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場因“下跪”引發的中美外交風波

文|陳事美

子民給皇帝下跪,代表的是臣服。兒女給父母下跪,代表的是孝順。貌似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麼長的下跪史。或許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但打開國門後,外國使團來訪,

也強硬要求人家下跪,結果引發外國人的強烈抵觸,為此鬧了很多矛盾。中國為了融入世界,又不得不修改禮儀規範,以適應國際潮流。由此可以看出,每一次文明進步都要付出不菲的代價。

1859年(咸豐九年)8月10日,帶著美國總統親筆信的特使華若翰來華,按約定,咸豐要召見華若翰。但在美國人如何覲見大清國皇帝的問題產生了分歧。大清官員要求,美國是中國的友好國家,

可以不像要求英法等國那樣三跪九叩,但仍要下跪磕頭。經過簡化,可以改為下跪一次,磕三個頭。結果,美國人依然不幹。

華若翰說,美國人只在禮拜時向神下跪,其他人一概不跪。另外,大清國皇帝的臣民是清國人,下跪磕頭的禮節只能限於你們本國人。自己作為美國公民,代表美國的尊嚴,絕對無法接受向異國的皇帝下跪磕頭。華若翰強調,真正的尊敬應發自內心,如果外在形式並出於人們的自願,

那這種做法就是虛偽的。

華若翰提了自己的要求,他說只能像面對自己的總統時那樣行禮,而且對其他國家君主也是同樣的行禮方式。華若翰為此劃出禮節的底線,就是可以向咸豐皇帝鞠躬,甚至鞠躬九次。或者在覲見的過程中,皇帝坐著,自己可以一直在露天站著。超出這個範圍的任何禮節,華若翰表示都不能接受。

乾隆接見英國馬嘎爾尼使團的情景,將英國人畫得很渺小

清朝官員很不高興,說英國、法國的宮廷裡,人人都要下跪行禮,為什麼在我們這裡不能下跪行禮?另外,崇拜君主與崇拜神是同等神聖,為何只能給神下跪而拒絕向皇帝下跪呢?如果我們去你們美國,可以接受你們美國總統提出的任何要求。

如果你們提出要求,我們會為你們的總統燒香祈福。現在美國人到我們國家來,就要按照我們國家的規則行事。如此簡化的禮儀都無法接受,說明對我國皇帝、對我們國家都是極不尊重的。甚至在我們皇帝看來,拒絕覲見還是對我們國家的一種侮辱。

沒想到,華若翰毫不退讓,說美國政府沒有授予我改變本國法律和習俗的權力,因此,不能做任何貶損我們國家的事情。

給清朝官員整了一肚子氣,又不得不跑到圓明園向咸豐彙報,但咸豐正在避暑,暫時不接見。他擬了一個折中建議遞了上去,所謂折中方案,就是在皇帝與美國特使中間放一張桌子。當美國特使走向皇帝接近桌子時,將頭盡可能低垂向皇帝鞠躬,此時旁邊會有大內侍衛走上前去,禮節性地拉住他,並大聲呼喊“免跪”。然後將國書與美國總統的信放在桌子上,由其他侍衛跪在地上轉交給皇帝。

這個方案還不是直接交給皇帝,而是先由軍機處投票,再交給咸豐。當時,軍機處認為方案可行,投票通過。但到了咸豐那裡,被當即否了。咸豐很堅決,除非那個美國人在覲見時單膝跪地,或是手指觸地,否則我堅決不見。

按說這個方案,無論是咸豐本人還是前朝官員都做了重大讓步,美國人應該可以接受。誰知,華若翰仍然拒絕接受。他說,這種禮節已經大大超出了美國外交使節在本國或其他國元首面前所能做到的最高規格。他辯解說,我們遵守我們自己的禮儀,真的不是對你們皇帝有任何的不敬。至於皇帝認為尊嚴受到侵犯,或是受到侮辱,那只是他自己的判斷。

美國人不讓步,清朝官員說,人家英國特使明年來華,已經答應會遵從我們的禮儀,這與他們在英國女皇面前的行禮是一樣的。不過有些話,清朝的官員沒好意思說,那就是他們深信美國人在歐洲宮廷裡,一定是下過跪的。

就這樣,雙方就僵在了那裡。

無奈,最後還是總理大臣桂良出面,舉行換約儀式。華若翰將美國總統的信與國書轉交給桂良,桂良也將蓋有咸豐皇帝玉璽的《天津條約》文本交與華若翰。

隨後,桂良舉行招待會,熱情款待華若翰。在宴會上,桂良表示了遺憾,他說,閣下在中國遇到的困難都是因為拒絕下跪磕頭引起。咸豐皇帝是非常想接見華若翰的,而且還答應了只要單膝跪地即可,且免除了叩頭的儀式。很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成功。

桂良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那意思就是,你在中國不順利怨不得別人,都怪你自己固執己見。

不知為何,很多歐美的使團到中國後都對下跪磕頭的禮儀表示很抵觸。早在乾隆、嘉慶年間,就發生過多起。英國人、法國人、俄羅斯人、瑞典人、荷蘭人都拒絕下跪。衝突最嚴重時,在乾隆十八年的1753年,英國商人弗林特一行人在會見兩廣總督時,被官兵摁倒在地,強行要求人家下跪,結果英國人反抗激烈,說啥也不跪。如果不是總督制止,非鬧出人命不可。

中國官員認為,入鄉隨俗很正常。但歐洲人認為,這種三跪九叩的繁瑣禮儀和奴隸沒有任何區別。還有一些外國人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國家,又不是藩屬國,絕對不能接受三跪九叩的禮儀。最重要的是,中國一向自大傲慢無知,如果再順從中國,勢必會加劇中國人的囂張氣焰。

由其他侍衛跪在地上轉交給皇帝。

這個方案還不是直接交給皇帝,而是先由軍機處投票,再交給咸豐。當時,軍機處認為方案可行,投票通過。但到了咸豐那裡,被當即否了。咸豐很堅決,除非那個美國人在覲見時單膝跪地,或是手指觸地,否則我堅決不見。

按說這個方案,無論是咸豐本人還是前朝官員都做了重大讓步,美國人應該可以接受。誰知,華若翰仍然拒絕接受。他說,這種禮節已經大大超出了美國外交使節在本國或其他國元首面前所能做到的最高規格。他辯解說,我們遵守我們自己的禮儀,真的不是對你們皇帝有任何的不敬。至於皇帝認為尊嚴受到侵犯,或是受到侮辱,那只是他自己的判斷。

美國人不讓步,清朝官員說,人家英國特使明年來華,已經答應會遵從我們的禮儀,這與他們在英國女皇面前的行禮是一樣的。不過有些話,清朝的官員沒好意思說,那就是他們深信美國人在歐洲宮廷裡,一定是下過跪的。

就這樣,雙方就僵在了那裡。

無奈,最後還是總理大臣桂良出面,舉行換約儀式。華若翰將美國總統的信與國書轉交給桂良,桂良也將蓋有咸豐皇帝玉璽的《天津條約》文本交與華若翰。

隨後,桂良舉行招待會,熱情款待華若翰。在宴會上,桂良表示了遺憾,他說,閣下在中國遇到的困難都是因為拒絕下跪磕頭引起。咸豐皇帝是非常想接見華若翰的,而且還答應了只要單膝跪地即可,且免除了叩頭的儀式。很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成功。

桂良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那意思就是,你在中國不順利怨不得別人,都怪你自己固執己見。

不知為何,很多歐美的使團到中國後都對下跪磕頭的禮儀表示很抵觸。早在乾隆、嘉慶年間,就發生過多起。英國人、法國人、俄羅斯人、瑞典人、荷蘭人都拒絕下跪。衝突最嚴重時,在乾隆十八年的1753年,英國商人弗林特一行人在會見兩廣總督時,被官兵摁倒在地,強行要求人家下跪,結果英國人反抗激烈,說啥也不跪。如果不是總督制止,非鬧出人命不可。

中國官員認為,入鄉隨俗很正常。但歐洲人認為,這種三跪九叩的繁瑣禮儀和奴隸沒有任何區別。還有一些外國人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國家,又不是藩屬國,絕對不能接受三跪九叩的禮儀。最重要的是,中國一向自大傲慢無知,如果再順從中國,勢必會加劇中國人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