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OB小間距LED顯示幕到底有哪些優勢?

自2016年開始,COB小間距LED顯示幕的熱度就日益攀升。如威創、索尼等眾多巨頭在技術選型上紛紛向COB的傾斜,更是讓其成為一種“重要的次世代標準”力量。對於這一種新的封裝技術,COB小間距LED顯示幕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一、整體封裝 系統可靠性增強

對於小間距LED屏的應用,死燈是最大的問題。以P1.6產品為例,每平米超過39萬顆燈珠、近160萬跟引線。這些部件整體構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工藝系統難題:即這麼複雜的系統,都要採用一種稱為“回流焊”的工藝實現連接。而回流焊過程本身意味著“人為高溫”(240度,遠超過LED顯示幕的正常工作溫度)。

在高溫操作過程中,由於LED燈珠的SMD貼片封裝中的不同材料,

例如銅支架、環氧樹脂材料、晶體的熱膨脹係數不同,燈珠自身難免發生熱應力變化。這成為了小間距LED屏壞燈、死燈的核心“罪魁禍首”。

而採用COB封裝技術,在晶片裂片之後的封裝過程中,LED晶體一次性成為最小的CELL顯示單元,不在需要後期二次“表貼”焊接。這種工程流程,通過減少一次高精細度和高溫環境操作,最大程度保障了LED晶體的電器和半導體結構穩定性,

可以使得顯示幕的壞燈率下降一個數量級以上。

或者說,COB封裝的特點就是,LED封裝之後,不再需要傳統“表貼”過程。由於省略了一步高溫高精度工藝,從而帶來了整個工程系統可靠性的增強。

二、COB技術更適應“更小”間距產品

傳統的LED顯示系統多用於室外顯示、遠距離觀看顯示,

其對可視角度和視覺舒適性的需求並不明顯。但是,隨著小間距LED應用的普及,室內顯示幕系統、近距離觀看系統的大量出現,如何提升LED顯示幕的觀看舒適性成為了一大行業性難題。

對比SMD封裝,COB技術下的小間距LED產品,天然的是“非顆粒顯示”,畫質的均勻性、色彩曲線、可視角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採用PCB cell板內置逐點調教技術後,COB在晶體和單元效果均勻性上也獲得了巨大進步。

這些變化結合在一起,使得COB封裝成為實現小間距LED“視覺舒適性”和“體驗效果提升”的最好技術路線。

其次,由於COB技術將大多數器件集成工藝集中在封裝階段、沒有表貼回流焊的二次高熱傷害、器件高度集成封裝,實現更好的耐固密封性。這些特點決定了COB技術的點缺陷率只是傳統表貼工藝的十分之一。對於更小間距的LED顯示幕,往往意味著單位面積更多的燈珠集成,

這也就需要更低的壞點率才能保障產品觀感的可接受性,而COB技術無疑是目前可以現實這一需求的最好方案。

對於用戶來說,COB小間距LED顯示幕的高穩定性、觀看舒適性、良好顯示特性更加契合其使用需求。隨著應用的發展,目前,用戶對於小間距LED顯示幕的選擇不再拘泥於不同的間距,COB封裝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另一個可選擇的維度與考量標準,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