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連環畫小人書相伴的那些日子

文/曾慶蕾

記得這條街是當年我們這座古城裡最繁華,

最熱鬧的一條街道。不過那時候年紀還小,那年代國家都還處在困難時期,像我們這樣的小城市,你想繁華也繁華不起來,沒那個經濟實力。我所說的繁華、熱鬧,也就是早期遺留下來的一些建築,大街上多住了幾戶人家而已。

我家就住在這條街上的一條小巷裡,我所就讀的小學也在這條大街的另一條小巷內,相隔也就一百來米吧。於是,我每天上學都要穿梭于這條當年最繁華,

最熱鬧的街道。

就在我的家與學校這一百來米街道的中段,有一家小小的圖書店。這樣的小圖書店,是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就沒見過的。

圖書店不大,也就十來個平方吧,還不如現在的一個汽車庫。也談不上什麼裝修,當年還是木板房。

也就是說,這個圖書店左右兩邊的牆壁與左右兩邊的鄰居只相隔一塊木板,你稍為咳嗽一聲,隔壁鄰里都能聽得見。店內除了一張木制的簡易的櫃檯外,

再就是那兩端是用石頭,或者磚塊墊平,然後在上面架一長條較厚實的木板搭成的小長凳。你坐在那小長凳上看書,時間長了屁股都生痛。

這個小圖書店,是專門讓你看連環畫的。那是一種以畫為主,畫面的下方或者側面再配上一段短短的文字,

用以解釋或描述畫面的主要內容。簿簿的一本,也就四、五十頁,上一頁與下一頁的描述還能連貫,等你看完連環的幾本或者十幾二十本後,一個完整的故事就留在你的腦海中了(當然,也有一本就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這樣的圖書後來好像就叫“小人書”吧,其實它不光是小孩愛看,很多大人也很喜歡看的。

店內所有能利用的空間,都掛著一長條一長條店主用連環畫小人書的封面,

一張一張粘貼上去的條幅。一般是新出版的或者比較好看的,就掛在店門口,而舊的,大家都看過了的就掛進店內。這一點,和現在開店做生意的人基本相同,這大概是傳統的生意經吧!

你可別小看這樣的小圖書店,也別小看那連環畫小人書,它對孩子們卻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沒上學之前,也就是四、五歲吧,因不認識幾個字,就常陪鄰居家的,

比我大一點的哥哥姐姐們一起看。有時只看圖,有時就聽他們給我講一兩句。這樣懵懵懂懂的能知道些,但很不過癮。一位小哥哥邊看圖書邊跟我講《白蛇傳》的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但又覺得很好奇,蛇還能修煉,太有意思了。於是就更急切地盼望自已快快長大,長大好上學讀書,然後自己看去。

終於上學讀書了,一年級,然後是二年級、三年級。小時候家裡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即使是看一本連環圖書只需一分錢,我也很難有這一分錢。我每天上學都要走過這家小圖書店,在店門口略站幾分鐘,看看有什麼新圖書沒有。放學回家時,我又要經過這家小圖書店,又會在店門口稍息幾分鐘,哪怕是看看那掛著圖書封面的長條幅,也覺得是一種享受。

圖書,尤其是新出來的圖書是一定要看的,於是就想方設法去弄到幾分錢來。有時候運氣好,地上也能撿到一分、兩分錢的,我才不交給員警,交給他幹嗎?我轉身就鑽進了這家小圖書店,一飽眼福。第一次用撿來的一分錢要了本《岳母剌字》。有些字雖不認識,我就根據圖來瞎猜,而且一本書看了一遍又重翻一遍。當看到岳母在自己的兒子岳飛背上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的畫面時,仿佛覺得母親也可以在我背上刻上這幾個大字。

有時候又能在哪個牆角落裡撿到一塊破銅爛鐵或者舊鋼筆,然後就把那支舊鋼筆的筆身、筆套弄掉,取下那個筆尖,用它們去換幾個小錢。倘若撿到的是真正銅質的,一下還能搞到一、兩角錢呢!哈哈,發大財了,夠我看好幾天的。於是就專挑些古代的,長些的來看,如《七俠五義》、《隋唐演義》等。一看就是老半天,常忘了回家吃飯,讓娘擔心。

還想看怎麼辦,於是就生出些餿主意來。過去我們刷牙用的牙膏,是用錫皮包裝的,牙膏用完後,那個錫皮外殼就可以換得兩分錢。為此,每天刷牙時,就故意多擠點,用完後好立即去換錢。母親就曾嘮叨過好幾回,怎麼一瓶牙膏這麼快就用完了?聽母親說這話時,其實心裡很難過,因為家裡窮呀!

母親發了工資,或者偶爾弄不好早餐,就會給個一角兩角錢的,讓我們自已去買點什麼充饑。可我一次早點都沒吃過,全把這錢用去看連環畫圖書了,早點全給圖書店老闆“吃掉”了。

不怕您笑話,為看圖書,還做了件特別傻的事,這可是我珍藏在心底幾十年的秘密,還從來沒對別人說起過,連我母親都不知道。

有一次放學回到家,我就與同住一條巷的幾個小頑童一起彈珠子,就是那種下跳棋用的玻璃珠。我們是要賭的,也就是賭珠子。輪到我彈了,不知是用力太大過猛還是怎麼的,珠子越過對方珠子位置,不僅沒擊中還掉進溝道溜進一個小洞不見了。我四下裡找不到,就想把手伸進那小洞裡去摸。那個比我大點的小男孩趕緊制止說,別伸手進去,那洞裡有蟲子,有蜈蚣,說不定還有蛇呢!聽他這麼一說我還真些害怕了,但又捨不得我那顆珠子。

後來我還是忍不住,壯起膽子把手伸了進去。這一摸,你猜我摸到了什麼,珠子是沒有摸到,但卻摸到了一小包紙團,細捏一下,這紙裡包著一大把毫子,錢!然而我卻沒有聲張,心裡的喜悅之情沒有表露出來,而是對我的小夥伴說,什麼也沒摸到,算了吧,今天算我倒楣,不玩了,咱們回家吧!

大家聽我這麼一說,也就各自回家去了,我也裝模作樣地回家。待他們一走,我立即轉身回到洞口,伸手進去把那一包東西掏了出來。嘿,一張十元大鈔裹著十幾二十枚毫子,總共二十多元錢。母親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三十過一點,我一下就摸到了二十幾元。

哈哈,我發財了,發了筆意外之財!這肯定是哪位大哥哥彈珠子賭錢,贏了後不好意思帶回家先寄放在這兒的。對不起了大哥,小弟先借用一下。不過事後想起來,覺得挺對不住我的那些小夥伴們。尤其是長大懂事後,心裡就更覺得慚愧,內疚,至少應該把錢交給母親,以貼補些家用啊。正因為這樣,故才深埋於心底。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不上課,我就邀上幾個同學,讓他們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其它的意外之財,一下子全進了小圖書店老闆的腰包。

我當時全看的是些什麼圖書呀?《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單《三國演義》就一百二十回,要看完就得花去我一元多錢。那些編書者又特別的狡猾,特別的聰明,每一本圖書的最後一頁,它都是在故事的最緊張、最精彩的時候就沒了,讓你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本。還有就是那寫文字的人,他經常用“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又逼得我非看下本不可。後來書讀多了,人也伴著連環圖書長大了,才明白這個中的道理。

我還看《兒女英雄傳》、《紅岩》、《青春之歌》、《呂梁英雄傳》、《智取華山》等等一系列這類圖書。小時候幼稚,分不清楚那麼多,只管一股腦兒地看就是了。不過,我還是從圖書裡認識了水滸裡的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瞭解了三國時期的“桃園三結義”。知道了“江姐”,“林道靜”,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唱出一曲《青春之歌》來。

在小圖書店看得多了,去得勤了,跟那店主老頭兒自然也熟了。每次去了他還蠻熱情,蠻關心我的。偶爾免費讓我多看幾本,看上癮忘回家了,他還會提醒我:小朋友,該回家了!雖如此,他還是賺了我不少錢,“早點”全被他吃了,“意外之財”也被他掠奪了。不過,我一點兒也不後悔,不怨恨他,這是我心甘情願的。小小的圖書店,精彩的連環畫圖書,陪我度過了最愉快,最快樂,最豐富的童年,我得感謝它們!

時光荏苒,時代的腳步走得太快。如今這條曾經繁華、熱鬧的大街已經舊貌變新顏了,變得比過去更加繁華、熱鬧,又充滿現代氣息了。我曾經經居住過的那條小巷沒了,房屋也不見了。大街兩邊一幢一幢高大的裝飾華麗的商場、大樓鱗次櫛比;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吆喝聲,叫賣聲,汽車聲,歌聲,鼓聲連成一片,熱鬧非凡。

現代化的商場,華麗的商鋪,賣的全是高檔的服裝,漂亮的金銀手飾,品種繁多的家用電器、手機,琳琅滿目,色彩誘人。每次與愛人一起逛街,我都會在從我原先居住的家到我讀小學的學校的那段路程的中段,停下腳,回憶那個小小的圖書店,揣磨著好像就在這兒,好像就在那兒曾經是那個小小圖書店的位置。

我始終忘不了那家小小的圖書店,忘不了圖書店的老闆,更忘不了連環畫小人書伴隨我成長的那些日子!

攝影 等待花開的季節/李小夫(路開文化)
編輯 邱帥

曾慶蕾,筆名夜雨寄白,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江西贛州市人,市作家協會會員。賣過苦力,當過知青。從小受家庭影響、長輩薰陶,喜愛文學,2013年退休後,先後在各大網站及部分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隨筆近百萬字。贛州路開文化文友。

終於上學讀書了,一年級,然後是二年級、三年級。小時候家裡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即使是看一本連環圖書只需一分錢,我也很難有這一分錢。我每天上學都要走過這家小圖書店,在店門口略站幾分鐘,看看有什麼新圖書沒有。放學回家時,我又要經過這家小圖書店,又會在店門口稍息幾分鐘,哪怕是看看那掛著圖書封面的長條幅,也覺得是一種享受。

圖書,尤其是新出來的圖書是一定要看的,於是就想方設法去弄到幾分錢來。有時候運氣好,地上也能撿到一分、兩分錢的,我才不交給員警,交給他幹嗎?我轉身就鑽進了這家小圖書店,一飽眼福。第一次用撿來的一分錢要了本《岳母剌字》。有些字雖不認識,我就根據圖來瞎猜,而且一本書看了一遍又重翻一遍。當看到岳母在自己的兒子岳飛背上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的畫面時,仿佛覺得母親也可以在我背上刻上這幾個大字。

有時候又能在哪個牆角落裡撿到一塊破銅爛鐵或者舊鋼筆,然後就把那支舊鋼筆的筆身、筆套弄掉,取下那個筆尖,用它們去換幾個小錢。倘若撿到的是真正銅質的,一下還能搞到一、兩角錢呢!哈哈,發大財了,夠我看好幾天的。於是就專挑些古代的,長些的來看,如《七俠五義》、《隋唐演義》等。一看就是老半天,常忘了回家吃飯,讓娘擔心。

還想看怎麼辦,於是就生出些餿主意來。過去我們刷牙用的牙膏,是用錫皮包裝的,牙膏用完後,那個錫皮外殼就可以換得兩分錢。為此,每天刷牙時,就故意多擠點,用完後好立即去換錢。母親就曾嘮叨過好幾回,怎麼一瓶牙膏這麼快就用完了?聽母親說這話時,其實心裡很難過,因為家裡窮呀!

母親發了工資,或者偶爾弄不好早餐,就會給個一角兩角錢的,讓我們自已去買點什麼充饑。可我一次早點都沒吃過,全把這錢用去看連環畫圖書了,早點全給圖書店老闆“吃掉”了。

不怕您笑話,為看圖書,還做了件特別傻的事,這可是我珍藏在心底幾十年的秘密,還從來沒對別人說起過,連我母親都不知道。

有一次放學回到家,我就與同住一條巷的幾個小頑童一起彈珠子,就是那種下跳棋用的玻璃珠。我們是要賭的,也就是賭珠子。輪到我彈了,不知是用力太大過猛還是怎麼的,珠子越過對方珠子位置,不僅沒擊中還掉進溝道溜進一個小洞不見了。我四下裡找不到,就想把手伸進那小洞裡去摸。那個比我大點的小男孩趕緊制止說,別伸手進去,那洞裡有蟲子,有蜈蚣,說不定還有蛇呢!聽他這麼一說我還真些害怕了,但又捨不得我那顆珠子。

後來我還是忍不住,壯起膽子把手伸了進去。這一摸,你猜我摸到了什麼,珠子是沒有摸到,但卻摸到了一小包紙團,細捏一下,這紙裡包著一大把毫子,錢!然而我卻沒有聲張,心裡的喜悅之情沒有表露出來,而是對我的小夥伴說,什麼也沒摸到,算了吧,今天算我倒楣,不玩了,咱們回家吧!

大家聽我這麼一說,也就各自回家去了,我也裝模作樣地回家。待他們一走,我立即轉身回到洞口,伸手進去把那一包東西掏了出來。嘿,一張十元大鈔裹著十幾二十枚毫子,總共二十多元錢。母親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三十過一點,我一下就摸到了二十幾元。

哈哈,我發財了,發了筆意外之財!這肯定是哪位大哥哥彈珠子賭錢,贏了後不好意思帶回家先寄放在這兒的。對不起了大哥,小弟先借用一下。不過事後想起來,覺得挺對不住我的那些小夥伴們。尤其是長大懂事後,心裡就更覺得慚愧,內疚,至少應該把錢交給母親,以貼補些家用啊。正因為這樣,故才深埋於心底。

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不上課,我就邀上幾個同學,讓他們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其它的意外之財,一下子全進了小圖書店老闆的腰包。

我當時全看的是些什麼圖書呀?《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單《三國演義》就一百二十回,要看完就得花去我一元多錢。那些編書者又特別的狡猾,特別的聰明,每一本圖書的最後一頁,它都是在故事的最緊張、最精彩的時候就沒了,讓你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本。還有就是那寫文字的人,他經常用“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又逼得我非看下本不可。後來書讀多了,人也伴著連環圖書長大了,才明白這個中的道理。

我還看《兒女英雄傳》、《紅岩》、《青春之歌》、《呂梁英雄傳》、《智取華山》等等一系列這類圖書。小時候幼稚,分不清楚那麼多,只管一股腦兒地看就是了。不過,我還是從圖書裡認識了水滸裡的一百零八個梁山好漢。瞭解了三國時期的“桃園三結義”。知道了“江姐”,“林道靜”,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唱出一曲《青春之歌》來。

在小圖書店看得多了,去得勤了,跟那店主老頭兒自然也熟了。每次去了他還蠻熱情,蠻關心我的。偶爾免費讓我多看幾本,看上癮忘回家了,他還會提醒我:小朋友,該回家了!雖如此,他還是賺了我不少錢,“早點”全被他吃了,“意外之財”也被他掠奪了。不過,我一點兒也不後悔,不怨恨他,這是我心甘情願的。小小的圖書店,精彩的連環畫圖書,陪我度過了最愉快,最快樂,最豐富的童年,我得感謝它們!

時光荏苒,時代的腳步走得太快。如今這條曾經繁華、熱鬧的大街已經舊貌變新顏了,變得比過去更加繁華、熱鬧,又充滿現代氣息了。我曾經經居住過的那條小巷沒了,房屋也不見了。大街兩邊一幢一幢高大的裝飾華麗的商場、大樓鱗次櫛比;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摩肩接踵;吆喝聲,叫賣聲,汽車聲,歌聲,鼓聲連成一片,熱鬧非凡。

現代化的商場,華麗的商鋪,賣的全是高檔的服裝,漂亮的金銀手飾,品種繁多的家用電器、手機,琳琅滿目,色彩誘人。每次與愛人一起逛街,我都會在從我原先居住的家到我讀小學的學校的那段路程的中段,停下腳,回憶那個小小的圖書店,揣磨著好像就在這兒,好像就在那兒曾經是那個小小圖書店的位置。

我始終忘不了那家小小的圖書店,忘不了圖書店的老闆,更忘不了連環畫小人書伴隨我成長的那些日子!

攝影 等待花開的季節/李小夫(路開文化)
編輯 邱帥

曾慶蕾,筆名夜雨寄白,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江西贛州市人,市作家協會會員。賣過苦力,當過知青。從小受家庭影響、長輩薰陶,喜愛文學,2013年退休後,先後在各大網站及部分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隨筆近百萬字。贛州路開文化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