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失蹤千年北燕後人為何突現廣東,而且牽出中華巾幗第一人

北燕領地

“塞北長谷龍吟萬里攜手兩兄弟,粵西高涼鳳鳴千古唯用一好心”。

日前,遼寧朝陽迎來遠方客人——廣東茂名馮寶冼夫人文化考察團。20余名“馮氏聯誼會”代表來到1500年前祖先開疆拓土的三燕古都龍城,到長穀陵拜謁北燕王馮跋之弟、宰相馮素弗墓,到北大街龍城遺址緬懷祖先足跡。

金庸題名慕容街

前燕、後燕均為五胡十六國時期慕容鮮卑所創。北燕是漢族政權,為漢人馮跋所立。這三個王朝太守馮寶等人……更令人稱奇的是,此前高州人也不知道“北燕”在今天的遼寧朝陽。2004年,考古隊員在朝陽北大街挖掘出“三燕國都”龍城的宮城南門,並被評為當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金庸先生小說中慕容複念念不忘的“大燕國”就在此。為此,金庸先生為朝陽題寫了對聯:龍城朝陽,

三燕故都;傳奇慕容,華夏一脈。

嶺南聖母洗夫人

北燕發現了,那麼冼夫人又是誰?遼寧考古專家、馮素弗墓考古挖掘組織者馮永謙經過研究最終確定,唐朝名臣魏征所著《隋書·譙國夫人傳》中的譙國夫人即冼夫人,傳記中提到的馮氏即北燕皇族後裔,

並從史書中捕捉到了北燕後裔登船逃難後的線索,以及馮洗聯姻的淵源。

《譙國夫人傳》中記載:“梁大同初(535年),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冼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聘以為妻。”“融(馮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麗也,遣融大父(祖父)業(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宋,因留於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

供奉洗夫人與馮寶的馮洗廟

原來,1500多年前,馮業率部登船逃亡後,因遇風暴,最終於今廣東新會登岸,劉宋王朝封馮業為新會太守,後封羅州刺史,此後三世為官。馮寶是馮弘的四世孫,父親馮融高瞻遠矚,打破傳統偏見,說服兒子娶俚人首領冼氏女為妻,開創漢俚聯婚的先河。

馮寶與冼夫人勵精圖治,平叛亂,教耕織,興教育,使嶺南成為富庶、安寧、文明之地。

晚年的冼夫人回首自己波瀾壯闊一生,曾留下這樣一句話: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巾幗英雄洗夫人

1957年,周恩來總理在青島民族工作座談會上說:“冼夫人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1961年1月14日,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在《光明日報》發表《冼夫人》一文,稱“冼夫人是我國越族的傑出人物”。現在,馮寶和冼夫人已成為萬眾敬仰的“嶺南之神”,海內外共有2000多座冼夫人廟,在高州他們被老百姓譽為“和合神”,“冼夫人信俗”也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馮素弗墓挖掘者馮永謙接待馮氏嶺南後人

千年等一回。2015年,遼寧朝陽北票“馮冼文化”考察團蒞臨廣東高州;2016年,高州電視臺“馮冼足跡”攝製組惠訪朝陽;2017年4月,馮寶冼夫人文化考察團又回老家省親。

朝陽是“草原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茂名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兩座城市通過馮冼文化進行交流,是一次美麗邂逅。

廣東茂名“馮氏聯誼會”會長馮春強表示:時隔1580年,馮氏後人再次回到故土,讓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我們很高興能為弘揚三燕文化多出一份力量,建設好我們共同的家鄉。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407年,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慕容雲)為天王,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

稱“冼夫人是我國越族的傑出人物”。現在,馮寶和冼夫人已成為萬眾敬仰的“嶺南之神”,海內外共有2000多座冼夫人廟,在高州他們被老百姓譽為“和合神”,“冼夫人信俗”也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馮素弗墓挖掘者馮永謙接待馮氏嶺南後人

千年等一回。2015年,遼寧朝陽北票“馮冼文化”考察團蒞臨廣東高州;2016年,高州電視臺“馮冼足跡”攝製組惠訪朝陽;2017年4月,馮寶冼夫人文化考察團又回老家省親。

朝陽是“草原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茂名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兩座城市通過馮冼文化進行交流,是一次美麗邂逅。

廣東茂名“馮氏聯誼會”會長馮春強表示:時隔1580年,馮氏後人再次回到故土,讓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我們很高興能為弘揚三燕文化多出一份力量,建設好我們共同的家鄉。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407年,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慕容雲)為天王,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