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舊貌換新顏,社區大變樣!市委副書記王素平深入調研市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後提出這些要求……

8月9日,市委副書記王素平深入市區部分社區和文化場館,調研市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和諧家園社區舊貌換新顏,三義廟社區大變樣,市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帶來一項項可喜的成果……

舊貌換新顏

和諧家園社區始建於1979年,共有居民156戶,是個老小區。走進社區,道路一側的文化展板映入眼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居民公約、社區內的文明家庭等展示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社區之前和現在的對比圖片。

以前的和諧家園社區,

垃圾遍地、道路不平,小廣告貼滿樓道,夏天的蒼蠅飛來飛去。但自“創城”活動開展以來,舊貌換新顏。道路硬化了,社區牆壁粉刷成紅色,垃圾箱整齊劃一,老太太們走出家門,在樹下納涼……

社區地方不大,走上三四百米,就到了盡頭。儘管地方不大,但景致很好。

社區管理人員見縫插綠,把犄角旮旯處清理乾淨,種植上綠草鮮花。綠草一片接一片,很是好看。

看到老舊社區改造提升後的效果,王素平給予充分肯定。她指出,要按照創城目標,進一步提升標準,完善社區功能,要本著對群眾負責的態度,廣泛聽取和吸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把各項創城工作做細做實,切實改善市民生活品質、提高市民生活品味。

村史館記錄歷史

走進三義廟社區,

長約60米的文化橋映入眼簾。“愛國”“敬業”“奉獻”等依次在紅橋上展出,在周圍綠葉的襯托下,格外醒目。

三義廟社區舊村改造工作自2008年5月開啟。短短5月內,216戶,5萬餘平方米的拆遷任務完成,開創了本市城中村整體拆遷改造的先河。10棟多層、9棟電梯樓拔地而起,

居民告別髒、亂、差的舊生活,搬進寬敞明亮的單元樓……這些歷史被一一記錄在三義廟社區的村史館中,展示著社區的大變樣。

在社區服務站兒童之家門口,懸掛著“省級兒童之家示範點”的標誌。走進一看,小板凳、小桌子工整有序,一冊冊圖書整齊擺放。小屋色彩鮮豔,充滿童趣。“居民有事兒,把孩子放在這兒,我們幫他照看,家長也放心。”工作人員說。

看到三義廟社區改造後,居民過上新生活,王素平指出,要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繼續挖掘和推廣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讓市民的生活得更加舒適、方便。

文化惠民促創城

24小時自助圖書館裡安安靜靜,座無虛席。不少來看書的市民,拿起一張紙,坐在地上閱讀。“早上七點來,市民就坐滿了。晚上十點後,人才減少。”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說,根據暑假館內情況,他們打算再開設一處場所供市民讀書。

圖書館二樓,全國農民攝影展的作品已擺放整齊,農民在土地上勞作的情形生動地展現在攝影作品中。在北側,中國古代藏書家與藏書樓圖片展也在繼續。“今年,我們將舉行16場次左右的義展,包括少兒書畫作品展、年俗文化展等,讓更多文化活動惠及市民。”工作人員說。

每週一次的主題講座,每兩週一次的志願者繪本故事講座,不定期攝影展、書畫展,市圖書館正以文化豐富市民的生活,促進文明城市創建。

王素平指出,要加強閱讀的硬體建設,加強與社區、企業的合作,讓廣大社區、企業等場所都能成為閱讀的好去處,形成一個無處不在的閱讀系統,方便更多市民閱讀,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小屋色彩鮮豔,充滿童趣。“居民有事兒,把孩子放在這兒,我們幫他照看,家長也放心。”工作人員說。

看到三義廟社區改造後,居民過上新生活,王素平指出,要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繼續挖掘和推廣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讓市民的生活得更加舒適、方便。

文化惠民促創城

24小時自助圖書館裡安安靜靜,座無虛席。不少來看書的市民,拿起一張紙,坐在地上閱讀。“早上七點來,市民就坐滿了。晚上十點後,人才減少。”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說,根據暑假館內情況,他們打算再開設一處場所供市民讀書。

圖書館二樓,全國農民攝影展的作品已擺放整齊,農民在土地上勞作的情形生動地展現在攝影作品中。在北側,中國古代藏書家與藏書樓圖片展也在繼續。“今年,我們將舉行16場次左右的義展,包括少兒書畫作品展、年俗文化展等,讓更多文化活動惠及市民。”工作人員說。

每週一次的主題講座,每兩週一次的志願者繪本故事講座,不定期攝影展、書畫展,市圖書館正以文化豐富市民的生活,促進文明城市創建。

王素平指出,要加強閱讀的硬體建設,加強與社區、企業的合作,讓廣大社區、企業等場所都能成為閱讀的好去處,形成一個無處不在的閱讀系統,方便更多市民閱讀,滿足群眾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