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天票房12億奪全球票房冠軍!《戰狼2》新的票房神話,《美人魚》顫抖麼?

談論《戰狼2》是不是暑期檔最出風頭的影片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它不僅創造了新的票房神話,並正在成為神話本身——無論它最終能否超越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

8月1日9時30分,據貓眼即時資料顯示,由吳京執導的這部現代軍事動作片,票房已經達到了13.04億。

在此之前,它已經為華語電影創造了兩個新紀錄:一是刷新了由周星馳《美人魚》創造的92小時破10億的紀錄,創造了華語影片“破十”新紀錄!二是首週末票房高達1.27億美元,登頂全球票房榜冠軍,

大比分擊敗了位列第二的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高分戰爭片《敦克爾克》。

所有人的朋友圈裡都在重複同一個電影人的名字:吳京。正如《美人魚》上映的時候,我們都在朋友圈裡談論著周星馳。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不斷具體票房是多少,《戰狼2》都已經成為一種現象,業內對此有一個統一的總結:爆款,或者說——現象級。

可是《戰狼2》為什麼能夠成為現象級?它的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7.2分上升到現在的7.5分,而《戰狼1》的豆瓣評分僅為6.8。口碑當然是它取得票房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可它為什麼令幾乎所有觀眾為它主動打call,這才是關鍵。

如果說周星馳的《美人魚》是“還星爺一張電影”、小鎮青年+喜劇造就的票房奇跡,而《捉妖記》是一場成功商業示範作+闔家歡的成功,

那麼《戰狼2》的票房神話背後,卻是一個包含著重工業、主旋律、直男與安全感的故事,它們與吳京,共同成就了《戰狼2》的票房故事。

現在,讓我們嘗試複盤註定成為2017年最重要商業電影——《戰狼2》的成功之道。

一場重工業的票房碾壓?

《戰狼2》出人意料的成功,首先是吳京選擇的結果。

在《戰狼1》大獲成功後,他原本可以延續《戰狼1》創造的中等成本軍事動作片的路線,

這樣的成功顯然是可以預測的,但卻充滿著風險與不可預知,但最終他選擇了將一個簡單的軍旅題材變成一部宏大的重工業主旋律的戰爭動作片。

和《戰狼1》一樣,沒有太多人看好這種選擇,而且和第一部一樣,《戰狼2》依然很缺錢。

由於北京文化在《戰狼2》開拍前8億保底,

吳京得以在電影製作中不計成本只求完美,這種追求完美的拍法,結果和許多大製作、海外取景的動作片一樣——影片製作成本從1.5億漲到了2億。有消息稱,吳京甚至拿自己的別墅抵押融了8000萬。

但是吳京必須保證這是一部重工業電影,電影的高成本投入,就是為了保證電影不只是在第一部的基礎上小修小補,增加一些故事、角色和元素,而是再造整個《戰狼》系列。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吳京也完成了對主旋律商業片的類型化改造。

需要糾正的許多媒體的看法是:許多人將吳京的成功視作一場對好萊塢重工業化模仿的成功,但事實上任何簡單的模仿都註定是無法超越前作的,吳京的重工業化嘗試事實上是一次對好萊塢的超越與中西合璧的融合。

超越集中體現在一鏡到底的六分鐘水底長鏡頭戲份上。這是個已經被媒體翻來覆去說了無數遍的故事,但依然感人,正是因為吳京不要命地去實現它,觀眾才最終看到了這個即使在好萊塢大片中也沒看到過的一鏡到底的水下動作場景——

好萊塢有錢有技術,可是吳京拍《戰狼2》有了錢和技術,還不要命!

而在對決坦克的段落中,吳京又將港式動作片的騰挪機巧放進了好萊塢大場面經的拍攝中,這種中西合璧最終創造出了坦克漂移、人坦對決的動作段落,並且成為了影片中的華彩樂章。

雖然影片依然存在人設、故事、節奏方面的諸多不足,但觀眾依然看到了過去只有在好萊塢大片中才能看到的場面,而現在的主演換成了中國人,這是《戰狼2》票房成功的第一塊磚。

一場贏得直男的商業成功?未必!

某種意義上說,《戰狼2》的確打破了一些規則,正如媒體統計的那樣,從去年以來,國產口碑或者票房較好的影片中,女性觀眾都是超過半數的。

但這一次,《戰狼2》的男性觀眾占比達到了暑期檔影片最高。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這是一場對直男的商業成功呢?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可疑的結論。

實際上,《戰狼2》的電影類型,屬於最直男的軍事動作片,例如好萊塢的《敢死隊》、《第一滴血》,而這類影片的主要受眾,當然是男性,但在好萊塢的觀眾統計中,這類影片的男女比例基本達到了6:4,其中的男性觀眾比例,當然遠遠高於《戰狼2》的占比。

如果你關注一下你的朋友圈的話,轉發《戰狼2》相關資訊的女生,根本不比男人少,誰說只有男觀眾才去看《戰狼2》呢?

在我看來,與其說《戰狼2》擊中了國內男性的G點,不如說它已經成為了一部全民電影,也就是說,它的受眾範圍並不完全指向男性觀眾,而是指向全年齡層的觀眾,而這正是它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原因:它在直男電影的外殼下,再次完成了一場突破,這場突破,叫拍出好看的主旋律。

《戰狼2》為什麼燃?好看的主旋律、愛國心與安全感

燃哭了,似乎成為《戰狼2》票房大賣最簡單的理由,但為什麼燃?這才是《戰狼2》票房神話的獨家配方。

對任何票房神話來說,影片的品質只是一條引線,真正讓它燃燒的是一種集體情懷,當這場宏大的戲劇在所有觀眾心裡完成了沸騰的演出,影片的成功就是註定的,票房只是為這場成功完成了最後的冠冕。

《戰狼2》的心理戲劇是什麼?

它首先來自好看的主旋律。過去一些以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主旋律影片,觀眾評價都並不高,問題不在於影片中宣揚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在於這種藝術表現手法是不成功的,而《戰狼2》拍出的卻是一種好看的主旋律。

當反派侮辱中國人是劣等民族永遠屬於弱者,冷鋒完爆他之後說出那句“那他媽是以前”的時候,當“趙東來”艦長咬牙切齒地對屠殺中國公民的海盜說出打字隨後導彈齊發的時候,當片尾護照上打出“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的時候,對這樣的主旋律,沒有任何觀眾會有一絲抵觸。

事實上,當主旋律以一種燃起來的打開方式出現在螢幕上時,我們聽到了許多影院裡沸騰的情緒和熱烈的鼓掌。

《戰狼2》告訴主旋律電影:主旋律電影不僅可以好看,而且還是可以燃的!

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 就在於根植於中國這片土壤,它是中國人最真實的情感投射。它是一個冷鋒的故事,但它裡面真實的人物處境,讓它成為成千上萬人海外中國人處境的縮影。當電影中中國人在海外遭受戰亂的威脅時,這種不安全感讓很多人感同身受。而它更大的真實是,在這樣一個戰亂的環境裡,國家依然是每個公民最大的依靠。這在中國公民海外威脅越發嚴重的當下,有著多強的燃情效果,你很難不想為它鼓與呼。

至此,無數觀眾心中熊熊燃起的愛國心,成為《戰狼2》觀影背後最精彩的心理戲劇。

《戰狼2》的票房極限,是《捉妖記》還是《美人魚》?

吳京巨大的成功,還在於他和《戰狼2》站在了這個電影市場的對面。

所有人都告訴他,這是一個花美男當道的電影市場,可是吳京不信。最終電影裡還是出現了一個花美男——張翰,但那是一個電影需要的從富二代成長為純爺們的角色,與花美男無關,因為他不是被植入的,而是電影的需要。

相比花美男,吳京更多找來的是“交叉骨”這樣的硬漢,或者“達康書記”這樣的帥大叔。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執拗地完成一場愚公移山式的努力。

他成功了。而回報是巨大的。當觀眾說出,吳京,我敬你是一條漢子的時候,事實上構成了另一條電影賣座的理由:這是一場觀眾用電影票,對低口碑爛演技花美男電影的集體反抗。

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懷疑《戰狼2》的票房成功,問題只是它最終能夠有多成功。

這取決於觀眾的熱情,也取決於它的對手,在即使工作日都砍下兩億票房之後,一場巨大的口碑效應已經形成,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三生三世》這樣的大體量電影,能夠多大程度狙擊《戰狼2》的票房之旅。

但在聲勢浩大的口碑發酵下,已經沒有人懷疑,《戰狼2》的目標票房已經完成了從10億、20億到30億的三級跳。

中國電影該向《戰狼2》學習什麼?拍一部好戲給觀眾看!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場成功無法複製,戰狼就會成為孤狼,可是《戰狼2》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嗎?

吳京只有一個,用命拼出來的電影也不可能是常態,那麼中國電影究竟可以從《戰狼2》那裡學到什麼?

《戰狼2》的出現首先是對華語片過去製作流程與成功套路的打破,它對中國電影的啟示絕不止是重工業意義上的,而是電影創作態度上的,如果接下來華語電影跟風一大批粗製濫造的所謂大投資大製作的重工業作品,但是《戰狼2》拍攝團隊那種不要命態度一絲半點都學不到的話,這種重工業是毫無意義的。

沒有觀眾想看一部爛片,不管它是不是重工業。

它同時為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我們的電影人最喜歡的是大IP,那種架空的玄幻故事,奇幻式的恢弘場景,那些盡皆癲狂的喜劇段子。而主旋律電影又往往忽視了與觀眾的溝通,令主旋律無法打動觀眾。

而《戰狼2》不僅擁有好萊塢式的重工業外觀,更創造出近乎灼熱的愛國情感,它讓影片的愛國情懷隨著故事和動作場面汩汩而出,最終讓觀眾的情感代入了這個故事,點燃了所有觀眾的愛國魂,而這種集體共鳴最終成就了吳京。

他說,“國外有湯姆克魯斯,史泰龍,阿諾德施瓦辛格,咱中國螢屏上也應該有這樣的純爺們,我要拍一部純爺們的電影。”

他做到了。事實上,他做得比好萊塢更好,他用《戰狼2》創造了一個本土化超級英雄的經典IP,讓國產主旋律大片切中了全球化的脈搏,成功地營造了一場集體愛國心的抒發,這才是《戰狼2》強悍票房生命力背後的東西,也讓它在一票中國電影面前顯得無比可貴。

10個月的艱辛,4077個鏡頭,一場出生入死的冒險,最終引發了全民為電影爆燈。為什麼《戰狼2》可以賣得這麼瘋?吳京和他的《戰狼》系列憑什麼成為新的票房神話?或許原因並不那麼複雜,觀眾需要一部好電影,而吳京把它拍出來了——這個道理是如此簡單而膚淺,只是那麼多中國電影卻並沒有做到。

當觀眾敬吳京是條漢子,這就是他應得的成功:尊重觀眾的電影贏得的觀眾,值得觀眾尊重的電影創造票房神話。下一個問題是,誰會成為下一個《戰狼》?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吳京也完成了對主旋律商業片的類型化改造。

需要糾正的許多媒體的看法是:許多人將吳京的成功視作一場對好萊塢重工業化模仿的成功,但事實上任何簡單的模仿都註定是無法超越前作的,吳京的重工業化嘗試事實上是一次對好萊塢的超越與中西合璧的融合。

超越集中體現在一鏡到底的六分鐘水底長鏡頭戲份上。這是個已經被媒體翻來覆去說了無數遍的故事,但依然感人,正是因為吳京不要命地去實現它,觀眾才最終看到了這個即使在好萊塢大片中也沒看到過的一鏡到底的水下動作場景——

好萊塢有錢有技術,可是吳京拍《戰狼2》有了錢和技術,還不要命!

而在對決坦克的段落中,吳京又將港式動作片的騰挪機巧放進了好萊塢大場面經的拍攝中,這種中西合璧最終創造出了坦克漂移、人坦對決的動作段落,並且成為了影片中的華彩樂章。

雖然影片依然存在人設、故事、節奏方面的諸多不足,但觀眾依然看到了過去只有在好萊塢大片中才能看到的場面,而現在的主演換成了中國人,這是《戰狼2》票房成功的第一塊磚。

一場贏得直男的商業成功?未必!

某種意義上說,《戰狼2》的確打破了一些規則,正如媒體統計的那樣,從去年以來,國產口碑或者票房較好的影片中,女性觀眾都是超過半數的。

但這一次,《戰狼2》的男性觀眾占比達到了暑期檔影片最高。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這是一場對直男的商業成功呢?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可疑的結論。

實際上,《戰狼2》的電影類型,屬於最直男的軍事動作片,例如好萊塢的《敢死隊》、《第一滴血》,而這類影片的主要受眾,當然是男性,但在好萊塢的觀眾統計中,這類影片的男女比例基本達到了6:4,其中的男性觀眾比例,當然遠遠高於《戰狼2》的占比。

如果你關注一下你的朋友圈的話,轉發《戰狼2》相關資訊的女生,根本不比男人少,誰說只有男觀眾才去看《戰狼2》呢?

在我看來,與其說《戰狼2》擊中了國內男性的G點,不如說它已經成為了一部全民電影,也就是說,它的受眾範圍並不完全指向男性觀眾,而是指向全年齡層的觀眾,而這正是它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原因:它在直男電影的外殼下,再次完成了一場突破,這場突破,叫拍出好看的主旋律。

《戰狼2》為什麼燃?好看的主旋律、愛國心與安全感

燃哭了,似乎成為《戰狼2》票房大賣最簡單的理由,但為什麼燃?這才是《戰狼2》票房神話的獨家配方。

對任何票房神話來說,影片的品質只是一條引線,真正讓它燃燒的是一種集體情懷,當這場宏大的戲劇在所有觀眾心裡完成了沸騰的演出,影片的成功就是註定的,票房只是為這場成功完成了最後的冠冕。

《戰狼2》的心理戲劇是什麼?

它首先來自好看的主旋律。過去一些以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的主旋律影片,觀眾評價都並不高,問題不在於影片中宣揚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在於這種藝術表現手法是不成功的,而《戰狼2》拍出的卻是一種好看的主旋律。

當反派侮辱中國人是劣等民族永遠屬於弱者,冷鋒完爆他之後說出那句“那他媽是以前”的時候,當“趙東來”艦長咬牙切齒地對屠殺中國公民的海盜說出打字隨後導彈齊發的時候,當片尾護照上打出“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的時候,對這樣的主旋律,沒有任何觀眾會有一絲抵觸。

事實上,當主旋律以一種燃起來的打開方式出現在螢幕上時,我們聽到了許多影院裡沸騰的情緒和熱烈的鼓掌。

《戰狼2》告訴主旋律電影:主旋律電影不僅可以好看,而且還是可以燃的!

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 就在於根植於中國這片土壤,它是中國人最真實的情感投射。它是一個冷鋒的故事,但它裡面真實的人物處境,讓它成為成千上萬人海外中國人處境的縮影。當電影中中國人在海外遭受戰亂的威脅時,這種不安全感讓很多人感同身受。而它更大的真實是,在這樣一個戰亂的環境裡,國家依然是每個公民最大的依靠。這在中國公民海外威脅越發嚴重的當下,有著多強的燃情效果,你很難不想為它鼓與呼。

至此,無數觀眾心中熊熊燃起的愛國心,成為《戰狼2》觀影背後最精彩的心理戲劇。

《戰狼2》的票房極限,是《捉妖記》還是《美人魚》?

吳京巨大的成功,還在於他和《戰狼2》站在了這個電影市場的對面。

所有人都告訴他,這是一個花美男當道的電影市場,可是吳京不信。最終電影裡還是出現了一個花美男——張翰,但那是一個電影需要的從富二代成長為純爺們的角色,與花美男無關,因為他不是被植入的,而是電影的需要。

相比花美男,吳京更多找來的是“交叉骨”這樣的硬漢,或者“達康書記”這樣的帥大叔。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執拗地完成一場愚公移山式的努力。

他成功了。而回報是巨大的。當觀眾說出,吳京,我敬你是一條漢子的時候,事實上構成了另一條電影賣座的理由:這是一場觀眾用電影票,對低口碑爛演技花美男電影的集體反抗。

現在已經沒有人會懷疑《戰狼2》的票房成功,問題只是它最終能夠有多成功。

這取決於觀眾的熱情,也取決於它的對手,在即使工作日都砍下兩億票房之後,一場巨大的口碑效應已經形成,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三生三世》這樣的大體量電影,能夠多大程度狙擊《戰狼2》的票房之旅。

但在聲勢浩大的口碑發酵下,已經沒有人懷疑,《戰狼2》的目標票房已經完成了從10億、20億到30億的三級跳。

中國電影該向《戰狼2》學習什麼?拍一部好戲給觀眾看!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場成功無法複製,戰狼就會成為孤狼,可是《戰狼2》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嗎?

吳京只有一個,用命拼出來的電影也不可能是常態,那麼中國電影究竟可以從《戰狼2》那裡學到什麼?

《戰狼2》的出現首先是對華語片過去製作流程與成功套路的打破,它對中國電影的啟示絕不止是重工業意義上的,而是電影創作態度上的,如果接下來華語電影跟風一大批粗製濫造的所謂大投資大製作的重工業作品,但是《戰狼2》拍攝團隊那種不要命態度一絲半點都學不到的話,這種重工業是毫無意義的。

沒有觀眾想看一部爛片,不管它是不是重工業。

它同時為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我們的電影人最喜歡的是大IP,那種架空的玄幻故事,奇幻式的恢弘場景,那些盡皆癲狂的喜劇段子。而主旋律電影又往往忽視了與觀眾的溝通,令主旋律無法打動觀眾。

而《戰狼2》不僅擁有好萊塢式的重工業外觀,更創造出近乎灼熱的愛國情感,它讓影片的愛國情懷隨著故事和動作場面汩汩而出,最終讓觀眾的情感代入了這個故事,點燃了所有觀眾的愛國魂,而這種集體共鳴最終成就了吳京。

他說,“國外有湯姆克魯斯,史泰龍,阿諾德施瓦辛格,咱中國螢屏上也應該有這樣的純爺們,我要拍一部純爺們的電影。”

他做到了。事實上,他做得比好萊塢更好,他用《戰狼2》創造了一個本土化超級英雄的經典IP,讓國產主旋律大片切中了全球化的脈搏,成功地營造了一場集體愛國心的抒發,這才是《戰狼2》強悍票房生命力背後的東西,也讓它在一票中國電影面前顯得無比可貴。

10個月的艱辛,4077個鏡頭,一場出生入死的冒險,最終引發了全民為電影爆燈。為什麼《戰狼2》可以賣得這麼瘋?吳京和他的《戰狼》系列憑什麼成為新的票房神話?或許原因並不那麼複雜,觀眾需要一部好電影,而吳京把它拍出來了——這個道理是如此簡單而膚淺,只是那麼多中國電影卻並沒有做到。

當觀眾敬吳京是條漢子,這就是他應得的成功:尊重觀眾的電影贏得的觀眾,值得觀眾尊重的電影創造票房神話。下一個問題是,誰會成為下一個《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