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育兒路上全是坑,躲過這坑還有那坑,看看你躲過了幾個坑?最後一個最勁爆

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感覺一晃眼就長大了,從來沒想過養育一個孩子原來是如此的不簡單!育兒過程中需要學習的知識比當年高考要學的知識只多不少,

不但要學新知識,還要和舊的育兒理念做鬥爭。隨便列幾個育兒路上的那些坑,你都躲過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捂月子

對於這一點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體會,不管生完了寶貝是伏天還是暑天,婆婆媽媽們總是囑咐了又囑咐:不能受涼不能受涼!不能洗頭不能洗澡!並且監督著新媽媽穿上長衣長褲,

穿上襪子,穿上棉拖鞋,並且不能開窗、不能開風扇、不能開空調,坐月子名副其實的成了捂月子。

其實月子也不一定非得捂得密不通風,咱不提外國人不坐月子的事,現在醫院也都都提倡科學坐月子了。經常開窗透氣能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新媽媽和寶寶注意不要直接在視窗吹風即可;空調和電扇只要注意不要讓出風口對著媽媽和寶寶,

也都是可以使用的。

喝苦水

很多地方都有給剛出生的小嬰兒喝苦水的習俗,可能是黃連水或者其他的什麼藥水。老一輩人說從小吃了苦水長大就不吃苦,或者這個苦水可以去“胎毒”。

不知為什麼有很多老人對於藥有一個誤解:有病治病,沒病預防。殊不知“是藥三分毒”,對症的話是良藥,不對症的時候就是毒藥。對於一個健康的嬰兒,實在不需要喝點“苦水”來治療或者預防什麼未知的疾病。

況且,嬰兒嬌嫩的腸胃除了母乳能放心的吃,有的連喝個別奶粉都會過敏或者腹瀉,好好的孩子喝了“苦水”再喝出病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擠乳☆禁☆頭

剛出生的小嬰兒,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

感覺好像裡面有硬結,老做法是要把裡面的硬結擠出來,避免成年後出現肉頭凹陷(女嬰)、乳☆禁☆房疼痛(男嬰)。

正確做法是:新生兒乳☆禁☆頭凹陷不需要特殊處理,新生兒乳☆禁☆房增大是胎兒期受母體激素的影響的結果,會自己慢慢消退。

如果把乳☆禁☆頭擠破,會帶進細菌造成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如果是女嬰,擠壓造成的乳腺發炎會堵塞部分乳腺管,

影響成年後的乳汁分泌

睡後腦勺

不知道為什麼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認為平平的後腦勺才好看,一定要給孩子睡一個平平的後腦勺出來。殊不知,我們為了“美觀”刻意睡出來的平頭,實際上還有個名稱叫“扁頭綜合征”。

“扁頭綜合症”,是指嬰兒頭骨後位或側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以及由此帶來的嬰兒機能損傷。其中,發生在腦部後側面的,稱為 “斜頭畸形”,俗稱“偏頭” ;發生在腦部正後方的,稱為“平頭畸形”,俗稱“扁頭”。

還好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們不在乎孩子是不是有個“大勺子”。大家也可以自行搜索一下“扁頭綜合症”給老人們看看,也許能少許多紛爭。

綁腿

剛出生的寶寶大多數的時候姿勢就像個小青蛙,兩條小腿整天彎著。於是有風俗就是趁著孩子小的時候把腿綁的緊緊的,直直的,從而防止寶寶長大了腿不直、羅圈腿。

實際上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四肢呈屈曲狀態,出生後這種姿勢還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如突然用包裹、捆綁的方法去改變這種姿勢,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影響嬰兒的自由活動,從而妨礙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可誘發髖關節脫位等意外。

圖片來源於網路

蠟燭包

把新生兒像蠟燭一樣包起來,認為這樣睡得穩,不至於總是驚醒。實際上新生兒睡眠時像被驚嚇了似的突然動起來是對外界的泛化反應,包起來只是讓我們看不見,並不能阻止她的泛化反應,同時被蠟燭包緊緊包裹的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

把尿

把尿的危害一搜一大堆,我就不再贅述,簡單來說就是:對娃的脊椎不好;對娃的括約肌不好;對娃的心理不好;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對孩子不尊重。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吃鹽

不要聽信“寶寶不吃鹽沒有力氣”、“寶寶不吃鹽吃飯不香”這些論調,6個月內的寶寶,輔食沒有必要添加食鹽;1歲以內的嬰兒食品不要再額外加鹽;1~3歲的寶寶,每天做菜時也要盡可能地少放鹽。一般1~6歲的幼童每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

高鹽飲食會加重寶寶的心臟、腎臟負擔。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健全,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如果輔食中加鹽過多,就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由此使腎臟和心臟功能受損。高鹽飲食會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會導致孩子缺鋅。

補鈣

枕禿、盜汗、出牙晚、睡覺不踏實……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缺鈣導致,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從母乳中吸取到充足的鈣,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即可。

壓小雞雞!

之所以把這個放到最後說是因為之前聞所未聞,媽媽群裡一位媽媽問到:寶媽們,有沒有聽過男嬰要壓小雞雞,要不然長大太翹穿褲子不好看的說法呢?

這個問題著實是震驚了我,還好看到大家的回答我松了一口氣。沒有什麼理論依據,就是直覺壓了沒有什麼好處。

以上就是遇到或者聽說的育兒坑,你遇到了幾個,又躲過了幾個呢?

稱為“平頭畸形”,俗稱“扁頭”。

還好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們不在乎孩子是不是有個“大勺子”。大家也可以自行搜索一下“扁頭綜合症”給老人們看看,也許能少許多紛爭。

綁腿

剛出生的寶寶大多數的時候姿勢就像個小青蛙,兩條小腿整天彎著。於是有風俗就是趁著孩子小的時候把腿綁的緊緊的,直直的,從而防止寶寶長大了腿不直、羅圈腿。

實際上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四肢呈屈曲狀態,出生後這種姿勢還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如突然用包裹、捆綁的方法去改變這種姿勢,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影響嬰兒的自由活動,從而妨礙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可誘發髖關節脫位等意外。

圖片來源於網路

蠟燭包

把新生兒像蠟燭一樣包起來,認為這樣睡得穩,不至於總是驚醒。實際上新生兒睡眠時像被驚嚇了似的突然動起來是對外界的泛化反應,包起來只是讓我們看不見,並不能阻止她的泛化反應,同時被蠟燭包緊緊包裹的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

把尿

把尿的危害一搜一大堆,我就不再贅述,簡單來說就是:對娃的脊椎不好;對娃的括約肌不好;對娃的心理不好;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對孩子不尊重。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吃鹽

不要聽信“寶寶不吃鹽沒有力氣”、“寶寶不吃鹽吃飯不香”這些論調,6個月內的寶寶,輔食沒有必要添加食鹽;1歲以內的嬰兒食品不要再額外加鹽;1~3歲的寶寶,每天做菜時也要盡可能地少放鹽。一般1~6歲的幼童每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

高鹽飲食會加重寶寶的心臟、腎臟負擔。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健全,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如果輔食中加鹽過多,就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由此使腎臟和心臟功能受損。高鹽飲食會影響兒童體內對鋅的吸收,會導致孩子缺鋅。

補鈣

枕禿、盜汗、出牙晚、睡覺不踏實……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缺鈣導致,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從母乳中吸取到充足的鈣,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即可。

壓小雞雞!

之所以把這個放到最後說是因為之前聞所未聞,媽媽群裡一位媽媽問到:寶媽們,有沒有聽過男嬰要壓小雞雞,要不然長大太翹穿褲子不好看的說法呢?

這個問題著實是震驚了我,還好看到大家的回答我松了一口氣。沒有什麼理論依據,就是直覺壓了沒有什麼好處。

以上就是遇到或者聽說的育兒坑,你遇到了幾個,又躲過了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