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眼見為實”真的對嗎?如何準確判斷玉米病害,方法你必須知道!

今天是農財君陪伴你的第 1467 天

寫在前面

俗話說得好,贈人千金,不如教人一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近日,筆者對此話感受更為真切。

今年七月中旬以來,黃淮海地區氣溫高達30℃以上,

極端最高氣溫40℃;陰雨天多,日照偏少,空氣濕度達到80%以上,利於多種病害爆發。近期諮詢農作物病害的人數暴漲。

請問圖中是什麼病

A :這是玉米苗枯病

B:好像是大斑病

C:疑似大斑病和

彎孢菌葉斑病混生

D:疑霜黴病

……

G:僅發病株或症狀照片,

難判斷是什麼病

……

這使筆者想起了六年前的一件事:

筆者與植保站專家去玉米試驗地考察,見玉米田一片一片死苗,農民正在打藥,農民稱"小地老虎",打兩三邊藥了,就是治不住。我們仔細辨認,不是"小地老虎",是新害蟲。是什麼害蟲?我們請來市農業局,市農科院專家,初步確認是"二點委夜蛾"。第二天,更權威的中國農科院植保專家趕來鑒定,第三天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前來指導防治。

第五天山東省農業廳發傳真部署"二點委夜蛾"防治。

其實,在現實生產中對病害的認知存在很多問題。以前老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後來,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儀器設備增多,發展為“望聞聽測”。植物病害診斷起初也是"望聞問",後來發展為"望聞問測"。現在,接種試驗、組織培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儀、電子顯微鏡、電泳儀等已在科研教學單位廣泛應用,但是,縣級以下農技推廣機構,

植物醫院和鄉村農資店,還是以"望聞問"為主,這難免會出現“誤診”。

判斷失誤

認識模糊不清

與某病害相似

自信“眼見為實”

憑經驗

錯過防治時機

用錯藥

……

診斷也是門學問,如何準確判斷病害,筆者根據多年實踐經驗,介紹玉米病害診斷的方法與步驟,僅供參考。

夏玉米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春玉米全生育期120-130天。玉米一生所處氣候狀況和生態環境是變化的,患多種病害是常態,

有時單一病害爆發,有時多種病害混發,致玉米減產甚至是絕產。控制玉米病害發生發展,減輕危害程度或降低損失,非常重要。正確地診斷玉米病情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

1

好好學習

首先要認真看書學習,掌握識別玉米病害的技能。如今獲取科學知識的途徑很多,本文不再贅述。

識別玉米病害必須掌握以下知識:

要熟練掌握常見病害症狀及其發生發展變化規律。

病害症狀指形狀、大小和色澤及紋路;要掌握病原物的形狀、大小和色澤及其發展變化;要掌握某些病害是單一症狀,某些病害具有多種症狀;要掌握某些病害症狀的共性與差異;某些蟲害症狀相似病害症狀。

依據有無侵染物或是否具有再傳染性,劃分為生物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物性病害也稱傳染性病害,病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和線蟲等,特點是有發病中心,有再次侵染性,比如根腐病、線蟲病、矮花葉病、粗縮病、莖腐病、紋枯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平臍蠕孢葉斑病、瘤黑粉病、絲黑穗病、銹病、頂腐病、穗腐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特點是沒有發病中心,沒有再傳染性,劃分為遺傳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遺傳性病害是由於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遺傳性疾病引起,比如遺傳性條紋病、遺傳性斑點病。

生理性病害是由於植株生長環境中有不適宜的物理、化學等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一類病害,比如低溫冷害、高溫熱害、乾旱、漬害、缺素、肥害、藥害等。

2

“望聞問”

深入田間病區全面考察瞭解玉米病害及相關情況,做初步診斷 。

1、觀察病株的整體狀況,包括根系、莖節、葉片、葉鞘、雄穗和雌穗等,確認病害症狀所處部位;

2、仔細觀察病害症狀和病原物的形狀、大小、色澤和紋路;

3、觀察病株在田間的分佈形狀、觀察地勢和土質類別及種植密度;

4、詢問病症發現時間、初發症狀形狀及色澤;

5、詢問蟲害發生情況、用藥情況、其他病害發生情況及用藥情況,本季和上茬作物除草劑名稱及使用日期;

6、詢問品種名稱、播種時間、施肥種類及數量、天氣狀況及澆水情況等。

至此,對一些症狀明顯或典型的常見病害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對把握不准或新發病害應邀請更高級專家診斷,或取土樣和病株樣帶回進行室內檢驗。

3

專家會診

做植物營養元素定量分析或病原物組織培養進行鏡鑒,邀請專家會診。

1、將取回的土樣和病株進行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提取病原物做組織培養,借助普通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鏡鑒病原菌或病毒的種類及數量。

2、收集檢索國內外玉米病害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備作比對。

3、邀請農技、土肥、植保等方面的多位專家進行會診。依據初步診斷和定量分析結果或組織培養鏡鑒結果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綜合鑒定,做出診斷。

結語

最近有一位農戶比較“幸運”。一農戶發玉米病害照片,詢問什麼病。筆者回復疑是"彎孢菌葉斑病,噴常規殺菌劑";接著,仔細辨認不是"彎孢菌葉斑病",經諮詢市農科院植保專家,確認是"平臍蠕孢葉斑病".。這種病不經常發生,極少見,在本地是新發生。它也是葉斑病的一種,這位農戶防治藥劑用對了,實屬巧合。

從前,農科僅有農學專業,後來劃分為農學、植保、土肥等專業。筆者上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對植保專業知識略知皮毛,經三十多年的積累,也是只知一二,即非專業人士也不是植保專家。在農村第一線工作,我關注植物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沒有這方面的技能不行。人有專長,學有專攻。最後,遇到不會的就向更高級的專家請教。

作者:嘉祥縣農業局 臧家臣

有再次侵染性,比如根腐病、線蟲病、矮花葉病、粗縮病、莖腐病、紋枯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平臍蠕孢葉斑病、瘤黑粉病、絲黑穗病、銹病、頂腐病、穗腐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特點是沒有發病中心,沒有再傳染性,劃分為遺傳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遺傳性病害是由於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遺傳性疾病引起,比如遺傳性條紋病、遺傳性斑點病。

生理性病害是由於植株生長環境中有不適宜的物理、化學等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一類病害,比如低溫冷害、高溫熱害、乾旱、漬害、缺素、肥害、藥害等。

2

“望聞問”

深入田間病區全面考察瞭解玉米病害及相關情況,做初步診斷 。

1、觀察病株的整體狀況,包括根系、莖節、葉片、葉鞘、雄穗和雌穗等,確認病害症狀所處部位;

2、仔細觀察病害症狀和病原物的形狀、大小、色澤和紋路;

3、觀察病株在田間的分佈形狀、觀察地勢和土質類別及種植密度;

4、詢問病症發現時間、初發症狀形狀及色澤;

5、詢問蟲害發生情況、用藥情況、其他病害發生情況及用藥情況,本季和上茬作物除草劑名稱及使用日期;

6、詢問品種名稱、播種時間、施肥種類及數量、天氣狀況及澆水情況等。

至此,對一些症狀明顯或典型的常見病害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對把握不准或新發病害應邀請更高級專家診斷,或取土樣和病株樣帶回進行室內檢驗。

3

專家會診

做植物營養元素定量分析或病原物組織培養進行鏡鑒,邀請專家會診。

1、將取回的土樣和病株進行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提取病原物做組織培養,借助普通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鏡鑒病原菌或病毒的種類及數量。

2、收集檢索國內外玉米病害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備作比對。

3、邀請農技、土肥、植保等方面的多位專家進行會診。依據初步診斷和定量分析結果或組織培養鏡鑒結果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綜合鑒定,做出診斷。

結語

最近有一位農戶比較“幸運”。一農戶發玉米病害照片,詢問什麼病。筆者回復疑是"彎孢菌葉斑病,噴常規殺菌劑";接著,仔細辨認不是"彎孢菌葉斑病",經諮詢市農科院植保專家,確認是"平臍蠕孢葉斑病".。這種病不經常發生,極少見,在本地是新發生。它也是葉斑病的一種,這位農戶防治藥劑用對了,實屬巧合。

從前,農科僅有農學專業,後來劃分為農學、植保、土肥等專業。筆者上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對植保專業知識略知皮毛,經三十多年的積累,也是只知一二,即非專業人士也不是植保專家。在農村第一線工作,我關注植物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沒有這方面的技能不行。人有專長,學有專攻。最後,遇到不會的就向更高級的專家請教。

作者:嘉祥縣農業局 臧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