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說天下功夫出少林,其實是少林功夫出天下丨深讀

8月4日,首屆少林無遮大會圓滿落幕。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透露,

下屆“五年以後”見。

這次大會再次印證了“少林一呼天下應”的號召力。建寺1500多年來首次舉辦,讓全國100餘家媒體從天南地北趕來,將鏡頭對準嵩山。

無遮大會是一種廣結善緣,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一律平等對待,佈施僧俗的大齋會。歷時一周的無遮大會,包括開幕式祈福法會、書畫攝影邀請展、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少林寺與北朝佛教”學術研討會、“黑白決”圍棋比賽、世界傳燈祈福法會、機鋒辯禪、少林禪弓邀請賽等多項活動。

吸引海內外人士近5萬人參加,是迄今為止少林寺舉辦的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內容最為豐富、形式最為多樣的盛會。

然而,這並不妨礙人們稱其為一場武林盛會,畢竟最受關注的活動,當數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

初賽當天一場陣雨,將演武場變成了濕漉漉的泥水灘,但絲毫沒有影響選手的發揮。站在被媒體直播鏡頭、無人機包圍著的擂臺,

選手們的鬥志早已被點燃,況且這些鏡頭背後有數百萬網友同時線上觀戰。

鐵砂掌一掌落下劈碎8塊磚,百斤石鎖自如翻飛,二指禪倒立穩如山,掌上飛刀穿入靶心……少林七十二藝僅拿出四個項目來比賽,就已經讓觀眾開了眼。選手們對這個在功夫聖地舉辦的比賽非常看重,全國比賽紀錄被屢屢刷新,鐵砂掌創下了劈開8塊磚的紀錄,石鎖競技創下了84斤的紀錄。

全國高手齊聚,也讓獎盃具備了高含金量。

開幕式後的媒體見面會上,談到舉行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的初衷,釋永信說:“希望傳統文化能古為今用,武術不單單是體育範疇,更是注重文化的一種精神,武術文化、武術精神比武術套路有價值得多。我們希望通過武術來磨練一個人的意志,通過長期演練,轉化為武術精神、武俠精神,這是中華民族非常有價值的一種精神。

二指禪

本屆無遮大會的主題是平等、結緣、成就。這何嘗不是中華武術所宣導的精神?王家衛在電影《一代宗師》中提到練武人的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林。不管你印象中的“武林”是血雨腥風的江湖,是藏龍臥虎的各大門派,還是奇門絕技的芸芸彙聚,但都會有一處說不清卻又打動你的地方。也許是份情懷,

也許是份責任,也許是份執著……這便是武林讓人為之癡迷的地方。

少林武術被視為中華文化的瑰寶,禪武合一,一靜一動,身心兼修,這也是少林寺作為中國的文化使者行走世界的文化底色。這次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除了難得一見的絕技所留給人們的驚歎,其實背後還有大文章。無遮大會期間,大河報記者與少林寺老武僧、比賽籌備負責人、總裁判長及各路選手深入交流,為讀者解答少林七十二藝留下的懸念,講述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喚起習武人對功法的重視

8月1日上午,正在舉辦首屆少林無遮大會的少林寺內遊人如織。寺內,那塊金庸題寫“少林秘笈,國之瑰寶”的碑刻前,不斷有遊客駐足,不時會有人冒出一句:“少林七十二絕技是真的假的?”

對很多人來說,是通過金庸認識了少林寺,知道他筆下的少林七十二絕技神乎其神,如果誰能藝兼多門絕技則必定是江湖高手。少林寺更喜歡用“七十二藝”的叫法,其官網上還公佈有詳細的七十二藝名稱,如鐵臂功、排打功、鐵掃帚功、足射功、鐵頭功、石鎖功、飛簷走壁法等。

細心的遊客,能聽到從一牆之隔的僧人生活區裡傳來的陣陣習武口號聲。那裡有一道青石斜坡,因為下雨變得光滑,數十名小武僧正快速上下奔跑熱身,摔倒了就立即爬起,繼續訓練。熱身之後,他們要移步到練功房,開始每天8個小時的訓練。

武僧們居住的小樓過道裡,擺滿了晾滿訓練服的晾衣架,每次練功都會汗濕衣服,他們需要不斷地更換清洗。門口碼放著數十塊石鎖,是前一天結束的七十二藝選拔賽用過的,其中有江蘇省石鎖運動協會向少林寺贈送的122斤重的“石鎖王”。石鎖功是少林七十二藝之一。

“絕不絕,不在藝而在人。”在少林寺資深老武僧釋延莊的住處,他在飲茶間隙的輕言慢語,將“少林七十二藝”的神秘面紗逐一揭開,“很多藝聽起來好像很玄乎,高高在上,其實很簡單,關鍵在做”。

釋延莊是少林寺武僧團裡備受敬重的前輩,尤其是那胸前飄動的鬍鬚,使他更顯得威嚴而神秘。他1982年進入少林寺習武至今,擅長少林金剛掌、鐵布衫、少林禪功柔拳等。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到訪少林寺,他表演的少林禪功柔拳,剛柔相濟,出神入化,受到普京高度讚譽。第二年,釋延莊一行三位武僧又被普京請進俄羅斯總統府做客。

他說,七十二藝裡,每一個都有具體的指向目標。比如金鐘罩、鐵布衫練習的是抗擊打能力,金剛拳練的是打擊力,一指禪是練指上功夫,鐵砂掌練的是手掌力量。“飛簷走壁是不是與現在流行的跑酷很像?它倆練習的都是跳躍能力。”

少林七十二藝門類很多,但人們能有幸親眼所見的屈指可數,哪怕少林僧人也只是對其中的幾種或十幾種相對擅長。“之所以稱為絕技,就說明稀缺,需要通過長期的練習,達到超出常人想像的發揮效果,常人不能為才能‘絕’。”在釋延莊看來,七十二藝是選項,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掌握的,要因材施教,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鐵頭功、鷹爪功、二指禪等都是針對特定物件而練的。其中蘊含了揚長避短、相生相剋、強弱轉化、避實擊虛的哲學道理。

無遮大會選擇七十二藝為比賽專案,而不是比拼拳法套路,少林寺其實是想喚起習武之人對功法的重視。

少林寺的套路、功法、器械加在一起有700多種,七十二藝基本都是功法。35歲的釋延開打小在寺院長大,練習20多年少林功夫,羅漢拳、少林拳、大洪拳都很嫺熟。近些年,他發現練拳的人多了,練功法的人少了,經常能見到花架子的套路招式,但其實沒有十年磨一劍的真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釋延莊說,七十二藝是功法,武術套路拳法則是術,套路是虛的,不裝功不實,術練得再好沒有殺傷力,需要功法來充實,也就是習武之人常說的“沒有術不顯,無功而不達”。

李小龍

少林是武術的“集散地”

都說“天下功夫出少林”,釋延莊補充說,其實還應有一句是“少林功夫出天下”。

“七十二藝不是憑空來的。”釋延莊說,少林寺是中國功夫的“集散地”,建寺1500多年,“引進來”“走出去”很正常,這才是少林寺的生命力。少林寺的開山始祖跋陀,收了兩個徒弟都是身懷武術技藝的高手;二祖慧可斷臂求法也說明是劍不離身。皈依沙門的武術高手將功夫傳授給門徒,還學到了寺內和尚的武藝,如此互相交流學習,世代延續,少林武術日漸豐富。

《少林拳譜手抄本》記載:“宋代方丈大和尚福居……為增眾僧武功,共邀十八家高手,彙集少室,一則授藝於僧,二則各演其技,擇優互學,取長補短。歷代祖師傳曰宋太祖也曾來寺,還調遣諸州名將輪駐少林寺,一來授藝於僧,二來取僧之長。”至今,少林寺仍習太祖長拳。

關於少林七十二藝何時形成,釋延莊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時期,但能肯定的是經過了長期的逐漸積累,在民國時總結成書。這本書是指1934年由受教于少林寺著名武僧妙興的金警鐘編撰的《少林七十二藝練法》。釋延莊認為,七十二藝是一個泛指,這與書裡記載的妙興之言不謀而合:“軟硬內外功夫之種類,名目繁多,何止七十二藝,況一種功甚有包括二三種者。”

無遮大會期間,有報導稱少林七十二藝有些已經“失傳”了。釋延莊表示,七十二藝不存在失傳這一說,練就在,不練就沒有,記載的練法都在,就不存在失傳。緊接著,他又補充道:“其實也無所謂失傳不失傳,沒有失哪有得?不同時代的使命是不一樣的,過去習武是為了護國安邦,現在更多是強身健體的需求,肯定選擇適合時代的來練習。”

事實上,此次無遮大會,少林寺依然在扮演著武術“集散地”的角色。

鐵砂掌

大河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參加鐵砂掌項目的選手,涵蓋了天津的高氏八卦掌、連雲港的曹派鐵砂掌、山東梁山的龍虎派等不同門派。以一掌破八塊磚獲得鐵砂掌專案冠軍的中國武術協會鐵砂掌研究會會長張龍祥說:“鐵砂掌各門派各有所長,練功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訓練方法在傳統基礎上有所革新,這次同台競技,切磋交流,有助於鐵砂掌項目更好地發展。”

本次比賽中的唯一一名日本選手飯塚貴子,為觀眾表演了鐵砂掌和鐵腳功,她的老師秦西平曾在少林學武十年。她說,日本武道盛行,但主要是靠年輕和力量來取勝,而少林的武功可以運用內力,二者結合可以互補。她的雙手不像其他鐵砂掌選手厚壯且滿是硬繭,因而吸引不少人上前請教。

“少林自古有武術情結,我們覺得為武術做些事情是少林人的使命,因為先祖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武術是為眾生謀利益,不定在什麼時候就發光了。”釋延莊說,傳統武術傳承幾千年,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東方奧運會”的實驗藍本

首屆少林無遮大會消息傳出後,被輿論解讀為“世界武林大會”和“東方奧運會”。這並非空穴來風。

三年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就曾透露,在適當時候會舉行體能競賽,將面向世界,在少林寺舉辦一個世界武林大會。此次無遮大會,少林寺外聯處主任鄭書民也對大河報記者說,方丈有意把七十二藝選拔賽作為一個適合東方人健身、比賽的方式,可以理解為是“東方奧運會”的模式藍本。“少林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在武術界的地位是在歷史中形成的,所以具有了一呼百應的影響力,這次聚集了全國的高手便是印證。”

“東方奧運會”這個稱呼,在釋延莊看來,最重要的點體現在“東方”二字上。他說,現代競技體育在時間、空間上要求一條線,多是一二十歲的職業選手在做,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很少有靜修這一塊;而中國傳統武術講究修行,是在變化當中閃轉騰挪,手、眼、身、法、步是一體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蘊含著中國的民族智慧和哲理。以石鎖項目為例,它被稱為“中國式舉重”,但和競技舉重不同,石鎖是融合了力量型和技巧性,更為靈活。

石鎖競技

“西方競技體育與中華傳統武術是兩個體系,就像中醫和西醫,雖然都是強身健體的,但中國的武術強調和諧和內外兼修。”河南大學體育部主任、本次大賽的總裁判長洪浩說,奧運會有28個大項,武術有129個拳種,武術是個項目群,奧運會容納不了武術這麼龐大的內容。另外,進入奧運會就要按照奧運會的競技規範來做,但武術是個大家庭,和西方的競技體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完全可以辦成一個有自己特色的東方式的奧運會。

前些年,武術進奧運會是一個熱門話題。武術曾進入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新增項目的候選名單裡,但最終落選。

2014年,釋永信接受採訪時說:“武術進入奧運會是早晚的事。”不過,後來在一次“少林武術的傳承和發揚”主題研討會上,他認為,少林武術進不進奧運會項目並不重要,進奧運會會使其簡單化、量化,就成了競技武術,但真正博大精深的武術是進不了奧運會的,它們的標準評判是不一樣的。

少林寺提出的“東方奧運會”設想,儘管才剛剛起步,但無疑是一種新思路。

分享中國的體育健身方式

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比賽就要有規則。此次無遮大會沒有選擇武術套路,而比拼七十二藝,是因為七十二藝功力如何能一目了然,方便通過規則判定。

近半年來,鄭書民全程負責了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的籌備工作,除了場地等後勤問題,技術層面最重要的是專案選擇和規則制定。此次比賽的石鎖競技、鐵砂掌、二指禪和掌上飛刀四個項目,主要滿足的條件是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觀賞性較高和判定輸贏的直觀性。“要公開透明,儘量減少模糊地帶,讓愛好者積極參與,並且感覺到尊重和平等。”他舉例說,石鎖一舉輸贏立馬見分曉,飛刀能否射中也非常直觀。

除了掌上飛刀,其他三個曾出現在全國武術功力大賽中,這次便沿用了此前的規則,而從未有過競技比賽的掌上飛刀專案,需要新制定規則。籌備組總結了少林和民間名門派的特色,求同存異,並在河南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進行了多次研討。

掌上飛刀

“以後還需要逐步完善,這一次算是試水。”鄭書民說。大賽結束後,七十二藝選拔賽的選手微信群裡,對比賽規則的討論仍然熱火朝天,大家對扔飛刀的距離、出手的速度等因素紛紛建言。事實上,比賽中,選手甚至沒有統一的器械,而是自備不同的器材。

洪浩是此次比賽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他堅信,東方的傳統體育也可以現代化轉型,傳統的少林七十二藝能夠走上競技場。他向大河報記者透露,少林寺已經在考慮要將比賽常態化,並打算成立一個專門的七十二藝研究機構,研究賽事的規則和各種專案,包括對新增項目的科學論證,為賽事的專業性保駕護航。

洪浩說,機構將圍繞著讓比賽更科學、選手水準更高來開展工作,為觀眾呈現出更高水準的比賽。至於下一屆最有可能新增哪些項目,他覺得,群眾練習基礎較好的武術長杆、流星錘都有可能。

釋延莊認為,現在推廣傳統武術正當其時,“人們物質生活改善後,更關注健康,現在都市人群流行健身,但別忘了還有祖宗傳下來的武術,傳統武術重在形和意的結合,並且能夠身心兼修”。

的確,據江蘇的參賽選手介紹,在江蘇,知道石鎖、有興趣玩石鎖的人隨著全民健身的提倡越來越多,目前在江蘇約有2000人。掌上飛刀冠軍農俊甯從2011年開始,推動成立中國飛刀聯盟,成員從開始的幾十人,目前已經發展到數千人。

在無遮大會開幕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釋永信也有意讓七十二藝接地氣,他說:“大家說得比較玄一些,其實有不同類別,我們將適合人們強身健體的項目進行推廣,希望對大家健康的提升有所幫助。”

多年來,少林寺一直致力於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據不完全統計,135個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在48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城市弘揚著少林文化。鄭書民透露,計畫通過這些視窗,讓更多外國人認識少林七十二藝,認識中國的傳統體育方式,並吸引他們來學習、觀賞、參賽,“讓世界分享我們的體育生活方式”。?

感謝 平偉 許俊文 王亞鴿老師的美圖

為讀者解答少林七十二藝留下的懸念,講述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喚起習武人對功法的重視

8月1日上午,正在舉辦首屆少林無遮大會的少林寺內遊人如織。寺內,那塊金庸題寫“少林秘笈,國之瑰寶”的碑刻前,不斷有遊客駐足,不時會有人冒出一句:“少林七十二絕技是真的假的?”

對很多人來說,是通過金庸認識了少林寺,知道他筆下的少林七十二絕技神乎其神,如果誰能藝兼多門絕技則必定是江湖高手。少林寺更喜歡用“七十二藝”的叫法,其官網上還公佈有詳細的七十二藝名稱,如鐵臂功、排打功、鐵掃帚功、足射功、鐵頭功、石鎖功、飛簷走壁法等。

細心的遊客,能聽到從一牆之隔的僧人生活區裡傳來的陣陣習武口號聲。那裡有一道青石斜坡,因為下雨變得光滑,數十名小武僧正快速上下奔跑熱身,摔倒了就立即爬起,繼續訓練。熱身之後,他們要移步到練功房,開始每天8個小時的訓練。

武僧們居住的小樓過道裡,擺滿了晾滿訓練服的晾衣架,每次練功都會汗濕衣服,他們需要不斷地更換清洗。門口碼放著數十塊石鎖,是前一天結束的七十二藝選拔賽用過的,其中有江蘇省石鎖運動協會向少林寺贈送的122斤重的“石鎖王”。石鎖功是少林七十二藝之一。

“絕不絕,不在藝而在人。”在少林寺資深老武僧釋延莊的住處,他在飲茶間隙的輕言慢語,將“少林七十二藝”的神秘面紗逐一揭開,“很多藝聽起來好像很玄乎,高高在上,其實很簡單,關鍵在做”。

釋延莊是少林寺武僧團裡備受敬重的前輩,尤其是那胸前飄動的鬍鬚,使他更顯得威嚴而神秘。他1982年進入少林寺習武至今,擅長少林金剛掌、鐵布衫、少林禪功柔拳等。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到訪少林寺,他表演的少林禪功柔拳,剛柔相濟,出神入化,受到普京高度讚譽。第二年,釋延莊一行三位武僧又被普京請進俄羅斯總統府做客。

他說,七十二藝裡,每一個都有具體的指向目標。比如金鐘罩、鐵布衫練習的是抗擊打能力,金剛拳練的是打擊力,一指禪是練指上功夫,鐵砂掌練的是手掌力量。“飛簷走壁是不是與現在流行的跑酷很像?它倆練習的都是跳躍能力。”

少林七十二藝門類很多,但人們能有幸親眼所見的屈指可數,哪怕少林僧人也只是對其中的幾種或十幾種相對擅長。“之所以稱為絕技,就說明稀缺,需要通過長期的練習,達到超出常人想像的發揮效果,常人不能為才能‘絕’。”在釋延莊看來,七十二藝是選項,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掌握的,要因材施教,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鐵頭功、鷹爪功、二指禪等都是針對特定物件而練的。其中蘊含了揚長避短、相生相剋、強弱轉化、避實擊虛的哲學道理。

無遮大會選擇七十二藝為比賽專案,而不是比拼拳法套路,少林寺其實是想喚起習武之人對功法的重視。

少林寺的套路、功法、器械加在一起有700多種,七十二藝基本都是功法。35歲的釋延開打小在寺院長大,練習20多年少林功夫,羅漢拳、少林拳、大洪拳都很嫺熟。近些年,他發現練拳的人多了,練功法的人少了,經常能見到花架子的套路招式,但其實沒有十年磨一劍的真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釋延莊說,七十二藝是功法,武術套路拳法則是術,套路是虛的,不裝功不實,術練得再好沒有殺傷力,需要功法來充實,也就是習武之人常說的“沒有術不顯,無功而不達”。

李小龍

少林是武術的“集散地”

都說“天下功夫出少林”,釋延莊補充說,其實還應有一句是“少林功夫出天下”。

“七十二藝不是憑空來的。”釋延莊說,少林寺是中國功夫的“集散地”,建寺1500多年,“引進來”“走出去”很正常,這才是少林寺的生命力。少林寺的開山始祖跋陀,收了兩個徒弟都是身懷武術技藝的高手;二祖慧可斷臂求法也說明是劍不離身。皈依沙門的武術高手將功夫傳授給門徒,還學到了寺內和尚的武藝,如此互相交流學習,世代延續,少林武術日漸豐富。

《少林拳譜手抄本》記載:“宋代方丈大和尚福居……為增眾僧武功,共邀十八家高手,彙集少室,一則授藝於僧,二則各演其技,擇優互學,取長補短。歷代祖師傳曰宋太祖也曾來寺,還調遣諸州名將輪駐少林寺,一來授藝於僧,二來取僧之長。”至今,少林寺仍習太祖長拳。

關於少林七十二藝何時形成,釋延莊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時期,但能肯定的是經過了長期的逐漸積累,在民國時總結成書。這本書是指1934年由受教于少林寺著名武僧妙興的金警鐘編撰的《少林七十二藝練法》。釋延莊認為,七十二藝是一個泛指,這與書裡記載的妙興之言不謀而合:“軟硬內外功夫之種類,名目繁多,何止七十二藝,況一種功甚有包括二三種者。”

無遮大會期間,有報導稱少林七十二藝有些已經“失傳”了。釋延莊表示,七十二藝不存在失傳這一說,練就在,不練就沒有,記載的練法都在,就不存在失傳。緊接著,他又補充道:“其實也無所謂失傳不失傳,沒有失哪有得?不同時代的使命是不一樣的,過去習武是為了護國安邦,現在更多是強身健體的需求,肯定選擇適合時代的來練習。”

事實上,此次無遮大會,少林寺依然在扮演著武術“集散地”的角色。

鐵砂掌

大河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參加鐵砂掌項目的選手,涵蓋了天津的高氏八卦掌、連雲港的曹派鐵砂掌、山東梁山的龍虎派等不同門派。以一掌破八塊磚獲得鐵砂掌專案冠軍的中國武術協會鐵砂掌研究會會長張龍祥說:“鐵砂掌各門派各有所長,練功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訓練方法在傳統基礎上有所革新,這次同台競技,切磋交流,有助於鐵砂掌項目更好地發展。”

本次比賽中的唯一一名日本選手飯塚貴子,為觀眾表演了鐵砂掌和鐵腳功,她的老師秦西平曾在少林學武十年。她說,日本武道盛行,但主要是靠年輕和力量來取勝,而少林的武功可以運用內力,二者結合可以互補。她的雙手不像其他鐵砂掌選手厚壯且滿是硬繭,因而吸引不少人上前請教。

“少林自古有武術情結,我們覺得為武術做些事情是少林人的使命,因為先祖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武術是為眾生謀利益,不定在什麼時候就發光了。”釋延莊說,傳統武術傳承幾千年,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東方奧運會”的實驗藍本

首屆少林無遮大會消息傳出後,被輿論解讀為“世界武林大會”和“東方奧運會”。這並非空穴來風。

三年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就曾透露,在適當時候會舉行體能競賽,將面向世界,在少林寺舉辦一個世界武林大會。此次無遮大會,少林寺外聯處主任鄭書民也對大河報記者說,方丈有意把七十二藝選拔賽作為一個適合東方人健身、比賽的方式,可以理解為是“東方奧運會”的模式藍本。“少林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在武術界的地位是在歷史中形成的,所以具有了一呼百應的影響力,這次聚集了全國的高手便是印證。”

“東方奧運會”這個稱呼,在釋延莊看來,最重要的點體現在“東方”二字上。他說,現代競技體育在時間、空間上要求一條線,多是一二十歲的職業選手在做,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很少有靜修這一塊;而中國傳統武術講究修行,是在變化當中閃轉騰挪,手、眼、身、法、步是一體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蘊含著中國的民族智慧和哲理。以石鎖項目為例,它被稱為“中國式舉重”,但和競技舉重不同,石鎖是融合了力量型和技巧性,更為靈活。

石鎖競技

“西方競技體育與中華傳統武術是兩個體系,就像中醫和西醫,雖然都是強身健體的,但中國的武術強調和諧和內外兼修。”河南大學體育部主任、本次大賽的總裁判長洪浩說,奧運會有28個大項,武術有129個拳種,武術是個項目群,奧運會容納不了武術這麼龐大的內容。另外,進入奧運會就要按照奧運會的競技規範來做,但武術是個大家庭,和西方的競技體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完全可以辦成一個有自己特色的東方式的奧運會。

前些年,武術進奧運會是一個熱門話題。武術曾進入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新增項目的候選名單裡,但最終落選。

2014年,釋永信接受採訪時說:“武術進入奧運會是早晚的事。”不過,後來在一次“少林武術的傳承和發揚”主題研討會上,他認為,少林武術進不進奧運會項目並不重要,進奧運會會使其簡單化、量化,就成了競技武術,但真正博大精深的武術是進不了奧運會的,它們的標準評判是不一樣的。

少林寺提出的“東方奧運會”設想,儘管才剛剛起步,但無疑是一種新思路。

分享中國的體育健身方式

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比賽就要有規則。此次無遮大會沒有選擇武術套路,而比拼七十二藝,是因為七十二藝功力如何能一目了然,方便通過規則判定。

近半年來,鄭書民全程負責了少林七十二藝選拔賽的籌備工作,除了場地等後勤問題,技術層面最重要的是專案選擇和規則制定。此次比賽的石鎖競技、鐵砂掌、二指禪和掌上飛刀四個項目,主要滿足的條件是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觀賞性較高和判定輸贏的直觀性。“要公開透明,儘量減少模糊地帶,讓愛好者積極參與,並且感覺到尊重和平等。”他舉例說,石鎖一舉輸贏立馬見分曉,飛刀能否射中也非常直觀。

除了掌上飛刀,其他三個曾出現在全國武術功力大賽中,這次便沿用了此前的規則,而從未有過競技比賽的掌上飛刀專案,需要新制定規則。籌備組總結了少林和民間名門派的特色,求同存異,並在河南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進行了多次研討。

掌上飛刀

“以後還需要逐步完善,這一次算是試水。”鄭書民說。大賽結束後,七十二藝選拔賽的選手微信群裡,對比賽規則的討論仍然熱火朝天,大家對扔飛刀的距離、出手的速度等因素紛紛建言。事實上,比賽中,選手甚至沒有統一的器械,而是自備不同的器材。

洪浩是此次比賽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他堅信,東方的傳統體育也可以現代化轉型,傳統的少林七十二藝能夠走上競技場。他向大河報記者透露,少林寺已經在考慮要將比賽常態化,並打算成立一個專門的七十二藝研究機構,研究賽事的規則和各種專案,包括對新增項目的科學論證,為賽事的專業性保駕護航。

洪浩說,機構將圍繞著讓比賽更科學、選手水準更高來開展工作,為觀眾呈現出更高水準的比賽。至於下一屆最有可能新增哪些項目,他覺得,群眾練習基礎較好的武術長杆、流星錘都有可能。

釋延莊認為,現在推廣傳統武術正當其時,“人們物質生活改善後,更關注健康,現在都市人群流行健身,但別忘了還有祖宗傳下來的武術,傳統武術重在形和意的結合,並且能夠身心兼修”。

的確,據江蘇的參賽選手介紹,在江蘇,知道石鎖、有興趣玩石鎖的人隨著全民健身的提倡越來越多,目前在江蘇約有2000人。掌上飛刀冠軍農俊甯從2011年開始,推動成立中國飛刀聯盟,成員從開始的幾十人,目前已經發展到數千人。

在無遮大會開幕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釋永信也有意讓七十二藝接地氣,他說:“大家說得比較玄一些,其實有不同類別,我們將適合人們強身健體的項目進行推廣,希望對大家健康的提升有所幫助。”

多年來,少林寺一直致力於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據不完全統計,135個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在48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城市弘揚著少林文化。鄭書民透露,計畫通過這些視窗,讓更多外國人認識少林七十二藝,認識中國的傳統體育方式,並吸引他們來學習、觀賞、參賽,“讓世界分享我們的體育生活方式”。?

感謝 平偉 許俊文 王亞鴿老師的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