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瀋陽名小吃,老字型大小百年馬燒麥,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瀋陽,歷史文化名城,有著眾多的榮譽稱號,更有數不盡的名小吃,位於瀋陽中街商業區小北門裡,是著名的百年馬燒麥,是屬於瀋陽市特殊風味的回族名小吃,更是瀋陽歷史上第一家做燒麥的飯館。


燒麥,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食物,歷史相當悠久,相傳起源於明末清初。蓬鬆豎折如花的形狀,餡多皮薄,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的優點,是民間宴席上不可多得的佳餚。

百年馬燒麥起源於清朝的嘉慶年間,是瀋陽市燒麥的開山鼻祖。嘉慶元年,回民馬春,手推獨輪車,在奉天府做燒麥生意,他推著車子在熱鬧的街邊邊包邊賣,可謂是瀋陽燒麥的開始。

轉眼間,到了道光年間,馬春的兒子馬廣元放下了父親的手推車,在小西門外拉馬租用兩間板房約20多平方米,掛匾營業,取名“馬家燒麥”。飯館開業後,賓客絡繹不絕,更是招來各路名人雅士爭相品嘗。

馬家燒麥選料精良,配方獨特,開水燙麵,手工將面擀成荷葉片,

兩邊薄中間厚,選用蹬筋去皮的鮮肉做餡料;肉、油、水不能相互混雜,以大米粉作布面,燒賣出籠後面皮柔韌,餡香有汁,味道鮮美,而且絕不粘牙。

值得一提的是,馬家燒麥在製作燒麥餡料時要加調料用清水煨成稀疏的“傷水餡”,在攏皮捏包時留大纓,

上籠屜蒸,蒸熟後的燒麥顏色亮澤,形狀也很美。

馬家燒麥名氣大,好吃,據說著名的回族愛國將領左寶貴十分喜愛這馬家燒麥,經常光顧到此,左將軍的親臨使得馬家燒麥蓬蓽生輝,據說後來光緒年間本來應該因為修建城樓要搬遷的馬家燒麥,正是因為有了左寶貴將軍的庇佑才得以繼續營業。

快節奏生活發展的今天,馬家燒麥為了吸引跟多的顧客,推出了銅鍋涮肉。在燒麥店裡涮起銅鍋,其實對清真火鍋和馬家燒麥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創新,但是做燒麥的玩兒起涮肉,其品質能否保證,口感是否符合大眾,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更多中華老字型大小文化,敬請關注老號營;文章來源於老號營,如有轉載,注明出處。

如有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