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有多依賴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的生活會變成怎樣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它的產品遍佈全球,有美國網友好奇“如果美國決定終止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會有多大損失?”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來聽聽外國網友的解答吧。

第一位網友名叫維維卡·庫瑪,

他說:

如果非要用一個簡單的詞語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不會太多”,對有些人來說,這聽上去也許比較奇怪,但這是真的。讓我們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特朗普的上臺就意味著中國必須減少對美國的貿易依賴,這也是這些年中國正在做的事情。一帶一路正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的。

我們再來談談中美貿易,中國22%的出口是流向美國的。也就是說對美國的出口名義上占了中國GDP的4%。假設GDP增長保持不變,如果中國GDP每年增長7%,一兩年內就可以抵消掉禁止向美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二位網友名叫鮑勃·賴斯納,他說:這會是非常嚴重的經濟混亂,如果美國也強制西方交易夥伴禁止從中國進口商品的話,

那情況會更糟。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資料。首先是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大概5000億美元的貨物,第二是中國整個出口額是2萬億美元,占中國11萬億美元GDP的大概20%。美國每年至出口到中國2000億美元的貨物,中國每年有3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向美國出口是美國給予的特權,不是應得的權利,所以美國可以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增加100%的稅,在12個月內中國經濟的5%——10%就會消失掉。

那麼工廠就會倒閉,很多的貸款就不能被償還,稅收也沒有了。失業的工人不能支付日常開銷,買不起東西,接著又會開始下一輪的工廠倒閉,商店關門,生意沒了,更多的貸款不能被償還,稅收進一步下跌。這導致了更多失業結果又導致更多的倒閉和失業,

這個迴圈會如此重複下去。

甚至有工作的人也會被收徵收更高的稅收,因為大量的失業,薪水也會被下壓。

由於人民幣的崩潰和缺乏用於出口的美元,中國會發現要進口石油和原材料都非常昂貴,結果很有可能要用現金進行交易(但這又會加速美元外逃)。政府貸款,社會福利支出和其他經濟刺激措施需要巨大的資金注入,加上當美國禁止從中國進口商品時,一旦碰到存貨要進行清算這種情況時,

就會導致通貨膨脹。

如上所述,中國的貨幣就會崩潰。儘管中國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用來保持競爭力,但那也不會解決問題。現在“遊戲的關鍵”不是價格最低而是這個製造業的國家能否進入美國市場。通貨膨脹,房地產不能償還貸款,企業的高額負債導致的銀行倒閉加上高昂的社會支出等,基於上述因素,中國將會把視線轉回國內以期待穩定經濟和社會。新的出口活動也會非常的少,這樣就鐵定要經濟崩潰了。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的經濟至少會損失10%,一美元的出口會給國內經濟帶來數美元的效益——如薪水,租金,等等,這些都是本地的支出。所以,國內經濟很可能又有20%的下降。這就是雪崩效應。商店關門,房奴們違約,政府部門的工作消失等等。這種情況比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更為嚴重。

那美國怎麼辦?美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也就是在原有國債上又加幾萬億美元的新債和一些地緣政治事件,除此之外,也就沒什麼。

先把這個話題撇開。全面的戰爭會讓中國處在一個非常麻煩的境地。被擠進了角落裡的人們有時候會喪失理智不是出於自身利益而行動。

現實生活中,最好的貿易戰是首先計畫5-10年時間,逼迫中國做我們想要它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開始貿易戰。隨著貿易戰的升級,大部分中國人就會明白要結束遊戲,就得聽美國的。這樣就會迫使中國採取更有利於美國的措施來解決爭端…….大部分情況下富有一方的會贏的。

最後,記住這只是我對問題的回答,並不是說我支持貿易戰。

看完這位網友的回答,小編只想說,如果這樣就會使中國崩潰,那麼美國現任政府是傻嗎?我相信不管哪個時期的美國政府都只想看到一個弱小的中國,而不是取得如今世界地位的中國。

最後一位網友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十四年,名叫西蒙·達塔,他說: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中國貿易數位,包括出口產品和出口方向。

中國出口占GDP的30%。

主要出口物品:電子機械商品:57% ,勞動密集型商品:20%(比如:紡織、鞋類、傢俱、玩具等)。

主要出口夥伴:美國占17%,歐盟占16%,東盟占10%,日本占7%,韓國占5%。

中國50%的出口來自於其他國家與地區在中國投資建設的工廠,這些出口商品要麼賣到別的國家,要麼賣回投資者所在地區。香港2002年時在中國大陸的廠房就有63000家,同樣還有其他國家建設的廠房,這些國家除了美歐外還有亞洲的國家和地區,如澳門、臺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因此中國的出口不僅來自本國,超過50%的出口也來自外資。低成本勞動密集型商品通常由本地中國工廠生產,而高端商品由外資生產,所以如果美國不進口中國商品或提高進口關稅那麼外資將重新選址,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工廠也搬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去了。

其次,由於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經濟的放緩,她也在重新調整經濟走向,向國內消費經濟轉變,因此出口的地位在未來會下降。在此背景下,美國也會將其生產基地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去如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等。

2014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簡稱FDI)是119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的服務行業增長了7.8%,投資於服務行業的FDI占了整個FDI的55.4%,然而由於製造業增長緩慢,投資於製造業的FDI經歷了雙位數的下滑。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ODI(即對外直接投資)階段,他們在2014年對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的高技術行業,農業和食品產業,房地產,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了1020億美元。中國正在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低端的製造業轉移。

如果美國禁止進口中國商品,短期內,中國也會面臨失業,工廠關閉,出口額下降,GDP下降等問題。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美國會逐漸轉移而不是突然禁止對中國的進口,這樣不會影響自身經濟。另一方面,中國也在重新平衡其經濟,它的注意力也從低端的製造業轉向高端的服務業。所以雙方都互相遠離避免過分依賴。

只要政治得分而不要經濟利益,這不符合美國利益,這樣的舉動是不明智的。

看完這些外國網友的回答,小編想說一句:雖然美國現在不會突然終止從中國進口商品,但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很多低成本的製造業也將搬離中國,中國也將向高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前進,中國人均GDP的提升就意味著我們也會有個越來越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到時候我們面臨的問題可能不是“美國終止從中國進口,中國會怎樣?”而是“美國會怎樣?”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企業的高額負債導致的銀行倒閉加上高昂的社會支出等,基於上述因素,中國將會把視線轉回國內以期待穩定經濟和社會。新的出口活動也會非常的少,這樣就鐵定要經濟崩潰了。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的經濟至少會損失10%,一美元的出口會給國內經濟帶來數美元的效益——如薪水,租金,等等,這些都是本地的支出。所以,國內經濟很可能又有20%的下降。這就是雪崩效應。商店關門,房奴們違約,政府部門的工作消失等等。這種情況比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更為嚴重。

那美國怎麼辦?美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也就是在原有國債上又加幾萬億美元的新債和一些地緣政治事件,除此之外,也就沒什麼。

先把這個話題撇開。全面的戰爭會讓中國處在一個非常麻煩的境地。被擠進了角落裡的人們有時候會喪失理智不是出於自身利益而行動。

現實生活中,最好的貿易戰是首先計畫5-10年時間,逼迫中國做我們想要它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開始貿易戰。隨著貿易戰的升級,大部分中國人就會明白要結束遊戲,就得聽美國的。這樣就會迫使中國採取更有利於美國的措施來解決爭端…….大部分情況下富有一方的會贏的。

最後,記住這只是我對問題的回答,並不是說我支持貿易戰。

看完這位網友的回答,小編只想說,如果這樣就會使中國崩潰,那麼美國現任政府是傻嗎?我相信不管哪個時期的美國政府都只想看到一個弱小的中國,而不是取得如今世界地位的中國。

最後一位網友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十四年,名叫西蒙·達塔,他說: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中國貿易數位,包括出口產品和出口方向。

中國出口占GDP的30%。

主要出口物品:電子機械商品:57% ,勞動密集型商品:20%(比如:紡織、鞋類、傢俱、玩具等)。

主要出口夥伴:美國占17%,歐盟占16%,東盟占10%,日本占7%,韓國占5%。

中國50%的出口來自於其他國家與地區在中國投資建設的工廠,這些出口商品要麼賣到別的國家,要麼賣回投資者所在地區。香港2002年時在中國大陸的廠房就有63000家,同樣還有其他國家建設的廠房,這些國家除了美歐外還有亞洲的國家和地區,如澳門、臺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因此中國的出口不僅來自本國,超過50%的出口也來自外資。低成本勞動密集型商品通常由本地中國工廠生產,而高端商品由外資生產,所以如果美國不進口中國商品或提高進口關稅那麼外資將重新選址,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工廠也搬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去了。

其次,由於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經濟的放緩,她也在重新調整經濟走向,向國內消費經濟轉變,因此出口的地位在未來會下降。在此背景下,美國也會將其生產基地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去如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等。

2014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簡稱FDI)是119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的服務行業增長了7.8%,投資於服務行業的FDI占了整個FDI的55.4%,然而由於製造業增長緩慢,投資於製造業的FDI經歷了雙位數的下滑。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ODI(即對外直接投資)階段,他們在2014年對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的高技術行業,農業和食品產業,房地產,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了1020億美元。中國正在把自己的注意力從低端的製造業轉移。

如果美國禁止進口中國商品,短期內,中國也會面臨失業,工廠關閉,出口額下降,GDP下降等問題。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美國會逐漸轉移而不是突然禁止對中國的進口,這樣不會影響自身經濟。另一方面,中國也在重新平衡其經濟,它的注意力也從低端的製造業轉向高端的服務業。所以雙方都互相遠離避免過分依賴。

只要政治得分而不要經濟利益,這不符合美國利益,這樣的舉動是不明智的。

看完這些外國網友的回答,小編想說一句:雖然美國現在不會突然終止從中國進口商品,但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很多低成本的製造業也將搬離中國,中國也將向高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前進,中國人均GDP的提升就意味著我們也會有個越來越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到時候我們面臨的問題可能不是“美國終止從中國進口,中國會怎樣?”而是“美國會怎樣?”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