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特幣、乙太坊、區塊鏈、代幣、ICO,你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這了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本文譯自Hacker Noon,來源medium,作者為一名軟體和系統工程師Preethi Kasireddy。雷鋒網編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加密貨幣市場如火如荼……

前段時間,比特幣價格扶搖直上……不過,前兩天,這個系統剛剛進行了硬分叉。

比特幣價格近一年走勢

乙太幣價格近一年走勢

8種主要加密貨幣價格走勢(包括比特幣和乙太幣)

……數百萬美元的代幣銷售是常見的事情,新聞媒體頭條討論了關於乙太坊,比特幣,ICO,代幣,硬分叉和其他技術主題。

我個人已經在這個領域投資了一段時間,

最近我以工程師的身份加入了比特幣交易平Coinbase,但即使是我也對加密貨幣在過去6個月內的發展速度感到驚訝。

如果你想瞭解為什麼加密貨幣成為焦點,你必須瞭解驅動這一市場的幕後的催化劑。此時此刻,這種催化劑是“代幣銷售”或“初始數位貨幣發行(ICO)”現象。

ICO vs IPO:狂野投資ICO到底是什麼?

ICO是同一件事嗎? 既是,又不是。IPO和ICO都被公司用來籌集資金。 主要的(和非常重要的)差異就是監管。

上市公司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並具有一系列的法律要求和正式的流程。ICO目前是不受管制的,處於蠻荒的“狂野西部”地帶。

總的來說,在ICO方面似乎有很多混亂和不確定性。 有人認為,ICO已經變成了一個“反常和不可持續的凱恩斯選美大賽(投機行為)”。支持者則很樂觀,聲稱ICO是風險投資的一種新形式。

雙方的觀點不一,而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邊上一頭霧水。

必要的背景知識

不瞭解ICO中銷售的底層數位資產,就無法瞭解ICO。

如果你已經瞭解了加密貨幣的基礎知識,可以跳過本章節,對於不瞭解的人,讓我們從頭開始吧。

加密貨幣的技術棧

加密貨幣的技術棧

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使用點對點技術的去中心化數位貨幣。

點對點本質上意味著沒有中央機關發行新貨幣或跟蹤交易。相反,這些操作由網路集中管理。這些交易直接在使用者之間發生,並被記錄在區塊鏈上(更多解釋見後文)。

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的公共資料庫,可以永久保存數位交易的記錄。

換句話說,它是一個日誌檔,存儲所有的不可變的數位交易記錄。這個分散式資料庫不受中央管理員控制,

而是由網路中的任何人共用和可見的複製資料庫網路(意味著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存儲其自己的區塊鏈副本)。

區塊鏈中的每一個“區塊”包含最近交易的記錄,除了存儲新的交易資料,每一個新產生的區塊同時還會儲存上一個區塊的散列值。這意味著最近的交易記錄包含其中的整個交易記錄。如此緊密纏繞的區塊鏈很難被篡改——任何地方如果有任何一點點資料被改變,那麼該筆交易的涉及的整個區塊鏈便會崩潰,變得無效,此時作弊者的攻擊也變得毫無意義。

簡化的比特幣區塊鏈

一個區塊鏈由“礦工”共同維護,他們是網路內的成員,通過解決與區塊相關的複雜演算法問題,在每個區塊中競爭驗證比特幣交易。

這種權力區中心化的網路的力量在於,經濟價值和治理分佈在網路中的利益相關者(即礦工和消費者)之間,而不是集中在一個單一的組織(如銀行,政府和會計師)中。 感謝這個設置,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和轉移數位資產,而不需要協力廠商。

區塊鏈技術不限於比特幣。 它可以用於創建任何使用自己的區塊鏈的加密貨幣,如乙太坊和萊特幣。

協定層

接下來是協議層。 一般而言,協定是傳輸資訊時網路節點使用的特殊規則集。 這些規則規定了通信實體之間的交互。

協議的一個例子是電信中使用的協定TCP(傳輸控制協定),TCP是用於在互聯網上的資訊分組級別交換消息的一組規則。TCP保證資料包將被傳遞,並且它們將以和它們發送的相同順序被傳送。 協定的另一個例子是互聯網協定(IP),它是一組在互聯網位址級發送和接收消息的規則,它主要規定了互聯網上的資料包格式和定址方案。

TCP/IP協議

在討論區塊鏈時,術語“協議”是指通過區塊鏈來實現的“加密經濟規則”,以便在區塊鏈的點對點網路中保持分散式的一致性。

加密經濟規則是管理去中心化數位經濟的規則:

(1)使用公開金鑰加密進行認證

(2)通過經濟激勵,以確保遵守規則

例如,比特幣的區塊鏈,礦工驗證每一個比特幣交易,提供經濟激勵,這反過來也保護網路。

這些財務激勵究竟是什麼?

代幣

對礦工的經濟激勵來自於比特幣區塊鏈之上的代幣——比特幣。礦工使用計算能力來驗證交易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一般來說,當你聽到“加密貨幣代幣”或簡稱“代幣”這個術語時,它們指的是比特幣等代幣,這些代幣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代表你擁有並可轉讓給其他人的數字資產。

有多種方法可以在區塊鏈上創建代幣。例如,最容易理解的是比特幣這類內在代幣,它直接構建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 你也可以選擇分叉比特幣區塊鏈,並創建新的代幣例如ZCash、萊特幣、Monero等。 或者你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區塊鏈技術,並在此之上構建代幣,比如乙太坊,在乙太坊區塊鏈之上的代幣是“乙太幣”。

……你甚至可以在乙太坊區塊鏈之上創建代幣,Gnosis(GNO)和Augur(REP)就是個例子。 這也許令人困惑,因為“乙太幣”是建立在乙太幣區塊鏈之上的內在代幣。 稍後我會在後面解釋。你只需要明白,在乙太幣區塊鏈之外建立其他代幣是可能的。

把代幣和傳統貨幣做類比可以幫助你理解,你可以將代幣視為貨幣本身(例如美元,歐元等),把區塊鏈協定視為貨幣政策。

這裡的主要要點是,每個代幣都基於某個底層的區塊鏈——無論是比特幣區塊鏈、乙太坊區塊鏈,還是其他的分叉/新區塊鏈。

不管涉及的加密貨幣是什麼,代幣是有價值的,因為區塊鏈提供了不可變的、去中心化的、不可偽造的資產操作的骨幹。

應用層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瞭解到比特幣和底層的區塊鏈。 我們也瞭解了確定區塊鏈規則的協定,以及建立在其上的代幣。這些技術使我們重新思考了我們將錢定義為數位化、易於轉移、安全和去中心的東西。

但重要的一點是,時代貨幣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之一。除了貨幣之外,區塊鏈的真正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揭示了(1)協議和(2)應用的潛在未來。

(1)協議

加密貨幣開發者的最終夢想是,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區塊鏈技術從頭開始構建新的和改進的通信協議。 正在開發的用於加密貨幣的協議有可能解決困擾互聯網的集中化問題。

關於這種協議有哪些例子?

包括支付協議,身份,網域名稱系統,雲計算,聲譽系統等等。今天許多這些系統是高度集中的(例如,Stripe,PayPal,Google,Amazon),並且在網路上沒有一個預設值或標準。

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們希望區塊鏈技術能夠帶來去中心化、開放、安全的協議,以構建加密貨幣之外的用例。

(2)應用

區塊鏈能夠帶來“去中心化的應用”

去中心化應用或“dApp”是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應用。它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 比特幣使用腳本系統在比特幣區塊鏈上進行交易。腳本是一個簡單的指令清單。 所以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使我們能夠編寫一個每個事務記錄的腳本。 腳本的目的是定義收件人必須滿足的要求才能訪問正在傳輸的比特幣。

對於典型的比特幣傳輸,腳本將定義花費者必須提供的內容:

1、散列時匹配包含在腳本中的目標位址的公開金鑰

2、簽名,顯示剛剛提供的公開金鑰對應的私密金鑰證明

但交易可以發送的參數有一些靈活性。 例如,我們可以編寫一個腳本,該腳本說“這個交易只有有兩個私密金鑰才有效”。 所以本質上,這種指令碼語言現在可以讓我們對移動資金的規則進行編碼,或更普遍地,編碼任何資訊的規則,而不需要我們信任協力廠商遵循的一套規則。我們只需要相信代碼。

因為比特幣具有這種指令碼語言,所以可以使用這種語言來構建在區塊鏈上進行交互的某些類型的應用程式。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構建使用比特幣交易進行通信的應用程式。

例如,假設我們要構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眾籌應用。 你可能有一套規則,關於如何將資金從一方轉移(或傳達)到另一方,並通過指令碼語言編碼。 那麼應用程式的使用者可以運作一個由區塊鏈控制的眾籌專案。

這是dApps背後的主要思想:定義特定應用程式的一組分散的規則。 這套規則位於公共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而不是一些大型企業所擁有的中央伺服器,如Facebook或亞馬遜)。這使它能夠受到自主權的約束,並且能對抗審查制度。

“這些應用在哪?”——困境

加密世界中的許多人的印象是,開發人員將立即使用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來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

但八年過去(比特幣在2009發佈),比特幣還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儲存和投機性投資。

當然,我們看到了一小撮錢包和交易所。 (Coinbase,Kraken,Poloniex和GDAX等)。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絲綢之路,這個數字匿名毒☆禁☆品市場,在2.5年內處理了超過10億美元的銷售額,並在2013年底被執法機構關閉。

在某些方面,比特幣可以被認為是第一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因為它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上,完全是開源的,沒有中央權力運行。

但是我們當中很多人還在尋找,“殺手級應用在哪裡?

可悲的是,我不認識任何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式。

以下我總結了幾個阻礙區塊鏈應用普及的因素:

1、對開發者不友好,缺乏開發工具

使用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程式設計應用程式並不容易,為什麼?

首先,指令碼語言太有局限性。 指令碼語言是一種程式設計語言,你可以在其中編寫代碼來執行某些操作。 舉個例子,今天Web上廣泛使用的指令碼語言是JavaScript。

const greeting = (name) => "Hello, " + name + "!";

const add = (a, b) => a + b;

const subtract = (a, b) => a - b

與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進行對比:

OP_DUP OP_HASH160 62e907b15cbf27d5425399ebf6f0fb50ebb88f18 OP_EQUALVERIFY OP_CHECKSIG

JavaScript的代碼看起來很像英語。而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看起來像機器代碼。 大多數開發人員習慣用JavaScript,Ruby或Python等表達性語言,而不是機器代碼。比特幣腳本對於大多數開發人員來說是令人生畏的。

其次,開發工具和優秀的文檔還不夠完善。例如,React,這是今天最受歡迎的前端JS庫之一。 React變得如此受歡迎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社區建立了強大的開發工具(例如IDE,Babel,Webpack,boilerplate,Create React App等),以及豐富的文檔和教程。 而比特幣的生態系統對使用者是不友好的。

最後,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並圖靈完備。 一個圖靈完備的程式設計語言是可以用於類比任何圖靈機的。 換句話說,給定足夠的時間和記憶體,它可以用於解決圖靈機運行的任何計算問題。 由於沒有圖靈完備,比特幣腳本限制了它的用途。

總體來說,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誕生時間不長,難以使用的,缺乏足夠的工具和文檔。 因此,它並不鼓勵開發者社區的形成,而這是殺手級應用程式出現的先決條件。

2、建立具有強大網路效應的去中心化應用並不容易

我們在日常工作(市場,交易市場,社交網路等)中使用的許多應用程式從其強大的網路效應中獲得了價值。 網路效應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著更多人的使用而增加。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Facebook。連接到平臺上的用戶的每個新使用者都非線性地增加連接數。 同樣地,如果你是平臺上唯一的人,移動支付服務Venmo就沒用。 對於加入的每一個新朋友,產品的價值都會上漲,因為你現在可以在朋友之間支付、收款。

網路效應有助於構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建立這種網路是構建成功產品最難的一部分,俗稱“雞和蛋”的問題。

因此,即使開發者努力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眾籌平臺,獲得平臺兩端的使用者(即投資者和產品製造者)都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

區塊鏈提供了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的技術基礎,但它沒有提供驅動網路效應採用所必需的框架或工具。

3、只靠去中心化並不能帶來10倍的改善

當我們討論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去中心化應用時,我們可能會考慮基於交易的平臺,如眾籌,匯款,付款,優惠券等。這些類型的服務的去中心化版本可能是這種技術所專長的,但實際情況是,現存的應用已經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眾籌,我們有Kickstarter。匯款,我們可以使用TransferWise。付款,我們可以使用信用卡,Paypal,Venmo,Square等。

Peter Thiel的10倍法則對於思考如何讓用戶用新的去中心化替代現有解決方案來是很重要的。 到目前為止,目前尚不清楚這10倍的優勢來自哪裡。

以基於乙太坊的開源眾籌平臺weifund為例。 作為使用者,WeiFund的介面和使用者體驗似乎與傳統的知名平臺(如Kickstarter或GoFundMe)相似。 主要的差異似乎是他們聲稱成本更低,並且使用智慧合約來運行眾籌,允許更複雜的協議。 這是否足以讓用戶進行切換(特別是在成本並沒有降低那麼多的情況下)?

去中心化應用比現在更安全,10倍便宜,10倍高效,甚至10倍以上。關鍵是,這些好處還沒有被證明,所以用戶今天沒有理由考慮使用去中心化的應用。

也許,去中心化應用在興起

乙太坊是在2015年推出的一種加密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 它被設計為比比特幣區塊鏈更廣泛的協定,而不僅僅是創建和記錄區塊鏈網路中的原生代幣。

正如乙太坊白皮書中所寫:

“乙太坊的目的是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創建一個可替代的協議,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權衡,我們認為這對於大型分散式應用將非常有用,特別強調快速開發時間,對小型、並且很少使用應用的安全性。以及不同應用有效地進行交互的能力。這一點很重要。乙太坊通過構建本質上上是最終的抽象基礎層來實現:一種具有內置圖靈完整程式設計語言的區塊鏈,允許任何人編寫智慧合約和分散式應用,在這些應用可以創建自己的所有權,交易格式的任意規則。”

乙太坊

實質上,乙太坊只是一個基於交易的狀態機:我們從“成因狀態”開始,並逐步執行交易,將其轉換成最終狀態。 最終的狀態就是我們接受的作為乙太坊世界當前狀態的規範版本。

乙太坊交易

比特幣是比特幣區塊鏈的內在代幣,乙太幣是乙太坊區塊鏈內在代幣。

和比特幣一樣,乙太坊區塊鏈包含一個類似交易事件的日誌。使用者使用“日誌”將乙太幣發送給彼此,並且激勵礦工在網路內驗證和保護這些交易。

但不僅止於此,它可以從任何類型的電腦程式中填充更多種類的事件資訊。

讓我們來看看基礎知識的核心概念,以瞭解為什麼這是可能的:

乙太坊基本要素

首先是帳戶。有兩種類型的帳戶:外部帳戶(EOAs)和合約帳戶。 兩種帳戶類型均具有乙太網餘額。

主要的區別在於,合約帳戶中有一些與之相關的代碼,而外部帳戶則沒有。 因此,合約帳戶在執行相關代碼時可以執行任何類型的計算。

接下來是所謂的交易,它們是加密簽名的資料包,用於存儲要從外部擁有的帳戶發送到區塊鏈上另一個帳戶的消息。 當交易發送到合約帳戶時,與合約帳戶關聯的代碼由每個節點上的“乙太坊虛擬機器(EVM)”執行。

最後是消息。 消息允許合約帳戶相互呼叫。 當合約帳戶向另一個合約帳戶發送消息時,與該帳戶關聯的代碼被啟動。 基本上,消息就像是交易,除了它是由合約帳戶而不是外部帳戶生成的。

我們來快速解釋一下“乙太坊虛擬機器(EVM)”的概念。記得比特幣塊區鏈協定確定網路上的交易如何得到驗證? 在乙太坊的情況下,參與乙太坊網路的每一個節點都會運行EVM作為這個驗證過程的一部分。

假設我們有一套由一些外部帳戶啟動的交易。累積到一個區塊中,然後乙太坊網路中的節點通過區塊列出交易,並在EVM內運行與這些交易相關聯的代碼。 重要的是要注意,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運行代碼並存儲結果值。 你可能會猜到,這往往在計算上非常昂貴。 為了彌補這一費用並激勵節點(或礦工)運行這些計算,礦工們會指定運行這些交易的費用。 這個費用被稱為“氣體”。 這類似於比特幣的費用的作用,在任何比特幣交易中附帶的任何費用都要交給挖掘包含交易的區塊的礦工。

注意:這是簡潔版本的描述,省略了很多細節。

最後是用於編寫可執行分散式應用和合約的乙太坊程式設計語言。與比特幣不同,乙太坊的程式設計語言(類似於JavaScript的Solidity和Python的Serpent)看起來不像機器代碼。 它具有程式師習慣于開發的語言(如JavaScript或Python)的表現力和功能。 此外,它可以讓你做任何高級程式設計語言能做的事情。 因此,它是“圖靈完備”的。

所有這一切的關鍵之處在於,乙太坊進入了加密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通用框架,可以更容易地在區塊鏈上運行任何類型的代碼。 因為乙太坊的語言是完整的,有狀態的和對開發人員友好的,所以乙太坊的希望打開區塊鏈的優勢,而不僅僅是執行一個特定的規則集(例如數位貨幣如何被轉移),並且能夠實現一個安全,開放,高度可用的自主管理 ,高效,可信賴和可靠的機制來構建任何規則集。 這將使開發人員能夠開發任何應用。

乙太坊上構建的簡單應用的例子是“智慧合約”。 一個智慧合約是一個分散式的合約代碼,基本上就是“如果這樣,就這麼做”。 他們可以接受和存儲乙太幣和資料,並可以將乙太幣發送到其他帳戶,甚至發送到其他智慧合約。 就像常規合同(例如房地產租賃或就業協議)一樣,它們被用來與人或實體形成協定,但與常規合同不同,它們的行為就像是完全在區塊鏈上運行的自主代理,並將人從迴圈中移除 ,使其自動化,開放,安全和無需依靠信任。

關於這種應用程式的另一個例子是去中心化組織。一個去中心化組織是一個基於智慧合約中編碼的規則運行的程式化組織。 因此,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將所有的規則編碼成一個智慧合約,然後完全由區塊鏈管理,而不是依靠一個由人類管理的組織的典型的層級結構。

儘管事實是,我們現在可以輕鬆地在區塊鏈上構建應用,但我們必須承認,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加密愛好者,仍然生活在一個不使用分散式應用的世界中。

為什麼?

為了解釋,讓我們回到我之前的假設,為什麼我們會約到“應用在哪裡”的問題,並看看如何乙太坊如何解決。

問題1:對開發者不友好

如上所述,乙太坊通過其豐富的程式設計語言和強大的開發人員工具,通過設計解決了這個問題。

問題2:很難建立網路效應

不管用不用乙太坊,建立網路效應都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取代已經建立了巨大的網路效應現有的網路業務真的很難。 如果有人建立了一個去中心化的Airbnb,他們仍然需要說服平臺的雙方,租客和房主。

問題3:無法提供10倍的改進

大多數用戶不願意轉向去中心化平臺,除非它比現有的解決方案要好10倍。

只是因為在乙太坊上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更容易,並不意味著它提供了我們正在尋找的10倍的體驗。 那麼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是否仍在原點? 仍然陷入壕溝?

並沒有。

因為雖然乙太坊並不直接解決網路效應問題和10倍改善的問題,它所做的就是創建一個全新的應用程式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做出10倍改進的最明智的方法是發明一些全新的東西。 我相信乙太坊通過輕鬆建立智慧合約,使全新的創新成為可能。

協定、代幣和應用的興起

為什麼建立智慧合約很重要?

協定

能夠容易地在乙太坊上構建智慧合約的美好之處在於,它可以讓任何人輕鬆地在乙太坊之上建立新的協定。請記住,協定只是傳輸資訊時網路節點使用的一組規則。 智慧合約允許我們做到這一點:在兩方或多方之間創建一個自動可信賴的規則。

但是,只是因為乙太坊和比特幣區塊鏈協議具有與其相關聯的內在代幣來驅動網路,並不意味著使用智慧合約構建在乙太坊上的協定必須具有與之相關聯的台幣。 請記住,協定的目的是簡單地指定節點之間的通信規則。

所以本質上有兩種協議:

1、具有與之相關聯的內在代幣,用於經濟激勵

2、沒有用於驅動經濟激勵的代幣,僅僅用於節點之間的通信協議(注意:這些類型的協議仍然可以具有與之相關的代幣 - 例如代表網路中的成員資格,開放時共用市場等等。不同之處在於它們不被用來帶動一些經濟激勵。)

由於沒有更好的名稱,我將稱之為第一類“加密代幣協議”和第二種“加密協議”。

代幣

就像乙太坊可以在其構建新協定一樣,它也可以使用智慧合約在其區塊鏈之上構建新的代幣。我們來稱這種類型的代幣“非內在代幣”。

在這方面,廣義上我們可以將一個代幣系統看作一個資料庫,只需一個操作即可:從A中減去X個單位,並將X單位分配給B,條件是:

(i)A在交易前至少有X個單位

(ii)交易獲得A批准

乙太坊特別容易實現這樣的代幣系統。 更具體地說,ERC20代幣介面提供了一種標準化的方式來開發與現有乙太坊生態系統(如開發工具,錢包和交換)相容的代幣。

此外,這些非內在代幣可以存在於:

構建於乙太坊上的獨立代幣(如上圖所示)

與乙太坊上構建的任何新的底層加密代幣協定相關聯,

與乙太坊上構建的任何新的底層加密協定相關聯

代幣銷售(ICO)

發佈一個新的加密貨幣區塊鏈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引導工作才能組合所需的資源來實現和運做。 但是就乙太坊而言,它的內在代幣被用來提升它的區塊狀鏈——為了啟動一個大型開發者,礦工,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網路,乙太坊創建了一些乙太幣,並向公眾推出了這些代幣的預售,然後用這些資金來開發它的區塊鏈。

乙太坊並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 2013年,當Ripple開始開發Ripple支付系統時,它創建了大約1000億XRP代幣,並銷售這些代幣來資助Ripple平臺的開發。

這種通過銷售代幣籌資的概念有時被稱為Initial Coin Offer或ICO。 但代幣的結構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我們剛才在上一節中看到的那樣),而“ICO”這個術語使得它更像官方,似乎增加了投資安全性一樣,所以讓我們繼續使用“代幣銷售”這個詞。

雖然過去大多數代幣銷售局限在構建新的加密貨幣(如Ethereum,Ripple等),但是乙太坊的智慧合約正在使創業公司也能夠使用代幣銷售來資助開發各種基於現有區塊鏈的協定和應用程式。

讓我們先弄清楚應用和協議之間的區別。

應用VS協議

應用可以構建在一個或多個協議上。 一個例子是Augur,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應用,建立在兩個協議之上:

去中心化的oracle協議

切換式通訊協定

去中心化的oracle協議是一種“加密代幣協議”,它具有財務激勵,可以通過使用Augur的代幣(REP)來促成網路對現實世界事件的結果形成共識。 另一方面,切換式通訊協定是一個“加密協議”,並沒有與其相關聯的代幣來驅動財務激勵,而是在買方和賣方之間定義的一組規則,以便在彼此之間轉移代幣。

但是這些協定都不需要綁定到單個應用。理論上任何應用都可以建立在這些底層協定之上。

代幣銷售協定VS應用

此前,我提到了如何使用代幣銷售來推動新協議的開發和/或推動新應用的開發。

所以本質上,一個團隊可以使用代幣銷售來給以下的項目融資:

區塊鏈(例如Ripple)

建立在現有區塊鏈上的加密代幣協定

建立在現有區塊鏈上的加密協定

建立在加密協定之上的應用

構建在加密代幣協定之上的應用

基於加密協定和非加密代幣協定的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

基本上包含了所有。

最後一個是有趣的,因為要進行代幣銷售,應用甚至不需要根據協定構建。 我可以建立非營利組織,並使用代幣作為資助專案的機制。 在這個意義上,代幣銷售只是傳統應用程式融資的一種新方法。

所以投資者買這些代幣,然後會發生什麼?

視情況而定。當代幣綁定到加密代幣協議時,它們看起來更像乙太幣和比特幣這樣的內在代幣,並用於驅動協定的開發和網路。但不是內在代幣的情況下,代幣只是代表一些更普遍的東西。 事實上,這些代幣的靈活性足以代表很多不同的東西。

例如,假設我想建立一個去中心化存儲服務。 我可以使用智慧合約來構建存儲協定,作為存儲提供商和用戶端之間的協議,定義將以什麼價格存儲什麼資料。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創建代幣的機制非常靈活,代幣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東西:

去中心化應用中信用/會員資格

一部分利潤/損失資產/負債的權利

協議(或專案)的所有權或股權

公司投票權

沒有其他功能,只是一個可以在加密貨幣中自由交易的數位資產

等等

有一些項目通過代幣銷售成功融資,包括Augur,Antshares,Melonport,Gnosis,Antshare,Gnosis等等。

協議,代幣,代幣銷售,還有什麼?

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節點,乙太坊不僅可以讓我們輕鬆為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提供協定,而且可以説明網路的形成,乙太坊有兩種方式實現:

1、資金

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代幣銷售使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發佈可交易代幣,以籌集建立協定和/或應用的資金。 使用這筆錢,團隊可以選擇投資於銷售,行銷方面等來驅動網路。

2、用戶

假設你要構建一個新的檔共用協議。你可以通過銷售代幣的方式獲得一些早期採用者,投資者和對“買進”感興趣的企業家。他們可能只是投機,或者可能真正相信產品。 在這一點上,他們成為協議本身的利益相關者,並在經濟上投入。 然後,這些早期採用者中的一些可能成為建立在協定之上的產品的使用者,或者在協定本身周圍構建產品和服務,鼓勵進一步推動協定的成功,以增加其代幣的價值。 隨著協議的採用,它增加了代幣的價值,這進一步引起了更多的投資者,應用構建者和用戶的關注,從而導致更多的應用等等。

乙太坊建立了一個非常靈活的系統,在協定層面和應用層面進行創新。 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可能會看到大量實驗和創新的協議和應用。 其中許多將會失敗,就像很多創業公司失敗一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核心的協定和相關網路可能會成功被主流採用。

最後,一旦協議開始形成和規範化,我們將看到一大堆去中心化應用的建立。

現在還不是快樂的結局

代幣銷售正在提供所需的燃料,以推動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協議的開發,並進一步推動開發者在這些協議之上構建應用。

當然,這不是完美的快樂結局。

一方面,找到早期採用者還不夠。你還需要努力保持網路效應的增長,就像傳統業務一樣。 這意味著需要多年的努力來建立有用的應用並推動用戶使用的增長。

其次,我注意到的另一個趨勢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數代幣銷售都被用於驅動圍繞特定應用的網路效應,而不是開放和去中心化的協議。 由於代幣非常靈活,dApp開發人員正在創建耦合到dApp的代幣,而不是可以在應用之間共用的標準化底層協定。 這可能導致協議的分裂。

第三,代幣價值的初始增長主要是由於投機(由於建立平臺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價值)。 因此,很可能會有很大的波動。 目前還不清楚我們如何能夠減輕這一點,如果我們可以找出一種機制,以使代幣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穩定下來。 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代幣價值的可行性有很多開放性的問題。 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將代幣的價值與協議或應用的價值相關聯,類似於上市公司的股票與發行公司的股票的關係,或代表一些有價值的數字權利。 但截至今天,這些代幣的價值仍然主要是投機。

第四,代幣銷售市場現在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泡沫。 由於證券法規難以將其作為股權銷售(這是未註冊的證券)(記住,代幣可以代表任何東西,包括協定或應用程式中的權益),開發人員不會這樣做。 相反,它們將其視為眾籌。雖然有一些專案以這種方式獲得了所需的資本,而避免了監管的麻煩,但是長尾項目只是利用ICO市場的高需求來籌集數百萬美元的資本,其中一些甚至竟然是徹底的騙局, 我們希望這些人群能夠讓群眾聚集起來,共同建立共同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欺騙。 我們應該如何實現呢?

除了這些問題,在代幣銷售成為一種可行的資金形式之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代幣銷售的正確設計和結構是什麼?

在什麼情況下,代幣可以視為一種安全的投資?如何監管這種代幣銷售?

個人投資者用什麼標準來評估代幣銷售? (團隊,商業模式等)

投資者如何保證以安全合法的方式管理銷售過程?

是否需要有一個機制在公司持有人之間分配公司的清算價值的一部分?股息?

代幣持有人可以通過投票權在協定、應用程式中進行控制嗎?

募集資金後,如何花錢?

投資者可以使用哪些指標來衡量構建協議或應用的團隊,根據長期計畫和願景執行的信任?

將代幣的智慧合約移交到直接使用乙太網而不是每個協定創建一個新的代幣更有效嗎?

對投資者的損益有何影響?

如果銷售代幣成為創業公司募集資金的新途徑,傳統風險投資人會怎樣呢?

等等……

via medium,雷鋒網編譯

那麼該筆交易的涉及的整個區塊鏈便會崩潰,變得無效,此時作弊者的攻擊也變得毫無意義。

簡化的比特幣區塊鏈

一個區塊鏈由“礦工”共同維護,他們是網路內的成員,通過解決與區塊相關的複雜演算法問題,在每個區塊中競爭驗證比特幣交易。

這種權力區中心化的網路的力量在於,經濟價值和治理分佈在網路中的利益相關者(即礦工和消費者)之間,而不是集中在一個單一的組織(如銀行,政府和會計師)中。 感謝這個設置,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和轉移數位資產,而不需要協力廠商。

區塊鏈技術不限於比特幣。 它可以用於創建任何使用自己的區塊鏈的加密貨幣,如乙太坊和萊特幣。

協定層

接下來是協議層。 一般而言,協定是傳輸資訊時網路節點使用的特殊規則集。 這些規則規定了通信實體之間的交互。

協議的一個例子是電信中使用的協定TCP(傳輸控制協定),TCP是用於在互聯網上的資訊分組級別交換消息的一組規則。TCP保證資料包將被傳遞,並且它們將以和它們發送的相同順序被傳送。 協定的另一個例子是互聯網協定(IP),它是一組在互聯網位址級發送和接收消息的規則,它主要規定了互聯網上的資料包格式和定址方案。

TCP/IP協議

在討論區塊鏈時,術語“協議”是指通過區塊鏈來實現的“加密經濟規則”,以便在區塊鏈的點對點網路中保持分散式的一致性。

加密經濟規則是管理去中心化數位經濟的規則:

(1)使用公開金鑰加密進行認證

(2)通過經濟激勵,以確保遵守規則

例如,比特幣的區塊鏈,礦工驗證每一個比特幣交易,提供經濟激勵,這反過來也保護網路。

這些財務激勵究竟是什麼?

代幣

對礦工的經濟激勵來自於比特幣區塊鏈之上的代幣——比特幣。礦工使用計算能力來驗證交易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一般來說,當你聽到“加密貨幣代幣”或簡稱“代幣”這個術語時,它們指的是比特幣等代幣,這些代幣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代表你擁有並可轉讓給其他人的數字資產。

有多種方法可以在區塊鏈上創建代幣。例如,最容易理解的是比特幣這類內在代幣,它直接構建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 你也可以選擇分叉比特幣區塊鏈,並創建新的代幣例如ZCash、萊特幣、Monero等。 或者你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區塊鏈技術,並在此之上構建代幣,比如乙太坊,在乙太坊區塊鏈之上的代幣是“乙太幣”。

……你甚至可以在乙太坊區塊鏈之上創建代幣,Gnosis(GNO)和Augur(REP)就是個例子。 這也許令人困惑,因為“乙太幣”是建立在乙太幣區塊鏈之上的內在代幣。 稍後我會在後面解釋。你只需要明白,在乙太幣區塊鏈之外建立其他代幣是可能的。

把代幣和傳統貨幣做類比可以幫助你理解,你可以將代幣視為貨幣本身(例如美元,歐元等),把區塊鏈協定視為貨幣政策。

這裡的主要要點是,每個代幣都基於某個底層的區塊鏈——無論是比特幣區塊鏈、乙太坊區塊鏈,還是其他的分叉/新區塊鏈。

不管涉及的加密貨幣是什麼,代幣是有價值的,因為區塊鏈提供了不可變的、去中心化的、不可偽造的資產操作的骨幹。

應用層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瞭解到比特幣和底層的區塊鏈。 我們也瞭解了確定區塊鏈規則的協定,以及建立在其上的代幣。這些技術使我們重新思考了我們將錢定義為數位化、易於轉移、安全和去中心的東西。

但重要的一點是,時代貨幣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之一。除了貨幣之外,區塊鏈的真正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揭示了(1)協議和(2)應用的潛在未來。

(1)協議

加密貨幣開發者的最終夢想是,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區塊鏈技術從頭開始構建新的和改進的通信協議。 正在開發的用於加密貨幣的協議有可能解決困擾互聯網的集中化問題。

關於這種協議有哪些例子?

包括支付協議,身份,網域名稱系統,雲計算,聲譽系統等等。今天許多這些系統是高度集中的(例如,Stripe,PayPal,Google,Amazon),並且在網路上沒有一個預設值或標準。

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們希望區塊鏈技術能夠帶來去中心化、開放、安全的協議,以構建加密貨幣之外的用例。

(2)應用

區塊鏈能夠帶來“去中心化的應用”

去中心化應用或“dApp”是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應用。它是如何運作的?

我們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 比特幣使用腳本系統在比特幣區塊鏈上進行交易。腳本是一個簡單的指令清單。 所以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使我們能夠編寫一個每個事務記錄的腳本。 腳本的目的是定義收件人必須滿足的要求才能訪問正在傳輸的比特幣。

對於典型的比特幣傳輸,腳本將定義花費者必須提供的內容:

1、散列時匹配包含在腳本中的目標位址的公開金鑰

2、簽名,顯示剛剛提供的公開金鑰對應的私密金鑰證明

但交易可以發送的參數有一些靈活性。 例如,我們可以編寫一個腳本,該腳本說“這個交易只有有兩個私密金鑰才有效”。 所以本質上,這種指令碼語言現在可以讓我們對移動資金的規則進行編碼,或更普遍地,編碼任何資訊的規則,而不需要我們信任協力廠商遵循的一套規則。我們只需要相信代碼。

因為比特幣具有這種指令碼語言,所以可以使用這種語言來構建在區塊鏈上進行交互的某些類型的應用程式。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構建使用比特幣交易進行通信的應用程式。

例如,假設我們要構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眾籌應用。 你可能有一套規則,關於如何將資金從一方轉移(或傳達)到另一方,並通過指令碼語言編碼。 那麼應用程式的使用者可以運作一個由區塊鏈控制的眾籌專案。

這是dApps背後的主要思想:定義特定應用程式的一組分散的規則。 這套規則位於公共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而不是一些大型企業所擁有的中央伺服器,如Facebook或亞馬遜)。這使它能夠受到自主權的約束,並且能對抗審查制度。

“這些應用在哪?”——困境

加密世界中的許多人的印象是,開發人員將立即使用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來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

但八年過去(比特幣在2009發佈),比特幣還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儲存和投機性投資。

當然,我們看到了一小撮錢包和交易所。 (Coinbase,Kraken,Poloniex和GDAX等)。

...當然,我們不能忘記絲綢之路,這個數字匿名毒☆禁☆品市場,在2.5年內處理了超過10億美元的銷售額,並在2013年底被執法機構關閉。

在某些方面,比特幣可以被認為是第一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因為它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上,完全是開源的,沒有中央權力運行。

但是我們當中很多人還在尋找,“殺手級應用在哪裡?

可悲的是,我不認識任何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式。

以下我總結了幾個阻礙區塊鏈應用普及的因素:

1、對開發者不友好,缺乏開發工具

使用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程式設計應用程式並不容易,為什麼?

首先,指令碼語言太有局限性。 指令碼語言是一種程式設計語言,你可以在其中編寫代碼來執行某些操作。 舉個例子,今天Web上廣泛使用的指令碼語言是JavaScript。

const greeting = (name) => "Hello, " + name + "!";

const add = (a, b) => a + b;

const subtract = (a, b) => a - b

與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進行對比:

OP_DUP OP_HASH160 62e907b15cbf27d5425399ebf6f0fb50ebb88f18 OP_EQUALVERIFY OP_CHECKSIG

JavaScript的代碼看起來很像英語。而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看起來像機器代碼。 大多數開發人員習慣用JavaScript,Ruby或Python等表達性語言,而不是機器代碼。比特幣腳本對於大多數開發人員來說是令人生畏的。

其次,開發工具和優秀的文檔還不夠完善。例如,React,這是今天最受歡迎的前端JS庫之一。 React變得如此受歡迎的最大原因之一是社區建立了強大的開發工具(例如IDE,Babel,Webpack,boilerplate,Create React App等),以及豐富的文檔和教程。 而比特幣的生態系統對使用者是不友好的。

最後,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並圖靈完備。 一個圖靈完備的程式設計語言是可以用於類比任何圖靈機的。 換句話說,給定足夠的時間和記憶體,它可以用於解決圖靈機運行的任何計算問題。 由於沒有圖靈完備,比特幣腳本限制了它的用途。

總體來說,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誕生時間不長,難以使用的,缺乏足夠的工具和文檔。 因此,它並不鼓勵開發者社區的形成,而這是殺手級應用程式出現的先決條件。

2、建立具有強大網路效應的去中心化應用並不容易

我們在日常工作(市場,交易市場,社交網路等)中使用的許多應用程式從其強大的網路效應中獲得了價值。 網路效應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著更多人的使用而增加。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Facebook。連接到平臺上的用戶的每個新使用者都非線性地增加連接數。 同樣地,如果你是平臺上唯一的人,移動支付服務Venmo就沒用。 對於加入的每一個新朋友,產品的價值都會上漲,因為你現在可以在朋友之間支付、收款。

網路效應有助於構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建立這種網路是構建成功產品最難的一部分,俗稱“雞和蛋”的問題。

因此,即使開發者努力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眾籌平臺,獲得平臺兩端的使用者(即投資者和產品製造者)都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

區塊鏈提供了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的技術基礎,但它沒有提供驅動網路效應採用所必需的框架或工具。

3、只靠去中心化並不能帶來10倍的改善

當我們討論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去中心化應用時,我們可能會考慮基於交易的平臺,如眾籌,匯款,付款,優惠券等。這些類型的服務的去中心化版本可能是這種技術所專長的,但實際情況是,現存的應用已經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眾籌,我們有Kickstarter。匯款,我們可以使用TransferWise。付款,我們可以使用信用卡,Paypal,Venmo,Square等。

Peter Thiel的10倍法則對於思考如何讓用戶用新的去中心化替代現有解決方案來是很重要的。 到目前為止,目前尚不清楚這10倍的優勢來自哪裡。

以基於乙太坊的開源眾籌平臺weifund為例。 作為使用者,WeiFund的介面和使用者體驗似乎與傳統的知名平臺(如Kickstarter或GoFundMe)相似。 主要的差異似乎是他們聲稱成本更低,並且使用智慧合約來運行眾籌,允許更複雜的協議。 這是否足以讓用戶進行切換(特別是在成本並沒有降低那麼多的情況下)?

去中心化應用比現在更安全,10倍便宜,10倍高效,甚至10倍以上。關鍵是,這些好處還沒有被證明,所以用戶今天沒有理由考慮使用去中心化的應用。

也許,去中心化應用在興起

乙太坊是在2015年推出的一種加密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 它被設計為比比特幣區塊鏈更廣泛的協定,而不僅僅是創建和記錄區塊鏈網路中的原生代幣。

正如乙太坊白皮書中所寫:

“乙太坊的目的是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創建一個可替代的協議,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權衡,我們認為這對於大型分散式應用將非常有用,特別強調快速開發時間,對小型、並且很少使用應用的安全性。以及不同應用有效地進行交互的能力。這一點很重要。乙太坊通過構建本質上上是最終的抽象基礎層來實現:一種具有內置圖靈完整程式設計語言的區塊鏈,允許任何人編寫智慧合約和分散式應用,在這些應用可以創建自己的所有權,交易格式的任意規則。”

乙太坊

實質上,乙太坊只是一個基於交易的狀態機:我們從“成因狀態”開始,並逐步執行交易,將其轉換成最終狀態。 最終的狀態就是我們接受的作為乙太坊世界當前狀態的規範版本。

乙太坊交易

比特幣是比特幣區塊鏈的內在代幣,乙太幣是乙太坊區塊鏈內在代幣。

和比特幣一樣,乙太坊區塊鏈包含一個類似交易事件的日誌。使用者使用“日誌”將乙太幣發送給彼此,並且激勵礦工在網路內驗證和保護這些交易。

但不僅止於此,它可以從任何類型的電腦程式中填充更多種類的事件資訊。

讓我們來看看基礎知識的核心概念,以瞭解為什麼這是可能的:

乙太坊基本要素

首先是帳戶。有兩種類型的帳戶:外部帳戶(EOAs)和合約帳戶。 兩種帳戶類型均具有乙太網餘額。

主要的區別在於,合約帳戶中有一些與之相關的代碼,而外部帳戶則沒有。 因此,合約帳戶在執行相關代碼時可以執行任何類型的計算。

接下來是所謂的交易,它們是加密簽名的資料包,用於存儲要從外部擁有的帳戶發送到區塊鏈上另一個帳戶的消息。 當交易發送到合約帳戶時,與合約帳戶關聯的代碼由每個節點上的“乙太坊虛擬機器(EVM)”執行。

最後是消息。 消息允許合約帳戶相互呼叫。 當合約帳戶向另一個合約帳戶發送消息時,與該帳戶關聯的代碼被啟動。 基本上,消息就像是交易,除了它是由合約帳戶而不是外部帳戶生成的。

我們來快速解釋一下“乙太坊虛擬機器(EVM)”的概念。記得比特幣塊區鏈協定確定網路上的交易如何得到驗證? 在乙太坊的情況下,參與乙太坊網路的每一個節點都會運行EVM作為這個驗證過程的一部分。

假設我們有一套由一些外部帳戶啟動的交易。累積到一個區塊中,然後乙太坊網路中的節點通過區塊列出交易,並在EVM內運行與這些交易相關聯的代碼。 重要的是要注意,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運行代碼並存儲結果值。 你可能會猜到,這往往在計算上非常昂貴。 為了彌補這一費用並激勵節點(或礦工)運行這些計算,礦工們會指定運行這些交易的費用。 這個費用被稱為“氣體”。 這類似於比特幣的費用的作用,在任何比特幣交易中附帶的任何費用都要交給挖掘包含交易的區塊的礦工。

注意:這是簡潔版本的描述,省略了很多細節。

最後是用於編寫可執行分散式應用和合約的乙太坊程式設計語言。與比特幣不同,乙太坊的程式設計語言(類似於JavaScript的Solidity和Python的Serpent)看起來不像機器代碼。 它具有程式師習慣于開發的語言(如JavaScript或Python)的表現力和功能。 此外,它可以讓你做任何高級程式設計語言能做的事情。 因此,它是“圖靈完備”的。

所有這一切的關鍵之處在於,乙太坊進入了加密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通用框架,可以更容易地在區塊鏈上運行任何類型的代碼。 因為乙太坊的語言是完整的,有狀態的和對開發人員友好的,所以乙太坊的希望打開區塊鏈的優勢,而不僅僅是執行一個特定的規則集(例如數位貨幣如何被轉移),並且能夠實現一個安全,開放,高度可用的自主管理 ,高效,可信賴和可靠的機制來構建任何規則集。 這將使開發人員能夠開發任何應用。

乙太坊上構建的簡單應用的例子是“智慧合約”。 一個智慧合約是一個分散式的合約代碼,基本上就是“如果這樣,就這麼做”。 他們可以接受和存儲乙太幣和資料,並可以將乙太幣發送到其他帳戶,甚至發送到其他智慧合約。 就像常規合同(例如房地產租賃或就業協議)一樣,它們被用來與人或實體形成協定,但與常規合同不同,它們的行為就像是完全在區塊鏈上運行的自主代理,並將人從迴圈中移除 ,使其自動化,開放,安全和無需依靠信任。

關於這種應用程式的另一個例子是去中心化組織。一個去中心化組織是一個基於智慧合約中編碼的規則運行的程式化組織。 因此,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將所有的規則編碼成一個智慧合約,然後完全由區塊鏈管理,而不是依靠一個由人類管理的組織的典型的層級結構。

儘管事實是,我們現在可以輕鬆地在區塊鏈上構建應用,但我們必須承認,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加密愛好者,仍然生活在一個不使用分散式應用的世界中。

為什麼?

為了解釋,讓我們回到我之前的假設,為什麼我們會約到“應用在哪裡”的問題,並看看如何乙太坊如何解決。

問題1:對開發者不友好

如上所述,乙太坊通過其豐富的程式設計語言和強大的開發人員工具,通過設計解決了這個問題。

問題2:很難建立網路效應

不管用不用乙太坊,建立網路效應都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取代已經建立了巨大的網路效應現有的網路業務真的很難。 如果有人建立了一個去中心化的Airbnb,他們仍然需要說服平臺的雙方,租客和房主。

問題3:無法提供10倍的改進

大多數用戶不願意轉向去中心化平臺,除非它比現有的解決方案要好10倍。

只是因為在乙太坊上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更容易,並不意味著它提供了我們正在尋找的10倍的體驗。 那麼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是否仍在原點? 仍然陷入壕溝?

並沒有。

因為雖然乙太坊並不直接解決網路效應問題和10倍改善的問題,它所做的就是創建一個全新的應用程式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做出10倍改進的最明智的方法是發明一些全新的東西。 我相信乙太坊通過輕鬆建立智慧合約,使全新的創新成為可能。

協定、代幣和應用的興起

為什麼建立智慧合約很重要?

協定

能夠容易地在乙太坊上構建智慧合約的美好之處在於,它可以讓任何人輕鬆地在乙太坊之上建立新的協定。請記住,協定只是傳輸資訊時網路節點使用的一組規則。 智慧合約允許我們做到這一點:在兩方或多方之間創建一個自動可信賴的規則。

但是,只是因為乙太坊和比特幣區塊鏈協議具有與其相關聯的內在代幣來驅動網路,並不意味著使用智慧合約構建在乙太坊上的協定必須具有與之相關聯的台幣。 請記住,協定的目的是簡單地指定節點之間的通信規則。

所以本質上有兩種協議:

1、具有與之相關聯的內在代幣,用於經濟激勵

2、沒有用於驅動經濟激勵的代幣,僅僅用於節點之間的通信協議(注意:這些類型的協議仍然可以具有與之相關的代幣 - 例如代表網路中的成員資格,開放時共用市場等等。不同之處在於它們不被用來帶動一些經濟激勵。)

由於沒有更好的名稱,我將稱之為第一類“加密代幣協議”和第二種“加密協議”。

代幣

就像乙太坊可以在其構建新協定一樣,它也可以使用智慧合約在其區塊鏈之上構建新的代幣。我們來稱這種類型的代幣“非內在代幣”。

在這方面,廣義上我們可以將一個代幣系統看作一個資料庫,只需一個操作即可:從A中減去X個單位,並將X單位分配給B,條件是:

(i)A在交易前至少有X個單位

(ii)交易獲得A批准

乙太坊特別容易實現這樣的代幣系統。 更具體地說,ERC20代幣介面提供了一種標準化的方式來開發與現有乙太坊生態系統(如開發工具,錢包和交換)相容的代幣。

此外,這些非內在代幣可以存在於:

構建於乙太坊上的獨立代幣(如上圖所示)

與乙太坊上構建的任何新的底層加密代幣協定相關聯,

與乙太坊上構建的任何新的底層加密協定相關聯

代幣銷售(ICO)

發佈一個新的加密貨幣區塊鏈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引導工作才能組合所需的資源來實現和運做。 但是就乙太坊而言,它的內在代幣被用來提升它的區塊狀鏈——為了啟動一個大型開發者,礦工,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網路,乙太坊創建了一些乙太幣,並向公眾推出了這些代幣的預售,然後用這些資金來開發它的區塊鏈。

乙太坊並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 2013年,當Ripple開始開發Ripple支付系統時,它創建了大約1000億XRP代幣,並銷售這些代幣來資助Ripple平臺的開發。

這種通過銷售代幣籌資的概念有時被稱為Initial Coin Offer或ICO。 但代幣的結構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我們剛才在上一節中看到的那樣),而“ICO”這個術語使得它更像官方,似乎增加了投資安全性一樣,所以讓我們繼續使用“代幣銷售”這個詞。

雖然過去大多數代幣銷售局限在構建新的加密貨幣(如Ethereum,Ripple等),但是乙太坊的智慧合約正在使創業公司也能夠使用代幣銷售來資助開發各種基於現有區塊鏈的協定和應用程式。

讓我們先弄清楚應用和協議之間的區別。

應用VS協議

應用可以構建在一個或多個協議上。 一個例子是Augur,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應用,建立在兩個協議之上:

去中心化的oracle協議

切換式通訊協定

去中心化的oracle協議是一種“加密代幣協議”,它具有財務激勵,可以通過使用Augur的代幣(REP)來促成網路對現實世界事件的結果形成共識。 另一方面,切換式通訊協定是一個“加密協議”,並沒有與其相關聯的代幣來驅動財務激勵,而是在買方和賣方之間定義的一組規則,以便在彼此之間轉移代幣。

但是這些協定都不需要綁定到單個應用。理論上任何應用都可以建立在這些底層協定之上。

代幣銷售協定VS應用

此前,我提到了如何使用代幣銷售來推動新協議的開發和/或推動新應用的開發。

所以本質上,一個團隊可以使用代幣銷售來給以下的項目融資:

區塊鏈(例如Ripple)

建立在現有區塊鏈上的加密代幣協定

建立在現有區塊鏈上的加密協定

建立在加密協定之上的應用

構建在加密代幣協定之上的應用

基於加密協定和非加密代幣協定的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

基本上包含了所有。

最後一個是有趣的,因為要進行代幣銷售,應用甚至不需要根據協定構建。 我可以建立非營利組織,並使用代幣作為資助專案的機制。 在這個意義上,代幣銷售只是傳統應用程式融資的一種新方法。

所以投資者買這些代幣,然後會發生什麼?

視情況而定。當代幣綁定到加密代幣協議時,它們看起來更像乙太幣和比特幣這樣的內在代幣,並用於驅動協定的開發和網路。但不是內在代幣的情況下,代幣只是代表一些更普遍的東西。 事實上,這些代幣的靈活性足以代表很多不同的東西。

例如,假設我想建立一個去中心化存儲服務。 我可以使用智慧合約來構建存儲協定,作為存儲提供商和用戶端之間的協議,定義將以什麼價格存儲什麼資料。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創建代幣的機制非常靈活,代幣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東西:

去中心化應用中信用/會員資格

一部分利潤/損失資產/負債的權利

協議(或專案)的所有權或股權

公司投票權

沒有其他功能,只是一個可以在加密貨幣中自由交易的數位資產

等等

有一些項目通過代幣銷售成功融資,包括Augur,Antshares,Melonport,Gnosis,Antshare,Gnosis等等。

協議,代幣,代幣銷售,還有什麼?

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節點,乙太坊不僅可以讓我們輕鬆為構建去中心化的應用提供協定,而且可以説明網路的形成,乙太坊有兩種方式實現:

1、資金

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代幣銷售使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發佈可交易代幣,以籌集建立協定和/或應用的資金。 使用這筆錢,團隊可以選擇投資於銷售,行銷方面等來驅動網路。

2、用戶

假設你要構建一個新的檔共用協議。你可以通過銷售代幣的方式獲得一些早期採用者,投資者和對“買進”感興趣的企業家。他們可能只是投機,或者可能真正相信產品。 在這一點上,他們成為協議本身的利益相關者,並在經濟上投入。 然後,這些早期採用者中的一些可能成為建立在協定之上的產品的使用者,或者在協定本身周圍構建產品和服務,鼓勵進一步推動協定的成功,以增加其代幣的價值。 隨著協議的採用,它增加了代幣的價值,這進一步引起了更多的投資者,應用構建者和用戶的關注,從而導致更多的應用等等。

乙太坊建立了一個非常靈活的系統,在協定層面和應用層面進行創新。 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可能會看到大量實驗和創新的協議和應用。 其中許多將會失敗,就像很多創業公司失敗一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核心的協定和相關網路可能會成功被主流採用。

最後,一旦協議開始形成和規範化,我們將看到一大堆去中心化應用的建立。

現在還不是快樂的結局

代幣銷售正在提供所需的燃料,以推動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協議的開發,並進一步推動開發者在這些協議之上構建應用。

當然,這不是完美的快樂結局。

一方面,找到早期採用者還不夠。你還需要努力保持網路效應的增長,就像傳統業務一樣。 這意味著需要多年的努力來建立有用的應用並推動用戶使用的增長。

其次,我注意到的另一個趨勢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數代幣銷售都被用於驅動圍繞特定應用的網路效應,而不是開放和去中心化的協議。 由於代幣非常靈活,dApp開發人員正在創建耦合到dApp的代幣,而不是可以在應用之間共用的標準化底層協定。 這可能導致協議的分裂。

第三,代幣價值的初始增長主要是由於投機(由於建立平臺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價值)。 因此,很可能會有很大的波動。 目前還不清楚我們如何能夠減輕這一點,如果我們可以找出一種機制,以使代幣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穩定下來。 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代幣價值的可行性有很多開放性的問題。 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將代幣的價值與協議或應用的價值相關聯,類似於上市公司的股票與發行公司的股票的關係,或代表一些有價值的數字權利。 但截至今天,這些代幣的價值仍然主要是投機。

第四,代幣銷售市場現在存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泡沫。 由於證券法規難以將其作為股權銷售(這是未註冊的證券)(記住,代幣可以代表任何東西,包括協定或應用程式中的權益),開發人員不會這樣做。 相反,它們將其視為眾籌。雖然有一些專案以這種方式獲得了所需的資本,而避免了監管的麻煩,但是長尾項目只是利用ICO市場的高需求來籌集數百萬美元的資本,其中一些甚至竟然是徹底的騙局, 我們希望這些人群能夠讓群眾聚集起來,共同建立共同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欺騙。 我們應該如何實現呢?

除了這些問題,在代幣銷售成為一種可行的資金形式之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代幣銷售的正確設計和結構是什麼?

在什麼情況下,代幣可以視為一種安全的投資?如何監管這種代幣銷售?

個人投資者用什麼標準來評估代幣銷售? (團隊,商業模式等)

投資者如何保證以安全合法的方式管理銷售過程?

是否需要有一個機制在公司持有人之間分配公司的清算價值的一部分?股息?

代幣持有人可以通過投票權在協定、應用程式中進行控制嗎?

募集資金後,如何花錢?

投資者可以使用哪些指標來衡量構建協議或應用的團隊,根據長期計畫和願景執行的信任?

將代幣的智慧合約移交到直接使用乙太網而不是每個協定創建一個新的代幣更有效嗎?

對投資者的損益有何影響?

如果銷售代幣成為創業公司募集資金的新途徑,傳統風險投資人會怎樣呢?

等等……

via medium,雷鋒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