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七位農民,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被砍頭!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四個字——官逼民反。大多數農民起義都是發生在統治階層對農民階層的橫徵暴斂時期,由於農民階層得不到最底的生存保證而自發的武裝起義運動。

農民起義就要有領袖,這些領袖選出來就是農民的代表,他們就是反抗暴政的急先鋒,是歷史上最牛的農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厲害的農民吧。

一 陳勝

陳勝,字涉,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

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后,追封陳勝為“隱王”。

陳勝從謀劃起義,到稱王立國,再到兵敗被害,前後不過半年時間,但他點燃的反秦烈火燒紅了大半個中國。“陳勝雖死,其所置遺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三年後,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殺入咸陽,

推翻了暴秦統治,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二 劉邦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 年齡稍長後,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

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回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後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 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

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三 張角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鬥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但不久張角病死,起義軍也很快被漢朝所鎮壓。

在組成三十六方、確定起義日期上,張角的確這為黃巾軍起了帶頭作用,但後來卻失去了這種有計劃性的行動。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領導,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沒有同一目標,只是占地死守或到處搶劫。加上當友方有難時,各軍都不會相救,漢軍就用此一個一個擊破。雖然黃巾起義,令天下震動,但因這些原因,黃巾軍未能成就推翻漢室的事業。

四 方臘

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派眾爪牙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向汴京,每十船組成一綱,時稱“花石綱”。青溪縣多產竹木漆,是應奉局重點酷取之地。這種沉重的負擔都轉嫁到農民身上,尤其是靠出賣勞動力度日的赤貧者身上。

深受剝削壓迫之苦,方臘因此對宋王朝的反動統治懷有刻骨仇恨,遂點燃了起義之火。百姓憤怨,方臘趁百姓不滿之機,暗中把貧困失業的人組織起來。方臘率貧苦大眾,以誅貪官為名發動起義。方臘起義的特點是準備充分、發展迅猛、鬥爭堅定,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縣。

方臘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當時民間流傳有童謠:“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 十千是隱寓萬字,加一點便成方字,冬盡為臘,稱尊二字,就是南面為君的意思,可見方臘深得廣大農民擁護。

五 朱元璋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鐘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蠲免。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

六 李自成

李自成小時候曾被舍入寺廟當小和尚,名黃來僧,並給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幾歲喪母,不久父親又去世。二十一歲那年,無依無靠的他應募到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不久,因無力償還豪紳文舉人的債,他曾被戴上枷鎖嚴刑拷打,後來在窮夥伴的幫助下,殺死文舉人,又與侄兒李過逃往甘肅當邊兵。當時,邊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糧餉不足,軍官又貪污、克扣軍餉,兵士經常挨餓受凍。

後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們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

七 洪秀全

洪秀全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試中的廣州院試 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

後來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他當時制定了許多與清政府不同的政策。在當時的清朝許多國民由於抽鴉☆禁☆片而體質虛弱,難於戒除煙癮,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國庫虛空,民生困苦。洪秀全通過制定嚴厲的刑罰來禁止鴉☆禁☆片買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主權原則上,洪秀全對清朝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認可。後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後平分中國為條件,協助太平天國打敗清朝。洪秀全態度堅決,斷然拒絕英國人的建議,在維護國土完整和主權方面,態度明確和堅定。英國人見無法從太平天國那裡獲得利益便轉而支持清朝。清朝為鎮壓太平軍於是勾結洋人,出賣國家利益。

中國的農民起義最後鮮有成功者,多數是被地主或官僚階級摘了果實。這本身和農民的局限性有關,我們不能怪他們。但是這些農民的領袖無不是當世豪傑,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人。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鑒,以史為引。

率領群眾發動起義。但不久張角病死,起義軍也很快被漢朝所鎮壓。

在組成三十六方、確定起義日期上,張角的確這為黃巾軍起了帶頭作用,但後來卻失去了這種有計劃性的行動。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領導,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沒有同一目標,只是占地死守或到處搶劫。加上當友方有難時,各軍都不會相救,漢軍就用此一個一個擊破。雖然黃巾起義,令天下震動,但因這些原因,黃巾軍未能成就推翻漢室的事業。

四 方臘

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派眾爪牙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向汴京,每十船組成一綱,時稱“花石綱”。青溪縣多產竹木漆,是應奉局重點酷取之地。這種沉重的負擔都轉嫁到農民身上,尤其是靠出賣勞動力度日的赤貧者身上。

深受剝削壓迫之苦,方臘因此對宋王朝的反動統治懷有刻骨仇恨,遂點燃了起義之火。百姓憤怨,方臘趁百姓不滿之機,暗中把貧困失業的人組織起來。方臘率貧苦大眾,以誅貪官為名發動起義。方臘起義的特點是準備充分、發展迅猛、鬥爭堅定,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縣。

方臘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當時民間流傳有童謠:“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 十千是隱寓萬字,加一點便成方字,冬盡為臘,稱尊二字,就是南面為君的意思,可見方臘深得廣大農民擁護。

五 朱元璋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鐘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蠲免。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

六 李自成

李自成小時候曾被舍入寺廟當小和尚,名黃來僧,並給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幾歲喪母,不久父親又去世。二十一歲那年,無依無靠的他應募到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不久,因無力償還豪紳文舉人的債,他曾被戴上枷鎖嚴刑拷打,後來在窮夥伴的幫助下,殺死文舉人,又與侄兒李過逃往甘肅當邊兵。當時,邊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糧餉不足,軍官又貪污、克扣軍餉,兵士經常挨餓受凍。

後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們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

七 洪秀全

洪秀全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試中的廣州院試 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

後來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他當時制定了許多與清政府不同的政策。在當時的清朝許多國民由於抽鴉☆禁☆片而體質虛弱,難於戒除煙癮,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國庫虛空,民生困苦。洪秀全通過制定嚴厲的刑罰來禁止鴉☆禁☆片買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主權原則上,洪秀全對清朝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認可。後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後平分中國為條件,協助太平天國打敗清朝。洪秀全態度堅決,斷然拒絕英國人的建議,在維護國土完整和主權方面,態度明確和堅定。英國人見無法從太平天國那裡獲得利益便轉而支持清朝。清朝為鎮壓太平軍於是勾結洋人,出賣國家利益。

中國的農民起義最後鮮有成功者,多數是被地主或官僚階級摘了果實。這本身和農民的局限性有關,我們不能怪他們。但是這些農民的領袖無不是當世豪傑,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人。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鑒,以史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