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國古代人民是如何預測地震的?

我國歷史上對地震的認識,都側重於天人關係的解釋。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震發生太突然,且又發生在地下深處,人們感受到的只是震動和瞬間留下的一片廢墟,對其本質很難搞清。

1)觀星測震

我國古書中記錄的觀星測震經驗有近百條。如戰國《晏子春秋》中記有:“維星絕、樞星散,地其動”、“鉤星(水星)在四心間,地其動”;西漢董仲舒《災異占》中記有:“日黃無光,天下主失德、名山崩、地動”;東漢《春秋災異》中記有:“辰星(水星)與填星(土星)合虛中,

齊國地動”、“歲星(木星)入亢,或東或西,去亢一尺若三尺,地大動”;元朝《宋史?天文志》記有:“天紀九星,散絕則地震山崩”、“土星入昂中,地動、水溢、宗廟壞”等等。觀星測震主要依據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方向、運動速度、所處位置、亮度、顏色,以及慧星、流星、月暈、日色等現象。這些現象與地震的關係盛行了千餘年,至今仍有研究者在探索應用。

2)觀地測震

觀地測震晚於觀星測震,主要開始于明朝。1624年4月17日河北灤縣發生 級地震,波及北京。宮殿動搖有聲,缸水震盪騰波。正在京城的義大利傳教士龍華民為解答朝廷大臣們的詢問。編寫了《地震解》,該書列舉了六種地震前的宏觀現象,如“凡井水無有一切他故,而忽渾併發惡臭者,震兆也”、“池沼之水,

無端泡沫上騰,若沸煎茶,勢必地震”、“若風日清和,台颶不作,海水忽然澆起,洶湧異常,勢必地震”。清朝《銀川小志》記有:“寧夏地震,每歲小動,民習以為常,大約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渾濁,炮聲散長,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春秋多雨,冬時未有不震者”。清朝《虞鄉縣誌》也記有:“乙亥八月六日陰雨,連綿四旬,盆傾而注,過重陽微晴,十三日大霽。鄉老有識者謂,霪雨後天大熱,宜防地震”。
觀地測震主要依據地面上下的宏觀異常或是貼近地面的宏觀異常預測地震。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

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繫。

古書《隆德縣誌》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1.地震的宏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借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説明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3.地震觀測台網

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台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

記錄地震的儀器叫地震儀.專門從事地震觀測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測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現代的地震儀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地震儀和深井(鑽孔)地震儀。相當一部分地震台站現在已經不需配備專人進行觀測,就能自動記錄地震信號,通過電纜或無線電波將信號自動傳送到接收中心,再由電腦進行自動處理這叫做遙測地震台網,、包括四川省在內,我國許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現代化的遙測地震台網。此外,還有地電、地磁、重力、地形變、地下流體等地震前兆觀測台站。

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借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説明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3.地震觀測台網

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台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

記錄地震的儀器叫地震儀.專門從事地震觀測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測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現代的地震儀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地震儀和深井(鑽孔)地震儀。相當一部分地震台站現在已經不需配備專人進行觀測,就能自動記錄地震信號,通過電纜或無線電波將信號自動傳送到接收中心,再由電腦進行自動處理這叫做遙測地震台網,、包括四川省在內,我國許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現代化的遙測地震台網。此外,還有地電、地磁、重力、地形變、地下流體等地震前兆觀測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