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要彩禮竟逼死人!這個小鎮咋給“天價彩禮”降溫?

要個彩禮能逼死人?小編一開始也覺得誇張,可這真不是個玩笑。

老梁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連借帶賒,好不容易熬到兒媳過門,老梁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事,出在河南省柘城縣。

縣裡有個張橋鎮,張橋鎮有個張橋村,村東頭有個氣派院,院主人就是已經過世兩年的老梁。

白樓、紅門、金色瓦片,乍一看透著“實力和臉面兒”。可走進門,卻令人大吃一驚,牆沒有刷白,窗沒有玻璃,就連通往二層的扶手都沒有安裝。再一問,門是賒的,窗是賒的,樓板也是賒的,一家人欠下一屁股的債。

“喜事一辦,毀於一旦。”鄉親們說起來,只能搖頭歎息。老梁的悲劇雖然極端,

“天價彩禮”之痛卻十分普遍。在柘城縣周邊,娶親禮一路飆漲。一對新人從相親到過門,彩禮要得多的,開銷要50多萬元。一個農民靠種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攢5萬元,湊上這錢要整整10年!

這要命的“天價彩禮”,到底咋樣才“退燒”?

彩禮咋就長了翅膀?主因是男多女少

“在農村,整條街看不到幾個女孩,村村如此。”張橋村一位農民擔憂地說。到村委會,翻開張橋村的統計簿:全村適齡未婚青年80人,男青年有60名。女青年外出打工,不少嫁到外地,男女失衡加劇。

“一到過年、麥收——相親說媒的旺季,誰家有個閨女,門口能排幾個小夥,一個挨一個‘面試’,跟‘選美’似的。”媒人田豔說,去年春節假期的一天,她曾帶4個小夥去同一家相親。

閨女金貴,彩禮不斷加碼。

對近城區的農村小夥、經濟好的家庭,女方要得較少;越偏、越窮的地方,規矩越多,女方要得越狠。在偏遠鄉鎮,父母怕女兒嫁過去吃苦受窮,對男方“爹娘老的不考慮,弟兄倆的不考慮”;除了彩禮,外帶上轎禮、下轎禮、要“好”禮、改口費,以及牛羊肉、肘子、煙酒、果品。村裡人調侃:“嫁個閨女,收的禮,夠開一個小超市的了。”

相互攀比,推高彩禮。有一年春節,田豔保了兩個媒。趕巧,倆小夥兒同村,

倆閨女同村。第一家先“押帖”六萬六,第二家後“押帖”八萬八。頭一家覺得沒面子:“一塊長大的閨女,憑啥俺比她便宜?”要求追加彩禮。男方不同意,女方“任性”退親。

“不光女方要面子,男方也死撐面子。”柘城縣紅娘協會副會長楊鵬說, “有些小夥個人條件稍差,過了25歲找不到媳婦,爹娘不好意思去別人家串門子、赴喜宴。為娶個媳婦,情願勒緊褲腰帶,多出彩禮。”

彩禮能降?讓黨員幹部先打個樣

年前,花馬李村支書李傳偉的閨女定親。男方按“老規矩”,要送六萬六。李傳偉打定主意,降低彩禮,又怕過不了妻子這一關。

他先到鎮黨校“取經”,聽了一堂移風易俗黨課,回來給妻子講政策。妻子的臉一黑,不吭聲,給他來了個“悶頭頂”。

正巧,張橋鎮鎮長史雲潔來村裡。李傳偉拉上鎮長,到家說服妻子。妻子一見有領導來說彩禮,把門一關,扭頭就走。

不久,縣裡下發檔,要求黨員幹部操辦本人和直系親屬的婚嫁,必須執行新標準,否則給予黨政紀處分。村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把移風易俗納入年度考核,工作不力追究主要領導責任。李傳偉立馬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拿到妻子面前。這回,妻子不再堅持,答應只要1.6萬元。

上黨課,統一黨員幹部思想;下文件,約束黨員幹部行為。目前,柘城基層黨校進行88場次移風易俗培訓,受教育者1萬多人次。

管住了幹部,還得引導群眾。柘城瞅准農村人愛看戲,新編好幾出戲,演了500多場,受教育群眾10多萬人次;新拍微電影,網路點擊量超過百萬。各村街頭貼宣傳畫,村委會打開大喇叭……宣傳鋪天蓋地,村村不落。同時,制定操辦紅白事的參照標準,經過群眾表決,全部上牆公佈:訂婚彩禮不得超過2萬元。

降彩禮,誰勸最管用?媒人!

柘城縣成立縣、鄉兩級紅娘協會,吸納了659位紅娘。紅娘們像659個警報器,緊盯高價彩禮;又像659把剪刀,直接剪斷舊俗的“根系”。

去年冬天,景素霞說一樁親。男的在張橋鎮,家境一般。女的住安平鎮,地偏彩禮高,張口就要12.8萬元,外帶40斤牛肉、40斤羊肉、40斤豬肉、100斤果子、4箱酒、30箱飲料和餅乾。

“新規矩不允許要高彩禮,這不是砸我的飯碗?”景素霞說話“能甜能鹹”。這回,她決心使大勁,把彩禮壓下來。

一趟不行,景素霞冒著嚴寒,連跑幾回。姑娘不給好臉色。景素霞改變策略,勸女孩的父母,一點點把彩禮降到八萬八,再降到六萬六。

“咋也得降到2萬以下!”景素霞拿出隨身攜帶的《紅娘證》,晃了晃:“縣裡、鄉里成立紅娘協會,先是培訓紅娘,又發了證書。每個紅娘都宣過誓,簽了承諾書。凡是說成的親事,彩禮一律不能超過2萬元,媒人答謝禮不能超過2000元。如果索要高價仲介費、哄抬婚嫁彩禮,取消會員資格。”

難在“一盤棋”,謹防一陣風

從張橋鎮向南,就是鹿邑縣玄武鎮。兩鎮百姓常有通婚,但如今風俗大不相同。記者從張橋鎮趕到玄武鎮馬莊村,走進一個衛生室,與當地人攀談當地彩禮風俗。

“一般不下12萬。要是你家有錢,彩禮更高。”穿紅衣服的婦女說。

“不是要求移風易俗,咋要這麼高?”

“啥移風易俗?一直是這規矩。你想拿多少?”婦女反問。

“彩禮降到2萬以下,紅事兒不大操大辦。”

“兩三萬?那也中,別怕人家笑話你。”另一個穿長裙的笑著說。

聊起張橋鎮的變化,一名中年男子不由感歎:“十裡不同俗,一裡改規矩!沒想到彩禮差這麼多。人家的閨女外嫁,少要彩禮;這裡的閨女外嫁,不好協調。”

移風易俗,難在不能“一盤棋”。柘城縣各鄉鎮的推進情況也參差不齊。張橋鎮改得快,彩禮統一定在2萬元以下。安平鎮離城遠,彩禮重,普遍在10萬元以上,先降到5萬元。

移風易俗,不能只刮“一陣風”。柘城所有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鄉鎮、村建立移風易俗工作臺賬,詳細記錄每件婚喪辦理事宜。全縣515個村、社區建立紅白理事會,半年多操辦1000餘戶婚喪嫁娶,節約開支8500多萬元。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黨員幹部,柘城縣紀委嚴肅查處;對違規大操大辦的村民,鄉鎮取消其參與評先資格,是低保戶的取消其低保資格。同時,柘城為700對青年男女搭起鵲橋,舉辦簡樸熱烈的集體婚禮,節約費用200多萬元。

不過,鄉村婚俗觀念根深蒂固,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位紅娘道出了擔心:“表面看誰也不敢多要了,可私下裡,女方追加彩禮,男方能不給?不少人在觀望,新風到底能堅持多久?”

(摘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人民眼工作室)

李傳偉拉上鎮長,到家說服妻子。妻子一見有領導來說彩禮,把門一關,扭頭就走。

不久,縣裡下發檔,要求黨員幹部操辦本人和直系親屬的婚嫁,必須執行新標準,否則給予黨政紀處分。村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把移風易俗納入年度考核,工作不力追究主要領導責任。李傳偉立馬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拿到妻子面前。這回,妻子不再堅持,答應只要1.6萬元。

上黨課,統一黨員幹部思想;下文件,約束黨員幹部行為。目前,柘城基層黨校進行88場次移風易俗培訓,受教育者1萬多人次。

管住了幹部,還得引導群眾。柘城瞅准農村人愛看戲,新編好幾出戲,演了500多場,受教育群眾10多萬人次;新拍微電影,網路點擊量超過百萬。各村街頭貼宣傳畫,村委會打開大喇叭……宣傳鋪天蓋地,村村不落。同時,制定操辦紅白事的參照標準,經過群眾表決,全部上牆公佈:訂婚彩禮不得超過2萬元。

降彩禮,誰勸最管用?媒人!

柘城縣成立縣、鄉兩級紅娘協會,吸納了659位紅娘。紅娘們像659個警報器,緊盯高價彩禮;又像659把剪刀,直接剪斷舊俗的“根系”。

去年冬天,景素霞說一樁親。男的在張橋鎮,家境一般。女的住安平鎮,地偏彩禮高,張口就要12.8萬元,外帶40斤牛肉、40斤羊肉、40斤豬肉、100斤果子、4箱酒、30箱飲料和餅乾。

“新規矩不允許要高彩禮,這不是砸我的飯碗?”景素霞說話“能甜能鹹”。這回,她決心使大勁,把彩禮壓下來。

一趟不行,景素霞冒著嚴寒,連跑幾回。姑娘不給好臉色。景素霞改變策略,勸女孩的父母,一點點把彩禮降到八萬八,再降到六萬六。

“咋也得降到2萬以下!”景素霞拿出隨身攜帶的《紅娘證》,晃了晃:“縣裡、鄉里成立紅娘協會,先是培訓紅娘,又發了證書。每個紅娘都宣過誓,簽了承諾書。凡是說成的親事,彩禮一律不能超過2萬元,媒人答謝禮不能超過2000元。如果索要高價仲介費、哄抬婚嫁彩禮,取消會員資格。”

難在“一盤棋”,謹防一陣風

從張橋鎮向南,就是鹿邑縣玄武鎮。兩鎮百姓常有通婚,但如今風俗大不相同。記者從張橋鎮趕到玄武鎮馬莊村,走進一個衛生室,與當地人攀談當地彩禮風俗。

“一般不下12萬。要是你家有錢,彩禮更高。”穿紅衣服的婦女說。

“不是要求移風易俗,咋要這麼高?”

“啥移風易俗?一直是這規矩。你想拿多少?”婦女反問。

“彩禮降到2萬以下,紅事兒不大操大辦。”

“兩三萬?那也中,別怕人家笑話你。”另一個穿長裙的笑著說。

聊起張橋鎮的變化,一名中年男子不由感歎:“十裡不同俗,一裡改規矩!沒想到彩禮差這麼多。人家的閨女外嫁,少要彩禮;這裡的閨女外嫁,不好協調。”

移風易俗,難在不能“一盤棋”。柘城縣各鄉鎮的推進情況也參差不齊。張橋鎮改得快,彩禮統一定在2萬元以下。安平鎮離城遠,彩禮重,普遍在10萬元以上,先降到5萬元。

移風易俗,不能只刮“一陣風”。柘城所有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鄉鎮、村建立移風易俗工作臺賬,詳細記錄每件婚喪辦理事宜。全縣515個村、社區建立紅白理事會,半年多操辦1000餘戶婚喪嫁娶,節約開支8500多萬元。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黨員幹部,柘城縣紀委嚴肅查處;對違規大操大辦的村民,鄉鎮取消其參與評先資格,是低保戶的取消其低保資格。同時,柘城為700對青年男女搭起鵲橋,舉辦簡樸熱烈的集體婚禮,節約費用200多萬元。

不過,鄉村婚俗觀念根深蒂固,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位紅娘道出了擔心:“表面看誰也不敢多要了,可私下裡,女方追加彩禮,男方能不給?不少人在觀望,新風到底能堅持多久?”

(摘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人民眼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