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RFID做無人便利店到底靠不靠譜?聽聽業內人士怎麼說

一片唱衰之聲

“用RFID技術做無人零售太扯了”。說這句話的是當前風頭正勁的無人零售商深蘭科技的創始人陳海波。

深蘭科技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Take Go採用的是純機器視覺方案,國內走這個路子的無人零售廠商並不多。

目前大多數無人便利店採用的還是RFID方案,比如前段時間融資過億,引發業界熱議的繽果盒子;再比如昨天剛剛在深圳落地的天虹無人便利店Well Go。

作為傳統大型商超進軍無人便利店的試水之作,Well Go雖然起跑稍晚,

受到的關注卻絲毫不弱。Well Go刷屏朋友圈之際,陳海波也在朋友圈第一時間發表了評論:“又出來一家RFID!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壁壘,就是這樣的結果”。

如果說陳海波的言論是護犢心切,那麼同樣採用RFID方案的友商繽果盒子的態度就頗值得玩味了。在一個無人零售交流群中,

繽果盒子內部員工發表評論稱:“RFID技術未來會被新技術淘汰……不看好天虹無人便利店。”

此前繽果盒子創始人兼CEO陳子林接受雷鋒網採訪時也曾表示,繽果盒子正在做圖像識別技術方面的研究,也參考了協力廠商圖像識別方案。早在今年年初,繽果盒子就和業界專業的圖像識別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試圖通過各種方式驗證,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在陳子林心中,

RFID方案並非無人便利店的終點站。

據無人零售創業者天若科技CEO陳維龍介紹,RFID技術上已經成熟了,但是RFID信號遇到液體、金屬易衰減遮罩,黏貼麻煩易被撕毀,尺寸和感應距離難協調,成本高。RFID基本上是用於服裝行業,或當做儲存、物流的統計功能。

既然業內一片唱衰之聲,為何採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還是一個接一個地往外冒呢?用RFID技術做無人便利店到底靠不靠譜?帶著這些疑問,

筆者對天虹Well Go無人便利店進行了實地體驗,同時採訪了Well Go無人便利店的方案提供商深圳市遠望穀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產品中心總經理萬端,以及多位無人零售行業的從業者。

群眾熱情不減

筆者抵達Well Go無人便利店時是週三下午三點左右,雖然是上班時間,無人便利店的位置也不算顯眼,但圍在Well Go跟前等待進店體驗的群眾還是為數不少。

Well Go門口有天虹的工作人員維持秩序,指導準備進店的顧客用微信掃碼註冊電子會員卡。下載註冊了“虹領巾APP”的顧客則可以打開APP直接掃碼進店。

Well Go無人便利店面積不大,只有12㎡,內部擺放了6組貨架和1個風幕櫃、1台咖啡機,陳列的商品達300餘種,包括零食、飲料、生活用品等。據遠望谷全球產品中心總經理萬端介紹,這大概是國內至今為止占地面積最小的無人便利店。

Well Go裡擠滿了前來體驗的顧客,雖然連行走都不順暢,但大家都表現得很興奮。一位體驗者向雷鋒網表示,“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不少無人便利店的報導,但實地體驗還是第一次,感覺挺新鮮的。”

便利店裡同樣有天虹的工作人員指導顧客自助結算,回答顧客的疑問。從實際操作來看,結算過程還是略顯繁瑣,需要掃描兩次二維碼才能完成結算;一次用於登錄會員系統,一次用於結算。不少顧客對此表示困惑,“既然已經綁定了會員,為什麼不能一次掃碼就直接付款呢?”現場工作人員解釋道:“Well Go目前還處於試運營階段,後續還將對系統進行優化”。

“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過挺方便的,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更成熟的無人便利店”,一位體驗者對雷鋒網說道。

四大技術硬傷

群眾對於新生事物總是格外寬容,而企業想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考慮得更加深入和嚴謹。

成本

“RFID誕生於30年代,這個東西的成本加上人工去一個一個商品粘貼,我們覺得太扯了,而且本身非友好介質非常多,金屬、液態、鋁箔等包裝都不能識別或識別率非常低,這些明顯的技術缺陷用於零售,還要讓客戶自己去結帳,這個模式未來堪憂。”陳海波一口氣列出了RFID方案的數宗罪,而排在第一的就是成本。

零售行業本身利潤微薄,尤其是在便利店場景,商品單價普遍不高,任何成本的增加都將對其盈利能力造成巨大挑戰。RFID方案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成本高昂。不過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增多,RFID標籤的成本已經有所下滑。此前,繽果盒子創始人兼CEO陳子林曾向雷鋒網透露,繽果盒子中使用的RFID標籤單個成本約在5毛錢左右。遠望谷全球產品中心總經理萬端雖然沒有透露Well Go中RFID標籤的具體成本,但明確表示“要比繽果盒子的低得多”。

萬端介紹,這主要跟天虹和繽果盒子選擇的技術方案有關:前者使用的是超高頻方案,後者用的是高頻方案。相對於其他頻段的RFID技術,超高頻RFID具有一些顯著的技術優勢:

靈敏度高:靈敏度決定了識別的商品的距離。

採集資料的速度最快:高頻和低頻RFID採集資料的速度是以秒為單位計算,而超高頻的識別速率則是毫秒級的,可以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多標籤的數量:低頻和高頻RFID同時識別的標籤數量局限性較大。

成本低:超高頻RFID標籤的成本要比低頻和高頻低50%甚至更多。前者的起步價為幾毛錢,後者的起步價則為幾塊錢。

萬端透露,繽果盒子也在嘗試使用超高頻方案,但國內擁有成熟超高頻RFID方案的廠商少之又少。據悉,天貓淘咖啡採用的也是國外RFID廠商億聯的解決方案。

漏讀

在Well Go的實際體驗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筆者選擇了六件商品前往收銀台結算,當筆者把所有商品放置在感應區時,商品自然堆積在了一起,此時系統只識別出了四件商品。

隨後筆者又嘗試將六件商品均勻攤開,系統這才識別出所有商品。

萬端對此表示,漏讀是目前行業內正在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他解釋道:“之所以會出現漏讀現象,是因為晶片和天線之間沒有發生接觸。解決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提高標籤的靈敏度,降低標籤的最小喚醒功率;二是增加讀寫器的信號強度;三是改善信號場的設置,通過機電協同,避免死角的出現。”

現場體驗的觀眾還遇到了另一個問題,即使只有單件商品放置在結算區,設備也無法讀取商品資訊。但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手持設備又能夠正確識別標籤,證明標籤並沒有壞。

萬端分析,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結算區存在識別盲區,二是商品上的標籤屬於“弱標”,即信號較弱的標籤。

“RFID標籤的識別距離跟它的功率大小、靈敏度和天線大小有關,原因非常複雜”,萬端說道:“如果識別距離太小,就容易發生誤讀,但識別距離太短,又容易發生漏讀”。天虹盒子是目前為止業內最小的無人便利店,因此技術難度最高,需要平衡誤讀和漏讀的可能性。

萬端介紹,遠望穀根據儲存環境、尺寸等特性對WellGO內部的商品進行了分類,專門設計了三種不同的RFID標籤。一種針對飲料等儲存在低溫環境下的商品,由於低溫環境下商品表面會凝結水分,對信號造成一定干擾,同時對RFID標籤的可靠性也造成了一定挑戰,需要進行專門的優化。一種則針對體積較小的商品,為了粘貼牢靠和美觀性,這類標籤體積較小,以紮帶和吊扣的形式附著在商品之上。

速度

萬端對此解釋道,手部遮擋會對商品識別的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識別的速率。無人便利店的網路環境也是影響識別速率的一大因素。目前Well Go無人便利店還處於試運營階段,未來Well Go積累了一定資料後,遠望穀會對系統進行優化,權衡可靠性和用戶體驗,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

萬端特意提到,淘咖啡的出口通道採用了兩道門的設計,起到了很好的遮罩作用,可以有效杜絕干擾,不過也給用戶體驗造成了一定影響。

止損

無論對於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止損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難題。止損率的輕微浮動對於零售行業來說都是致命的,而無人零售面臨的止損問題更是極為嚴峻。

陳維龍告訴雷鋒網:“要解決無人收銀首先是解決正常人的正常購物行為,其次是正常人的極端行為,極少數人的偷盜可以用人工方式解決。超市防盜基本靠自覺和威懾,正常人幾乎不會亂來,因為有人。一旦無人,正常人都不會正常。”

遍地屍骸的共用單車就是無人便利店的絕佳參照,缺乏有效的約束,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採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面臨的止損挑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顧客惡意損毀RFID標籤;二是顧客刻意遮罩標籤的信號,比如用手或錫箔紙遮擋標籤。

海外無人零售專案QueueHop專案的負責人楊世遠向雷鋒網表示:“RFID本身並不能用來防盜,太容易shield了。現在有的方案,其實你懂行的話,隨隨便便就可以偷東西出來。甚至你不小心都會偷東西出來。RFID必須要和別的東西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做防盜的,我個人覺得現在國內的RFID方案,只不過是借這個風口走一波。並不是一個真正適合大規模拓展的方案。”

萬端同樣表示,惡意損毀標籤的問題不可能完全杜絕,只能通過三種途徑盡可能避免:一是將標籤粘貼得更加隱秘和牢靠,增加惡意破壞的難度;二是結合攝像頭的智慧視頻分析技術,當發現消費者有惡意破壞標籤行為時及時發出警報;三是通過會員認證等形式對消費者進行初步篩選,提升顧客的整體品質。

和楊世遠一樣,萬端認為寄希望於用一種技術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大現實的。在他看來,阿裡淘咖啡視頻+RFID的方案是種不錯的解決途徑。

未來路向何方

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曾表示,無人零售場景中“商品一定要能夠被遠距離非接觸識別,機器視覺才是正確方向”。

但在萬端看來,雖然RFID單一技術並不能解決無人零售場景中的所有問題,但它仍有存在必要,而且擁有許多機器視覺並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即時監測庫存和商品的熱力分佈。萬端指出,未來商業的一大趨勢就是資料的即時化和智慧化。RFID即時、精准獲取海量資料的能力,如果能夠結合高效的資料分析系統,就可以為C、B端的協同和供應鏈優化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撐。

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也曾向雷鋒網表示,圖像識別或者說商品識別只是無人零售這個新興行業最前置的環節,不代表整個無人便利店的技術體系。繽果盒子目前正在摸索的是無人便利店後端的管理模式,即“高效地進行突破,精准定位到個體”。

多技術融合

在萬端看來,多技術融合是未來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的發展趨勢。

而海外無人零售項目QueueHop無疑是RFID在無人零售場景中結合其他技術的一個絕佳範例。QueueHop 的這種購物方式主要通過一個具有 RFID 功能的讀取器和帶有商品二維碼的安全扣以及具備自主結帳功能的系統來實現。具體來說,它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首先,顧客把想要買的商品放到專用的讀取器上,讀取器會識別這些物品並將價格和稅款顯示出來;然後,系統會詢問顧客是否想要紙質的小票,或者直接 email 給 TA;在顧客付款之後,還要把安全扣放入一個小槽裡面來解鎖。如果這是一個已經買過的商品,安全扣則自動被解鎖。

QueueHop目前已經贏得了多家零售商客戶,包括 Rebecca Minkoff、Jor’jet Boutique 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快時尚大眾品牌。

貼合應用場景

採訪中萬端還反復強調一點,即技術的發展必須牢牢貼合實際應用場景。無人便利店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此前RFID廠商並未有針對性地為這一場景設計產品。未來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應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還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

另外,在某些特殊場景中,RFID技術也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價值。比如應用於很多食堂的RFID自助結算餐台。RFID自助結算餐台配備了多種色彩的餐具,每一種色彩對應一個價格,碗碟內置RFID標籤供餐台讀取價格資訊進行結算,一小時可以完成上千人次的自助結算,僅需一名操作員站在設備後維持結算秩序即可,大大提高了結算效率。

無人零售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不管傳統企業還是初創公司都還處於探索階,還在不斷嘗試和驗證各種技術的可行性。繽果盒子和QueueHop雖然以RFID起家,但也在積極探索機器視覺方案。而在陳維龍看來,“小空間的亞馬遜方案可能會再次出來,但是商業化確實很難。rfid方案會被放棄,自助掃碼的方案會存在變種,可能會商業化。”

正如萬端所說,零售行業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而這些不同觀點的交叉和碰撞,正是行業創新和發展的源泉。

雖然連行走都不順暢,但大家都表現得很興奮。一位體驗者向雷鋒網表示,“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不少無人便利店的報導,但實地體驗還是第一次,感覺挺新鮮的。”

便利店裡同樣有天虹的工作人員指導顧客自助結算,回答顧客的疑問。從實際操作來看,結算過程還是略顯繁瑣,需要掃描兩次二維碼才能完成結算;一次用於登錄會員系統,一次用於結算。不少顧客對此表示困惑,“既然已經綁定了會員,為什麼不能一次掃碼就直接付款呢?”現場工作人員解釋道:“Well Go目前還處於試運營階段,後續還將對系統進行優化”。

“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過挺方便的,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更成熟的無人便利店”,一位體驗者對雷鋒網說道。

四大技術硬傷

群眾對於新生事物總是格外寬容,而企業想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考慮得更加深入和嚴謹。

成本

“RFID誕生於30年代,這個東西的成本加上人工去一個一個商品粘貼,我們覺得太扯了,而且本身非友好介質非常多,金屬、液態、鋁箔等包裝都不能識別或識別率非常低,這些明顯的技術缺陷用於零售,還要讓客戶自己去結帳,這個模式未來堪憂。”陳海波一口氣列出了RFID方案的數宗罪,而排在第一的就是成本。

零售行業本身利潤微薄,尤其是在便利店場景,商品單價普遍不高,任何成本的增加都將對其盈利能力造成巨大挑戰。RFID方案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成本高昂。不過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增多,RFID標籤的成本已經有所下滑。此前,繽果盒子創始人兼CEO陳子林曾向雷鋒網透露,繽果盒子中使用的RFID標籤單個成本約在5毛錢左右。遠望谷全球產品中心總經理萬端雖然沒有透露Well Go中RFID標籤的具體成本,但明確表示“要比繽果盒子的低得多”。

萬端介紹,這主要跟天虹和繽果盒子選擇的技術方案有關:前者使用的是超高頻方案,後者用的是高頻方案。相對於其他頻段的RFID技術,超高頻RFID具有一些顯著的技術優勢:

靈敏度高:靈敏度決定了識別的商品的距離。

採集資料的速度最快:高頻和低頻RFID採集資料的速度是以秒為單位計算,而超高頻的識別速率則是毫秒級的,可以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多標籤的數量:低頻和高頻RFID同時識別的標籤數量局限性較大。

成本低:超高頻RFID標籤的成本要比低頻和高頻低50%甚至更多。前者的起步價為幾毛錢,後者的起步價則為幾塊錢。

萬端透露,繽果盒子也在嘗試使用超高頻方案,但國內擁有成熟超高頻RFID方案的廠商少之又少。據悉,天貓淘咖啡採用的也是國外RFID廠商億聯的解決方案。

漏讀

在Well Go的實際體驗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筆者選擇了六件商品前往收銀台結算,當筆者把所有商品放置在感應區時,商品自然堆積在了一起,此時系統只識別出了四件商品。

隨後筆者又嘗試將六件商品均勻攤開,系統這才識別出所有商品。

萬端對此表示,漏讀是目前行業內正在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他解釋道:“之所以會出現漏讀現象,是因為晶片和天線之間沒有發生接觸。解決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提高標籤的靈敏度,降低標籤的最小喚醒功率;二是增加讀寫器的信號強度;三是改善信號場的設置,通過機電協同,避免死角的出現。”

現場體驗的觀眾還遇到了另一個問題,即使只有單件商品放置在結算區,設備也無法讀取商品資訊。但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手持設備又能夠正確識別標籤,證明標籤並沒有壞。

萬端分析,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結算區存在識別盲區,二是商品上的標籤屬於“弱標”,即信號較弱的標籤。

“RFID標籤的識別距離跟它的功率大小、靈敏度和天線大小有關,原因非常複雜”,萬端說道:“如果識別距離太小,就容易發生誤讀,但識別距離太短,又容易發生漏讀”。天虹盒子是目前為止業內最小的無人便利店,因此技術難度最高,需要平衡誤讀和漏讀的可能性。

萬端介紹,遠望穀根據儲存環境、尺寸等特性對WellGO內部的商品進行了分類,專門設計了三種不同的RFID標籤。一種針對飲料等儲存在低溫環境下的商品,由於低溫環境下商品表面會凝結水分,對信號造成一定干擾,同時對RFID標籤的可靠性也造成了一定挑戰,需要進行專門的優化。一種則針對體積較小的商品,為了粘貼牢靠和美觀性,這類標籤體積較小,以紮帶和吊扣的形式附著在商品之上。

速度

萬端對此解釋道,手部遮擋會對商品識別的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識別的速率。無人便利店的網路環境也是影響識別速率的一大因素。目前Well Go無人便利店還處於試運營階段,未來Well Go積累了一定資料後,遠望穀會對系統進行優化,權衡可靠性和用戶體驗,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

萬端特意提到,淘咖啡的出口通道採用了兩道門的設計,起到了很好的遮罩作用,可以有效杜絕干擾,不過也給用戶體驗造成了一定影響。

止損

無論對於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止損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難題。止損率的輕微浮動對於零售行業來說都是致命的,而無人零售面臨的止損問題更是極為嚴峻。

陳維龍告訴雷鋒網:“要解決無人收銀首先是解決正常人的正常購物行為,其次是正常人的極端行為,極少數人的偷盜可以用人工方式解決。超市防盜基本靠自覺和威懾,正常人幾乎不會亂來,因為有人。一旦無人,正常人都不會正常。”

遍地屍骸的共用單車就是無人便利店的絕佳參照,缺乏有效的約束,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採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面臨的止損挑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顧客惡意損毀RFID標籤;二是顧客刻意遮罩標籤的信號,比如用手或錫箔紙遮擋標籤。

海外無人零售專案QueueHop專案的負責人楊世遠向雷鋒網表示:“RFID本身並不能用來防盜,太容易shield了。現在有的方案,其實你懂行的話,隨隨便便就可以偷東西出來。甚至你不小心都會偷東西出來。RFID必須要和別的東西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做防盜的,我個人覺得現在國內的RFID方案,只不過是借這個風口走一波。並不是一個真正適合大規模拓展的方案。”

萬端同樣表示,惡意損毀標籤的問題不可能完全杜絕,只能通過三種途徑盡可能避免:一是將標籤粘貼得更加隱秘和牢靠,增加惡意破壞的難度;二是結合攝像頭的智慧視頻分析技術,當發現消費者有惡意破壞標籤行為時及時發出警報;三是通過會員認證等形式對消費者進行初步篩選,提升顧客的整體品質。

和楊世遠一樣,萬端認為寄希望於用一種技術解決所有問題是不大現實的。在他看來,阿裡淘咖啡視頻+RFID的方案是種不錯的解決途徑。

未來路向何方

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曾表示,無人零售場景中“商品一定要能夠被遠距離非接觸識別,機器視覺才是正確方向”。

但在萬端看來,雖然RFID單一技術並不能解決無人零售場景中的所有問題,但它仍有存在必要,而且擁有許多機器視覺並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即時監測庫存和商品的熱力分佈。萬端指出,未來商業的一大趨勢就是資料的即時化和智慧化。RFID即時、精准獲取海量資料的能力,如果能夠結合高效的資料分析系統,就可以為C、B端的協同和供應鏈優化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撐。

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也曾向雷鋒網表示,圖像識別或者說商品識別只是無人零售這個新興行業最前置的環節,不代表整個無人便利店的技術體系。繽果盒子目前正在摸索的是無人便利店後端的管理模式,即“高效地進行突破,精准定位到個體”。

多技術融合

在萬端看來,多技術融合是未來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的發展趨勢。

而海外無人零售項目QueueHop無疑是RFID在無人零售場景中結合其他技術的一個絕佳範例。QueueHop 的這種購物方式主要通過一個具有 RFID 功能的讀取器和帶有商品二維碼的安全扣以及具備自主結帳功能的系統來實現。具體來說,它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首先,顧客把想要買的商品放到專用的讀取器上,讀取器會識別這些物品並將價格和稅款顯示出來;然後,系統會詢問顧客是否想要紙質的小票,或者直接 email 給 TA;在顧客付款之後,還要把安全扣放入一個小槽裡面來解鎖。如果這是一個已經買過的商品,安全扣則自動被解鎖。

QueueHop目前已經贏得了多家零售商客戶,包括 Rebecca Minkoff、Jor’jet Boutique 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快時尚大眾品牌。

貼合應用場景

採訪中萬端還反復強調一點,即技術的發展必須牢牢貼合實際應用場景。無人便利店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此前RFID廠商並未有針對性地為這一場景設計產品。未來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應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還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

另外,在某些特殊場景中,RFID技術也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價值。比如應用於很多食堂的RFID自助結算餐台。RFID自助結算餐台配備了多種色彩的餐具,每一種色彩對應一個價格,碗碟內置RFID標籤供餐台讀取價格資訊進行結算,一小時可以完成上千人次的自助結算,僅需一名操作員站在設備後維持結算秩序即可,大大提高了結算效率。

無人零售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不管傳統企業還是初創公司都還處於探索階,還在不斷嘗試和驗證各種技術的可行性。繽果盒子和QueueHop雖然以RFID起家,但也在積極探索機器視覺方案。而在陳維龍看來,“小空間的亞馬遜方案可能會再次出來,但是商業化確實很難。rfid方案會被放棄,自助掃碼的方案會存在變種,可能會商業化。”

正如萬端所說,零售行業正處在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而這些不同觀點的交叉和碰撞,正是行業創新和發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