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強大腦王峰的教練記憶魔法師:記憶大師修煉六大心法

記憶魔法師袁文魁:記憶大師修煉六大心法

大家好,

我是袁文魁,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記憶大師夢想啟示錄》,之前已經有很多大神傾囊而授了許多比賽技法,百花齊放。我這次就主要從心法層面做一些分享,在後面的答疑中再解答大家的技術疑問。我是2008年在中東巴林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是中國第三批參賽選手,第9位世界記憶大師。2009年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記憶大師夢想啟示錄》,十年過去,又有了一些新的啟示,我把它總結為六句話,
希望能夠照亮一段大家的記憶修行路。

“知止而後有定”這句話出自《大學》,“知止”就是知道我們的方向,想要達到的境界,可以簡單理解為“目標”,當我們越來越清晰我們的目標時,我們就能夠把自己的心定下來,當心定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安靜、專注地做事情,

最終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所以,“知止”非常重要,2007年10月我定下想成為記憶大師的目標,但最初我並不是那麼堅定,也會經常受到一些同學的否定,比如有人會說你訓練數字、撲克,還不如去練習背單詞,這樣才是正道。後來,我遇到了一位掌握背單詞神技的老師,就跟著他去挑戰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背誦一本60萬詞彙的英漢辭海,當時我被“困”住了,

覺得練習數字沒有意義,有幾個月都沉迷在新目標裡,但目標又達不到,所以也換了好幾次,最終我非常痛苦和迷茫,甚至一度懷疑人生的意義。

好在我當時懸崖勒馬,開始思考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我的目標到底在哪裡?我發現記憶大師才是我的初心,這也是我可望而可以達到的目標,所以我就給郭傳威老師打電話,後來他安排我來到廣州進行訓練。

我告訴自己,這半年最重要的目標,

就是訓練數位、撲克,並且盡可能達到世界記憶大師水準,其它任何事情都不再重要。當我知道“止”的時候,我的心就安定下來,每天很規律而且很單純地訓練。我告訴自己,這是我人生第一個自己確定的夢想,我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底,如果再放棄的話,我這一輩子就完了,所以對我而言,記憶訓練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救贖和自我的證明。

當我的心定下來以後,

我發現全世界都會給你説明,我的老師是中國記憶總冠軍郭傳威老師,他無私給予我很多指導和幫助,當時我所在的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個帶選手出國參加比賽的公司,公司也資助我3萬塊錢去參加世界比賽,胡小玲來到廣州和我一起備戰,當時試題比較匱乏,我們互相給對方出詞彙、歷史年代等項目的題目。我的隊友朱馨睛老師、鄭才千、蘇銳喬、林孟奎等人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我非常感激他們在我的生命中出現,幫助我實現這個夢想。

如何“知止”?就是要明確自己為什麼要成為記憶大師,並且下定決心專注於你的目標,並且盡可能排除干擾。比如關閉手機、推掉應酬、暫時放下兒女情長。以前遇到一位學生,他辭職到武漢,想通過訓練學習成為記憶大師,但又擔心自己成不了,所以他想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於是每天安排了學這學那,他想總有一個會成功吧,最終每天真正訓練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當然最終一事無成,原因是他並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止”在何處,沒有把自己全身心交給夢想!

在2008年,我看到一個視頻叫《秘密》,講的是“吸引力法則”,我們會吸引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嘗試在訓練中去運用。我訓練之前都會想像我未來成功的畫面,想像博贊先生給我頒獎,他給我翹起大拇指,想像我的老師、隊友和我拍掌相慶,想像我回到武漢大學以後,記憶協會有越來越多人參與。當我在腦海中非常清晰地看到這樣的畫面,感覺非常好,最終這些都夢想成真!

吸引力法則的關鍵是堅信並且感覺良好,很多人會去給自己定一個大目標,但是你心裡的想法卻是“我怎麼可能做到呢”“我才不會這麼好運呢”。當你自己並不是百分百相信的時候,它其實就是一種負面的能量,比如我遇到好多初學者,說要打敗王峰、打敗馬勞,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定要成為總冠軍,那時候他可能連5分鐘一副牌都記不對,當他每次訓練,對照王峰20秒記對一副的成績,他就會想:完了完了,我好失敗,我怎麼可能做得到,最終他就會吸引一個又一個失敗,然後就乾脆放棄治療了。

2009年7月,王峰給自己定的目標是:5分鐘記對60個數字。他當然完全相信自己可以達到,事實上,他很快就達到了這個成績,後來他問我三個月有沒有可能成為記憶大師,我說:當然可以。結果他在八月底就已經三項標準達標了,這次達標讓他更加確信他可以成為記憶大師,所以總冠軍是一步步建立自信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拿總冠軍當自己的目標。

同時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同樣也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判斷,比如說有很多人在訓練時會經常關注自己的錯誤,比如記憶了120個數位,4個數位出錯,他感覺自己完了,覺得沒有全對就是失敗。相對來說,這個成績還是很好的,我會在我的記錄本上寫上對了116個,然後給自己畫一個大大的“贊”!而對於出錯的地方,就告訴自己:太棒啦,這又是一次調整改進的機會!所以,訓練過程中沒有失敗,只有不斷接近成功。

我把“成功”這樣定義,假如現在是45秒至50秒記憶一副撲克,而且對的張數一般在48張至52張之間,如果我在我的正常範圍內波動,我就定義為“成功”;如果我的速度相對更快,更接近45秒,或者準確率更接近于52張,我就定義為“優秀”;如果我打破時間紀錄且記憶完全正確,我會定義為“完美”;如果時間和準確率都沒有達標,我給自己定義為“加油”。只有這四個檔位,據我的經驗,“成功”是常態,“優秀”也挺多,“完美”和“加油”都是獎勵和禮物,比較少見,即使是西蒙這樣的高手,有些比賽都會兩次撲克都失誤。

當你用這種方式來定義你的訓練的時候,你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成功,因為你會發現成功對你來說是一種常態。有些人只有“完美”這一個標準,最後發現大量的挫敗,越來越多的挫敗就會吸引來焦慮、恐懼、擔憂,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崩潰而放棄比賽。即使贏了,即使拿到記憶大師,整個過程如此辛苦,最終成功也很難開心,可能他還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他的目標並沒有完全達到。

有些人他有記憶大師的夢想,但是他把夢想當成是救命稻草,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比如有些人已經窮途末路,他覺得自己放棄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也沒有心儀的物件,他渴望成為記憶大師以後就可以改變命運,從此就會站在人生的巔峰。但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太合理的期待,記憶大師只是一張證書而已,並不是萬能鑰匙,我們要明確這一點。

另外一點,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比賽而言,你成功和失敗,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只允許自己成功,只允許自己達到目標,不允許自己失敗,甚至都不允許自己第二年再去做這樣一件事情,只能夠今年成功,當你過分地去要求這一點的時候,你的壓力就很大,你想想,你每次訓練的時候,你會覺得就只剩三個月的時間了,時間好短,成績還這麼差,怎麼辦啊!然後,記撲克牌發現自己沒記對,你就會心裡想著:完了完了,這個撲克牌狀態不好,記不對了,然後接下來也會出錯,到時候比賽都這樣怎麼辦啊?然後你就覺得今年好像就完蛋了,然後整個人感覺就很糟糕了,於是有些人就陷入罷練狀態,整天就打發時間。當你覺得一定要怎麼樣,應該要怎麼樣的時候,它就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因為它會吸引來恐懼、擔心。

當年我在訓練的時候就發現,剛開始我的目標只是想成為記憶大師。後來,我發現有些項目還有可能拿到獎牌,我就開始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當我想這些事情的時候,就發現我開始比較焦慮,晚上睡覺也睡不好,朱馨睛老師跟我分享,她說其實更重要的不是去贏得比賽,而是去享受比賽。我當時就把“贏得比賽”的勵志語改作“享受比賽”,並且告訴自己,即使我沒有拿到記憶大師,對我而言,我已經收穫的東西是哪些,我已經收穫了友誼,收穫了勇氣,鍛煉了自己的毅力和心理素質,記憶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自信心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已經收穫了這些,已經知足了,拿到大師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矣,沒有拿到也沒有什麼關係。最後比賽時,我比較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所以,當我們在訓練時,我們要放下你的目標,放下你的期待,此時此地,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訓練,沒有過去或未來的成敗。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在2010年的時候,胡小玲老師在訓練的過程中有一次就發現,我還有王峰、劉蘇進步都很快,後面還有些人給他下挑戰書,前有猛虎,後有追兵,她就感覺到很有壓力。我跟她說了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來自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賽場上也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要成為記憶大師並不需要你和別人競爭,你只需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就可以了,當你的分數達到一定的水準,其他人自動會靠邊站,所以不用去和別人去競爭。

王峰2010年時就想著要超過老本,因為老本是之前兩屆的世界總冠軍,但是我告訴他,你超過老本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老本在今年的比賽裡面沒有拿到那麼好的成績,比如他排到了第四名,超過老本可能只能到第三名。我只需要設定好自己的總分目標就好了,我當時根據他的實力算了一下,預計達到9000分以上是可以的,他就開始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果然那年比賽前,老本就被馬勞反超了,最終比賽時並不如意,而王峰發揮出9000多分的成績拿到總冠軍。所以,你的對手並不是最重要的,這是你和自己玩的一場遊戲。

在遊戲中每個人的起點和終點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說,不對呀,我和我的同學一起開始參加的集訓,起點是相同的,然而每個人還有自己過去的積累。這些包括,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遺傳、天賦還有性格等,比如有些人是比較浮躁的一種性格,那麼他就要在訓練過程中去找到一種靜心的感覺,有些人他一直就很靜心,學習的時候也非常專心,這一塊他的功課就比較少。有些人心理素質很好,像王峰屬於定海神針,處變不驚,但是有些選手在比賽的時候就會發抖,他的心理素質也需要歷練。你看是別人花的時間比你的短,但是實際上他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面,他自己積累和沉澱的東西,他的知識體系、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東西,已經讓他遠遠的超過了你,在起跑線上就已經和你不一樣了。

另外我們終點也不相同,雖然每個人都獲得了記憶大師稱號,但是我們比賽並不只是為了獲得一張證書而已,在這個背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功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們獲得證書就是成功的標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成長更有意義。你會發現一個過去心理素質很不好的人,通過比賽他戰勝了自己,這就是一種成長,過去虎頭蛇尾,根本無法堅持一件事情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突然發現自己的毅力如此強,這就是一種成長。

所以,在我心中,我不會去根據誰進步快慢,誰成績好壞來定義成功,每個人能夠超越自己,完成自己生命中的功課,拾到一份讓自己更強大的碎片,這就是非常棒的成功,即使是我現在帶的一些選手,他們還沒有獲得證書,但我每天都在看到他們的成功,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功”。

這個和我上面講的有點類似,很多人都想很順利地走完一條路,我們都祝福別人要一帆風順,但是實際上我會發現,彎路其實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小時候父母會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建議,孩子你要這樣做,你要那樣做,最後你不聽他們的話,你失敗了以後他們會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在帶學員的時候,我也會把我過去曾走過的彎路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少走彎路,但是我發現,對有些選手而言,他如果必定要走彎路,那就是他必須要走的路,他會聽到老師的分享,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有些人碰了壁最終回歸了,也有些人可能探索出一條新路。他要走上那種路,老師強迫也是拉不回來的,那是他必須要去經歷的人生體驗。

我自己在訓練過程中嘗試過三位元數編碼,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編碼並且熟悉它,我後來會勸別人,你不要去使用三位元數編碼,因為這個過程耗時耗力,最終並沒有達到你所期待的那種成績。現在,我會把我的三位元數編碼分享給我的學員,然後告訴他們謹慎使用,他們願意去用的自然會去用,是否是彎路,也許走過了才知道吧。

在我和李威老師的書《最強大腦李威金牌教練袁文魁:教你輕鬆學習記憶法》裡,提到李威老師當時在比賽前,因時間緊迫就想把系統換成三位元數編碼進步會更快,但比賽前連編碼都沒有熟悉完,所以那年他就沒有去參加比賽,對他來說,這是他必須要去走的路,後面才會老老實實的回歸,然後靜下心來練習成為記憶大師,並且成為《最強大腦》這個節目當中挑戰項目最多的一個選手,不過他的三位元數編碼在最強大腦裡用到了,所以說,當時的彎路也許是份禮物。

還有些人想儘量少走彎路,他想在出發前就把所有都準備好,然後就可以沒有任何問題的上路了,這是他的完美主義在作祟,比如說過分地追求把代碼、地點變得盡可能完美,最終耗費大量的時間在折騰代碼,而不是訓練記憶上面。想少走彎路,有時也是一種浮躁,最終還是被繞到彎路上去了,所以對彎路就順其自然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終你還是會回到大道上來,抵達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方向。

不要被權威所限制,大膽去探索適合你的方式。

這個和剛才的彎路有點接近,但是也有不同。我先講個故事,兩年前我度蜜月的時候去了巴厘島,買到一種當地水果叫蛇皮果,味道有點臭,當時我老婆在吃它的時候說了一句:它有一股臭腳丫子的味道。我聽到就不敢再吃了,連碰都不想碰它。

其實我們記憶訓練的時候,很多初學者會追著高手問,我們達到高手的時候會是一種怎麼樣的狀態,這個高手可能會跟你這樣說,另外一個高手可能跟你說另外一個觀點,我們所有的描述都是基於我們個人的經驗。就像我剛才所說的,你吃一個蛇皮果,有些人吃的時候是這種感覺,有些人是另外一種感覺,不管怎麼樣去跟你去描述,你都無法體會到底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除非你親自去體驗,真正去經歷它,才可以感受到。

王峰我覺得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總冠軍,是因為他有他的個性,當時我建議他們能夠拿一個本子,去記錄他每次訓練的時間和成績,王峰從來不做任何記錄,他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次練習出錯都會及時總結,然後把它記在腦海裡面,下一次不再犯。他在記憶方面上的一些探索,比如說歷史年代,他把一到九這9個數字各編成一個動作來記憶,這個就和我們直接用編碼有一些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成就自己。

當然探索過程中必然會有彎路,這個彎路對你而言也是必須要去走的路,也許你會發現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比如說之前覃雷老師他分享用數位來進行抽象圖形的記憶,這個就是他經過大量實踐練習之後,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適合他的,是否適合你呢,你其實還是需要自己探索,不要奢望拿來馬上就破紀錄。

這就是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最後,我想推薦一部電影叫《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在去年中國賽的時候我看了這部電影,它對我們比賽的心態訓練非常有幫助,我們去體會一下怎麼樣能在當下的狀態去享受比賽的過程,最終創造我們的奇跡。

關注大腦潛能開發師:瞭解國際最前沿腦力資訊,世界腦力錦標賽,致力於傳播最頂尖的大腦開發方法,快速提升記憶力,創造力、思維能力、激發你沉睡的大腦潛能!

我非常感激他們在我的生命中出現,幫助我實現這個夢想。

如何“知止”?就是要明確自己為什麼要成為記憶大師,並且下定決心專注於你的目標,並且盡可能排除干擾。比如關閉手機、推掉應酬、暫時放下兒女情長。以前遇到一位學生,他辭職到武漢,想通過訓練學習成為記憶大師,但又擔心自己成不了,所以他想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於是每天安排了學這學那,他想總有一個會成功吧,最終每天真正訓練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當然最終一事無成,原因是他並沒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止”在何處,沒有把自己全身心交給夢想!

在2008年,我看到一個視頻叫《秘密》,講的是“吸引力法則”,我們會吸引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嘗試在訓練中去運用。我訓練之前都會想像我未來成功的畫面,想像博贊先生給我頒獎,他給我翹起大拇指,想像我的老師、隊友和我拍掌相慶,想像我回到武漢大學以後,記憶協會有越來越多人參與。當我在腦海中非常清晰地看到這樣的畫面,感覺非常好,最終這些都夢想成真!

吸引力法則的關鍵是堅信並且感覺良好,很多人會去給自己定一個大目標,但是你心裡的想法卻是“我怎麼可能做到呢”“我才不會這麼好運呢”。當你自己並不是百分百相信的時候,它其實就是一種負面的能量,比如我遇到好多初學者,說要打敗王峰、打敗馬勞,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定要成為總冠軍,那時候他可能連5分鐘一副牌都記不對,當他每次訓練,對照王峰20秒記對一副的成績,他就會想:完了完了,我好失敗,我怎麼可能做得到,最終他就會吸引一個又一個失敗,然後就乾脆放棄治療了。

2009年7月,王峰給自己定的目標是:5分鐘記對60個數字。他當然完全相信自己可以達到,事實上,他很快就達到了這個成績,後來他問我三個月有沒有可能成為記憶大師,我說:當然可以。結果他在八月底就已經三項標準達標了,這次達標讓他更加確信他可以成為記憶大師,所以總冠軍是一步步建立自信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拿總冠軍當自己的目標。

同時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同樣也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判斷,比如說有很多人在訓練時會經常關注自己的錯誤,比如記憶了120個數位,4個數位出錯,他感覺自己完了,覺得沒有全對就是失敗。相對來說,這個成績還是很好的,我會在我的記錄本上寫上對了116個,然後給自己畫一個大大的“贊”!而對於出錯的地方,就告訴自己:太棒啦,這又是一次調整改進的機會!所以,訓練過程中沒有失敗,只有不斷接近成功。

我把“成功”這樣定義,假如現在是45秒至50秒記憶一副撲克,而且對的張數一般在48張至52張之間,如果我在我的正常範圍內波動,我就定義為“成功”;如果我的速度相對更快,更接近45秒,或者準確率更接近于52張,我就定義為“優秀”;如果我打破時間紀錄且記憶完全正確,我會定義為“完美”;如果時間和準確率都沒有達標,我給自己定義為“加油”。只有這四個檔位,據我的經驗,“成功”是常態,“優秀”也挺多,“完美”和“加油”都是獎勵和禮物,比較少見,即使是西蒙這樣的高手,有些比賽都會兩次撲克都失誤。

當你用這種方式來定義你的訓練的時候,你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成功,因為你會發現成功對你來說是一種常態。有些人只有“完美”這一個標準,最後發現大量的挫敗,越來越多的挫敗就會吸引來焦慮、恐懼、擔憂,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崩潰而放棄比賽。即使贏了,即使拿到記憶大師,整個過程如此辛苦,最終成功也很難開心,可能他還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他的目標並沒有完全達到。

有些人他有記憶大師的夢想,但是他把夢想當成是救命稻草,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比如有些人已經窮途末路,他覺得自己放棄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也沒有心儀的物件,他渴望成為記憶大師以後就可以改變命運,從此就會站在人生的巔峰。但實際上這是一個不太合理的期待,記憶大師只是一張證書而已,並不是萬能鑰匙,我們要明確這一點。

另外一點,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比賽而言,你成功和失敗,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只允許自己成功,只允許自己達到目標,不允許自己失敗,甚至都不允許自己第二年再去做這樣一件事情,只能夠今年成功,當你過分地去要求這一點的時候,你的壓力就很大,你想想,你每次訓練的時候,你會覺得就只剩三個月的時間了,時間好短,成績還這麼差,怎麼辦啊!然後,記撲克牌發現自己沒記對,你就會心裡想著:完了完了,這個撲克牌狀態不好,記不對了,然後接下來也會出錯,到時候比賽都這樣怎麼辦啊?然後你就覺得今年好像就完蛋了,然後整個人感覺就很糟糕了,於是有些人就陷入罷練狀態,整天就打發時間。當你覺得一定要怎麼樣,應該要怎麼樣的時候,它就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因為它會吸引來恐懼、擔心。

當年我在訓練的時候就發現,剛開始我的目標只是想成為記憶大師。後來,我發現有些項目還有可能拿到獎牌,我就開始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當我想這些事情的時候,就發現我開始比較焦慮,晚上睡覺也睡不好,朱馨睛老師跟我分享,她說其實更重要的不是去贏得比賽,而是去享受比賽。我當時就把“贏得比賽”的勵志語改作“享受比賽”,並且告訴自己,即使我沒有拿到記憶大師,對我而言,我已經收穫的東西是哪些,我已經收穫了友誼,收穫了勇氣,鍛煉了自己的毅力和心理素質,記憶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自信心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已經收穫了這些,已經知足了,拿到大師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矣,沒有拿到也沒有什麼關係。最後比賽時,我比較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所以,當我們在訓練時,我們要放下你的目標,放下你的期待,此時此地,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訓練,沒有過去或未來的成敗。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在2010年的時候,胡小玲老師在訓練的過程中有一次就發現,我還有王峰、劉蘇進步都很快,後面還有些人給他下挑戰書,前有猛虎,後有追兵,她就感覺到很有壓力。我跟她說了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來自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賽場上也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要成為記憶大師並不需要你和別人競爭,你只需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就可以了,當你的分數達到一定的水準,其他人自動會靠邊站,所以不用去和別人去競爭。

王峰2010年時就想著要超過老本,因為老本是之前兩屆的世界總冠軍,但是我告訴他,你超過老本並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老本在今年的比賽裡面沒有拿到那麼好的成績,比如他排到了第四名,超過老本可能只能到第三名。我只需要設定好自己的總分目標就好了,我當時根據他的實力算了一下,預計達到9000分以上是可以的,他就開始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果然那年比賽前,老本就被馬勞反超了,最終比賽時並不如意,而王峰發揮出9000多分的成績拿到總冠軍。所以,你的對手並不是最重要的,這是你和自己玩的一場遊戲。

在遊戲中每個人的起點和終點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說,不對呀,我和我的同學一起開始參加的集訓,起點是相同的,然而每個人還有自己過去的積累。這些包括,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遺傳、天賦還有性格等,比如有些人是比較浮躁的一種性格,那麼他就要在訓練過程中去找到一種靜心的感覺,有些人他一直就很靜心,學習的時候也非常專心,這一塊他的功課就比較少。有些人心理素質很好,像王峰屬於定海神針,處變不驚,但是有些選手在比賽的時候就會發抖,他的心理素質也需要歷練。你看是別人花的時間比你的短,但是實際上他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面,他自己積累和沉澱的東西,他的知識體系、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東西,已經讓他遠遠的超過了你,在起跑線上就已經和你不一樣了。

另外我們終點也不相同,雖然每個人都獲得了記憶大師稱號,但是我們比賽並不只是為了獲得一張證書而已,在這個背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功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們獲得證書就是成功的標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成長更有意義。你會發現一個過去心理素質很不好的人,通過比賽他戰勝了自己,這就是一種成長,過去虎頭蛇尾,根本無法堅持一件事情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突然發現自己的毅力如此強,這就是一種成長。

所以,在我心中,我不會去根據誰進步快慢,誰成績好壞來定義成功,每個人能夠超越自己,完成自己生命中的功課,拾到一份讓自己更強大的碎片,這就是非常棒的成功,即使是我現在帶的一些選手,他們還沒有獲得證書,但我每天都在看到他們的成功,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功”。

這個和我上面講的有點類似,很多人都想很順利地走完一條路,我們都祝福別人要一帆風順,但是實際上我會發現,彎路其實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小時候父母會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建議,孩子你要這樣做,你要那樣做,最後你不聽他們的話,你失敗了以後他們會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在帶學員的時候,我也會把我過去曾走過的彎路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少走彎路,但是我發現,對有些選手而言,他如果必定要走彎路,那就是他必須要走的路,他會聽到老師的分享,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有些人碰了壁最終回歸了,也有些人可能探索出一條新路。他要走上那種路,老師強迫也是拉不回來的,那是他必須要去經歷的人生體驗。

我自己在訓練過程中嘗試過三位元數編碼,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編碼並且熟悉它,我後來會勸別人,你不要去使用三位元數編碼,因為這個過程耗時耗力,最終並沒有達到你所期待的那種成績。現在,我會把我的三位元數編碼分享給我的學員,然後告訴他們謹慎使用,他們願意去用的自然會去用,是否是彎路,也許走過了才知道吧。

在我和李威老師的書《最強大腦李威金牌教練袁文魁:教你輕鬆學習記憶法》裡,提到李威老師當時在比賽前,因時間緊迫就想把系統換成三位元數編碼進步會更快,但比賽前連編碼都沒有熟悉完,所以那年他就沒有去參加比賽,對他來說,這是他必須要去走的路,後面才會老老實實的回歸,然後靜下心來練習成為記憶大師,並且成為《最強大腦》這個節目當中挑戰項目最多的一個選手,不過他的三位元數編碼在最強大腦裡用到了,所以說,當時的彎路也許是份禮物。

還有些人想儘量少走彎路,他想在出發前就把所有都準備好,然後就可以沒有任何問題的上路了,這是他的完美主義在作祟,比如說過分地追求把代碼、地點變得盡可能完美,最終耗費大量的時間在折騰代碼,而不是訓練記憶上面。想少走彎路,有時也是一種浮躁,最終還是被繞到彎路上去了,所以對彎路就順其自然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終你還是會回到大道上來,抵達我們最終要達到的方向。

不要被權威所限制,大膽去探索適合你的方式。

這個和剛才的彎路有點接近,但是也有不同。我先講個故事,兩年前我度蜜月的時候去了巴厘島,買到一種當地水果叫蛇皮果,味道有點臭,當時我老婆在吃它的時候說了一句:它有一股臭腳丫子的味道。我聽到就不敢再吃了,連碰都不想碰它。

其實我們記憶訓練的時候,很多初學者會追著高手問,我們達到高手的時候會是一種怎麼樣的狀態,這個高手可能會跟你這樣說,另外一個高手可能跟你說另外一個觀點,我們所有的描述都是基於我們個人的經驗。就像我剛才所說的,你吃一個蛇皮果,有些人吃的時候是這種感覺,有些人是另外一種感覺,不管怎麼樣去跟你去描述,你都無法體會到底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除非你親自去體驗,真正去經歷它,才可以感受到。

王峰我覺得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總冠軍,是因為他有他的個性,當時我建議他們能夠拿一個本子,去記錄他每次訓練的時間和成績,王峰從來不做任何記錄,他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次練習出錯都會及時總結,然後把它記在腦海裡面,下一次不再犯。他在記憶方面上的一些探索,比如說歷史年代,他把一到九這9個數字各編成一個動作來記憶,這個就和我們直接用編碼有一些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成就自己。

當然探索過程中必然會有彎路,這個彎路對你而言也是必須要去走的路,也許你會發現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比如說之前覃雷老師他分享用數位來進行抽象圖形的記憶,這個就是他經過大量實踐練習之後,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一種方法。適合他的,是否適合你呢,你其實還是需要自己探索,不要奢望拿來馬上就破紀錄。

這就是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最後,我想推薦一部電影叫《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在去年中國賽的時候我看了這部電影,它對我們比賽的心態訓練非常有幫助,我們去體會一下怎麼樣能在當下的狀態去享受比賽的過程,最終創造我們的奇跡。

關注大腦潛能開發師:瞭解國際最前沿腦力資訊,世界腦力錦標賽,致力於傳播最頂尖的大腦開發方法,快速提升記憶力,創造力、思維能力、激發你沉睡的大腦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