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以為學區房是中國獨有的嗎?其實國外更誇張

傳說中11平米總價近500萬的最貴學區房

學區房,可以說是中國父母心中永遠的痛了。


前些日子,全國各地密集出臺了一批關於發展租賃住房的舉措,尤其是7月17日廣州市政府發佈的售租並舉、租購同權政策。簡單來說,就是租房的人和買房的人一樣,同等享受受教育權、尤其是享受優質教育的權利,一時間各種議論撲面而來。

一些人說,推廣租購同權了,解決了學區房的問題,中國的房價問題也就解決了!學區房對於國內房產市場的重要性,

可見一斑!

而另一些人則說,想要用3000元的房租,解決800萬元的學區房問題?可能嗎?現實嗎?教育資源只有那麼多,就算租購同權了,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上得起最好的學校啊?所以該排隊還是得排隊,該搖號還是得搖號,並沒有任何作用。

內心裡小幫希望是前者,幼有所上,老有所養,皆大歡喜;然而理智告訴我們,現實卻必定是後者。

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學區房並非中國“特色”,在許多國家都存在學區房。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學校的地方就有學區房。

那麼,其他國家的學區房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小幫就帶大家看一下。

美國

買學區房同樣滿是血淚。

且看下麵這位矽谷華裔精英的遭遇。

來美國之後,才知道和中國是一樣的,學校也有評分,住宅也分學區房和非學區。

研究了很久,才找到了一處從小學到高中,評分都是10分的好學區,付了首付貸了款,總價100萬美金。雖說老了點,建於1950年,可畢竟是獨立屋,有個小院子,住起來蠻舒服。

孩子們也喜歡這個學區,

說學校老師很nice,學校活動很豐富。

可是搬家沒幾年,我就在一次和鄰居的聊天中“受傷”了。

鄰居告訴我,我們學區的高中幾年前評分還只有7分,後來政府可能是為了緩解大家的擇校焦慮吧,就把一大批7、8、9分的學校集體上調到了10分!

回家以後,我趕緊上網搜索對口高中的資料,發現:果然!雖然它的課程設置、種族比例等等評分都很高,卻唯獨在考上好大學的人數比例上遠遠落後真正意義上的頂尖高中。

暈,要是按照中國人最看重的“升學率”這個硬指標,這家高中分明就是個“假重點”啊!

為了緩解擇校焦慮,政府竟然搞這種事,這跟國內的荒山上塗綠漆有啥子區別?

而且,我的的遭遇還沒完呢。

後來,歷經了千辛萬苦,跟朋友打聽,上網查資料,實地調查……我終於在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學附近的社區找到了一所位置“絕佳”的房子。

然而它的風格是這樣的——

房子很破,側面的牆壁被撞破了,用藍色帆布蒙著,房頂也有好多裂縫,搖搖欲墜……

可即便如此,看房人絡繹不絕,車子的長龍一直從半山腰排到山腳下。用經紀人的話來說,“有什麼關係呢?反正是要推倒重建的。”

這是實話,所以我二話不說給了offer,然後……

過了幾天,我開車帶我老媽繞著“理想家園”兜風,一腳油門踩大了,開過了兩個路口,我媽“哇”地驚叫一聲:“這裡有個墳地!”

我定睛一看,強撐著說:“這不是墳地,在美國這得叫公墓。”

在離理想家園很近很近的地方,竟然有一塊占地面積堪比祖國大型公園的,公墓。

我去找經紀人抱怨,經紀人說:“美國人就是這樣的,很多小city的市中心就是圍著公墓建的。搬到哪裡你也繞不過啊。”

我媽想了又想,最後堅定地表態說:為了孫子的遠大前程,公墓就公墓吧,我就把它當公園,沒准還能去打個太極拳。

移民幫美國房產專家秦由棕認為,中國人買房是比較看中風水的,比如墓地、路沖等這些地方中國人都是比較忌諱的,而美國則沒有風水這種說法。比如,美國很多好房子都在墓地旁邊,他們不太忌諱跟墓地當鄰居,可能是覺得墓地比較開闊,綠地比較多,景色也很好。

由於中國人跟美國人的居住習慣有很大不同,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在選房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儘量避免這些“硬傷”,因為一旦買了,再搬就比較麻煩了,而且還會有一定的損失。

可就算是這樣......

我這邊剛克服了心理障礙,那邊經紀人哭喪著臉又打電話來,說因為搶的人太多(美國二手房都是用拍賣的形式,價高者得),理想家園已經飆到130萬美元了,更要命的是,房主不接受貸款,只接受現金……

我又不是土豪,哪來那麼多現金。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又遇到了許許多多糟心的買房故事(事故)——

比如,有一塊要價“僅僅”140萬美金的山坡,可是仔細一打聽,要在上面造房子,光是土地勘測費什麼的就要另外支付40萬美金;造個房子又得六七十萬美金。

還有一處要價160萬美金的“山頂別墅”,我們翻山越嶺地開了半個多小時,車子還陷進路邊的泥坑一回,險些拔不出來。結果終於來到了山頂一處風景如畫,四處漏風的“牛棚”……

看到了嗎?說是美國的學區房不貴,那也得跟什麼地方比。

和北京的天價學區房比,可能會略微便宜一點,但是跟國內任何一座二三線城市相比,那是絕對要遠遠超出的!

基本上,如果想在美國就讀公立學校,房價越高,學校就越好。

其實,高房價是國際大都市的共同特點,美國也不例外,學區房也一樣,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住房市場經歷了重構,“千禧一代”更傾向租房。

不同於中國租賃市場的不成熟,美國具有較完善的租房體系和法律法規,許多房源都是由房屋租賃公司統一開發、規範管理。租客在與出租辦公室簽訂合同後,權利會受到充分保護,不會突然被房東趕走。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真正做到了“租購同權”,美國的基礎教育,遵循的是劃片入學原則,全美大概1.5萬個學區。但美國學區的標準不是產權,而是實際居住。

也就是說,入學的標準不是房產證,而是真實居住在這裡的證明。所以,美國所謂的“學區房”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學區房”。也正因為如此,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很多美國年輕人坦然選擇了租房而不是買房。

這應該是中國租購同權目前不管怎麼做也達不到一種效果吧!所以相比中國,美國在這件事上依然走在了前面。

美國情況是這樣,英國的情況也差不多。

英國

兩倍房價也不覺得貴。

由於英國公立學校也是“劃片”就近入學,而且教育水準良莠不齊,所以英國的“學區房”價格之高跟中國一樣的令人咋舌。

特別是小學。英國的父母們往往在孩子還沒有到達入學年齡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學區房了。好的公立小學,可以影響周圍房價增長40%之多。

位於英國柴郡的Altrincham Girls Grammar School,則更令英國家長瘋狂,願意支付比同地段房價高出223%的價格,僅僅為了給孩子爭得一席入學名額!在英國索利哈爾的Tudor Grange School,該校的Catchment Area房子價格比同地段高出94%,同樣是一房難求……

其變態程度簡直和中國有得一拼!

新加坡

最便宜700萬人民幣的“學區房”。

因為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商業回報率,新加坡是海外置業的熱門國家。其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是其魅力之一。

相比與其他國家,新加坡有著十分複雜的“學區制”。

新加坡小一的註冊入學政策相當的複雜,分為1、2A(1)、2A(2)、2B、2C、2Cs、3這幾個階段。越往前的階段報名越具有優先權。

第1階段和第2階段開放給新加坡人和PR,外國人只能在第3階段報名。

新加坡本地的出生率雖然逐年下降,但是隨著家長們越來越重視教育,殘酷的學區爭奪戰這幾年越演越烈。

望子成龍的新加坡家長們如果想要把孩子推入名校,第一要解決孩子的身份問題,新加坡孩子入學擁有絕對優先權;第二就是最好住在名校1公里之內,確保需要抽籤的時候不至於提前出局。

一大批新加坡頂尖小學都集中分佈在武吉知馬區,如國家初級學院、華僑中學、萊佛士女子小學、南洋小學及美以美女子學校等,所以該地區的學區房價也高的嚇人,最低價都達到了153萬新加坡元(約合735萬人民幣)!

跟北京的學區房比,那是一點都不便宜啊!

怎麼樣,看了上面這些國家的學區房的情況,作為一名中國家長,心裡是不是稍微平衡了一些?

現實就是這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外國,好的資源永遠是少的。因為好的老師只占老師的一小部分,好的學校只占學校的一小部分,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遵從正態分佈,教育又怎麼會例外?

有限的資源要怎麼分?

最後當然還是得落到學區房上,落到錢上。難不成全國上下一盤棋,靠灑胡椒麵嗎?

只要教育資源無法公平分配,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公平分配,學區房的問題就會永遠存在。

不過,相比國內天價學區房,以及有限的教育資源且分配不均的情況而言,國外仍然佔有一定優勢,雖然學區房依舊很貴,但美國及部分國家政府卻切實實行“租購同權”及其他多項措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加之沒有戶籍等限制,且教育資源雄厚,師資力量分配均勻。

所以作為家長想要避免被高價學區房“綁架”,我們可以提前幫孩子做教育規劃,讓孩子不用去爭搶有限的教育資源,去接受海外教育,體驗不一樣人生,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房子很破,側面的牆壁被撞破了,用藍色帆布蒙著,房頂也有好多裂縫,搖搖欲墜……

可即便如此,看房人絡繹不絕,車子的長龍一直從半山腰排到山腳下。用經紀人的話來說,“有什麼關係呢?反正是要推倒重建的。”

這是實話,所以我二話不說給了offer,然後……

過了幾天,我開車帶我老媽繞著“理想家園”兜風,一腳油門踩大了,開過了兩個路口,我媽“哇”地驚叫一聲:“這裡有個墳地!”

我定睛一看,強撐著說:“這不是墳地,在美國這得叫公墓。”

在離理想家園很近很近的地方,竟然有一塊占地面積堪比祖國大型公園的,公墓。

我去找經紀人抱怨,經紀人說:“美國人就是這樣的,很多小city的市中心就是圍著公墓建的。搬到哪裡你也繞不過啊。”

我媽想了又想,最後堅定地表態說:為了孫子的遠大前程,公墓就公墓吧,我就把它當公園,沒准還能去打個太極拳。

移民幫美國房產專家秦由棕認為,中國人買房是比較看中風水的,比如墓地、路沖等這些地方中國人都是比較忌諱的,而美國則沒有風水這種說法。比如,美國很多好房子都在墓地旁邊,他們不太忌諱跟墓地當鄰居,可能是覺得墓地比較開闊,綠地比較多,景色也很好。

由於中國人跟美國人的居住習慣有很大不同,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在選房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儘量避免這些“硬傷”,因為一旦買了,再搬就比較麻煩了,而且還會有一定的損失。

可就算是這樣......

我這邊剛克服了心理障礙,那邊經紀人哭喪著臉又打電話來,說因為搶的人太多(美國二手房都是用拍賣的形式,價高者得),理想家園已經飆到130萬美元了,更要命的是,房主不接受貸款,只接受現金……

我又不是土豪,哪來那麼多現金。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又遇到了許許多多糟心的買房故事(事故)——

比如,有一塊要價“僅僅”140萬美金的山坡,可是仔細一打聽,要在上面造房子,光是土地勘測費什麼的就要另外支付40萬美金;造個房子又得六七十萬美金。

還有一處要價160萬美金的“山頂別墅”,我們翻山越嶺地開了半個多小時,車子還陷進路邊的泥坑一回,險些拔不出來。結果終於來到了山頂一處風景如畫,四處漏風的“牛棚”……

看到了嗎?說是美國的學區房不貴,那也得跟什麼地方比。

和北京的天價學區房比,可能會略微便宜一點,但是跟國內任何一座二三線城市相比,那是絕對要遠遠超出的!

基本上,如果想在美國就讀公立學校,房價越高,學校就越好。

其實,高房價是國際大都市的共同特點,美國也不例外,學區房也一樣,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住房市場經歷了重構,“千禧一代”更傾向租房。

不同於中國租賃市場的不成熟,美國具有較完善的租房體系和法律法規,許多房源都是由房屋租賃公司統一開發、規範管理。租客在與出租辦公室簽訂合同後,權利會受到充分保護,不會突然被房東趕走。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真正做到了“租購同權”,美國的基礎教育,遵循的是劃片入學原則,全美大概1.5萬個學區。但美國學區的標準不是產權,而是實際居住。

也就是說,入學的標準不是房產證,而是真實居住在這裡的證明。所以,美國所謂的“學區房”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學區房”。也正因為如此,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很多美國年輕人坦然選擇了租房而不是買房。

這應該是中國租購同權目前不管怎麼做也達不到一種效果吧!所以相比中國,美國在這件事上依然走在了前面。

美國情況是這樣,英國的情況也差不多。

英國

兩倍房價也不覺得貴。

由於英國公立學校也是“劃片”就近入學,而且教育水準良莠不齊,所以英國的“學區房”價格之高跟中國一樣的令人咋舌。

特別是小學。英國的父母們往往在孩子還沒有到達入學年齡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學區房了。好的公立小學,可以影響周圍房價增長40%之多。

位於英國柴郡的Altrincham Girls Grammar School,則更令英國家長瘋狂,願意支付比同地段房價高出223%的價格,僅僅為了給孩子爭得一席入學名額!在英國索利哈爾的Tudor Grange School,該校的Catchment Area房子價格比同地段高出94%,同樣是一房難求……

其變態程度簡直和中國有得一拼!

新加坡

最便宜700萬人民幣的“學區房”。

因為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商業回報率,新加坡是海外置業的熱門國家。其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是其魅力之一。

相比與其他國家,新加坡有著十分複雜的“學區制”。

新加坡小一的註冊入學政策相當的複雜,分為1、2A(1)、2A(2)、2B、2C、2Cs、3這幾個階段。越往前的階段報名越具有優先權。

第1階段和第2階段開放給新加坡人和PR,外國人只能在第3階段報名。

新加坡本地的出生率雖然逐年下降,但是隨著家長們越來越重視教育,殘酷的學區爭奪戰這幾年越演越烈。

望子成龍的新加坡家長們如果想要把孩子推入名校,第一要解決孩子的身份問題,新加坡孩子入學擁有絕對優先權;第二就是最好住在名校1公里之內,確保需要抽籤的時候不至於提前出局。

一大批新加坡頂尖小學都集中分佈在武吉知馬區,如國家初級學院、華僑中學、萊佛士女子小學、南洋小學及美以美女子學校等,所以該地區的學區房價也高的嚇人,最低價都達到了153萬新加坡元(約合735萬人民幣)!

跟北京的學區房比,那是一點都不便宜啊!

怎麼樣,看了上面這些國家的學區房的情況,作為一名中國家長,心裡是不是稍微平衡了一些?

現實就是這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外國,好的資源永遠是少的。因為好的老師只占老師的一小部分,好的學校只占學校的一小部分,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遵從正態分佈,教育又怎麼會例外?

有限的資源要怎麼分?

最後當然還是得落到學區房上,落到錢上。難不成全國上下一盤棋,靠灑胡椒麵嗎?

只要教育資源無法公平分配,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公平分配,學區房的問題就會永遠存在。

不過,相比國內天價學區房,以及有限的教育資源且分配不均的情況而言,國外仍然佔有一定優勢,雖然學區房依舊很貴,但美國及部分國家政府卻切實實行“租購同權”及其他多項措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加之沒有戶籍等限制,且教育資源雄厚,師資力量分配均勻。

所以作為家長想要避免被高價學區房“綁架”,我們可以提前幫孩子做教育規劃,讓孩子不用去爭搶有限的教育資源,去接受海外教育,體驗不一樣人生,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