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違章建築:城市不可承擔之重

錦城西園樓頂私搭亂建成風。

文/大觀新聞 大連晚報首席記者萬恒

圖/大觀新聞 大連晚報首席記者李傳報

如同健康肌體上生出的“腫瘤”,或在樓頂搭建加蓋、或動土下挖向地下“要空間”、或圍繞一樓空地加蓋一圈的違章建築,時常出現在居民社區的公共空間內。這些違建不僅佔據公共空間,製造了建築物外觀上的不和諧不美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附近居民出行的“路障”,製造安全隱患……連日來,大觀新聞記者對市內的連山街、錦城西園、加州洋房社區等新舊居民區的違建集中區進行了直擊採訪。

典型案例:連山街樓院內,違建成片

在沙河口區連山街83-87號樓樓院,居民們對出現在樓院內的大片違建板房無奈已久。

8月7日上午,記者在這處由多棟老居民樓圍合成的樓院內看到,居民樓的一樓大多已經開了飯店,而這些飯店的後身,佔據樓院公共區域加蓋了成片的板房。板房面積總計超過百平方米。

這些板房大多用於飯店的操作間,有的則是存放煤氣罐的小倉房。飯店的排風設備就安裝在板房的上方,緊緊貼著居民樓,發出巨大雜訊。

在樓院內多個角落,記者看到了散落的酒瓶、飲料瓶和餐飲垃圾,還有飯店工作人員直接把蔬菜堆放在樓院內的違建板房前做前期處理。走入樓院,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

“這些違建板房已經存在很久了,我們回家都要‘翻越’土豆、大白菜、液化氣罐和違建板房組成的‘路障’。

”一位元住戶于大娘無奈地告訴記者。居民們說,這種情況已經存在很多年,去年年底,樓院裡的板房比現在還多出不少,面積更大,今年4月中旬,多個部門曾聯合對樓院裡的違建板房進行集中整治,但這些板房卻沒有被徹底清除。

個別居民社區內違建成“風”

以連山街83-87號樓院為代表的老舊樓院違章建築屢禁難止,那麼在新建社區情況如何呢?

在大連民意網上,高新區半山壹號、甘井子區加州洋房、甘井子區錦城西園等新建不久的社區,均有居民對違章建築問題進行反映。其中,錦城西園居民稱:社區內一樓住戶在自家牆外搭建小房現象成風。“頂樓住戶隨意加蓋、一樓住戶則在公共綠地加蓋柵欄和欄杆,變成了私人倉庫和花園。”8日記者在這一位於南松路附近的社區內看到,部分頂層住戶甚至在陽臺外加蓋了混凝土結構的“倒置房”。

而在社區內共有18棟居民樓,很多一樓住戶都有圈佔綠地的情況出現。

在甘井子區華南廣場附近的加州洋房社區,一樓住戶佔用公共空間加蓋房屋的情況也很常見。最誇張的一家違建順著樓體外牆建了一圈,憑空增加數十平方米的面積。“按照社區房價1萬一平方米算,這就是多了幾十萬的房產價值!”一位社區居民調侃說,這也是社區內其他一樓住戶紛紛仿效的原因。

違建問題究竟該咋解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違建問題是困擾城市管理者的傳統痼疾。雖然城建執法部門對於群眾舉報“有報必查”,但受困於執法力度、違建形成年代久遠等因素,違建往往拆之不絕。

以錦城西園社區為例。甘井子區執法局在民意網上回復居民投訴稱:“錦城西園社區共有18棟樓,家家都有圈佔綠地的情況。區執法局進行集中清理時,受到住戶的集體阻攔,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阻力,清理工作也因此暫停。”

“對於社區內的違建,已經形成多年。是在執法權轉規劃局期間調整交接空當期大量形成的。由於執法人員少工作量大,這種情況我們也不能選擇性執法。”工作人員還回復稱:已經上報上級主管部門進一步處理。

至於連山街這類老舊樓院內的違建板房,執法部門則將分為“新增”和“存量”兩部分分別對待。記者從轄區星海灣街道辦事處瞭解到,根據國家住建部相關檔指示,對新出現的違法建築要堅決制止,對存量違法建築,將用5年時間在全國開展拆除行動,分類處置,分階段按計劃逐步治理。連山街83-87號樓樓院這一部分存量違建將在明年納入到拆除計畫中。

違建問題究竟該咋解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違建問題是困擾城市管理者的傳統痼疾。雖然城建執法部門對於群眾舉報“有報必查”,但受困於執法力度、違建形成年代久遠等因素,違建往往拆之不絕。

以錦城西園社區為例。甘井子區執法局在民意網上回復居民投訴稱:“錦城西園社區共有18棟樓,家家都有圈佔綠地的情況。區執法局進行集中清理時,受到住戶的集體阻攔,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阻力,清理工作也因此暫停。”

“對於社區內的違建,已經形成多年。是在執法權轉規劃局期間調整交接空當期大量形成的。由於執法人員少工作量大,這種情況我們也不能選擇性執法。”工作人員還回復稱:已經上報上級主管部門進一步處理。

至於連山街這類老舊樓院內的違建板房,執法部門則將分為“新增”和“存量”兩部分分別對待。記者從轄區星海灣街道辦事處瞭解到,根據國家住建部相關檔指示,對新出現的違法建築要堅決制止,對存量違法建築,將用5年時間在全國開展拆除行動,分類處置,分階段按計劃逐步治理。連山街83-87號樓樓院這一部分存量違建將在明年納入到拆除計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