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雙胞胎姐妹同被美國名校錄取,父親揭秘4條家教“硬規矩”

導讀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北京四中一對雙胞胎姐妹的故事。

這對同被美國著名大學康奈爾大學錄取的姐妹容易被人歸因於“聰明”,殊不知在她們的背後有著父母精心培育的智慧和愛。

比如,父親老林從小和她們所定的4條“硬規矩”,以及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和環境中所提供的教育支持,就帶給大夥不少啟發。而林爸爸對女兒的期望也值得今天許多家長深思——“學一門真正的本事,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過普通人的生活。

正文

2016年12月9日一早,老林的手機響起急促的鈴聲,他的妻子在電話另一頭告訴他:“咱們的兩個女兒同時被康奈爾大學提前錄取了!”聽筒一側的老林百感交集。打開記憶的門扉,老林回想起與孩子們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

遙想18年前,醫生告訴他:“恭喜您,是雙胞胎女兒!”轉眼間,女兒即將離他遠去,飛向大洋彼岸,興奮、激動、感恩的心情五味陳雜。

養孩子本就是一項艱巨的長期工程,

更何況一下子來了倆。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不適應北方的生活,老林夫妻的父母在孩子們一歲的時候便相繼回到了南方。沒有了老人的幫助,夫妻倆只能親自上陣,“雖然沒有老人的幫助,帶孩子很累,但是沒有老人的干預,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和孩子講道理、講規則,不會過度溺愛孩子。”老林笑著說。一邊是工作和生活,一邊是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老林和妻子在家和單位之間來回奔波,
將時間擠出來,努力地完成為人父母的責任。

林爸爸的四條“硬規矩”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老林對這句古話深信不疑。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首要的是人格的培養。為此,老林沒少在兩個女兒身上下功夫。在參考和學習了很多家長的經驗後,

老林在兩位女兒初識人事的時候便立下了四條“硬規矩”。

第一條“凡事要商量”。

讓老林沒想到的是,倆孩子還坐在嬰兒車裡咿呀學語時,便開始有了“衝突”。由於是雙胞胎女兒,姐妹倆經常是一前一後坐在車中。一次,坐在車前面的姐姐哭著告訴爸爸,自己的屁股被妹妹咬了。摸不著頭腦的老林詢問妹妹才得知,原來妹妹也想坐在前面。經過冷靜思考,老林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

他在批評妹妹咬人行為不對的同時,告訴姐姐可以用商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慢慢地,姐妹倆知道了“商量”的重要性,從而養成了日後不武斷、懂協調的良好習慣。

第二條“先思考再行動”。

老林很早前就意識到“別人家的孩子”不能成為衡量自己孩子的標準,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選擇。在女兒五歲的時候,老林曾想讓孩子學習二胡,但是孩子們十分抗拒。在樂器城觀摩了一圈以後,兩個女兒紛紛表示想學習小提琴。老林知道學習弦樂的難度,但他並沒有立即表態,而是給兩個女兒很長的時間考慮。她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依舊決定學習小提琴,並堅持了下來。老林告訴記者:“懂得先思考再行動的孩子,遇事不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條“通向成功需堅持,決定成敗乃細節”。

儘管“堅持”和“細節”只是簡單的兩個詞,但老林知道,作為成功的基石,這兩個詞缺一不可。為了讓兩個女兒養成堅持做事、膽大心細的習慣,老林很早就告訴她們“放棄之易,堅持之難”。女兒小時候迷上滑旱冰,覺得滑旱冰是件很“酷”的事情。但是學了幾次之後,妹妹就因為怕累而想放棄。為了不讓女兒養成輕言放棄的惡習,老林親自上陣,向教練請教,和女兒一起分解動作共同學習,狠下心逼著姐妹倆堅持下去。“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老林堅信,每天朝著正確的方向,持之以恆、專心致志,就一定會比別人成功,就一定會比別人走得遠。

第四條“原因要講清楚”。

在老林看來,並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作為孩子,“明理”十分重要。有一次,林怡天、林怡甜的媽媽出差一星期,經常和媽媽一起睡的姐妹倆哭鬧著不肯睡。老林耐心地告訴她們:“媽媽即將出差5天,而且以後還要出差。你們即便哭鬧,也只能跟著爸爸睡。”孩子們瞭解了原因,知道了哭鬧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坦然接受。在經歷了諸如幾件這樣的小事之後,孩子們從簡單的發洩情緒慢慢地過渡到了先瞭解原因,再解決問題。老林說,這樣做不僅僅讓孩子變得懂道理,更重要的是,孩子願意體諒父母,親子間會形成良性的交流模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老林從不相信“突然開竅”的神話,他堅信孩子的人格和學習能力都是逐步培養起來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河流,無以至江海。”孩子品行的培養如是,學習習慣亦如是。

與年幼時不同,孩子在學生時代的培養是父母和老師共同完成的。孩子的學生時代,尤其是小學和初中,是培養邏輯思維和基礎教育的絕佳時段。在充分相信老師的前提下,老林選擇對待孩子像同齡人一樣平等交流、相互學習。每天下班接孩子的時候,老林都會主動和孩子分享彼此一天發生的事情。通過每天的交流和互動,老林不僅掌握了孩子的動態,而且在無形中讓孩子耳濡目染地瞭解成人世界的運行法則,讓孩子更成熟地處理事情。

在課堂上,老林選擇充分地相信老師。“一堂課45分鐘,課時內容是老師認真準備的。認真聽老師講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林說。為了提高兩個女兒課堂上的聽課效率,老林讓她們充分地注意老師說話的節奏和語調,並在每天做功課之前,先跟老林複述課堂上學到的內容。老林知道自己的女兒並不是神童,唯有靠良好的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跋涉千里。

課堂之外,老林為女兒們買了很多貼合她們年齡的讀物。隨著年齡變化,老林又不斷地更換雜誌、書籍,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與此同時,老林還帶著兩個女兒學習奧數,旨在提高女兒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老林表示,奧數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學,但是,適當地學點奧數,掌握解題技巧,對提高各科成績有很大幫助,也為培養邏輯思維打下堅實基礎。

由於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兩個女兒堅持閱讀和奧數的學習,慢慢地,兩人文化底蘊增強了,往往可以出口成章;邏輯思維的提高又讓女兒們的理性思維快速形成,處理問題上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情定“康奈爾”

從兩個小丫頭,到“別人家的孩子”,外人總會把林怡天、林怡甜今天的成績歸結為聰明。但只有老林知道,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上了高中之後,兩個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算盤”,在和老林商量過後,一家子達成了共識:“三年後,到美國的頂尖學府去讀書!”老林知道這是女兒們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於是他下定決心,幫助女兒圓夢。

儘管兩個女兒的成績很優異,但一想到要與全世界的莘莘學子競爭,老林的心裡仍是捏了一把汗。經過多方學習和瞭解,老林知道,如今名校的考察不僅僅只看重成績,更注重的是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是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何讓女兒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呢?老林絞盡腦汁,突然他靈機一動,“數獨!”原來,林怡天和林怡甜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對數獨著迷,從小便陶醉在變換莫測的數字陣列變化中,並堅持到了現在。在上學期間,她們倆成立了一支數獨社團,在自己動手解題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數獨愛好者和零基礎的同學,與她們一起“玩”數獨;從小接受邏輯思維訓練的兩姐妹還用電腦程式設計製作了一個輔助解數獨的軟體,一時間成了校園的風雲人物。老林和女兒們萬萬沒想到,這一項和學習毫無關係的“課外愛好”竟成了跨入美國高等學府的重要因素。

最終,當接到女兒們最心儀的學校,常青藤聯盟成員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通知書時,老林的心中充滿了驕傲和幸福。女兒們正踩在父親的肩膀上,朝著夢想和瑰麗的未來,砥礪前行。

“學一門真正的本事,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過普通人的生活。”這是老林對女兒最大的期望。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將來能掙多少錢、獲得多少成就,我只希望她們倆能成為普通的老百姓,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18年的時間彈指而過,歲月的痕跡悄悄地爬上了老林的眉間。從容應對、傾盡所能,讓女兒隨心追夢,這是一名父親對女兒獨特的愛。

文章來源 | 人民網美國頻道

圖片來源 | 網路

關注12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在樂器城觀摩了一圈以後,兩個女兒紛紛表示想學習小提琴。老林知道學習弦樂的難度,但他並沒有立即表態,而是給兩個女兒很長的時間考慮。她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依舊決定學習小提琴,並堅持了下來。老林告訴記者:“懂得先思考再行動的孩子,遇事不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條“通向成功需堅持,決定成敗乃細節”。

儘管“堅持”和“細節”只是簡單的兩個詞,但老林知道,作為成功的基石,這兩個詞缺一不可。為了讓兩個女兒養成堅持做事、膽大心細的習慣,老林很早就告訴她們“放棄之易,堅持之難”。女兒小時候迷上滑旱冰,覺得滑旱冰是件很“酷”的事情。但是學了幾次之後,妹妹就因為怕累而想放棄。為了不讓女兒養成輕言放棄的惡習,老林親自上陣,向教練請教,和女兒一起分解動作共同學習,狠下心逼著姐妹倆堅持下去。“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老林堅信,每天朝著正確的方向,持之以恆、專心致志,就一定會比別人成功,就一定會比別人走得遠。

第四條“原因要講清楚”。

在老林看來,並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作為孩子,“明理”十分重要。有一次,林怡天、林怡甜的媽媽出差一星期,經常和媽媽一起睡的姐妹倆哭鬧著不肯睡。老林耐心地告訴她們:“媽媽即將出差5天,而且以後還要出差。你們即便哭鬧,也只能跟著爸爸睡。”孩子們瞭解了原因,知道了哭鬧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坦然接受。在經歷了諸如幾件這樣的小事之後,孩子們從簡單的發洩情緒慢慢地過渡到了先瞭解原因,再解決問題。老林說,這樣做不僅僅讓孩子變得懂道理,更重要的是,孩子願意體諒父母,親子間會形成良性的交流模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老林從不相信“突然開竅”的神話,他堅信孩子的人格和學習能力都是逐步培養起來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河流,無以至江海。”孩子品行的培養如是,學習習慣亦如是。

與年幼時不同,孩子在學生時代的培養是父母和老師共同完成的。孩子的學生時代,尤其是小學和初中,是培養邏輯思維和基礎教育的絕佳時段。在充分相信老師的前提下,老林選擇對待孩子像同齡人一樣平等交流、相互學習。每天下班接孩子的時候,老林都會主動和孩子分享彼此一天發生的事情。通過每天的交流和互動,老林不僅掌握了孩子的動態,而且在無形中讓孩子耳濡目染地瞭解成人世界的運行法則,讓孩子更成熟地處理事情。

在課堂上,老林選擇充分地相信老師。“一堂課45分鐘,課時內容是老師認真準備的。認真聽老師講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林說。為了提高兩個女兒課堂上的聽課效率,老林讓她們充分地注意老師說話的節奏和語調,並在每天做功課之前,先跟老林複述課堂上學到的內容。老林知道自己的女兒並不是神童,唯有靠良好的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跋涉千里。

課堂之外,老林為女兒們買了很多貼合她們年齡的讀物。隨著年齡變化,老林又不斷地更換雜誌、書籍,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與此同時,老林還帶著兩個女兒學習奧數,旨在提高女兒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老林表示,奧數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學,但是,適當地學點奧數,掌握解題技巧,對提高各科成績有很大幫助,也為培養邏輯思維打下堅實基礎。

由於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兩個女兒堅持閱讀和奧數的學習,慢慢地,兩人文化底蘊增強了,往往可以出口成章;邏輯思維的提高又讓女兒們的理性思維快速形成,處理問題上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情定“康奈爾”

從兩個小丫頭,到“別人家的孩子”,外人總會把林怡天、林怡甜今天的成績歸結為聰明。但只有老林知道,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上了高中之後,兩個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小算盤”,在和老林商量過後,一家子達成了共識:“三年後,到美國的頂尖學府去讀書!”老林知道這是女兒們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於是他下定決心,幫助女兒圓夢。

儘管兩個女兒的成績很優異,但一想到要與全世界的莘莘學子競爭,老林的心裡仍是捏了一把汗。經過多方學習和瞭解,老林知道,如今名校的考察不僅僅只看重成績,更注重的是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是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何讓女兒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呢?老林絞盡腦汁,突然他靈機一動,“數獨!”原來,林怡天和林怡甜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對數獨著迷,從小便陶醉在變換莫測的數字陣列變化中,並堅持到了現在。在上學期間,她們倆成立了一支數獨社團,在自己動手解題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數獨愛好者和零基礎的同學,與她們一起“玩”數獨;從小接受邏輯思維訓練的兩姐妹還用電腦程式設計製作了一個輔助解數獨的軟體,一時間成了校園的風雲人物。老林和女兒們萬萬沒想到,這一項和學習毫無關係的“課外愛好”竟成了跨入美國高等學府的重要因素。

最終,當接到女兒們最心儀的學校,常青藤聯盟成員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通知書時,老林的心中充滿了驕傲和幸福。女兒們正踩在父親的肩膀上,朝著夢想和瑰麗的未來,砥礪前行。

“學一門真正的本事,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過普通人的生活。”這是老林對女兒最大的期望。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女兒將來能掙多少錢、獲得多少成就,我只希望她們倆能成為普通的老百姓,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18年的時間彈指而過,歲月的痕跡悄悄地爬上了老林的眉間。從容應對、傾盡所能,讓女兒隨心追夢,這是一名父親對女兒獨特的愛。

文章來源 | 人民網美國頻道

圖片來源 | 網路

關注12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