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黎母聖地·山水瓊中|神奇的黎藥

神奇的黎藥

大自然的饋贈

海南黎族地區地處熱帶北緣,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3℃一25℃),終年無霜雪,熱量充足(太陽輻射量為120~140千卡/釐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

高山峻嶺,呈中間高四周低的環形多層狀結構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資源極其豐富,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藥材,素有“天然藥庫”之稱。為我國的南藥生產基地。

山峰之間呈連綿起伏之態,漫山遍野充滿翠綠之姿,瓊中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在山林間流傳著許多奇妙的傳說和有趣的故事。

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卻有三千多年的醫藥積澱。雖深處山林,卻個個妙手回春,他踏遍山林只為救死扶傷。今天,記者帶你一起探尋瓊中山林裡的神奇黎藥,去上安鄉領略黎族人人皆醫的“怪像”和“藥王”王永積的妙手回春。

黎藥墨旱蓮

黎藥老鴉嘴

黎族是一個非常善於識別和利用天然植物藥物的民族,在信仰上有植物崇拜的習俗。在黎族中幾乎是全民皆醫,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識別和利用草藥的知識。但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疾病,就要求助於黎醫。

“早年都是生活在深山老林,我們這裡交通不便,由於醫藥比較落後,所以都是通過草藥來治病的。

在黎族地區,對熟悉草藥比較多的人,男的稱為“帊雅”,女的稱作“妣雅”。而王永積,就是這樣一個救死扶傷的“帊雅”,他是黎族骨傷療法的傳承人,

被黎族人稱為“藥王”。“他不僅僅只能治一種病,他能治很多病。一般民間普通的病他都能治,而他又掌握出別人不懂的一些技術。

黎族醫藥能治療的病種很多,如蛇傷、骨傷、鐵打損傷、風濕、瘧疾等疑難雜症。從醫40多年的王永積,雖然掌握著多種黎藥療法,但祖輩傳承下來的骨傷療法一直都是王永積最拿手的本領之一。

“就是這個草珊瑚,你看它長得像骨頭那樣的,這是拿來接骨的。”山林裡,王永積隨手拿起一株草,就能辨別出它是什麼藥。木棉花可以治骨折和脫臼;桃樹可以治肚子疼;油桐葉也可以治骨折和消炎;黃漿樹治肝硬化、肝腹水、乙型肝炎……,在王永積的眼中,身邊的大部分草,都能入藥。

由於黎醫在黎族的醫藥歷史進程中,肩負著整個部族的繁衍與發展的責任,因此在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倍受族人的尊重與愛戴,要憑藉大腦的記憶把醫術和醫藥從上一輩人身上繼承下來,並且在自己身上取得發展。

“黎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的傳承方法都是通過口傳心授,就是把徒弟帶到山上去,一棵草一棵草的教。

黎族醫生中沒有單獨的藥師和護師,都是將藥、醫、護融為一體。對患者的治療大體遵循傳承下來的望診、聞診、問診、脈診的診療方式,從上山采藥到醫治病患都是黎醫一個人完成。

由於王永積精通草藥,醫術受附近鄉鄰的居民信賴,村民通常在遇到棘手的傷病時都是求助於王永積。每當村民有求于他,王永積也都會欣然前往。

編輯:莫金月

瓊中宣傳感謝您的關注

由於黎醫在黎族的醫藥歷史進程中,肩負著整個部族的繁衍與發展的責任,因此在部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倍受族人的尊重與愛戴,要憑藉大腦的記憶把醫術和醫藥從上一輩人身上繼承下來,並且在自己身上取得發展。

“黎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的傳承方法都是通過口傳心授,就是把徒弟帶到山上去,一棵草一棵草的教。

黎族醫生中沒有單獨的藥師和護師,都是將藥、醫、護融為一體。對患者的治療大體遵循傳承下來的望診、聞診、問診、脈診的診療方式,從上山采藥到醫治病患都是黎醫一個人完成。

由於王永積精通草藥,醫術受附近鄉鄰的居民信賴,村民通常在遇到棘手的傷病時都是求助於王永積。每當村民有求于他,王永積也都會欣然前往。

編輯:莫金月

瓊中宣傳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