發生了勞資糾紛。據瞭解,多名運維人員不僅對工資存有異議,更對在試用期即將結束時,卻遭遇公司無故辭退感到嚴重不滿,員工聲稱這是“卸磨殺驢”的做法。

這款除了顏色,外形與摩拜相似的單車,今年6月在上海地區開始投放,打出“終生免費”的特色標籤,並專門在其後車輪處印上顯眼的“終身免費”字樣。選擇行業最低押金99元,通過“看視頻”發紅包補貼使用者,但這種博人眼球的方式一經推出就遭到質疑。

如何盈利一直是共用單車最敏感的話題,目前還沒有一家單車企業敢拍著胸脯說實現盈利,就連摩拜創始人胡偉煒此前面對媒體時,

也曾說過“做不成就權當做公益”的話語。後入者在市場競爭中本就不佔據優勢,資金也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命門,赳赳單車免費的模式如何撬動共用市場,還有待考證。

出行是人們的剛需,市場體量足夠大,也有押金做保障,一旦用戶習慣培養後每日還會有可觀的現金流,這些能看到和預想到的紅利成為一眾跟風共用出行領域創業者的口頭金句,

也成為很多共用單車打動投資人的不二說辭。同樣也是這個市場前腳有玩家黯然退場,後腳入局者信心滿滿的理由。

互聯網巨頭粉墨登場 共用開始變味結局難料

據統計,目前擠進共用出行領域的企業超過50家,累計投放共用單車已超1000萬輛,融資金額據釋放出的資訊統計已超過186億元。並且從開始到現在的發展趨勢看,不管共用單車怎麼被詬病和吐槽,資本對其一直不離不棄。從滴滴率先投資ofo開始,資本的大閘就被拉開侵泄而下。

近日,一家宣佈退出市場的單車企業創始人透露,當時產品還沒做出來時,上百個投資人就搶著找上門,每天在門口排隊等著見他,或許我們可以大膽想像一下,摩拜與ofo每次傳出融資消息的背後是怎樣的盛況。

也正因為摩拜與ofo的融資規模和速度不分上下,所以一家獨大的局面至今還未形成,二者相繼在今年6、7月份完成E輪融資,ofo達到超87億元總計融資,摩拜緊隨其後拿下超80億元融資。據財經社報導,這些令人咋舌的數字是從滴滴站隊ofo之後開始累積的。2016年9月,滴滴數千萬美元獨攬ofo B+輪融資後,將那些暗中觀察的資本引到了共用單車上,仿佛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貌似從側面印證了共用是門好生意的命題。

不難發現ofo 共完成10輪融資,其中滴滴就參與了4次,並且身體力行的幫其在市場上廝殺,同為出行領域,滴滴此舉也在為構建出行閉環做努力,最後1公里的痛點由來已久,現在看來似乎沒有比自行車更為合適的選擇。

眾所周知,滴滴背靠著騰訊,但騰訊卻選擇投資ofo的死對頭摩拜,至於為什麼或許從前段時間馬化騰和朱嘯虎在朋友圈的那番關於智慧鎖的爭論可見一斑。2016年10月騰訊就出現在了摩拜的投資人行列中,在摩拜的10輪融資中,騰訊3次現身。比起騰訊,阿裡似乎觀察的時間久了一些,2017年4月螞蟻金服才獨攬了ofo的D+輪融資,上個月阿裡出手領投ofoE輪融資。

兩大巨頭的各自站隊,讓共用單車的競爭有了質的改變,背靠著中國互聯網兩大巨頭,大眾對共用單車未來格局的猜測也顯得那麼有理有據。

當然,在這其中滴滴扮演起了重要的範本角色,親身經歷了燒錢大戰,在騰訊成為親爹之後,才得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當年打車軟體相互競爭的局面,與今日共用單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少了百度的互聯網巨頭之爭,最後歷史重演走向合併還是創造出新格局,目前還不好下定論。但已經完成站隊的共用市場,留給其他小玩家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現在共用單車身上,有著太多以前互聯網競爭浪潮的影子,O2O時代,但凡與“O”沾上邊的都拿到融資,像極了今天爭相追逐的“共用”神話,打車軟體之爭更像是複刻到了共用身上一般。

但隨著一紙政策的發放,相信忙於野蠻生長的共用市場和熱衷燒錢競爭的企業或多會有所改變和冷靜,這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競爭壁壘,警醒著每一位玩家將更多的重心和資金投入到後期市場維護和車輛運維中,畢竟共用這門生意是要靠耐性和服務取得消費者認同和培養他們的出行習慣,如果為了爭取市場而盲目鋪車,到頭來只能得不償失,真金白銀投入最後變為一堆爛鐵的前車之鑒不得不重視。(易體網/專欄作者 張婷婷)

資本對其一直不離不棄。從滴滴率先投資ofo開始,資本的大閘就被拉開侵泄而下。

近日,一家宣佈退出市場的單車企業創始人透露,當時產品還沒做出來時,上百個投資人就搶著找上門,每天在門口排隊等著見他,或許我們可以大膽想像一下,摩拜與ofo每次傳出融資消息的背後是怎樣的盛況。

也正因為摩拜與ofo的融資規模和速度不分上下,所以一家獨大的局面至今還未形成,二者相繼在今年6、7月份完成E輪融資,ofo達到超87億元總計融資,摩拜緊隨其後拿下超80億元融資。據財經社報導,這些令人咋舌的數字是從滴滴站隊ofo之後開始累積的。2016年9月,滴滴數千萬美元獨攬ofo B+輪融資後,將那些暗中觀察的資本引到了共用單車上,仿佛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貌似從側面印證了共用是門好生意的命題。

不難發現ofo 共完成10輪融資,其中滴滴就參與了4次,並且身體力行的幫其在市場上廝殺,同為出行領域,滴滴此舉也在為構建出行閉環做努力,最後1公里的痛點由來已久,現在看來似乎沒有比自行車更為合適的選擇。

眾所周知,滴滴背靠著騰訊,但騰訊卻選擇投資ofo的死對頭摩拜,至於為什麼或許從前段時間馬化騰和朱嘯虎在朋友圈的那番關於智慧鎖的爭論可見一斑。2016年10月騰訊就出現在了摩拜的投資人行列中,在摩拜的10輪融資中,騰訊3次現身。比起騰訊,阿裡似乎觀察的時間久了一些,2017年4月螞蟻金服才獨攬了ofo的D+輪融資,上個月阿裡出手領投ofoE輪融資。

兩大巨頭的各自站隊,讓共用單車的競爭有了質的改變,背靠著中國互聯網兩大巨頭,大眾對共用單車未來格局的猜測也顯得那麼有理有據。

當然,在這其中滴滴扮演起了重要的範本角色,親身經歷了燒錢大戰,在騰訊成為親爹之後,才得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當年打車軟體相互競爭的局面,與今日共用單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少了百度的互聯網巨頭之爭,最後歷史重演走向合併還是創造出新格局,目前還不好下定論。但已經完成站隊的共用市場,留給其他小玩家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現在共用單車身上,有著太多以前互聯網競爭浪潮的影子,O2O時代,但凡與“O”沾上邊的都拿到融資,像極了今天爭相追逐的“共用”神話,打車軟體之爭更像是複刻到了共用身上一般。

但隨著一紙政策的發放,相信忙於野蠻生長的共用市場和熱衷燒錢競爭的企業或多會有所改變和冷靜,這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競爭壁壘,警醒著每一位玩家將更多的重心和資金投入到後期市場維護和車輛運維中,畢竟共用這門生意是要靠耐性和服務取得消費者認同和培養他們的出行習慣,如果為了爭取市場而盲目鋪車,到頭來只能得不償失,真金白銀投入最後變為一堆爛鐵的前車之鑒不得不重視。(易體網/專欄作者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