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地曾為中國13朝的首都,如今改了城名,淪為了二線城市

西安,古稱長安,位居中國八大古都之首,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縱觀歷史,長安自周秦漢隋唐等大一統的朝代,就是國家政治中心,對後世的影響力極大。

但長安後來改名為西安後,卻稀裡糊塗落到二線城市陣營?今天,夫子就為大家探究西安沒落背後的真相。

秦皇漢武,漢唐雄風。無論是六朝古都、七朝古都,古城西安,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的古都佼佼者。那麼問題來了,西安為何能成為這麼多朝代喜歡定都的城市呢?

首先,我們來看西安的地理位置。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西有華山、函谷關之險,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之地。當年所以說,劉邦項羽爭天下時,就有謀士建議劉邦先奪下關中平原並定都于長安。史實也證明,劉邦也憑此徹底戰勝了項羽。

其次,長安距離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較近。匈奴人對大漢的威脅,也是令劉邦坐立不寧。漢選擇定都長安,

也是為了更好的調動漢軍精銳,把匈奴人抵禦在擄掠大漢的道路上。天子守國門,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我們來看同樣作為歷史古都的洛陽、開封、安陽等也均在北緯30度這一緯度左右。從氣候條件的角度,西安位於北溫帶,相比北方的嚴寒,南方的炎熱、瘴癘,

西安定都從氣候角度是適宜的。

由此可見,這麼多朝代選擇定都西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再加上那句“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足見西安的風水也是國內頂級的。那麼問題來了,西安如何就沒落了呢?這還要說起一個令所有國人引以為豪的朝代:唐朝。

說起唐朝,絕對是每一位華人的驕傲。現在外國有很多唐人街,就證明了唐朝對世界的影響力。

但就是在這偉大繁榮開放的盛唐,關於長安卻有一個尷尬資料:在唐朝統治中國的289年間,皇帝逃亡首都,長安淪陷竟達7次之多。這也創下中國都城淪陷空前絕後的記錄。

在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廿二史劄記》有言:“玄宗避祿山,有成都之行;代宗避吐蕃,

有陝州之行;德宗避涇師,有奉天、梁洋之行。迨僖宗走成都、走興元、走鳳翔,昭宗走莎城、走華州,又被劫於鳳翔,被遷於洛,而長安自此夷為郡縣矣。”

所以,自唐朝結束後,西安再也沒有成為一朝首都了。西安,這座千年古城,經歷了多少個朝代的更迭,昔日的輝煌,今天僅僅剩下了那一堵堵夕陽下的古城牆。

據統計,2003年西安的GDP只有900多億,看到這個二線城市資料時,著實令人倒吸一口冷氣。即便西安不當老大好多年,但如今的西安高科技有楊林,旅遊有兵馬俑,工業有西飛長安,再不濟也不應該淪落為一二線城市啊?

西安作為老一派的一線城市,原本應該是作為重點發展城市的,可是,在中國已經落後西方一大截的情況下,深居內陸,難以向西方學習交流的西安已經很難順應時代的潮流發展自己。

作為周、秦、漢、唐等一個個統一大帝國的都城,西安在中國歷史上沐盡榮耀,出盡風頭。然而,唐末以後,西安開始讓位於洛陽、開封、南京和北京等城市,喪失了其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顯赫地位,並且一去不復返,不能不令人憶昔傷懷,扼腕歎息。

同時,中國優先選擇了東部沿海城市,曾經的內陸吃香,如今的沿海起勢,經過不斷的發展,沿海城市紛紛超過內陸的城市,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的西安比不過北上廣深,也比不過杭州,南京這樣的城市的原因所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西安這座城市的厚重和大氣,依然是中外人士紛紛慕名前來的緣由。只要這個城市的靈魂還在,西安傲視群雄的那一天,就不會遠。

據統計,2003年西安的GDP只有900多億,看到這個二線城市資料時,著實令人倒吸一口冷氣。即便西安不當老大好多年,但如今的西安高科技有楊林,旅遊有兵馬俑,工業有西飛長安,再不濟也不應該淪落為一二線城市啊?

西安作為老一派的一線城市,原本應該是作為重點發展城市的,可是,在中國已經落後西方一大截的情況下,深居內陸,難以向西方學習交流的西安已經很難順應時代的潮流發展自己。

作為周、秦、漢、唐等一個個統一大帝國的都城,西安在中國歷史上沐盡榮耀,出盡風頭。然而,唐末以後,西安開始讓位於洛陽、開封、南京和北京等城市,喪失了其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顯赫地位,並且一去不復返,不能不令人憶昔傷懷,扼腕歎息。

同時,中國優先選擇了東部沿海城市,曾經的內陸吃香,如今的沿海起勢,經過不斷的發展,沿海城市紛紛超過內陸的城市,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的西安比不過北上廣深,也比不過杭州,南京這樣的城市的原因所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西安這座城市的厚重和大氣,依然是中外人士紛紛慕名前來的緣由。只要這個城市的靈魂還在,西安傲視群雄的那一天,就不會遠。