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蔡英文本想造一艘潛艇,沒想到差點鼓搗出個海棺材

為了造出一艘潛艇對抗大陸,蔡英文最近真是黔驢技窮了。

自打今年3月宣佈自造潛艇以來,4個月過去了,臺灣軍方和設計院就畫出了一張圖紙,對於潛艇建造的核心技術一無所知。

不僅哪些造鍋爐的、造遊艇的、造電動自行車的廠家沒把潛艇鼓搗出來,有關潛艇建造的關鍵資料還是一地黑洞。蔡英文夢中的潛艇,就快變成海棺材了。

荷蘭“旗魚”級及美軍淘汰貨

長安街知事APP翻了翻臺灣海軍的家底,發現台軍擁有4艘現役潛艇,

號稱“四海獸”,分別是購自荷蘭的“海龍”、“海虎”和購自美國的“海獅”、“海豹”。

前兩艘屬於荷蘭“旗魚”級,1987年裝備臺灣海軍的時候,性能水準居於世界一流。不過,其自服役之後長期得不到升級,艦載火控系統和魚雷等都已經遠遠落後,甚至其裝備的線導魚雷在試射中出現了導線斷裂的事故。

後兩艘則是美國海軍二戰時代的“老爺艇”,在今天仍舊能夠服役本身就已經是個奇跡,

目前主要執行訓練任務。

裝備年久失修加之服役時間過長,臺灣海軍一直謀求獲得新潛艇來增強其水下作戰力量,以圖“對抗大陸”。

3月底的“潛艦國造”簽約儀式上,一陣詭異的風把檔吹跑了

要搞更新換代的潛艇,擺在蔡英文面前的路有兩條:其一,買;其二,

自己造。

從外國進口,看似簡單粗暴,實則處處碰壁。

因此,第一條路就堵死了。

此後,臺灣當局和軍方開始謀求走第二條路:“自造潛艇”。蔡英文上臺以後,就加速把“自造潛艇”提上日程。

去年8月,臺灣造船公司成立“台船潛艇發展中心”,今年3月,台軍宣佈開始“自造潛艇”。

當月21日,蔡英文在左營海軍基地致詞稱,“我瞭解潛艇的製造是我們防衛政策中,最具挑戰性的一環;我也知道,外界有些人並不看好……如果我們因為困難而卻步,臺灣的防衛自主,就不會有未來”。

對於自行建造潛艇的工期,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原型艇合約設計須4年時間,再花3到4年建造。算下來,自今年起,用8年時間讓潛艦原型艇下水,10年內一定可以“成軍”。

蔡英文登上臺軍潛艇

有一度,臺灣曾把“自造潛艇”最大希望,放在了島內的工業企業身上,比如鍋爐廠、遊艇公司、電動自行車生產商等等。

有台媒稱,屏東的銘榮元實業,是全球前五名的的壓力容器製造商,專長是製造大鍋爐,製造潛艇外殼絕對沒問題;至於潛艇的焊接技術,高鼎遊艇公司多年前承建路易士·威登總裁阿爾諾的私人遊艇,用這種技術焊接潛艇,絕對不輸給別人;說到潛艇的動力,那更是厲害得飛起,生產電動自行車的新竹必翔實業,其磷酸鐵鋰電池比現有鉛酸電池具備更高電量與安全性,未來成為潛艇的動力來源,穩穩的。

不過,吹吹那啥還可以,現實情況卻啪啪打臉。

“潛艇自造”的困難並非幾本臺灣防務藍皮書就可以解決。蔡英文上臺後,“自造潛艇”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臺灣造船業並沒有潛艇製造的核心技術。

臺灣《新新聞》報導稱,過去,台廠只在外國潛艇零元件的製造上成為代工或供應商,但要把這些大大小小的鋼板、武器、關鍵動力以及系統進行整合,臺灣在實務經驗上存在許多資料上的黑洞,這些就不是只有拼裝零元件可以解決的。潛艇要能夠潛得下去、浮得上來,否則就是個海棺材,要出人命的。

從信心爆棚到黔驢技窮,如今蔡英文還笑得出來嗎?

如今,四個月過去了,台海軍、“中山科學研究院”及台船的確都動起來了,但潛艇的關鍵技術仍未到手,閉門造艦永遠造不出來。於是,蔡英文當局早就把腦筋動到在2016年澳大利亞柴電潛艇標案中輸給法國的日本。日本由三菱重工與川崎重工擔綱設計建造的“蒼龍”級潛艇正是蔡英文當局所需要的。

不過,由於在處理核污染食品問題上沒向日本低頭,蔡英文讓日本方面感到“灰心”,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害怕關鍵技術因轉移給臺灣而流入大陸,讓解放軍借此瞭解日本潛艇的弱點,喪失未來在東亞與中國爭奪區域霸主地位的機會。

由於日本開始採取不配合的消極態度,本週三,蔡英文緊急派出安全部門3位官員,前往日本展開遊說,希望安倍政府“回心轉意”,提供關鍵技術。

台媒稱,倘若日本“見死不救”,蔡英文也只能感歎,“東風具備,只欠萬事”了。

“劍龍一號”

話說回來,台軍在“自造潛艇”上,也不能說是一事無成,他們至少已經鼓搗出來一個模型了。

7月15日,臺灣舉行海軍左營基地開放日,大量主戰艦艇亮相。而在之前的預演中,臺灣首艘自造潛艇:“劍龍一號”也現身了。

臺灣第一艘自造潛艇“劍龍一號”,全長305釐米、寬150釐米,每小時最大航速達5公里,整艘潛艇用玻璃纖維打造,造價近10萬元。該艇裝備了兩種推進器,並可在陸上行駛,性能遠超常規潛艇。

從潛艇命名看,這艘艇性能應遠在海龍、海獅級潛艇之上,因為劍龍是一種兇猛的史前動物,如此命名定有深意。

這艘圓滾滾的潛艇,可以簡易操作前進、旋轉,主要目的是向民眾科普潛艇知識。

有網友表示,難怪這玩意兒長得像大號茶葉蛋……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高鼎遊艇公司多年前承建路易士·威登總裁阿爾諾的私人遊艇,用這種技術焊接潛艇,絕對不輸給別人;說到潛艇的動力,那更是厲害得飛起,生產電動自行車的新竹必翔實業,其磷酸鐵鋰電池比現有鉛酸電池具備更高電量與安全性,未來成為潛艇的動力來源,穩穩的。

不過,吹吹那啥還可以,現實情況卻啪啪打臉。

“潛艇自造”的困難並非幾本臺灣防務藍皮書就可以解決。蔡英文上臺後,“自造潛艇”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臺灣造船業並沒有潛艇製造的核心技術。

臺灣《新新聞》報導稱,過去,台廠只在外國潛艇零元件的製造上成為代工或供應商,但要把這些大大小小的鋼板、武器、關鍵動力以及系統進行整合,臺灣在實務經驗上存在許多資料上的黑洞,這些就不是只有拼裝零元件可以解決的。潛艇要能夠潛得下去、浮得上來,否則就是個海棺材,要出人命的。

從信心爆棚到黔驢技窮,如今蔡英文還笑得出來嗎?

如今,四個月過去了,台海軍、“中山科學研究院”及台船的確都動起來了,但潛艇的關鍵技術仍未到手,閉門造艦永遠造不出來。於是,蔡英文當局早就把腦筋動到在2016年澳大利亞柴電潛艇標案中輸給法國的日本。日本由三菱重工與川崎重工擔綱設計建造的“蒼龍”級潛艇正是蔡英文當局所需要的。

不過,由於在處理核污染食品問題上沒向日本低頭,蔡英文讓日本方面感到“灰心”,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害怕關鍵技術因轉移給臺灣而流入大陸,讓解放軍借此瞭解日本潛艇的弱點,喪失未來在東亞與中國爭奪區域霸主地位的機會。

由於日本開始採取不配合的消極態度,本週三,蔡英文緊急派出安全部門3位官員,前往日本展開遊說,希望安倍政府“回心轉意”,提供關鍵技術。

台媒稱,倘若日本“見死不救”,蔡英文也只能感歎,“東風具備,只欠萬事”了。

“劍龍一號”

話說回來,台軍在“自造潛艇”上,也不能說是一事無成,他們至少已經鼓搗出來一個模型了。

7月15日,臺灣舉行海軍左營基地開放日,大量主戰艦艇亮相。而在之前的預演中,臺灣首艘自造潛艇:“劍龍一號”也現身了。

臺灣第一艘自造潛艇“劍龍一號”,全長305釐米、寬150釐米,每小時最大航速達5公里,整艘潛艇用玻璃纖維打造,造價近10萬元。該艇裝備了兩種推進器,並可在陸上行駛,性能遠超常規潛艇。

從潛艇命名看,這艘艇性能應遠在海龍、海獅級潛艇之上,因為劍龍是一種兇猛的史前動物,如此命名定有深意。

這艘圓滾滾的潛艇,可以簡易操作前進、旋轉,主要目的是向民眾科普潛艇知識。

有網友表示,難怪這玩意兒長得像大號茶葉蛋……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