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學家:2004年3月25日,著名昆蟲學家龐雄飛逝世

“書生自有豪氣在,敢率群芳競嬌研”——這是我國著名昆蟲學家、生態學家、高等農業教育家龐雄飛的學生為他所賦詩句之一。

這位元生物學界的名師,長期從事昆蟲學、生態學和害蟲防治理論與技術研究,一生在科研與教育工作之間鞠躬盡瘁,造詣深厚,成果卓著。

龐雄飛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的一個教育世家。1949年,高中畢業後的他考入了中山大學農學院,師承趙善歡、蒲蟄龍,從此與昆蟲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55年,龐雄飛被派往莫斯科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留學,

攻讀碩士學位,主要研究瑞典麥稈蠅、玉米蠅等玉米害蟲的發生與防治技術,在那期間他就已經在蘇聯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6篇論文。1959年,他從蘇聯獲得副博士學位後歸國,先後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華南農學院任教。

龐雄飛憑著他的堅定理想和勃勃雄心,傾其所學為昆蟲學與生態學領域的教學和科學工作奉獻。他以害蟲防治中的生態學和天敵昆蟲的分類利用問題開始他的研究,

提出 “昆蟲呼吸恒定溫區”的新概念;60年代中期,他孜孜不倦地開展害蟲生物的防治工作,資料收集、標本採集與分類鑒定都親力親為,將我國已鑒定的瓢蟲種樹增加到150種;他對赤眼蜂和纓小蜂等12個新種的描述,讓他成為世界上這些類群分類領域的著名專家;龐雄飛提出用“運算元”建立協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和控制研究的狀態空間方程,
這項研究為種群生態控制的研究方法打下了理論基礎。此外,他還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經常組織和帶領學生到農村去,在生產實踐中傳授昆蟲學知識。

龐雄飛主編和出版了《害蟲種群系統控制》、《中國經濟昆蟲志瓢蟲科》等多部學術專著,發表論文百余篇,曾獲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其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等殊榮。

龐教授為人誠懇、平易近人,對他的科學研究領域懷著滿腔熱枕。他嚴謹治學,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強調學生們要不斷注視學科的生長點及前沿領域。

2004年3月25日,這位令人敬仰的科學家在廣州因病救治無效逝世。我們不僅要繼承和學習他一生為昆蟲學和生態學留下的科研成果和寶貴經驗,更要銘記他在追求科學事業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