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家貓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貓科動物,那,第二是誰?

豹,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金錢豹。這是一種適應力極強的大型貓科動物,也是目前世界上除家貓外分佈最廣的貓科物種;從非洲到亞洲,豹的分佈橫跨了整個舊大陸。

有時候,分類學上的一個變動,可能對具體的物種保護帶來負面影響,今天,關於豹,我們就要說這樣一個糟糕的消息。

過去公認的全球野生貓科物種為37種,

現在,“貓科分類特遣隊”將全世界的貓科動物重新修訂為41種(含家貓)、77個亞種。

我們沒有“華北豹”了

在最新的《貓科新聞》(Cat news)雜誌(2017年第11期)上,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貓科專家組(CSG)把華北豹和遠東豹這兩個亞種給合併了。

在這之前,豹被分為11個亞種,

中國有其中4個:華北豹(中國特有種)、遠東豹(中俄、中朝邊界地帶)、印支豹(雲南南部)、印度豹(西藏東南部)。這四個亞種在分佈上的界線一直是模糊的,尤其是中國南方的豹,它們究竟屬於華北豹還是印支豹一直都有爭議,過去還曾把它們劃為一個獨立的亞種:華南豹。當然,這些爭議現在已經逐漸平息,因為華東和華南地區基本找不到野生豹子了。是的,人們把“華南豹”趕盡殺絕,
從而成功消除了一個科學疑問。

棲息地面積和獵物豐度(prey abundance)是支持豹生存的重要因素。成年豹通常需要幾十至數百平方公里的領地,一隻雄豹的領地可能會覆蓋數隻雌豹的;它們通常獨居,僅在交☆禁☆配時短暫地共同行動。豹沒有固定的繁殖季,

通常一胎可生2-4崽;小豹能行走後就會跟著雌豹一起活動,大約在1歲到1歲半時離開母豹獨立活動,建立新的領地。

而缺乏足夠的有蹄類動物也將導致該地區的豹種群消亡。雖然豹適應性強,食譜廣泛,既能捕食體重數百千克的鹿、野豬,也能捕食幾十克的老鼠;但它們最主要的獵物是50千克以下的有蹄類,

比如麅子。

形態學、分子學和生物地理學證據是亞種劃分的三個依據,“貓科分類特遣隊”認為華北豹和遠東豹在形態和基因上非常接近、地理分佈上沒有阻隔。因此,這次把豹分成8個亞種,最主要的改變就是將華北豹與遠東豹合併。加上遠東豹命名比華北豹早5年,華北豹就被兼併了。

於是現在,我們沒有“華北豹”了。

你可能在想,不就是把華北豹併入遠東豹嘛,有問題?有,而且問題很嚴重。

眾所周知,遠東豹此前一直被IUCN物種保護紅色名錄列為CR(極危)級,它的種群只剩生活在中俄邊境的幾十隻。而現在,它突然“收編”了華北豹,基本可以肯定:保護級別要下調,最多也就能混個EN(瀕危)。

IUCN紅色名錄上的保護等級,注意DD(資料缺乏)、EN(瀕危)和CR(極危)。

你可能想到了國寶大熊貓的“降級”。因為多年的保護工作,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上升,在去年從EN(瀕危)降到了VU(易危)。注意,大熊貓的降級是基於充分的調查,證實保護工作見到成效,種群數量著實上升了,令人鼓舞。

而豹的種群調查要難進行得多,像這樣母豹帶著兩個幼崽的畫面非常珍貴。

豹這件事就不同了。遠東豹保護級別下降和種群數量增加毫無關係,反而會導致保護策略的混亂和保護資源的流失。而另一邊,對“華北豹”來說,增加了幾十隻遠東豹並不能改變“華北豹”本身缺乏資料(DD)的現狀;而且,保護組織多年來一直以“華北豹是中國特有亞種”為名力推華北豹為旗艦種,帶動其棲息地的物種保護,忽然多了40多隻俄羅斯親戚,反而不是好事。

被砍掉亞種的不止豹,還有虎。現在,我們不用再擔心華南虎是不是滅絕了,反正,它和東北虎、孟加拉虎都被劃到了一個亞種裡!

事實上,亞種的劃分帶有一定主觀性。在貓科分類上學術界一直有兩個聲音:一派主張“大貓”細分“小貓”合併,另一派則主張“大貓”合併“小貓”細分;很顯然,這次是後者的聲音占了上風(增加的幾個物種分類都是小型貓科動物)。然而,這些科學家的分類“遊戲”將會對具體的物種保護帶來何種影響呢?

在地球上物種多樣性快速消亡的今天,保護工作者的主流觀點認為物種細分將有利於保護。貓盟和豹子打了多年交道,我們認為,就中國的金錢豹保護本身而言,之前的四個亞種尚且不足以構建良好的保護格局,如今的合併可能將帶來更多的麻煩。

中國的四個豹亞種

讓我們暫且回到以前的分類,來說說中國的4個豹亞種。

傳統的遠東豹今天主要分佈在吉林省中俄、中朝邊境地帶的小片區域裡。在“華北豹”和“遠東豹”的分佈區之間是開闊的遼東平原,目前尚未在此發現豹的分佈。

印度豹(P. p. fusca)主要分佈於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裡,目前資訊非常缺乏,只知道在日喀則地區的吉隆縣有攝影師拍攝到兩隻幼豹,珠峰雪豹保護中心的野外調查也拍攝到過豹,可能是這個亞種。

另外的兩個亞種,華北豹和印支豹,貓盟分別在三個地區找到過。

1、華北地區

可以再細分為華北分佈區和西北分佈區。華北分佈區人口密集,人為干擾的程度各地不同,無法用適宜棲息地來估算豹的分佈,這就意味著需要像梳頭一樣把所有潛在的棲息地都捋一遍才會知道豹分佈的真實情況。

2012年,我們在河北小五臺山拍到了一次豹,但這只豹的身份至今還是個謎:它到底是一個遊蕩個體,還是一個定居個體?它的出現能代表當地的一個種群嗎?

在西北分佈區,豹的情況看上去不錯,早在2010年,北大的李晟博士就在長青保護區用紅外相機拍到了豹。在最近的2、3年裡,長青、佛坪、天華山、觀音山、牛背梁等保護區都先後拍到了豹,得益於秦嶺山脈中的保護區群,這裡形成了一個面積較大的豹棲息地,這對於豹種群的繁衍至關重要。

2、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東南部的豹之前也被歸類為華北豹,這種認定過去就過於草率,今天若再被“拐帶”為遠東豹則更加值得推敲。這裡的高原豹是中國境內現存的重要豹種群,但研究非常欠缺。

2015年起貓盟與新龍縣林業局共同進行了為期2年的貓科動物野外調查,在大約3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我們按照海拔梯度安裝了約200台紅外相機,欣喜地發現:這裡是國內目前已知貓科物種最豐富的地區,有豹、雪豹、亞洲金貓、歐亞猞猁、豹貓、荒漠貓、兔猻等七種貓科動物。

有趣的是,高原地帶的豹能活動於從海拔2800米的闊葉林帶直到4500米的高山區域,這使得它們在當地的適宜生境面積相當可觀。鑒於藏區至今仍保存著完好且連續的森林,獵物種群較大,這裡的豹種群總體而言是較為樂觀的。

3、雲南南部

印支豹(P. p. delacouri)的拍攝率非常低,以致目前根本無法估算中國境內印支豹的分佈和種群現狀。2016年9月23日,貓盟和西雙版納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共同安裝在中老邊境地帶的一台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雄性印支豹走過,此前不久保護區的另一台相機也拍到了一隻豹,這距離上次在版納拍到豹已經過去了約10年。

即便在野生動物數量明顯更多的老撾也極少有印支豹的資訊,這使得印支豹的保護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拿什麼保護你,中國豹

中國的豹正面臨比“如何分類”更嚴峻的問題:它們分佈廣泛,準確評估其種群規模並有地區針對性地提出保護方案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糟糕的是,在中國,豹的保護無論在重視程度、還是資源配比上,均遠遠小於另外兩種大型貓科動物:虎和雪豹。

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個保護區以豹為主要保護對象。除了“遠東豹”沾了“東北虎”的光進入了虎豹國家公園的保護範疇裡,其餘地方的豹均面臨保護不足的困境。而比起其他的一些物種,豹作為大型食肉動物在棲息地方面的需求更加凸顯了其嚴峻的保護形勢:大量的豹目前正活動于現有保護區之外,棲息地難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從漠河延伸至騰沖的“胡煥庸線”區隔了中國東西部的人口、氣候、文化和環境,也將中國的大貓劃入兩個世界;在胡線以西,雪豹進入人跡罕至的高山地帶存活至今;而在胡線以東,伴隨著中國超過90%人口的豹則日漸式微。作為當地生態系統的頂級物種,豹實際上也代表著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環境利益。

亞種分類只是一個小插曲,無論太行山的豹子以後被叫作華北豹還是遠東豹,漫步于林間的它們都不會在意,它們只在意森林和麅子是否能像今天這樣維持下去,或是變得像更美好。

中國有12種貓科動物,每一種都代表了或重疊或獨立的生境類型。貓盟現在做的事,就是以大貓之名,守護僅存的荒野碎片。繪圖:貓小昭

加上遠東豹命名比華北豹早5年,華北豹就被兼併了。

於是現在,我們沒有“華北豹”了。

你可能在想,不就是把華北豹併入遠東豹嘛,有問題?有,而且問題很嚴重。

眾所周知,遠東豹此前一直被IUCN物種保護紅色名錄列為CR(極危)級,它的種群只剩生活在中俄邊境的幾十隻。而現在,它突然“收編”了華北豹,基本可以肯定:保護級別要下調,最多也就能混個EN(瀕危)。

IUCN紅色名錄上的保護等級,注意DD(資料缺乏)、EN(瀕危)和CR(極危)。

你可能想到了國寶大熊貓的“降級”。因為多年的保護工作,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上升,在去年從EN(瀕危)降到了VU(易危)。注意,大熊貓的降級是基於充分的調查,證實保護工作見到成效,種群數量著實上升了,令人鼓舞。

而豹的種群調查要難進行得多,像這樣母豹帶著兩個幼崽的畫面非常珍貴。

豹這件事就不同了。遠東豹保護級別下降和種群數量增加毫無關係,反而會導致保護策略的混亂和保護資源的流失。而另一邊,對“華北豹”來說,增加了幾十隻遠東豹並不能改變“華北豹”本身缺乏資料(DD)的現狀;而且,保護組織多年來一直以“華北豹是中國特有亞種”為名力推華北豹為旗艦種,帶動其棲息地的物種保護,忽然多了40多隻俄羅斯親戚,反而不是好事。

被砍掉亞種的不止豹,還有虎。現在,我們不用再擔心華南虎是不是滅絕了,反正,它和東北虎、孟加拉虎都被劃到了一個亞種裡!

事實上,亞種的劃分帶有一定主觀性。在貓科分類上學術界一直有兩個聲音:一派主張“大貓”細分“小貓”合併,另一派則主張“大貓”合併“小貓”細分;很顯然,這次是後者的聲音占了上風(增加的幾個物種分類都是小型貓科動物)。然而,這些科學家的分類“遊戲”將會對具體的物種保護帶來何種影響呢?

在地球上物種多樣性快速消亡的今天,保護工作者的主流觀點認為物種細分將有利於保護。貓盟和豹子打了多年交道,我們認為,就中國的金錢豹保護本身而言,之前的四個亞種尚且不足以構建良好的保護格局,如今的合併可能將帶來更多的麻煩。

中國的四個豹亞種

讓我們暫且回到以前的分類,來說說中國的4個豹亞種。

傳統的遠東豹今天主要分佈在吉林省中俄、中朝邊境地帶的小片區域裡。在“華北豹”和“遠東豹”的分佈區之間是開闊的遼東平原,目前尚未在此發現豹的分佈。

印度豹(P. p. fusca)主要分佈於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裡,目前資訊非常缺乏,只知道在日喀則地區的吉隆縣有攝影師拍攝到兩隻幼豹,珠峰雪豹保護中心的野外調查也拍攝到過豹,可能是這個亞種。

另外的兩個亞種,華北豹和印支豹,貓盟分別在三個地區找到過。

1、華北地區

可以再細分為華北分佈區和西北分佈區。華北分佈區人口密集,人為干擾的程度各地不同,無法用適宜棲息地來估算豹的分佈,這就意味著需要像梳頭一樣把所有潛在的棲息地都捋一遍才會知道豹分佈的真實情況。

2012年,我們在河北小五臺山拍到了一次豹,但這只豹的身份至今還是個謎:它到底是一個遊蕩個體,還是一個定居個體?它的出現能代表當地的一個種群嗎?

在西北分佈區,豹的情況看上去不錯,早在2010年,北大的李晟博士就在長青保護區用紅外相機拍到了豹。在最近的2、3年裡,長青、佛坪、天華山、觀音山、牛背梁等保護區都先後拍到了豹,得益於秦嶺山脈中的保護區群,這裡形成了一個面積較大的豹棲息地,這對於豹種群的繁衍至關重要。

2、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東南部的豹之前也被歸類為華北豹,這種認定過去就過於草率,今天若再被“拐帶”為遠東豹則更加值得推敲。這裡的高原豹是中國境內現存的重要豹種群,但研究非常欠缺。

2015年起貓盟與新龍縣林業局共同進行了為期2年的貓科動物野外調查,在大約3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我們按照海拔梯度安裝了約200台紅外相機,欣喜地發現:這裡是國內目前已知貓科物種最豐富的地區,有豹、雪豹、亞洲金貓、歐亞猞猁、豹貓、荒漠貓、兔猻等七種貓科動物。

有趣的是,高原地帶的豹能活動於從海拔2800米的闊葉林帶直到4500米的高山區域,這使得它們在當地的適宜生境面積相當可觀。鑒於藏區至今仍保存著完好且連續的森林,獵物種群較大,這裡的豹種群總體而言是較為樂觀的。

3、雲南南部

印支豹(P. p. delacouri)的拍攝率非常低,以致目前根本無法估算中國境內印支豹的分佈和種群現狀。2016年9月23日,貓盟和西雙版納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共同安裝在中老邊境地帶的一台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雄性印支豹走過,此前不久保護區的另一台相機也拍到了一隻豹,這距離上次在版納拍到豹已經過去了約10年。

即便在野生動物數量明顯更多的老撾也極少有印支豹的資訊,這使得印支豹的保護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拿什麼保護你,中國豹

中國的豹正面臨比“如何分類”更嚴峻的問題:它們分佈廣泛,準確評估其種群規模並有地區針對性地提出保護方案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更糟糕的是,在中國,豹的保護無論在重視程度、還是資源配比上,均遠遠小於另外兩種大型貓科動物:虎和雪豹。

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個保護區以豹為主要保護對象。除了“遠東豹”沾了“東北虎”的光進入了虎豹國家公園的保護範疇裡,其餘地方的豹均面臨保護不足的困境。而比起其他的一些物種,豹作為大型食肉動物在棲息地方面的需求更加凸顯了其嚴峻的保護形勢:大量的豹目前正活動于現有保護區之外,棲息地難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從漠河延伸至騰沖的“胡煥庸線”區隔了中國東西部的人口、氣候、文化和環境,也將中國的大貓劃入兩個世界;在胡線以西,雪豹進入人跡罕至的高山地帶存活至今;而在胡線以東,伴隨著中國超過90%人口的豹則日漸式微。作為當地生態系統的頂級物種,豹實際上也代表著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環境利益。

亞種分類只是一個小插曲,無論太行山的豹子以後被叫作華北豹還是遠東豹,漫步于林間的它們都不會在意,它們只在意森林和麅子是否能像今天這樣維持下去,或是變得像更美好。

中國有12種貓科動物,每一種都代表了或重疊或獨立的生境類型。貓盟現在做的事,就是以大貓之名,守護僅存的荒野碎片。繪圖:貓小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