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訪省水利廳廳長李柳身:“河長制”治河 水更清河更美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劉瑞朝 文 洪波 攝影

核心提示丨天藍地綠,

水清河美,不僅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嚮往的生活環境,也是各級政府部門為之努力的目標。為解決水污染問題,我省打響了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河長制的全面推行,更是將我省治河、管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讀詩經看大河”大型公益活動正在推進當中,河長制亦是大河報關注的主要內容。近日,大河報記者專訪了河南省水利廳廳長李柳身,就我省的水資源狀況和河長制的推進情況進行了採訪。

記者:作為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的省份,我省的水資源狀況如何?

李柳身:

我省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和山區向平原兩個過渡地帶,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存在著降水時空分佈不均、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

從全國看,河南省水資源總量為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44%,居全國第19位。河南省人均、畝均水資源總量分別為378立方米、332立方米,

僅相當於全國人均、畝均水資源總量水準的20%左右,居全國第22位。從全省看,水資源的分佈特點是西南山丘地區多,東北平原少。

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我省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工程建設方面,加快引黃調蓄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大中型灌區和高效節水工程建設,興建和鞏固提升中小型水庫、引提水和湖庫連通工程,提高缺水地區供水能力。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依託,

以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流域原有水系為構架,進一步強化我省“南北調配、東西貫通”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努力改善全省供用水條件。

二是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全面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控制,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

通過近些年來的積極努力,

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堅實的水資源保障。全省用水總量始終保持在220億立方米左右,經濟總量的大幅增加,並沒有引起用水總量的大幅提升。目前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44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603。上述各項主要指標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記者: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保護密不可分,如今我省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激戰正酣,

水利部門又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任務。我省水污染防治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李柳身: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部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共涉及水利部門14個方面的工作,其中有5項是水利廳牽頭負責,9項是水利廳參與配合。

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標是,2017年,賈魯河、清潩河、惠濟河、衛河、共產主義渠、包河等河流環境流量改善機制初步建立。2018年,淮河和海河流域重點河流環境流量改善機制初步建立。2019年,全面建立省轄淮河、黃河、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環境流量調度機制。到2019年底,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的47.0立方米、29.9立方米分別下降

24%、25%。

在5項牽頭負責的工作中,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強化地下水壓采等4項是日常業務工作,統一水量調度是根據多年來防汛抗旱調度經驗探索開展生態水量調度,保障重點河流河段環境流量,這是一項新的開拓性工作。

生態水量調度是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環保部門高度關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難點較多的工作。為深入瞭解生態流量情況,去年下半年省水利廳安排專項資金310萬元,委託技術單位對需要進行生態調水的20條主要河流、29個監測斷面進行調查分析。

目前,除了駐馬店市的洪河、黑河,周口市洺河,三門峽澗河因沒有可調水源或沒有引調水工程外,其他責任河流、河段相繼開展了生態水量調度工作,累計已調水6.25億立方米,一些河流的斷面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記者: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我省也已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需要落實哪些方面的任務?

李柳身:

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目的是為了貫徹新的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一種責任明確、協調有序、嚴格監管、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實現河湖功能的有序利用,提供制度的保障。

具體而言,就是落實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深入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實,把全面推行河長制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二是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編制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完善河道采砂管理法規,健全采砂管理工作體制,嚴禁以各種名義侵佔河道、圍墾湖泊。

三是加強水污染防治。落實《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畫》和《關於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汙管控機制和考核體系。四是加強水環境治理。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同時綜合整治農村水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加強水生態修復。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禁止侵佔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六是加強執法監管。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記者:河長制包括的主要內容?目前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李柳身:

我省出臺了省級工作方案,提出了總體性要求。2017年年底前河南省全面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在全省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含湖泊、水庫),以及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下、對當地生產生活有重要影響的河流(溝)設立河長。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30年分階段實現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管護目標。到2019年,達到國家確定的我省“十三五”水環境品質目標;力爭到2030年全省水環境品質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2018年對各級河長制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我省確立了組織體系。省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長,省長擔任總河長,分管農口副省長擔任副總河長;黃河、伊洛河、淮河、衛河、唐白河、沙潁河等主要河流分別由6位省委、省政府領導擔任省級河長。各省轄市、直管縣(市)設總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各河湖所在市、縣、鄉分級分段設立河長,跨縣、鄉、村的河流由上級黨委、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流所經村由村支部書記擔任村河長。

省河長制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由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建立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長制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水利廳、省環保廳、河南黃河河務局等15個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組成。

與此同時,也明確了工作職責。省第一總河長、總河長、副總河長負責組織領導全省河湖的管理保護及河長制工作,省級河長分別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保護工作。省河長制辦公室在第一總河長、總河長、副總河長及省級河長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督導、檢查、考核、宣傳等任務。省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河長制相關工作。

2019年,全面建立省轄淮河、黃河、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環境流量調度機制。到2019年底,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的47.0立方米、29.9立方米分別下降

24%、25%。

在5項牽頭負責的工作中,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強化地下水壓采等4項是日常業務工作,統一水量調度是根據多年來防汛抗旱調度經驗探索開展生態水量調度,保障重點河流河段環境流量,這是一項新的開拓性工作。

生態水量調度是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環保部門高度關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難點較多的工作。為深入瞭解生態流量情況,去年下半年省水利廳安排專項資金310萬元,委託技術單位對需要進行生態調水的20條主要河流、29個監測斷面進行調查分析。

目前,除了駐馬店市的洪河、黑河,周口市洺河,三門峽澗河因沒有可調水源或沒有引調水工程外,其他責任河流、河段相繼開展了生態水量調度工作,累計已調水6.25億立方米,一些河流的斷面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記者: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我省也已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需要落實哪些方面的任務?

李柳身:

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目的是為了貫徹新的發展理念,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一種責任明確、協調有序、嚴格監管、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實現河湖功能的有序利用,提供制度的保障。

具體而言,就是落實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深入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實,把全面推行河長制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二是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編制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完善河道采砂管理法規,健全采砂管理工作體制,嚴禁以各種名義侵佔河道、圍墾湖泊。

三是加強水污染防治。落實《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動計畫》和《關於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汙管控機制和考核體系。四是加強水環境治理。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同時綜合整治農村水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加強水生態修復。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禁止侵佔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六是加強執法監管。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記者:河長制包括的主要內容?目前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李柳身:

我省出臺了省級工作方案,提出了總體性要求。2017年年底前河南省全面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在全省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含湖泊、水庫),以及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下、對當地生產生活有重要影響的河流(溝)設立河長。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30年分階段實現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管護目標。到2019年,達到國家確定的我省“十三五”水環境品質目標;力爭到2030年全省水環境品質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2018年對各級河長制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我省確立了組織體系。省委書記擔任第一總河長,省長擔任總河長,分管農口副省長擔任副總河長;黃河、伊洛河、淮河、衛河、唐白河、沙潁河等主要河流分別由6位省委、省政府領導擔任省級河長。各省轄市、直管縣(市)設總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各河湖所在市、縣、鄉分級分段設立河長,跨縣、鄉、村的河流由上級黨委、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流所經村由村支部書記擔任村河長。

省河長制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辦公室主任由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建立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長制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水利廳、省環保廳、河南黃河河務局等15個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組成。

與此同時,也明確了工作職責。省第一總河長、總河長、副總河長負責組織領導全省河湖的管理保護及河長制工作,省級河長分別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保護工作。省河長制辦公室在第一總河長、總河長、副總河長及省級河長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督導、檢查、考核、宣傳等任務。省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河長制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