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九姐”楊麗坤的悲喜人生 曾出演《五朵金花》《阿詩瑪》

楊麗坤經典影視形象。資料圖

編者按:上個月,我們收到一封很特殊的來信,

來信者叫楊克偉,大多數人可能並沒聽過這個名字,但另一個名字雲南人應該都很熟悉:楊麗坤。而楊克偉就是楊麗坤最小的胞弟。楊克偉在信中說,很多人想去探訪參觀姐姐的故居紀念館,但不清楚在什麼地方,所以他想通過媒體做個介紹。以此為契機,我們對楊麗坤的“傳奇人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

昆明資訊港訊“電影中的人物和她現實中的人生,

奇妙而無奈地重疊在了一起。她容貌美,心靈也美,成名後很低調,不趨名利,一生大喜大悲。”

距離電影《五朵金花》上映,已經近60年。女主角“金花”的扮演者楊麗坤,也已經離開17年。

昆明,白龍路。楊麗坤最小的胞弟楊克偉的家就在這裡。他有著一雙與楊麗坤像極了的眼睛,杏仁眼,雙眼皮,眼珠烏黑。電視機前放著一張彩色阿詩瑪劇照,隔著玻璃框,穿著撒尼人裝束的阿詩瑪背著小竹筐,

燦爛地笑著,望向遠方。當年在雲南省歌舞團門口擦著玻璃的時候,大概也是憑藉著這樣一雙清澈的眼睛,楊麗坤獲得了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王家乙的垂青,獲得“副社長”金花一角。

楊麗坤,是雲南最美的“女兒”。

軼事 曾想拒演《五朵金花》女主

儘管楊麗坤一生只出演過《阿詩瑪》和《五朵金花》兩部電影,卻在中國億萬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至今,談起雲南,

“阿詩瑪”“金花”仍舊是熱度很高的詞彙。

但在楊麗坤的弟弟楊克偉看來,《五朵金花》是喜劇,是姐姐輝煌的一面,《阿詩瑪》是悲劇,是姐姐低落的一面。一喜一悲,恰恰是姐姐的一生寫照。

楊克偉回憶,楊麗坤自小就愛跳愛唱,展露出良好的文藝天賦,12歲時,楊麗坤就被當時的歌舞團長一眼看中,系著紅領巾進入了雲南省歌舞團,並逐步成長為團裡的臺柱子。“楊麗坤醉心文藝,而且又有天賦,

練歌練舞都很快,當時團裡為她安排了不少獨舞曲目。”楊克偉言談間不無自豪之意。

1959年,國家開始籌備拍攝十部反映人民生活的影片,其中便包括廣為人知的《五朵金花》。導演到歌舞團選角時,清新秀麗的楊麗坤抓住了導演的眼球。“楊麗坤不做作,特別有鏡頭感。”憑藉這種天然的氣質,歌舞團出身的楊麗坤擊敗眾多話劇團出身的演員,一躍而成為《五朵金花》的主演。

“但當楊麗坤得知自己獲得公社副社長金花這一角色時,她曾經推辭過。當時她是五朵金花裡年紀最小的一個,又沒有任何電影演出經驗,她很擔心無法勝任這一角色。但導演非常堅持,認為她的純真不造作非常符合角色氣質。”

電影上映後,獲得了國內外觀眾的交口稱讚,楊麗坤也成了雲南本土出身的著名演員,獲得了諸多領導人的接見,並且參與了第二部反映雲南風情的電影《阿詩瑪》的拍攝。

姐弟情 補貼都為家人買東西

儘管楊麗坤已經離開17年,但作為最小的弟弟,楊克偉總是記得姐姐愛著家人的每一個細節。楊克偉回憶:“姐姐一直是一個顧家、重感情的人。在困難的歲月,姐姐堅持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抽出為數不小的數額,寄回家中補貼家用。”楊麗坤參加工作早,對於一個年歲尚小的孩子來說,時時刻刻念及家人實屬不易。楊麗坤的二姐就曾經說,自己的九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當時歌舞團到越南表演,楊麗坤用自己的補貼買了三件東西:一個熱水袋——給有胃病的二姐暖胃用,一塊當時國內少有的塑膠桌布,一罐奶粉——給家人補充營養。”稍頓,楊克偉補充,“別的演員呢,全是化妝品!”

上世紀60年代,楊克偉生了重病,急需用血。“在醫院血庫缺血的情況下,是姐姐為我輸了血。這是一個姐姐對弟弟的深深關切。”提到此事,楊克偉顯得頗為動容,“我的身體裡流淌著姐姐的血液。”

銘記 “想拍一部關於姐姐的電視劇”

在《阿詩瑪》上映之後,楊麗坤的命運從銀幕明星開始急轉直下。對於那段歲月,楊克偉不忍談得太多。

2000年,楊麗坤在上海家中去世,她的離去引發了雲南人的深切懷念。“人們對她最多的評價只有兩個字:可惜。”楊克偉說。楊麗坤的骨灰被分作兩部分,一部分葬於上海,一部分歸於故里。“在迎回楊麗坤骨灰儀式上,很多人眼含熱淚。”這是人民對於一個藝術家最高的獻禮。

儘管楊麗坤去世了,家中後輩子弟卻仍然懷念著這位親人。楊克偉的女兒就曾經撰文懷念自己的姑姑,文中有這樣的語句:“我始終未能見姑媽一面,這是我終身的遺憾。我為有這樣的姑媽自豪。”

曾經的“雲南女兒”已逝,但她的印跡難以磨滅。楊克偉說,自己餘生的心願,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瞭解曾經有過這麼一位傑出而善良的人物,“有機會的話,我想拍一部電視劇,介紹家姐的一生,講述她的故事。”

姐弟情 補貼都為家人買東西

儘管楊麗坤已經離開17年,但作為最小的弟弟,楊克偉總是記得姐姐愛著家人的每一個細節。楊克偉回憶:“姐姐一直是一個顧家、重感情的人。在困難的歲月,姐姐堅持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抽出為數不小的數額,寄回家中補貼家用。”楊麗坤參加工作早,對於一個年歲尚小的孩子來說,時時刻刻念及家人實屬不易。楊麗坤的二姐就曾經說,自己的九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當時歌舞團到越南表演,楊麗坤用自己的補貼買了三件東西:一個熱水袋——給有胃病的二姐暖胃用,一塊當時國內少有的塑膠桌布,一罐奶粉——給家人補充營養。”稍頓,楊克偉補充,“別的演員呢,全是化妝品!”

上世紀60年代,楊克偉生了重病,急需用血。“在醫院血庫缺血的情況下,是姐姐為我輸了血。這是一個姐姐對弟弟的深深關切。”提到此事,楊克偉顯得頗為動容,“我的身體裡流淌著姐姐的血液。”

銘記 “想拍一部關於姐姐的電視劇”

在《阿詩瑪》上映之後,楊麗坤的命運從銀幕明星開始急轉直下。對於那段歲月,楊克偉不忍談得太多。

2000年,楊麗坤在上海家中去世,她的離去引發了雲南人的深切懷念。“人們對她最多的評價只有兩個字:可惜。”楊克偉說。楊麗坤的骨灰被分作兩部分,一部分葬於上海,一部分歸於故里。“在迎回楊麗坤骨灰儀式上,很多人眼含熱淚。”這是人民對於一個藝術家最高的獻禮。

儘管楊麗坤去世了,家中後輩子弟卻仍然懷念著這位親人。楊克偉的女兒就曾經撰文懷念自己的姑姑,文中有這樣的語句:“我始終未能見姑媽一面,這是我終身的遺憾。我為有這樣的姑媽自豪。”

曾經的“雲南女兒”已逝,但她的印跡難以磨滅。楊克偉說,自己餘生的心願,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瞭解曾經有過這麼一位傑出而善良的人物,“有機會的話,我想拍一部電視劇,介紹家姐的一生,講述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