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中國刀與日本刀的對決,誰更勝一籌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講了中國刀和日本刀的關係,以及兩者的不同。

日本刀學自中國唐刀,但是之後兩者走了不同的道路,日本刀繼續走高硬度保持鋒利的路線,而中國刀則走向了重視韌性和實用的路線。

那麼,在歷史上,中國刀和日本刀的對決中,兩者戰績如何呢?

有人認為,近代抗日戰爭中,日本的武士刀鋒利無比,有時候甚至能將對手從頭到腳劈開,就連鋼鐵槍身特擋不住武士刀。其實,這種情況有兩個問題。第一,

這裡面有些是被誇大其詞了。第二,這種情況其實是近代的日本武士刀再度吸取了唐代以後的中國鍛刀術經驗,才有這樣的威力。

這件事還要從中國明代說起。

日本學自唐朝,可以說是中國的學生,但是,中國在唐代以後就走向了衰落,無論是宋元還是明清,都沒有恢復唐朝在當時世界的力量。而日本在逐漸走向統一之後,它的力量和野心在逐漸增強。

明代的倭寇一直都是明政府的心頭大患,

根據明朝的說法,當時的倭寇手持日本刀,往來如旋風,刀法淩厲,明軍難以抵擋。

名將戚繼光調任南方平定倭寇,他總結了倭刀的特點,於是制定了克制日本刀的兵器。其中有重兵器,比如鐵棍和狼筅,還有就是中國的“倭刀。”

戚繼光吸取了日本刀善於劈砍的優點,結合中國刀實用的特點,發明了中國倭刀。中國倭刀長大而鋒利,不僅有日本刀善於劈砍的特點,

而且還堅固耐用,這種刀在以後成為了中國的主流兵器之一。

在明朝抗日援朝的朝鮮戰役中,中國精銳部隊裝備的戚繼光發明的長柄倭刀與日本刀交戰,曾一刀將日本刀砍斷,使得日本軍隊十分震驚。一場戰役下來,中國刀大多可以繼續使用,

但日本刀都已經破碎不堪。

這種局面使得日本人對他們自己的刀產生了新的認識,他的因此再度學習中國鍛刀術,使得日本刀更具實戰性,鋒利和韌性都有所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刀近代以來名聲大噪,成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原因。

日本人學自中國技藝被發揚傳承,而我們自己的鍛刀術卻漸漸沒落幾乎失傳。

這裡面有深刻的歷史原因。除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因為中國疆域廣闊,戰爭規模和烈度較大,因此需要便於生產維護的武器,而不適合過於精良昂貴的武器。另外,中國自唐代以後眾多古代王朝都實施禁止民間鑄造兵器,甚至禁武等措施,導致中國鍛刀術走向了沒落,除了極少數家族的秘密傳承,其餘幾乎斷絕。

這就是中國刀與日本刀有所區別的最大原因。

其餘幾乎斷絕。

這就是中國刀與日本刀有所區別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