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了1100個零件、126顆螺絲,一台徠卡M10是怎樣誕生的

都說 Leica M10 是回溯了經典——畢竟 Leica M10 的厚度非常近似於膠片M相機的,

並且還有個機械的 ISO 撥盤,這看起來是很容易做到,其實當初在設計時也是讓設計師跟工程師費了一番功夫的。

從M8到M240,數碼M相機一直是比前輩們——膠片M相機厚了幾毫米,這是因為在M系統中,法蘭距是固定的(鏡頭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感光元件是膠片的話就很好辦了,膠片本身就很薄,而感測器卻需要很多電子元件。如何在更窄的空間內、保持感測器到鏡頭卡口距離不變、同時還要安頓下一堆電子元件,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開發性能更牛逼的電子元件,把它們塞進一個更小的空間裡。

開發M10的工程師們發現為了滿足設計師的變態要求,自己必須要做到這兩個幾乎相反的事情。

所以,萬能的工程師們應用了最先進的PCB技術,可以做到在一個電路板內支援十條通路,並使用高度集成化的電子元件,做到佔用更小的空間。另外還有個問題是,機身變薄之後,測距機構也要重新調整。

設計師還給工程師們出了個難題,那就是實體的 ISO撥盤。這在數碼M機身上沒有先例可以借鑒,就算是膠片M機,這個位置也不是ISO撥盤,而是膠捲的倒片撥盤,因為數碼相機不需要倒片器,它的功能自然也被取消了。

設計這個撥盤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拍攝更方便、直觀,同時還要防止誤觸,最後的設計結果就是ISO撥盤只有在向上拔出後才能轉動,選擇好之後再把它按下去固定在這個位置。

膠片相機M7的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72x,數碼M相機中被降到了0.68x,到了M10,這個倍率又回來了,變成了0.73x,並且還增加了30%的視野率,取景更舒適、更準確了。

Leica M10 不僅僅是回溯經典、重現膠片相機,其實更多地是超越了它們。

M10 保留了2400萬圖元的,感光度範圍比以往任何M相機都要廣,最低可以到ISO 100(不是擴展ISO 哦),這樣在大太陽光下使用Summilux、Noctilux 之類的大光圈鏡頭時,也可以把光圈開到很大了;另一個極值到了ISO 50000,雖然很少會用到這麼高的感光度,但這也意味著M10的高感比前代的相機要好,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設計師將M10做這些改動的目的自然是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他“攝影”的潛力,所以乾脆就取消了視頻拍攝功能。如果你想要用徠卡M來錄影,還有 Leica M240 跟 M-P 可以選擇,他們的畫質也並不比 M10 遜色;

另外還有點原因是,M10 沒有多功能手柄,這也是因為M10的資料傳輸可以基於 Wi-Fi 功能,能夠更快、更方便地將照片保存在iPhone上。如果是需要專業應用程式和錄音室的工作,支援多功能手柄的 M/M-P Typ240 仍然是更合適的選擇。

單功能與多功能手柄

Leica M 系列迄今為止已經60多年了,所以在設計製造 Leica M10 時,每一步都慎之又慎,這是對60多年傳統的尊重與責任。所以,與其說M10是革命,不如說是演進或者回歸。使用過M膠片相機的玩家們,會發現M10似乎是位老朋友。

設計師與工程師們打了一場漂亮的配合,那接下來就要技師們將這件精緻的藝術品從紙上、電腦中變成實際可感可觸的相機了。

徠卡裝配車間

M10 的頂部和底板是從金屬塊中銑出來,然後徠卡威茲勒工廠的技師們用手工進行長達40分鐘的研磨、拋光;相機內部的元件安裝在穩固的鎂合金底盤上,幾乎所有附件和操作元件也都是金屬製成。

一台 Leica M10 包含大約1100個零件,其中包括從黃銅銑削出來的30個,126顆螺絲和17個光學元件,還有各種各種的功能元件、機械零件等。裝配工人們需要將滾輪杆和測距儀連接,校準感測器和圖像板,一直連接到背板和頂板。

上圖左邊的就是取景窗觀察口,右邊是技師在將滾輪杆連接到測距儀上

把測距儀組件安裝到主體上

安裝按鈕保護外殼

將快門安裝到主體上

檢查感測器表面和塗層是否有劃痕、灰塵和氣泡

檢查所有元件和螺絲連接

顯示幕採用防刮花康寧玻璃製成,有專門的橡膠密封圈額外保護,可以防止細雨和灰塵。

安裝感測器,已經過校準

後殼與主體已經連接

裝上頂板

德國人對精密儀器的標準到了苛刻的地步。M10出廠前必須經過精度的測試,內部元件需要超過50個調整步驟,確保機械和光學精度(簡直良心)。

Leica M系列倒是一直都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先不說一台M能用多長時間,1954年的鏡頭都可以放到今天的M10上使用,這還要感謝徠卡對M系列的堅持,這樣的品牌,也無怪乎一直以來都有忠實的擁躉。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關注微信公眾號“君峰徠卡”獲取更多專業徠卡評測、徠卡資訊、攝影技巧,更有專業相機知識一對一諮詢服務。還能免費領取徠卡中文說明書和最新官方固件,挑選百種徠卡相機、配件。

選擇好之後再把它按下去固定在這個位置。

膠片相機M7的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72x,數碼M相機中被降到了0.68x,到了M10,這個倍率又回來了,變成了0.73x,並且還增加了30%的視野率,取景更舒適、更準確了。

Leica M10 不僅僅是回溯經典、重現膠片相機,其實更多地是超越了它們。

M10 保留了2400萬圖元的,感光度範圍比以往任何M相機都要廣,最低可以到ISO 100(不是擴展ISO 哦),這樣在大太陽光下使用Summilux、Noctilux 之類的大光圈鏡頭時,也可以把光圈開到很大了;另一個極值到了ISO 50000,雖然很少會用到這麼高的感光度,但這也意味著M10的高感比前代的相機要好,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設計師將M10做這些改動的目的自然是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他“攝影”的潛力,所以乾脆就取消了視頻拍攝功能。如果你想要用徠卡M來錄影,還有 Leica M240 跟 M-P 可以選擇,他們的畫質也並不比 M10 遜色;

另外還有點原因是,M10 沒有多功能手柄,這也是因為M10的資料傳輸可以基於 Wi-Fi 功能,能夠更快、更方便地將照片保存在iPhone上。如果是需要專業應用程式和錄音室的工作,支援多功能手柄的 M/M-P Typ240 仍然是更合適的選擇。

單功能與多功能手柄

Leica M 系列迄今為止已經60多年了,所以在設計製造 Leica M10 時,每一步都慎之又慎,這是對60多年傳統的尊重與責任。所以,與其說M10是革命,不如說是演進或者回歸。使用過M膠片相機的玩家們,會發現M10似乎是位老朋友。

設計師與工程師們打了一場漂亮的配合,那接下來就要技師們將這件精緻的藝術品從紙上、電腦中變成實際可感可觸的相機了。

徠卡裝配車間

M10 的頂部和底板是從金屬塊中銑出來,然後徠卡威茲勒工廠的技師們用手工進行長達40分鐘的研磨、拋光;相機內部的元件安裝在穩固的鎂合金底盤上,幾乎所有附件和操作元件也都是金屬製成。

一台 Leica M10 包含大約1100個零件,其中包括從黃銅銑削出來的30個,126顆螺絲和17個光學元件,還有各種各種的功能元件、機械零件等。裝配工人們需要將滾輪杆和測距儀連接,校準感測器和圖像板,一直連接到背板和頂板。

上圖左邊的就是取景窗觀察口,右邊是技師在將滾輪杆連接到測距儀上

把測距儀組件安裝到主體上

安裝按鈕保護外殼

將快門安裝到主體上

檢查感測器表面和塗層是否有劃痕、灰塵和氣泡

檢查所有元件和螺絲連接

顯示幕採用防刮花康寧玻璃製成,有專門的橡膠密封圈額外保護,可以防止細雨和灰塵。

安裝感測器,已經過校準

後殼與主體已經連接

裝上頂板

德國人對精密儀器的標準到了苛刻的地步。M10出廠前必須經過精度的測試,內部元件需要超過50個調整步驟,確保機械和光學精度(簡直良心)。

Leica M系列倒是一直都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先不說一台M能用多長時間,1954年的鏡頭都可以放到今天的M10上使用,這還要感謝徠卡對M系列的堅持,這樣的品牌,也無怪乎一直以來都有忠實的擁躉。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關注微信公眾號“君峰徠卡”獲取更多專業徠卡評測、徠卡資訊、攝影技巧,更有專業相機知識一對一諮詢服務。還能免費領取徠卡中文說明書和最新官方固件,挑選百種徠卡相機、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