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想手機業務深陷泥潭,憑什麼“扭虧為盈”

日前,聯想董事長楊元慶表示,今年下半年,外界將看到聯想轉型的成效,聯想手機業務將會進入扭虧為盈的軌道,會取得穩定盈利。

然而,據《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顯示,聯想手機目前的市場處境依然堪憂,

如果沒有意外,聯想手機業務進入“扭虧為盈的軌道”,尚遠。

8月3日上午10點半,《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南泉北路上的蘇甯易購。記者發現聯想手機櫃檯開設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櫃檯面積狹小,僅陳列了兩三款摩托羅把手機,

櫃檯處空無一人。

此外,在10點就開門營業的蘇甯易購,聯想手機櫃檯的導購員到了10點半還沒有上班。其他櫃檯的導購員告訴記者,聯想手機導購員上午11點才上班,下班卻比他們更早,原因就是聯想手機的銷量不如華為、三星等,基本沒什麼人買。

隨後,記者來到附近的一家數碼廣場,卻發現該廣場僅售聯想電腦,沒有聯想手機。

有意思的是,記者登錄聯想官方網上商城發現,

目前國內官網上只有兩款摩托羅把手機在賣。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這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詞昭示了聯想曾經的市場地位。

聯想的輝煌在剛進入21世紀的時候,體現得最為明顯。當時壯志滿懷的聯想一口吞下IBM的PC事業部,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一時間風頭無倆。

然而,當今的聯想卻陷入了增長困境。

由於全球PC需求持續下降,迫切想轉型的聯想試圖通過介入移動業務來扭轉不利趨勢。

為此它投鉅資發展手機業務,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即使聯想用PC端賺來的錢來補貼手機,聯想卻依然迷失在手機世界裡,找不到走出泥潭的出路。

由於移動業務不斷出錯,甚至拖累了個人電腦業務,僅30出頭的聯想,似乎已有英雄遲暮之感……

英雄有點“遲暮”

聯想于1984年成立,從20萬元起家,如今市值依然達540億港元、77.07億美元。在隨後的六年裡,

聯想移動業務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該業務收入在2007財年的占比僅為4%,遠少於華為2016年一年的研發費用。

顯然華為更重視自主研發,不在乎短期的財報業績,而早已被“貿工技”基因根植的聯想更傾向於收購策略,快速地拿到一定的專利技術或者佔領市場。然而在摩托羅拉已有的專利技術上,聯想缺乏對其的整合和提升,導致最終的消化不良。

對於被聯想收購後的摩托羅把手機,

有數碼產品發燒友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我覺得現在的摩托羅把手機不太好用。”

他表示,從硬體方面來看,它與國際大牌三星、索尼、HTC、LG等相比,同配置產品總是要晚於這幾家。而與國產品牌相比,它的配置又不是很出眾,價格還極其昂貴。從系統方面來說,自2015年重回中國市場之後的三年時間,已更換了三個不同風格的UI(使用者介面),感覺絲毫不考慮老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學習成本,這大大降低了用戶對摩托羅把手機的品牌忠誠度。

手機“扭虧”或成笑話

針對聯想的手機業務,楊元慶的表現卻十分耐人尋味。

2016年11月,楊元慶就曾公開表示過,聯想手機業務將在2017年6月或者9月達到收支平衡。2017年初又將時間點向後延遲了3個月。

而在7月20日舉辦的2017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表示,今年下半年,外界將看到聯想轉型的成效,聯想手機業務將會進入扭虧為盈的軌道,會取得穩定盈利。

如此反反復複地改變扭虧為盈的時間點,是否正是說明了楊元慶自己心中也沒有底?只靠賣摩托羅把手機,楊元慶就指望手機業務扭虧為盈?

對此,招商證券的分析師伍力恒指出,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而且發展成熟,聯想雖然退出了低端智慧手機市場,但才開始重建產品品牌和銷售管道;而在海外市場,其他中高端品牌(華為、OPPO、Vivo)銳意擴張,競爭將會日益激烈。聯想的移動業務想要扭轉頹勢,這個過程將會艱難而漫長。

唐欣表示,短期內移動業務想要扭虧為盈,聯想是可以通過削減成本、出售固定資產等方式實現,但是如果沒有一款讓市場驚豔的產品出現,很難實現徹底的扭虧為盈。

折騰不止的高層變動

在被問到為什麼聯想自主品牌全線退市,導購直言是因為領導層內部大換血。

2014年4月,聯想重新調整業務後,任命此前領導Lenovo業務集團(消費和移動產品)的劉軍來負責移動業務集團。

2015年6月,神奇工廠ZUK原CEO陳旭東接替劉軍的崗位,負責整個移動業務,擔任移動業務集團領導人和摩托羅拉管理委員會主席。

2016年11月,原聯想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喬健將接替陳旭東,出任聯想移動中國業務負責人、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

不難發現,2015年聯想將其旗下除ZUK外所有手機業務併入摩托羅拉、2017年初ZUK退市,兩次大舉動都發生在高層變動之後。

“聯想如此頻繁地更換移動業務的管理層可以看出其一直在尋找、調整自身的定位和戰略,但這也致使企業很不穩定,嚴重影響了業務發展。”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這樣說道。

對於聯想集團的移動業務收入和稅前利率不斷下降,《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聯想集團的投資者關係辦公室,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聯想手機業務的虧損是因為中國區策略失當和海外地區促銷活動造成的。

面對記者提問聯想是不是準備放棄國內手機市場了,該負責人委婉地表示,公司還是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市場,但是目前來看機會不大,公司更加寄希望于未來摩托羅拉在海外市場的表現。

這大大降低了用戶對摩托羅把手機的品牌忠誠度。

手機“扭虧”或成笑話

針對聯想的手機業務,楊元慶的表現卻十分耐人尋味。

2016年11月,楊元慶就曾公開表示過,聯想手機業務將在2017年6月或者9月達到收支平衡。2017年初又將時間點向後延遲了3個月。

而在7月20日舉辦的2017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表示,今年下半年,外界將看到聯想轉型的成效,聯想手機業務將會進入扭虧為盈的軌道,會取得穩定盈利。

如此反反復複地改變扭虧為盈的時間點,是否正是說明了楊元慶自己心中也沒有底?只靠賣摩托羅把手機,楊元慶就指望手機業務扭虧為盈?

對此,招商證券的分析師伍力恒指出,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而且發展成熟,聯想雖然退出了低端智慧手機市場,但才開始重建產品品牌和銷售管道;而在海外市場,其他中高端品牌(華為、OPPO、Vivo)銳意擴張,競爭將會日益激烈。聯想的移動業務想要扭轉頹勢,這個過程將會艱難而漫長。

唐欣表示,短期內移動業務想要扭虧為盈,聯想是可以通過削減成本、出售固定資產等方式實現,但是如果沒有一款讓市場驚豔的產品出現,很難實現徹底的扭虧為盈。

折騰不止的高層變動

在被問到為什麼聯想自主品牌全線退市,導購直言是因為領導層內部大換血。

2014年4月,聯想重新調整業務後,任命此前領導Lenovo業務集團(消費和移動產品)的劉軍來負責移動業務集團。

2015年6月,神奇工廠ZUK原CEO陳旭東接替劉軍的崗位,負責整個移動業務,擔任移動業務集團領導人和摩托羅拉管理委員會主席。

2016年11月,原聯想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喬健將接替陳旭東,出任聯想移動中國業務負責人、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

不難發現,2015年聯想將其旗下除ZUK外所有手機業務併入摩托羅拉、2017年初ZUK退市,兩次大舉動都發生在高層變動之後。

“聯想如此頻繁地更換移動業務的管理層可以看出其一直在尋找、調整自身的定位和戰略,但這也致使企業很不穩定,嚴重影響了業務發展。”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這樣說道。

對於聯想集團的移動業務收入和稅前利率不斷下降,《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聯想集團的投資者關係辦公室,該負責人告訴記者,聯想手機業務的虧損是因為中國區策略失當和海外地區促銷活動造成的。

面對記者提問聯想是不是準備放棄國內手機市場了,該負責人委婉地表示,公司還是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市場,但是目前來看機會不大,公司更加寄希望于未來摩托羅拉在海外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