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中醫的女兒放假回來了,我的養生生活二三事

“媽媽,快喝碗薑棗茶!”自從入伏以來,女兒每天早晨都要給我沏上這麼晶瑩剔透的一小碗:姜去皮切成細細的沫,

棗三五個清洗乾淨,每個都掰開一個小口放到碗裡,滾開的水沖進去,蓋上蓋兒悶上五到十分鐘,晾溫後不急不火地呷著,喜歡的話可以調入紅糖或蜂蜜,再有幸品上幾口精美的點心,愛知足如我,就會飄飄然仿佛身在廣東的早茶館內享受生活了。女兒說姜棗茶驅寒暖身,喝上這一伏天,整個冬天就不會畏寒怕冷了。
嘻!家有如是之女,做媽媽的還會有冬天嗎?

這是薏米赤小豆湯:事先泡好薏米和赤小豆,熬時放入二三片兒姜,水開後關火悶半小時,再開火再悶,一鍋祛濕消腫,健脾益胃,補血補心的湯水就煲好了!我和女兒每日一人一碗,女兒在江西上大學,

每次放假回來都帶來一身濕氣,本來我是熬給她喝的,可女兒說我這個年齡的女人喝了既健康又減肥,還根據我的體質情況講了一大堆中醫理論,似懂非懂的我欣然接受了女兒的建議:喝!喝!喝!

艾灸是中國古老而又古老的行醫方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消腫散結、固陽救逆、防病保健等功效。女兒在學校業餘時間師從讀研的學姐頗懂了些艾灸,現正興趣盎然,

不說則已,只要我一說哪兒不舒服,她立馬點燃一枚艾柱,找准穴位就給我熏起來,說來也怪,“女兒一上手,不舒服全沒有”,艾灸有沒有那麼神我不清楚,反正我曉得天下女兒給天下媽媽的艾灸都會神而又神的嘛!

女兒再開學升大三,學醫都五年制,

三年後才本科畢業,讀研還要三年,六年後才能正式行醫,“路漫漫其修遠兮!”有人問我,耗時長成才晚,讓女兒學醫會不會後悔?女兒也時常喊累,說每次學期考都象經歷一次高考,“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是流行在中醫專業同學們之間的詼諧語錄之一。女兒和我說這些時也是調侃的語氣,我也一笑置之,毋庸置疑,母女的壓力都是滿滿的,但我們彼此都不言悔。無論生活發生多大變故,
我們都會勿忘初心,克服一切可能發生的困難,正象女兒說:做醫生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感做支柱才能堅持下來。噫!山也迢迢水也迢迢,且學切珍重吧!我的寶貝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