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眼冒金星,其實也是一種病,中醫用活血祛瘀法治療

說到金星,不同的人對這兩個字的解讀不盡相同。

如果你是天文愛好者,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如果你喜歡娛樂八卦新聞,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中國的舞蹈家、脫口秀主持人金星,是一個很隨性的藝術人。如果你喜歡古代四大經典,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太白金星,就是那個西遊記中誘騙孫悟空上天庭做弼馬溫的神仙。

如果還要用金星組詞,可能好多人都會想到“眼冒金星”。的確,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一閉眼,眼前的那些飄忽不定的白色小亮點,在瞬間又消失了,過一會兒,眼睛就可以恢復正常。

事實上,這種病在醫學上被稱為“閃輝性暗點”,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感覺,還有別的名稱,諸如暫時性不全黑蒙、眼性偏頭痛。據有關資料顯示,閃輝性暗點的發病機制為大腦枕葉視皮質血管痙攣,導致肉眼的視覺功能障礙,屬於神經內科的範疇。

中醫並無此病名,臨床多歸屬於“頭風”範疇論治。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為,氣血不利,脈絡失和,經脈壅滿不通,不通則痛。目前臨床有醫師根據《醫林改錯》一書所載的中醫理論,用血府逐瘀湯或通竅活血湯治療閃輝性暗點症。

亦有學者從肝經虛寒、脈絡受阻的角度進行論治,

效果亦佳。方用舒絡解痙東加減,具有溫中散寒、益氣通絡的功效。基本方:吳茱萸12克、黨參12克、大棗2枚、乾薑9克、半夏9克、橘紅9克、甘草3克。每日1劑,每日2次,連服5日。

除了服用藥物之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諸如避免精神疲勞,保持良好的情緒,飲食要規律,定時檢查眼睛的屈光度,因為這些情況如果不理想,那麼很可能誘發重大疾病。此外,患者還需要自行調節情緒,

注意飲食、起居的合理安排。

本文旨在普及中醫藥知識,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使用方藥。

(作者郭煒,中醫學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講師,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魯醫院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