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中國碰瓷!莫迪果真要重複當年尼赫魯式冒險再次葬送印度未來?

第一軍情作者:進擊的熊爸爸

1947年8月15日,無數人聚集新德里市標誌性建築物紅堡的拉合爾門前,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一位身著傳統服飾的中年人。

就在剛剛,飄揚了近300年的大英帝國米字旗徐徐落下,

而嶄新的橙白綠三色旗緩緩升起——中年人在萬眾矚目之下顯得無比意氣風發。

他叫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他的意氣風發自然有他的理由。因為此時此刻他腳下的這片土地——大英“王冠上最大的寶石”,剛剛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它擁有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和廣袤的土地,

擁有日不落帝國留下的豐厚遺產,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印度洋的天然控制力……這一切,無疑都是一個大國的堅實底子。

與此同時,北方那個同樣的文明古國,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從內戰的泥潭中爬出來;再往東,某個曾是列強的島國,也剛剛在二戰中被炸成一片廢墟。極目之處,本地區的其他小國,都不足為奇。而他的姓氏“賈瓦哈拉爾”,

本身就是紅寶石的意思。

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只有自己所領導的印度,才有資格做亞洲的領袖!身為第一任印度總理的尼赫魯,一定不止一次地忍不住這樣想。

他出生於印度北方一個婆羅門望族,種姓在印度天然就是最高階級;他有大英帝國留學的海歸背景,能與世界各國領袖們用英語談笑風生,對現代政治有充分的瞭解,連英國人都認可他的水準;他拜聖雄甘地為師,

很早就進入印度國大党並成為重要成員,還刷過英國人的監獄,因而在平民中也有巨大聲望……這份牛逼閃閃的履歷在整個印度無人能及。

可以說,他就是註定那個帶著主角光環的人!很多印度人也都堅信,尼赫魯一定能帶著印度崛起,實現“有聲有色”的大國夢。

這麼好的開局之下,58歲的尼赫魯當然沒有不努力的理由。即使用現在的標準來看,印度獨立後,尼赫魯前期的答卷也非常優秀。

據說,成為總理後他每天勤勞工作超過15個小時,這樣的努力當然收到優厚的回報。在他的治下,印度在全方位均有了巨大的進步。在經濟上,他深知印度長期殖民經濟下的基礎薄弱,採取了社會主義經濟模式,大力發展工業,

使印度工業產值增加了一倍;在政治上,他推行適合國情“中央—邦”體制,堅持甘地主義的民族宗教和解,緩和不少尖銳的矛盾;在軍事上,他建立了一支海陸空俱全的軍隊,在與巴基斯坦的對抗中佔據了優勢,還依靠武力強制收回了被葡萄牙殖民者佔據的果阿地區,一切都那麼完美。

上世紀五六十年的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其實從它在當時的國際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就可見一斑。朝鮮戰爭時期被雙方兩大陣營唯一均認可的調停方就是印度,美蘇兩國在外交場合都要多尊重印度外交官一分;他和周恩來會晤被中國當成外交的大事;而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中間,印度更是領袖般的存在,影響力不輸所有強國。

“有聲有色大國”的夢想似乎正在尼赫魯的治下逐漸變成現實,如果這一夢想真的能夠成功,那他必然會在整個世界上青史留名。然而,要在真正擠入世界一流國家前,印度還需要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不同於中國通過社會革命、日本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印度的獨立更多地來源於英國“施捨”,這就導致了這個國家本身延續了很多根深蒂固的體系。比如,強勢地方的問題、農民土地的問題、種姓宗教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牽扯面極大,有強大的保守勢力依附其上,導致印度政府連工業土地、稅制統一都難以做到。而若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印度再繼續發展無從談起。

聰明的尼赫魯當然意識到根本問題所在。本來,這些問題應該通過自身扎扎實實的努力一項項解決的,但他卻在關鍵時刻因為冒險走錯了一步棋,從而葬送了印度崛起的機會。

這步棋就是眾所知周的中印邊界戰爭。

至少在當時尼赫魯的算盤裡,情況顯然是樂觀的:印度表面上國力是超過中國,同時在國際上具有更多的支援;選擇偏遠的高原地區動手,而當時中國困難很多,他異想天開的認為中國不一定會真和他兵刃相見。如果這步棋能夠成功,那麼,借助對抗中國的勝利,尼赫魯不但將獲得當時均與中國敵對的美蘇更多的資源援助,而且還能借助民族主義收穫更高的支持率,從而獲得政治資本來推進其深層次改革印度社會政治基礎。所以,歷史就呈現我們當年所看到的:尼赫魯指揮下的印軍不顧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嚴正的警告,一點點的在“推進”,賴在中國國土上怎麼都不退。

可惜,心存僥倖的尼赫魯選錯了對象。這一步棋他走錯了,後果嚴重到葬送了尼赫魯和他的大國夢。

隨著毛澤東大筆一揮,解放軍勢如破竹,印軍自取其辱慘敗而歸。表明上看,印度是在邊境上被中國擊敗,是一場軍事上的失敗。但深層次看,則是尼赫魯政治生涯從此一蹶不振,他領導印度崛起的夢想從此中止。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尼赫魯拿國運來冒險,當然就輸掉了國運。

兩年後,尼赫魯去世。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中年人,生命就這樣畫上了並不圓滿的句號。那麼,他的教訓會被印度後來的領導人所銘記麼?

50多年後,又一個印度領導人走上了歷史舞臺。他和尼赫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擁有同樣印度強國夢,熱衷推進工業化來使印度富強,執政之初有了突出的政績,在普通印度人心中有較高的聲望。但他同樣碰上了尼赫魯當年碰上的問題:地方保守勢力依舊強大,種姓宗教土地等深層次矛盾頑固,稅制和貨幣改革麻煩不斷。唯一不同的也許就是,2014年5月26日成為印度第15位總理時,莫迪比當年的尼赫魯年輕了4 歲。

究竟是扎扎實實把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一個困難克服,還是重複尼赫魯當年冒險妄想走捷徑搞一場政治碰瓷而再次葬送印度的未來?

納倫德拉·莫迪,最終會選對答案麼?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朝鮮戰爭時期被雙方兩大陣營唯一均認可的調停方就是印度,美蘇兩國在外交場合都要多尊重印度外交官一分;他和周恩來會晤被中國當成外交的大事;而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中間,印度更是領袖般的存在,影響力不輸所有強國。

“有聲有色大國”的夢想似乎正在尼赫魯的治下逐漸變成現實,如果這一夢想真的能夠成功,那他必然會在整個世界上青史留名。然而,要在真正擠入世界一流國家前,印度還需要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不同於中國通過社會革命、日本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印度的獨立更多地來源於英國“施捨”,這就導致了這個國家本身延續了很多根深蒂固的體系。比如,強勢地方的問題、農民土地的問題、種姓宗教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牽扯面極大,有強大的保守勢力依附其上,導致印度政府連工業土地、稅制統一都難以做到。而若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印度再繼續發展無從談起。

聰明的尼赫魯當然意識到根本問題所在。本來,這些問題應該通過自身扎扎實實的努力一項項解決的,但他卻在關鍵時刻因為冒險走錯了一步棋,從而葬送了印度崛起的機會。

這步棋就是眾所知周的中印邊界戰爭。

至少在當時尼赫魯的算盤裡,情況顯然是樂觀的:印度表面上國力是超過中國,同時在國際上具有更多的支援;選擇偏遠的高原地區動手,而當時中國困難很多,他異想天開的認為中國不一定會真和他兵刃相見。如果這步棋能夠成功,那麼,借助對抗中國的勝利,尼赫魯不但將獲得當時均與中國敵對的美蘇更多的資源援助,而且還能借助民族主義收穫更高的支持率,從而獲得政治資本來推進其深層次改革印度社會政治基礎。所以,歷史就呈現我們當年所看到的:尼赫魯指揮下的印軍不顧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嚴正的警告,一點點的在“推進”,賴在中國國土上怎麼都不退。

可惜,心存僥倖的尼赫魯選錯了對象。這一步棋他走錯了,後果嚴重到葬送了尼赫魯和他的大國夢。

隨著毛澤東大筆一揮,解放軍勢如破竹,印軍自取其辱慘敗而歸。表明上看,印度是在邊境上被中國擊敗,是一場軍事上的失敗。但深層次看,則是尼赫魯政治生涯從此一蹶不振,他領導印度崛起的夢想從此中止。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尼赫魯拿國運來冒險,當然就輸掉了國運。

兩年後,尼赫魯去世。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中年人,生命就這樣畫上了並不圓滿的句號。那麼,他的教訓會被印度後來的領導人所銘記麼?

50多年後,又一個印度領導人走上了歷史舞臺。他和尼赫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擁有同樣印度強國夢,熱衷推進工業化來使印度富強,執政之初有了突出的政績,在普通印度人心中有較高的聲望。但他同樣碰上了尼赫魯當年碰上的問題:地方保守勢力依舊強大,種姓宗教土地等深層次矛盾頑固,稅制和貨幣改革麻煩不斷。唯一不同的也許就是,2014年5月26日成為印度第15位總理時,莫迪比當年的尼赫魯年輕了4 歲。

究竟是扎扎實實把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一個困難克服,還是重複尼赫魯當年冒險妄想走捷徑搞一場政治碰瓷而再次葬送印度的未來?

納倫德拉·莫迪,最終會選對答案麼?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