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敢為天下先,永遠爭第一!中建三局——深圳速度創造者

偉大的轉折,離不開撬動歷史的堅強支點。

發端於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起步于率先進軍深圳的出征開拓,如雲帆直掛長空,

開啟了中建三局發展新航程。

上世界80年代初,改革潮湧,南國春早。“三局人”憑著敏銳的眼光,率先從湖北出征深圳。

先行者往往意味著更多艱辛與更高風險。初入特區,三局拓荒人歷經多方努力,承接到第一項工程——深圳市人民醫院門診樓。施工中他們精益求精,四次“自砸”馬賽克,贏得了價超黃金的寶貴信譽!

當華夏第一高樓——深圳國貿中心公開招標時,“三局人”盼望已久的“高大新尖”工程終於出現了。

面對艱難的取捨與抉擇,他們果敢放棄在手的港資工程,毅然角逐“國貿”並一舉奪標。

開工後,他們頂住三次滑模連遭失敗的巨大壓力,不言放棄、破難而進,終於在第四次取得成功。隨後,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書寫了改革開放的代名詞,

將中國建築業帶上超高層建築新水準——這也成為三局走上全國大舞臺、躍上發展快車道的隆重“奠基禮”。

拓疆深圳,“三局人”繼續高歌猛進,先後建起南國第一門——羅湖口岸聯檢大樓和十大文化工程之一的深圳大劇院等專案,並以開創先河之決心,讓中國第一座鋼結構超高層大廈——深圳發展中心巋然屹立于南國大地。

時代腳步疾速前行,進入90年代,“三局人”在地 王商業大廈鋼結構施工中,再創“兩天半一層樓”的新“深圳速度”,以刷新亞洲高度的創舉,將中國建築業推向世界摩天大樓級先進水準,為企業迎來一個更大跨度的飛躍。

這一時期,三局的事業版圖已拓展到全國,僅在深圳,相繼承建鴻昌廣場、特區報業大廈、金福大廈、佳寧娜廣場、新世紀廣場等一系列地標工程,以專業實力助推著鵬城迅猛發展。

世紀之交後,在深圳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三局人”繼續書寫著“敢為天下先、永遠爭第一”的傳奇——

從擁有世界最大懸挑平臺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營運中心,

到世界首個“三館合一”體育中心——深圳“春繭”;從深圳單體面積最大公共建築——深圳機場T3航站樓,到華南最大都市綜合體——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從國內首個LEED認證公建項目——深圳萬科中心,再到亞洲單體面積最大電子潔淨廠房——華星光電……一個個行業矚目的工程,生動詮釋了“三局人”勇當高端房建領跑者的不懈追求。

從承建摩天大樓到進軍地鐵領域,從打造會展場館到拓展工業工程,從建設大型都市綜合體到率先嘗試工業化住宅……業務領域的一次次延伸,有力見證了中建三局高端綜合建設服務商的領先優勢。

從羅湖到福田,從項目遍佈全城到率先進入前海,三局在深圳累計承建工程540多項,總建築面積近3500萬平方米,共獲魯班國優獎11項;先後打造了人民南路“三局建築走廊”、福田“總部大廈街區”、南山“高新專案組團”和後海“地標工程集群”,成為高聳於特區熱土上的閃亮“企業名片”。

迎風弄潮,逐浪而高。在深圳,中建三局從零起步,逐步發展為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南方公司、安裝公司五家單位攜手並進。年施工產值由80年代末的3500萬元,增長為現在接近100億元;年施工面積由上世紀末的50萬平方米,增長為如今接近800萬平方米。

在這方沃土上,中建三局還孵化出鋼結構公司和裝飾公司,成為中建專業化發展的中堅力量,推動了全球鋼構航母和中國裝飾旗艦的揚帆起航。

回望激情燃燒的歲月,短短三十多年,深圳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已然變身為國際大都市,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縮影;同樣,三局開拓深圳的歷程,也結晶為企業持續跨越發展最鮮活的樣本。

正如老局長所言,33年前,三局出征特區、創造“深圳速度”,從而先人一步在市場競爭中接受了洗禮、快人一拍在創新實幹中打響了品牌。深圳也由此成為三局全面走向市場、邁入加速發展的轉捩點和新起點。

開拓深圳,無論是局老領導們在重大抉擇面前毅然拍板,還是“四頂紅帽子”在國貿滑模施工中挺身而出;無論是十名焊工東渡日本取證,在“第 一鋼廈”刷新厚板焊接記錄,還是廣大遠征將士為了企業發展,始終激情超越、一往無前……在他們身上,都彰顯著、昇華著“三局人”特有的“爭先”品格。

從承建摩天大樓到進軍地鐵領域,從打造會展場館到拓展工業工程,從建設大型都市綜合體到率先嘗試工業化住宅……業務領域的一次次延伸,有力見證了中建三局高端綜合建設服務商的領先優勢。

從羅湖到福田,從項目遍佈全城到率先進入前海,三局在深圳累計承建工程540多項,總建築面積近3500萬平方米,共獲魯班國優獎11項;先後打造了人民南路“三局建築走廊”、福田“總部大廈街區”、南山“高新專案組團”和後海“地標工程集群”,成為高聳於特區熱土上的閃亮“企業名片”。

迎風弄潮,逐浪而高。在深圳,中建三局從零起步,逐步發展為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南方公司、安裝公司五家單位攜手並進。年施工產值由80年代末的3500萬元,增長為現在接近100億元;年施工面積由上世紀末的50萬平方米,增長為如今接近800萬平方米。

在這方沃土上,中建三局還孵化出鋼結構公司和裝飾公司,成為中建專業化發展的中堅力量,推動了全球鋼構航母和中國裝飾旗艦的揚帆起航。

回望激情燃燒的歲月,短短三十多年,深圳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已然變身為國際大都市,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縮影;同樣,三局開拓深圳的歷程,也結晶為企業持續跨越發展最鮮活的樣本。

正如老局長所言,33年前,三局出征特區、創造“深圳速度”,從而先人一步在市場競爭中接受了洗禮、快人一拍在創新實幹中打響了品牌。深圳也由此成為三局全面走向市場、邁入加速發展的轉捩點和新起點。

開拓深圳,無論是局老領導們在重大抉擇面前毅然拍板,還是“四頂紅帽子”在國貿滑模施工中挺身而出;無論是十名焊工東渡日本取證,在“第 一鋼廈”刷新厚板焊接記錄,還是廣大遠征將士為了企業發展,始終激情超越、一往無前……在他們身上,都彰顯著、昇華著“三局人”特有的“爭先”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