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2018北京高考英語聽力一年兩考,其他省市如何進行?

2017年8月4日,北京考試報發佈北京最新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政策,

北京市將於2017年年底開始實施高考英語聽力口語考試改革。英語聽說電腦考試實行一年兩考,時間定在每年的3月和12月舉行。

從上面的消息中可以看出,北京已經開始實施新的高考政策,那麼,其他省份新高考改革是如何進行,對2018年高考有沒有影響?面對新高考需要如何準備佈局呢?下麵,小編為你獨家揭秘。

北京高考改革背景

▶▶新高考改革方案:

從2018年起,英語聽力分值為30分,

採用電腦化考試,與統考筆試分離,聽力一年兩次考試,取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從2021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北京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

參加2018年高考報名的考生都可從這兩次機考中任意選擇一次或兩次參加,取成績最高的那次計入中高考總成績。高考聽力考試時間約為20分鐘左右,

考生進入考場後,帶上耳機,通過電腦設備參加考試。

一、各省市高考改革進程

2017年上海、浙江已經實行新高考高招錄取模式。其中上海採用“院校專業組”錄取模式,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獨立的志願,一個院校可以設有多個專業組。考生須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填報本科志願。

浙江採用"專業+學校"錄取模式,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願單位,考生每次可填報不超過80個志願。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從2017年秋季開始,針對新高一考生實施新高考改革,該政策對2018/2019年高考考生無影響。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清晰版)

二、新高考的特色

(1)高考科目“3+3”,不分文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趨勢,

高考科目“3+3”也成眾多省份未來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報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績將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

學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選擇選考科目。就3門選考科目而言,各地多採用“6選3”模式,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採取的是“7選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還多了“技術(含通用技術和資訊技術)”這項科目。

分值設置上,絕大多數省份明確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每科滿分150分,學生自選3門科目每門滿分100分,總分合計750分。

不過,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確3門選考科目每門70分,高考成績總分滿分660分,此外,江蘇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終確定,但明確比現行的480分要高。

(2)英語多次測試

新高考政策中,英語可以實現多次考試,取分值高的計入高考總分。該項政策下,讓考生擁有多次機會,但是相應英語科目將競爭更加激烈。

(3)構建"兩依據、一參考"多元錄取機制

在各省市公佈的新政策改革中,北京、天津、山東等多個省市表示,高考錄取時採用“兩依據、一參考”模式來進行,兩依據為: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準測試成績,“一參考”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成就 、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

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課程標準、考試規定是國家制定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考試覆蓋全部14個學科,其中9科省級統一組織考試、其餘科目考試的要求是全省統一的;考試科目可以6選3、7選3等。為了淡化分數,成績分為5等。

一張圖看懂高中學業水準測試成績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三、新高考高招錄取模式

新高考政策雖已經出臺,但是大部分省市對高考如何錄取並未有詳細說明。參照上海、浙江第一年的高招錄取實施方案,未來高招錄取可能會有三個方面趨勢。

(1)由傳統的“學校+專業”改為“專業(類)+學校”

據自主招生線上團隊多年來研究經驗,該種模式實施的可能性較大,有次猜測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①浙江已經採用該種模式。作為重點試點省份,浙江的高考改革一直備受全國關注,很多省市高考政策改革也是參考浙江現有模式來進行,如果浙江實施成功,其他省份採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②山東即將開始實施。在山東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已經明確說明,山東未來將採用“專業(類)+學校”招錄模式,由此,自主招生線上團隊猜測,其他省市或將也會採用此種錄取模式。

③基於現有高考模式錄取模式。平行志願已經實施幾年,雖大幅度降低了考生的掉檔幾率,但眾多考生因擔心掉檔,而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而“專業(類)+學校”的錄取模式,以專業優先的原則,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考生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

(2)由傳統的“學校+專業”改為“院校專業組”

“院校專業組”錄取模式是上海正在採用的模式,即一個院校專業組為一個獨立的志願。該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考生被錄取到自己的意向專業,緩解了現有平行志願被調劑的尷尬現象。

(3)依然採用“學校+專業”的平行志願錄取模式

“學校+專業”的平行志願錄取模式已實施幾年,目前發展相對成熟,不管其優劣如何,新高考政策下,依然採用的可能也非常大。

四、新高考備考方向

新高考政策的文理科不分,考生可自由選擇選考科目成為最大的亮點,但據自主招生線上多年來研究經驗,從近幾年各大高校在浙江、上海的錄取要求及自主招生要求,選考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選擇,

(1)物理、歷史權重比例增加

從《2018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範圍》來看,大部分高校對選考科目有要求,尤其是清北複交等高校,更是物理、歷史等科目直接作出要求。

理科生如未來想上重點高校的優勢專業,物理是繞不開的科目,如清華的建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都要求考生選考物理。

此外,在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簡章中,更對上海、浙江考生的選考科目有了直接要求,如上交大2017年自主招生專業有超過50%的專業直接要求選考物理。

文科生如想上重點院校,選考歷史不僅擁有更多的選擇範圍,更是重點專業的選擇要求。

(2)語文成為拉分科目

新高考政策下,因英語擁有多次考試的機會,選考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優勢科目,想從英語和選考科目中拉分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難度太大。

同樣,在高考全國卷的趨勢之下,考慮到各省市教育不均衡,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3)更加注重綜合素質

雖然以後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在新高考政策中,考生需要儘早明確自己未來專業、職業方向,才能合理選擇考選科目。此外,在各省市的綜合素質評價中也涉及到對思想品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都做了要求。

新高考中透漏出“唯分數論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

新高考政策中,英語可以實現多次考試,取分值高的計入高考總分。該項政策下,讓考生擁有多次機會,但是相應英語科目將競爭更加激烈。

(3)構建"兩依據、一參考"多元錄取機制

在各省市公佈的新政策改革中,北京、天津、山東等多個省市表示,高考錄取時採用“兩依據、一參考”模式來進行,兩依據為: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準測試成績,“一參考”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成就 、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

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課程標準、考試規定是國家制定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考試覆蓋全部14個學科,其中9科省級統一組織考試、其餘科目考試的要求是全省統一的;考試科目可以6選3、7選3等。為了淡化分數,成績分為5等。

一張圖看懂高中學業水準測試成績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三、新高考高招錄取模式

新高考政策雖已經出臺,但是大部分省市對高考如何錄取並未有詳細說明。參照上海、浙江第一年的高招錄取實施方案,未來高招錄取可能會有三個方面趨勢。

(1)由傳統的“學校+專業”改為“專業(類)+學校”

據自主招生線上團隊多年來研究經驗,該種模式實施的可能性較大,有次猜測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①浙江已經採用該種模式。作為重點試點省份,浙江的高考改革一直備受全國關注,很多省市高考政策改革也是參考浙江現有模式來進行,如果浙江實施成功,其他省份採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②山東即將開始實施。在山東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已經明確說明,山東未來將採用“專業(類)+學校”招錄模式,由此,自主招生線上團隊猜測,其他省市或將也會採用此種錄取模式。

③基於現有高考模式錄取模式。平行志願已經實施幾年,雖大幅度降低了考生的掉檔幾率,但眾多考生因擔心掉檔,而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而“專業(類)+學校”的錄取模式,以專業優先的原則,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考生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

(2)由傳統的“學校+專業”改為“院校專業組”

“院校專業組”錄取模式是上海正在採用的模式,即一個院校專業組為一個獨立的志願。該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考生被錄取到自己的意向專業,緩解了現有平行志願被調劑的尷尬現象。

(3)依然採用“學校+專業”的平行志願錄取模式

“學校+專業”的平行志願錄取模式已實施幾年,目前發展相對成熟,不管其優劣如何,新高考政策下,依然採用的可能也非常大。

四、新高考備考方向

新高考政策的文理科不分,考生可自由選擇選考科目成為最大的亮點,但據自主招生線上多年來研究經驗,從近幾年各大高校在浙江、上海的錄取要求及自主招生要求,選考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選擇,

(1)物理、歷史權重比例增加

從《2018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範圍》來看,大部分高校對選考科目有要求,尤其是清北複交等高校,更是物理、歷史等科目直接作出要求。

理科生如未來想上重點高校的優勢專業,物理是繞不開的科目,如清華的建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都要求考生選考物理。

此外,在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簡章中,更對上海、浙江考生的選考科目有了直接要求,如上交大2017年自主招生專業有超過50%的專業直接要求選考物理。

文科生如想上重點院校,選考歷史不僅擁有更多的選擇範圍,更是重點專業的選擇要求。

(2)語文成為拉分科目

新高考政策下,因英語擁有多次考試的機會,選考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優勢科目,想從英語和選考科目中拉分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難度太大。

同樣,在高考全國卷的趨勢之下,考慮到各省市教育不均衡,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3)更加注重綜合素質

雖然以後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在新高考政策中,考生需要儘早明確自己未來專業、職業方向,才能合理選擇考選科目。此外,在各省市的綜合素質評價中也涉及到對思想品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都做了要求。

新高考中透漏出“唯分數論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