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富口袋”“富腦袋”同頻共振 生態科技新城答好三道民生題

廖家溝公園內綠意宜人。劍翔 攝

近年來,生態科技新城圍繞富民、環境和文明等民生工作,

答好“富口袋和富腦袋”“環境綜合整治”以及“樹立文明新風尚”三道題,花大力氣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讓群眾獲得更多福祉。

聚焦富民

“富口袋”和“富腦袋”同頻共振

老百姓生活好不好?關鍵看“口袋”鼓不鼓。

借著網路經濟的飛速發展,近年來,杭集鎮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動轉型突破、跨越發展的有力抓手,按照“特色產品全覆蓋、扶持政策全跟進、培訓指導全免費”思路,

推進電子商務建設,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新模式,促進了群眾增收。

2015年,生態科技新城將雙隆村建設成為揚州首家“雙百兆”示範村,為電商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網路保障,同時,將原龍港中學院內空地建成3100平方米鋼結構廠房租賃給3家電商,解決了擴大生產、倉儲場地的需求,通過收取租金給村集體帶來了10萬元經濟收入。

經過兩年的培植,雙隆村電商迅猛發展,遍地開花,全村1114戶村民,有電商207個,去年銷售額4億餘元。紛至遝來的訂單也解決了周邊剩餘勞動力,吸納到產品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中,形成了“村帶組、組帶戶”共同致富的良性迴圈。

創業是許多農村青年的夢想,但缺少資金和政策的支援。泰安鎮勤儉村堅持以青年創業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積極鼓勵青年參加創業培訓,

提供多種扶持,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實現創業致富夢。針對資金不足的創業青年,村兩委積極牽線搭橋,擔保引入投資金30萬元,以優惠的價格流轉土地25畝,搭建種植大棚8667平方米,並協調專業技術支持,幫助創業青年開展“多肉”種植。在產品銷售上,村裡兼顧線上線下,一方面加大對網點的投入,一方面聯繫當地花鳥市場,去年銷售額達到10多萬元,今年預計銷售額翻倍。

授之以魚,

更要授之以漁。在幫助老百姓“富口袋”的同時,新城籌建“農家書屋”,帶動村民熱愛閱讀的風氣,豐富群眾的業餘生活,讓“富口袋”和“富腦袋”同頻共振。

在杭集鎮王橋村,農家書屋設立在村委會二樓,面積約50平方米,硬體設施完善,配有書架兩排,各類圖書400餘本,供村民隨時借閱;配備日常管理人員,從圖書產品介紹、分類上架要領、管理注意事項、如何推薦圖書以及如何收集回饋資訊等對管理員進行培訓;積極引導,

在養成農民的閱讀習慣上下功夫,培養閱讀需求,營造閱讀氛圍,讓書屋不僅成為閱讀場所,而且成為學習交流的綜合文化平臺。

整治環境

打好“263”環境綜合整治保衛戰

去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以來,生態科技新城迅速傳達貫徹、立即部署落實、明確目標方案、落實專案推進,一批結構性問題得到根本解決,一批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一批生態工程落地生根,一批區域性問題明確了整治思路,區域生態環境品質穩中向好。

以“兩減”為抓手,力推產業結構調整。在減煤方面,新城已基本實現非電用煤“清零”,淘汰替代區域內全部49台燃煤設施,年度2萬噸減煤任務基本完成;在減化方面,基本實現區域落後產能“清零”,關閉1家化工企業的年度任務前期工作接近尾聲。

以“六治”為重點,狠抓污染減排治理。新城出臺了《生態科技新城河道三年整治方案》,擬投資13億元,全面整治區域200餘條河道,並打造一批景觀示範河。目前,以九圩河為代表的60多條河道已打造完畢。突出行業綜合整治,以揮發性有機物為整治重點,全面提標區域全部75家印刷和發泡企業廢氣,目前已有46家完成設備安裝,完成率達到62%,同時對新城轄區內滬陝高速、寧啟鐵路、328國道沿線等開展拉網式整治,打造清爽、乾淨、綠色的交通幹線。迅速整治環境頑疾,購置200多套垃圾投放設施,垃圾分類亭、分類示範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專案打造工作也將陸續啟動。

以“提升”為核心,持續優化生態環境。今年,新城實施了鳳凰島國家濕地公園京杭大運河濕地恢復示範專案,打造了12.8公里的廖家溝-夾江-芒稻河堤頂道路工程,並正迅速推進韓萬河調蓄公園3萬方先導段工程建設等,讓老百姓享受到生態面貌提升的福利。

提升文明

“百姓大講堂”

樹立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生態科技新城不少農民“洗腳上樓”,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文明素質一時還難以跟上。今年以來,泰安鎮和杭集鎮以村為單位,開展“百姓大講堂”等活動,加快構築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提高群眾文明素質。

3月上旬,泰安鎮首屆“百姓大講堂”在七裡村委會活動室拉開帷幕。作為首場主講嘉賓,七裡村黨支部書記胡宏聖講述了該村“三不村官”高慶香的故事。高慶香一邊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一邊溫暖著需要幫助的家庭,是一名不計報酬、不占編制、不定分工的“三不村官”。

為了放大好人示範效應,泰安鎮近年來還打造了“好人牆”“好人街”“好人冊”等。

記者 董鑫 孫炎 高君 錢偉

一批生態工程落地生根,一批區域性問題明確了整治思路,區域生態環境品質穩中向好。

以“兩減”為抓手,力推產業結構調整。在減煤方面,新城已基本實現非電用煤“清零”,淘汰替代區域內全部49台燃煤設施,年度2萬噸減煤任務基本完成;在減化方面,基本實現區域落後產能“清零”,關閉1家化工企業的年度任務前期工作接近尾聲。

以“六治”為重點,狠抓污染減排治理。新城出臺了《生態科技新城河道三年整治方案》,擬投資13億元,全面整治區域200餘條河道,並打造一批景觀示範河。目前,以九圩河為代表的60多條河道已打造完畢。突出行業綜合整治,以揮發性有機物為整治重點,全面提標區域全部75家印刷和發泡企業廢氣,目前已有46家完成設備安裝,完成率達到62%,同時對新城轄區內滬陝高速、寧啟鐵路、328國道沿線等開展拉網式整治,打造清爽、乾淨、綠色的交通幹線。迅速整治環境頑疾,購置200多套垃圾投放設施,垃圾分類亭、分類示範社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專案打造工作也將陸續啟動。

以“提升”為核心,持續優化生態環境。今年,新城實施了鳳凰島國家濕地公園京杭大運河濕地恢復示範專案,打造了12.8公里的廖家溝-夾江-芒稻河堤頂道路工程,並正迅速推進韓萬河調蓄公園3萬方先導段工程建設等,讓老百姓享受到生態面貌提升的福利。

提升文明

“百姓大講堂”

樹立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生態科技新城不少農民“洗腳上樓”,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文明素質一時還難以跟上。今年以來,泰安鎮和杭集鎮以村為單位,開展“百姓大講堂”等活動,加快構築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提高群眾文明素質。

3月上旬,泰安鎮首屆“百姓大講堂”在七裡村委會活動室拉開帷幕。作為首場主講嘉賓,七裡村黨支部書記胡宏聖講述了該村“三不村官”高慶香的故事。高慶香一邊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一邊溫暖著需要幫助的家庭,是一名不計報酬、不占編制、不定分工的“三不村官”。

為了放大好人示範效應,泰安鎮近年來還打造了“好人牆”“好人街”“好人冊”等。

記者 董鑫 孫炎 高君 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