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甲午戰爭後的第二年日本就發生大地震,美國科學院院長更是稱日本可能沉入萬米海底,到時候只有中國能救日本

我們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是一個位於地震帶上的國家,並且處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常年多發地震。所以在日本,房屋一般都修建得比較低矮,這些低矮的房屋比較抗震,

並且即使被震垮了,也能夠很快修建起來。但即便如此,日本還是免不了遭受地震的侵害。

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拿到了清政府馬關條約賠款的日本高興得不得了,但隨之災難就降臨了。在1896年6月15日19:32分,日本宮本縣三陸爆發7.2級大地震,

由於震感微弱,許多人並沒有將它放在心上。結果沒過多久,海嘯一波接著一波地到來,最高的海嘯浪高達38.2米,這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十二層樓的高度。

這場地震造成了22000多名日本人失去了生命,造成了近萬所房屋被震垮,其影響甚至達到了美國的夏威夷,當時夏威夷都有幾所房屋被這場發生于明治天皇時期的大地震所帶來的餘浪給摧毀。而這場地震所帶來的危害,

幾乎是日本在1945年遭受核彈襲擊的一次預演。

關東大地震

到了1923年,日本再次發生大地震,當年9月1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造成了10多萬日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了十億美元。不僅如此,這個地震多發的日本,甚至還有可能沉入海底?

這其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謠言,

而是確實有人為此發聲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Bruce Alberts博士更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認為日本由於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而日本在這個板塊交界處並不穩定,很有可能滑向大海。最有可能會滑向離日本最近處不過200公里遠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平均深度可達8000米,最深的地方超過萬米。而每一次的地震,都會使日本往馬里亞納海溝進行偏移,美國科學家對此還進行了記載。而日本一旦真的如科學家所推算的那樣漂移到馬里亞納海溝,則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Bruce Alberts博士

雖然日本的偏移非常緩慢,但是終歸是在運動的,對此,院長Bruce Alberts博士就指出日本應該早點預防這件事,不要欺騙民眾,還必須和周圍國家搞好關係,因為日本一旦沉沒,他們就無家可歸了。現在日本的人口已經有一億多了,而真的到那一天到來時,只有中國才有這個能力來接濟難民。

但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接濟難民的朝代,都沒有好下場,例如晉朝,因為接濟難民,爆發了幾乎滅亡漢人的五胡亂華。而倘若事件真如美國的科學院院長所說的那樣,是否真的該接濟他們,倒成了一件非常難選擇的事情。

那麼,你認為要是真的這一天到來的話,我們是否該接收日本人呢?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贊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例如晉朝,因為接濟難民,爆發了幾乎滅亡漢人的五胡亂華。而倘若事件真如美國的科學院院長所說的那樣,是否真的該接濟他們,倒成了一件非常難選擇的事情。

那麼,你認為要是真的這一天到來的話,我們是否該接收日本人呢?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贊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