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昨晚!九寨溝7.0級地震!這些知識教給孩子,關鍵時刻能救命!

就在昨晚,

九寨溝發生了讓人揪心的7.0級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附近(北緯33.20度,東經103.88度)發生的地震為7.0級,震源深度20千米。

此次震中距九寨溝縣39公里、距松潘縣66公里、距舟曲縣83公里、距文縣85公里、距若爾蓋縣90公里,距隴南市105公里,距成都市285公里。本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比芒,20公里內的鄉鎮有漳紮鎮。

目前,大家都還在等待更詳細、準確的災情及人員傷亡報告。

暑期正是出遊高峰,僅8號當天,九寨溝就有大約4萬遊客,相信其中也有不少家庭出遊的遊客,所以,我們也很想跟家長們聊聊災害中,到底該如何自救。

關於地震的這些基本概念

你該先明白

7.0級地震,震源20千米……這一系列資料到底是什麼概念?簡單說來,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而要想真正教會孩子應對災害,你該先明白關於地震的這些基本概念。

震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稱震源區。它是一個區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

震源深度:如果把震源看成一個點,

那麼這個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就稱為震源深度。

震中: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實際上也是一個區域,稱為震中區。

震中距:在地面上,從震中到任一點的距離叫做震中距。

震級的大小與地震釋放的能量有關,地震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震級每相差2級,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而同樣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淺,所造成的影響或破壞越重。

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

地震可分為如下幾類: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淺源地震即是深度小於60千米的地震,也稱為正常深度地震。世界上大多數地震都是淺源地震,我國絕大多數地震也為淺源地震。

“12秒自救機會”法則

關鍵時刻能救命

那麼,萬一你們遇到了地震,該如何自救?慌張地一個勁向外跑?這並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此前有調研發現,地震中最大的傷亡其實正是來自人們驚慌失措地亂跑而摔倒、被墜物砸到,

或被碎玻璃割傷。

而關於地震自救,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的法則,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一次最最重要的自救機會。

這意味著,不少人在地震中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抓緊這12秒?先記住下麵兩個自救法則。

● 自救法則一:隱蔽遮擋法

在地震中求生的首要原則,是儘快縮小目標並使身體保持在結實的屏障之下,以免被擊中。

美國政府救災部門和紅十字會等機構的專家建議,地震來臨時應該克服驚慌逃跑的本能,留在室內,就近趴到桌台等堅硬的傢俱底下,並抓住傢俱,等震動停止後再離開。

這種求生法簡稱“伏地、遮擋、抓牢”,也可稱為“隱蔽遮擋法”。

● 自救法則二:停—跑—停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一直躲在桌下等待救援,在房屋沒倒塌前,趁著地震波動的間隙,我們還應該繼續盡可能地自救——科學地從房屋跑到室外安全地帶,

地震其實是有規律的,一次震動襲來,先是縱波上下動,後是橫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長的持續一兩分鐘,之後便會有短暫的平靜期。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震源離你越遠。

當房子晃動的時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不晃的時候往下一個地點轉移,在下一波震動來襲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處。

總之,逃離的最佳路線便是“停—跑—停”,直至從屋內轉移到屋外,從不安全的地帶轉移到安全的地帶。

你該教會孩子

這7類場所的自救辦法

然而,這兩個自救法則,也許還有點抽象,不夠具體。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把大多數人在地震的瞬間,會遇到的情景模擬出來,並告訴大家在這些情景中,應該如何自救:

1、假如你在臥室

首先你得知道,有些地方是絕對不適合做掩護的!

不要躲在大傢俱旁的牆角!一旦傢俱倒了,那可是致命的威脅。

不要躲在門框下,那裡也不安全!地震時,任何掉下來的東西都可能傷到你,躲在門框下並不能預防任何一種危險情況的發生。

也要避免選擇靠近玻璃窗、瓷器、燈具、擺在高架上的物品以及掛著裝飾品等的位置做掩護。總之,慌亂中也要遠離那些平時就看起來不結實、搖搖晃晃的東西。

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而躲避時身體應採取的姿勢是: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額頭枕在大腿上,雙手保護頭部。如果有條件,還應該拿軟性物品護住頭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2、假如你在衛生間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恰好在衛生間,那麼恭喜你,你的生存幾率要大很多。地震時,小的房間其實會比較安全,加之衛生間的牆多是承重牆,房頂墜落物少,相對更安全。

另外,守著水源也是衛生間的一大優勢。

3、假如你在高樓

遠離高層樓的窗戶:地震時,高層樓面向馬路的那面牆很不穩定,高層樓的窗戶更要遠離。現在的樓一般都是框架式結構,磚起到的作用是隔風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時,常常是框架在,牆沒了,如果人躲在窗戶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萬不能坐電梯: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使用電梯。一旦斷電,上不來下不去就卡在裡面出不來了。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往哪兒跑要看情況:地震發生後,一定要往下跑嗎?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而言,往哪兒跑的原則應該是就近——離地面近就往地面跑,離樓頂近就往樓頂跑,總之,“見天見地”都能夠和外界接觸,相對更安全。

4、假如你在矮樓裡

磚混樓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材料磚砌體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較差,框架結構稍勝之。地震發生後,住在磚混老樓裡面的人應更主動地尋找機會,迅速撤離。

而群體逃生時一定要按順序逃離,前面的人為後面的人逃生留下時間。不過要記住,即便是低樓層也不要選擇跳樓逃生。因為這不僅會造成骨折,還會被高處墜落的重物砸傷。

5、假如你在公共場所

震後,公共場所可能會一片漆黑,驚恐的嚎叫聲四處而起。千萬不要慌亂湧向出口,避開人流的擁擠,避免被擠到牆或柵欄處。

與其亂沖亂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遠離玻璃櫥窗、門窗或玻璃櫃檯,避開不穩的貨架以及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好頭部。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檯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

6、假如你在戶外

就近選擇開闊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避開高大建築物:要躲開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

避開危險物、高聳物或懸掛物:要注意躲開看板、街燈、物料堆放處;要避開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避開其它危險場所:避開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牆,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等處,還要注意避開高壓線和下水道。

要保護好頭部: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看板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7、假如你在野外

避開山腳、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嚮往山下跑。迅速尋找開闊並不會受崩塌、滑坡影響的地方避災。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萬一被埋壓,你該怎麼辦?

最後這部分知識我們希望大家永遠也用不上,但不得不知。萬一被埋壓,為避免新的傷害,你該學會這些方法——1、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

先設法把雙手從埋壓物中抽出來。

設法保持呼吸暢通:儘量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改善環境,消除危險因素: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造成新的危害。

2、設法脫離險境

設法與外界聯繫:仔細聽聽周圍有沒有其他人;聽到人聲時用石塊敲擊鐵管、牆壁,以發出呼救信號。

試著尋找通道:觀察四周有沒有通道或光亮;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判斷從哪個方向有可能脫險;試著排開障礙,開闢通道;若開闢通道需費時過長、費力過大或不安全時,應立即停止,以保存體力。

3、保護自己,等待救援

如果暫時不能脫險,一定要保存體力,儘量閉目休息,不要勉強行動,待外面有人營救時,再按營救人員的要求行動。

與此同時,該想辦法維生:尋找身邊的食物和水;節約使用食物和水;無飲用水時,可用尿液解渴。

這些乾貨,我們不希望家長只是看過便忘,

日常中,你就該和孩子多模擬類似情景,

以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災害。

關鍵時候,這些知識真的能救命!

祈福九寨溝!願平安!

文 | kyo 淡淡 默魚

以免被擊中。

美國政府救災部門和紅十字會等機構的專家建議,地震來臨時應該克服驚慌逃跑的本能,留在室內,就近趴到桌台等堅硬的傢俱底下,並抓住傢俱,等震動停止後再離開。

這種求生法簡稱“伏地、遮擋、抓牢”,也可稱為“隱蔽遮擋法”。

● 自救法則二:停—跑—停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一直躲在桌下等待救援,在房屋沒倒塌前,趁著地震波動的間隙,我們還應該繼續盡可能地自救——科學地從房屋跑到室外安全地帶,

地震其實是有規律的,一次震動襲來,先是縱波上下動,後是橫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長的持續一兩分鐘,之後便會有短暫的平靜期。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震源離你越遠。

當房子晃動的時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不晃的時候往下一個地點轉移,在下一波震動來襲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處。

總之,逃離的最佳路線便是“停—跑—停”,直至從屋內轉移到屋外,從不安全的地帶轉移到安全的地帶。

你該教會孩子

這7類場所的自救辦法

然而,這兩個自救法則,也許還有點抽象,不夠具體。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把大多數人在地震的瞬間,會遇到的情景模擬出來,並告訴大家在這些情景中,應該如何自救:

1、假如你在臥室

首先你得知道,有些地方是絕對不適合做掩護的!

不要躲在大傢俱旁的牆角!一旦傢俱倒了,那可是致命的威脅。

不要躲在門框下,那裡也不安全!地震時,任何掉下來的東西都可能傷到你,躲在門框下並不能預防任何一種危險情況的發生。

也要避免選擇靠近玻璃窗、瓷器、燈具、擺在高架上的物品以及掛著裝飾品等的位置做掩護。總之,慌亂中也要遠離那些平時就看起來不結實、搖搖晃晃的東西。

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而躲避時身體應採取的姿勢是: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額頭枕在大腿上,雙手保護頭部。如果有條件,還應該拿軟性物品護住頭部,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2、假如你在衛生間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恰好在衛生間,那麼恭喜你,你的生存幾率要大很多。地震時,小的房間其實會比較安全,加之衛生間的牆多是承重牆,房頂墜落物少,相對更安全。

另外,守著水源也是衛生間的一大優勢。

3、假如你在高樓

遠離高層樓的窗戶:地震時,高層樓面向馬路的那面牆很不穩定,高層樓的窗戶更要遠離。現在的樓一般都是框架式結構,磚起到的作用是隔風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時,常常是框架在,牆沒了,如果人躲在窗戶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萬不能坐電梯: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使用電梯。一旦斷電,上不來下不去就卡在裡面出不來了。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往哪兒跑要看情況:地震發生後,一定要往下跑嗎?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而言,往哪兒跑的原則應該是就近——離地面近就往地面跑,離樓頂近就往樓頂跑,總之,“見天見地”都能夠和外界接觸,相對更安全。

4、假如你在矮樓裡

磚混樓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材料磚砌體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較差,框架結構稍勝之。地震發生後,住在磚混老樓裡面的人應更主動地尋找機會,迅速撤離。

而群體逃生時一定要按順序逃離,前面的人為後面的人逃生留下時間。不過要記住,即便是低樓層也不要選擇跳樓逃生。因為這不僅會造成骨折,還會被高處墜落的重物砸傷。

5、假如你在公共場所

震後,公共場所可能會一片漆黑,驚恐的嚎叫聲四處而起。千萬不要慌亂湧向出口,避開人流的擁擠,避免被擠到牆或柵欄處。

與其亂沖亂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遠離玻璃櫥窗、門窗或玻璃櫃檯,避開不穩的貨架以及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好頭部。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檯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

6、假如你在戶外

就近選擇開闊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避開高大建築物:要躲開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

避開危險物、高聳物或懸掛物:要注意躲開看板、街燈、物料堆放處;要避開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避開其它危險場所:避開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牆,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等處,還要注意避開高壓線和下水道。

要保護好頭部: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看板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7、假如你在野外

避開山腳、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嚮往山下跑。迅速尋找開闊並不會受崩塌、滑坡影響的地方避災。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萬一被埋壓,你該怎麼辦?

最後這部分知識我們希望大家永遠也用不上,但不得不知。萬一被埋壓,為避免新的傷害,你該學會這些方法——1、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

先設法把雙手從埋壓物中抽出來。

設法保持呼吸暢通:儘量挪開臉前、胸前的雜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改善環境,消除危險因素: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造成新的危害。

2、設法脫離險境

設法與外界聯繫:仔細聽聽周圍有沒有其他人;聽到人聲時用石塊敲擊鐵管、牆壁,以發出呼救信號。

試著尋找通道:觀察四周有沒有通道或光亮;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判斷從哪個方向有可能脫險;試著排開障礙,開闢通道;若開闢通道需費時過長、費力過大或不安全時,應立即停止,以保存體力。

3、保護自己,等待救援

如果暫時不能脫險,一定要保存體力,儘量閉目休息,不要勉強行動,待外面有人營救時,再按營救人員的要求行動。

與此同時,該想辦法維生:尋找身邊的食物和水;節約使用食物和水;無飲用水時,可用尿液解渴。

這些乾貨,我們不希望家長只是看過便忘,

日常中,你就該和孩子多模擬類似情景,

以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災害。

關鍵時候,這些知識真的能救命!

祈福九寨溝!願平安!

文 | kyo 淡淡 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